五千多面前古代埃及創造了什麼計數法

2022-07-30 03:07:29 字數 5372 閱讀 3766

1樓:車掛怒感嘆詞

[最佳答案] 1人類最早的太陽曆2古埃及人除了發明了犁、汲水器和渠道外,還於約西元前2023年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張由蘆葦製成的紙3.十進位制計數法4 古埃及文字創於前2023年,是一種稱為聖書體的象形文本。這種文字是人類最古老的書寫文字之一,多刻在古埃及人的墓穴中、紀念碑、廟宇的牆壁或石塊上,所以被稱為「聖書體」。

2樓:彪馬六六

五千多面前古代埃及創造了什麼計數法,古代人類的智慧型真的是難以想象。

3樓:春風也是有味道的

2023年前,古代埃及創造了結繩記事法,這個方法在當時來說很先進。

4樓:落葉h知秋

2023年前的古埃及創造了結繩計數法,這是最古老技術法

5樓:

5000多年前,古埃及創造了用手指頭計數法

6樓:日月晨雲

5000多年前的這個古代埃及人,他創造了這個阿拉伯的技術法。

7樓:來自黎川古鎮丰姿冶麗的雷神

例如258寫作。這種計數法是十進位制的,但沒有位值制;就以上符號而言,最大只能表示99999,而且寫起來非常麻煩,我們現在只用5個符號就能表示的數字99999,他們卻要用45個符號。

8樓:輕候高誼

這個問題問的好,我也想知道。中國。是不是創造了阿拉伯數字?

9樓:

必須要用數字進行簡單的運算。 古埃及在三千多年前的計數法如下: 例如258寫作。這種計數法是十進位制的,但沒有位值制;就以上符號而言,最大只能表示99999,而且

10樓:匿名使用者

1. 簡單累數制

這種制度的特點是每乙個較高的單位都用一種新的符號來表示,典型的有埃及象形文本,羅馬數字,希臘阿提卡數字和巴比倫鍥形文字。

埃及象形數字中,進製的基數是10,每乙個較高的單位(10的乘冪)都要創設乙個新的符號,1像小棒,10像拱門,100是一捲繩子,1000像荷花,10 000是一根手指,有時向左彎,有時向右彎,100 000有好幾種寫法,有時像魚或蝌蚪,有時像小鳥,書寫的時候畫幾個蝌蚪或小鳥就表示幾個100 000,幾根手指就表示幾個10 000,幾個荷花就表示幾個1000,依此類推,計數的時候用簡單累加的辦法表示。圖1-1是埃及數碼的象形符號。舉例來說,如果要書寫1996,就得畫乙個荷花,九卷繩子,九個拱門和六個小棒。

埃及象形計數法計數時有多少單位就要重複多少次,上下左右書寫均可,但符號畢竟是有限的,記太大的數就有困難。

2. 分級符號制

分級符號制和簡單累數制有些類似,所不同的是分級符號制不但要對每個較高的單位都要另立符號,而且對每個較高單位的倍數也要另立符號。

採用分級符號制計數法的主要有埃及僧侶文和希臘字母計數法。圖1-4是埃及僧侶文的數字,屬於10進製的分級符號制,除了1、2、3、…、9各有符號表示外,10、20、…、90以及100、200、…、900等等都有特殊符號表示。使用這種制度要記住很多符號,這是它的缺點,但是書寫起來很緊湊,比如數字3052就寫作,再比如數字7469就可以寫作。

希臘字母計數法採用的計數方式和埃及僧侶文的方式一致,也是採用分級符號制計數法,下表是希臘字母和阿拉伯數字之間的對應表,其中三個「**」指的是古代的三個希臘字母,現在已經廢棄不用,在輸入法裡無法輸入,並不是這幾個數字不存在之意。

3. 乘法累數制

簡單累數制也可以叫作加法累數制,原理是將各個數碼所表示的數加起來,600要重複寫寫6次100,這是很麻煩的事情。乘法累數制是將重複書寫改用乘法表示,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國數字,如4600就不用寫成「千千千千百百百百百百」,也用不著另造表示4000與600的新字,而是寫成「四千六百」,這是非常高明的一種辦法。中國自古以來便使用10進製的乘法累數制,僅用十三個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就可表示相當大的數,如:

二十一萬四千五百五十七=21×10000+4×1000+5×100+5×10+7。

這13個數字在甲骨文裡已有,只是寫法不同,圖1-5是出土於河南安陽小屯村的殷墟的甲骨文上的數字:

甲骨文在計數時常常用「合文」,即將兩個字合起來寫,如在百上加一橫表示200,再加一橫成300等等,但在讀的時候仍然讀兩個音,只是書寫起來更緊湊一些,這與分級符號制另創符號表示是不同的。比如2659可以寫作,這是合文的寫法,但讀起來依然讀作兩千六百五十九。

亞洲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也採用和中國相仿的計數法,比如越南等地。

4. 位值制

位值制的特點是較高的單位不需要創設新的符號,比如2可以表示2,也可以表示20或200,只要將2放在「十位」、「百位」上即可。如222就是二百二十二。

現在通行的印度—阿拉伯數碼計數法,是10進製位值計數法,在理論上,任何乙個數都可以表示成的形式。10叫作進製的基數,是1,2,3,…,9,0這10個數碼中的某乙個。所謂進製,就是在書寫的過程中省去10的乘冪與加號,如3824是的位值制寫法,其優點是只用10個數碼就可將任何數表示出來。

從右算起,4所在的位置稱為個位,2所在的位置為十(10)位,8所在的位置為百(100)位,3所在的位置為千(1000)位。乙個數碼表示什麼數值取決於它在哪個位置上,這就是「位值」的含義,為了表明數碼的位值,必須要有零號,否則32、302和320就分不清楚。

典型的採用位值制計數的是中國的算籌計數和我們現在通用的印度—阿拉伯數碼。中國的算籌計數法是非常先進的接近現代計數法的計數法,其計數原理與現代的阿拉伯計數沒有區別,僅僅是書寫存在著差異。西元前5世紀,中國出現了計算工具算籌,它完全建立在十進位制的基礎之上,並有了零的概念。

算籌有縱、橫兩種布籌方法,要表示乙個多位數字,像現在用阿拉伯數字記數一樣,把各位的數目從左往右橫列,但各位數目的籌式要縱橫相間,遇零用空位。13世紀後,籌算式計數法被描摹應用於紙上,空位加框「□」,由於行書連筆書寫的習慣,後演變為圈「〇」,這就是中國的零號。圖1-6就是中國古代的算籌計數和阿拉伯數碼之間的對應關係。

而圖1-7則是春秋時期我國先民們使用的象牙算籌。

在計數時,個位常用縱式,其餘縱橫相間,空一格表示零,由於是縱橫相間的,所以空位也就不致於看錯。比如3764= ,而 =3704。

除算籌數碼之外,中國還有兩種計數的字型,一種是商業用數碼,就是我們平常寫的漢字

一、二、三等數字,另一種是大寫數字: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

人類產生數的觀念最初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距今大約有上萬年乃至幾十萬年的時間。當時穴居的原始人在採集食物和捕獲獵物的集體行動中,免不了要與數字打交道,特別是在分配和交換剩餘物品的活動中,必須要用數字進行簡單的運算。

人類最早的計算方法當然是掰自己的指頭了,所以大部分的古代文明都採用十進位制。之後人類學會了用越來越複雜的工具來彌補手指的不足。比如,小木棍,石子之類的東西。

當然了這些都還不能算是真正的計算工具。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工具是算籌。注意這也是中國人的發明,但不是算盤。

相應的用這種工具來計算的方法就叫籌算。這種工具產生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之後在

六、七百年前中國人又發明了算盤。但是這一時期西方人還沒有一種算得上工具的計算器。但不能說外國人就不計算,像我們今天不依靠計算機也一樣可以口算或者筆算,不過遇到大量的計算就顯的吃力而且費時。

同時西方很早就採用了阿拉伯數字,這使的他們的計算大大簡化了。

古埃及在三千多年前的計數法如下:

例如258寫作。這種計數法是十進位制的,但沒有位值制;就以上符號而言,最大只能表示99999,而且寫起來非常麻煩,我們現在只用5個符號就能表示的數字99999,他們卻要用45個符號。

古巴比倫人在兩千多年前採用的是六十進位值制,表示數字的符號只有兩個。即用和分別表示1和10;由於他們使用了位值制,因此符號在個位表示1,在十位表示60,在百位表示60×60,等等。例如數字93,他們寫作。

但是由於沒有零的符號,而且1——9的符號互相不獨立,因此容易引起混亂。巴比倫人的文字稱為「楔形」文字,因為他們沒有「紙」和「筆」,書寫方式是在粘性很強的泥板上用刻刀刻寫,然後把寫好的泥板曬乾或燒乾,這樣堅固的泥板書就可以儲存很長時間。符號是用刻刀一筆刻出的,而只需刻兩筆即可。

古希臘人的計數系統是十進位制,但沒有位值制概念。他們用27個古希臘字母α、β、γ等在其上畫一橫槓來表示數字,前9個字母分別表示1——9,中間9個字母表示10——90,後9個字母表示100——900,按這種方式最大只能表示999。為了表示更大的數目,他們又引進新的計數符號。

這種計數系統十分複雜,但由於沒有引進制值制,所以它無法保證任意大的數目都有相應的符號。

兩千多年以前,在北美洲中部居住的瑪雅人創造了美洲惟一的古代文字,其中包括數字符號。他們用「·」表示1,用「——」表示5,例如13就表示成;他們有了位置制的概念,但採用的是二十進位制,這種進製的形成可能與手指、腳趾同時參與計數有關,可見他們穿鞋的歷史不長。乙個多位數的計法是,高位在上低位在下,例如159=7×20+19記作,因為有位值制,所以這種計數系統是相當先進的,儘管計數符號並不獨立,但採用分層寫法不大容易引起混亂。

西方最早的計算工具是由英國人岡特在2023年發明計算尺。不過在他之前的達·芬奇已經在他的手稿中提出了計算工具的設想,後人在達·芬奇的手稿中,發現了關於機械式計算工具設計方案的記錄。之後西方又有了帕斯卡加法機(1642)、萊布尼茲乘法機(1673)等等的機械計算工具,並由此漸漸發展出了我們現代的計算機。

每個國家古代的計數方法

11樓:那麼反

1、中國計數法。

中國人在計數時,常常用筆畫「正」字,乙個「正」字有五畫,代表5,兩個「正」字就是10,以此類推。這個計數方法簡便易懂,很受中國人歡迎,據說這種方法最初是戲院司事們記「水牌賬」用的。

清末民初,戲園(俗稱茶園)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娛樂場所,每天戲園裡要迎來很多觀眾。可是那時候還沒有門票這種東西,戲園就安排「案目」在戲院門口招徠看客,領滿五位入座,司事(記賬先生)便在大水牌(類似黑板)上寫出乙個「正」字,並標明某案目的名字。

這個方法隨著戲院實行門票制而被廢棄了,但是作為一種簡明、易懂、方便的記數法,一直流行於民間。到現在很多中國人在統計選票、清點財物等時候,都還保持著用「正」字計數的習慣。

2、古代羅馬人計數。

大約在兩千五百年前,羅馬人還處在文化發展的初期,當時他們用手指作為計算工具。為了表示

一、二、

三、四個物體,就分別伸出

一、二、

三、四個手指;表示五個物體就伸出乙隻手;表示十個物體就伸出兩隻手。

當時,羅馬人為了記錄這些數字,便在羊皮上畫出ⅰ、ⅱ、ⅲ來代替手指的數;表示乙隻手時,就寫成「ⅴ」形,表示大指與食指張開的形狀;表示兩隻手時,就畫成「ⅴⅴ」形,後來又寫成乙隻手向上,乙隻手向下的「ⅹ」,這就是羅馬數字的雛形。

之後為了表示較大的數,羅馬人用符號c表示一百,用符號m表示一千,用符號l表示五十,用字母d表示五百。若在數的上面畫一橫線,這個數就擴大一千倍。

3、古代德國計數。

古代德國計數採用「二進位制」計數法。在德國圖靈根著名的郭塔王宮圖書館儲存著乙份彌足珍貴的手稿,其標題為:「1與0,一切數字的神奇淵源。

這是造物的秘密美妙的典範,因為,一切無非都來自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