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伯牙), 高山流水,伯牙子期 的下一句是什麼?

2022-07-11 09:11:56 字數 5377 閱讀 6502

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琴曲。

戰國時已有關於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故亦傳《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樂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朱權成書於2023年)》,此譜之《高山》、《流水》解題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

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兩千多年來,《高山》、《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曲與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

2樓:匿名使用者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湯問》,傳說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絃,終身不復鼓。後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高山流水》,為中國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此曲為古琴曲,唐代分為《高山》、《流水》二曲。

歷史《列子·湯問》版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

「善哉!洋洋⑴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gèng)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

「善哉!善哉!子之聽夫!

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列子·湯問》版:

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師,他的琴術很高明,鍾子期則善於欣賞**。伯牙彈琴的時候,想著在登高山。鍾子期高興地說:

「彈得真好啊!我彷彿看見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著流水,鍾子期又說:

「彈得真好啊!我彷彿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從琴聲中領會到伯牙所想。

有一次,他們兩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遊玩,遊興正濃的時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於是他們來到一塊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裡突然感到很悲傷,於是就拿出隨身攜帶的琴彈起來。開始彈連綿細雨的聲音,後來又彈大山崩裂的聲音。每次彈的時候,鍾子期都能聽出琴聲中所表達的含義。

伯牙於是放下琴感嘆地說:「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彈琴時所想的意境,我的琴聲無論如何也逃不掉你的聽力!」

"高山流水,伯牙子期"的下一句是什麼?

3樓:靜水一語

不離不棄,管鮑之交。

出自典故《伯牙子期》

原文: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絃,終身不復鼓。

譯文: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說:

" 好啊!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又說:

"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不管伯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

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擴充套件資料古時有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被傳為千古佳話。**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而和寡。終於有一天,有乙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鍾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鍾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後見面,可是兩年後鍾子期卻沒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鍾子期已經病死了。

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了。

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高山流水中的俞伯牙指的是什麼? 20

4樓:請教者

俞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經考證,伯牙原本就姓伯,說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家馮夢龍在**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書》與《荀子》、《琴操》、《列子》等書中均為「伯牙」。東漢高誘注曰:

「伯姓,牙名,或作雅」,現代的《辭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個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時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時擅長相馬的伯樂等。

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弦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荀子•勸學篇》中曾講「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科」,可見他彈琴技術之高超。

《呂氏春秋·本味篇》記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鍾子期領會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記載: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海水澎湃、群鳥悲鳴之音,於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

現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傳說中伯牙的作品。後人以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為題材還創作了琴歌《伯牙吊子期》。

歷代文獻關於伯牙的記載頗多,最早見於荀況的《勸學》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用誇張的手法極言其**演奏的生動美妙。

在《呂氏春秋》和《列子》中,記載有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一直為後世所傳誦。

據《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泰山」。少時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

「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而《列子•湯問》的記載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絃,終身不復鼓。

《琴操》、《樂府解題》記載有伯牙學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連先生是伯牙的老師,伯牙跟成連學了三年琴卻沒有太大的長進。成連說自已只能教彈琴技藝,而其師萬子春善移情,便帶伯牙去東海找萬子春請教移情之法。

可伯牙到了東海,並未見到方子春,只看見洶湧的波濤,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鳥,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說:「先生移我情矣!」於是創作了《水仙操》。

高山流水,伯牙子期.下一句

5樓:匿名使用者

高山流水,伯牙子期;不離不棄,管鮑之交;

高山流水,知音難尋,伯牙絕絃,人生難得一知己。

上聯是: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下聯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下聯:項羽虞姬十面埋伏別紅顏

下聯:羋籍烏江四面楚歌別紅顏

7樓:匿名使用者

上聯:蜀主玄德三顧茅廬請諸葛

下聯: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8樓:匿名使用者

角哀伯桃捨命全交為知心

《高山流水》到底是伯牙子期?還是曠修、高漸離?

9樓:匿名使用者

《高山流水》,為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 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道:

「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鍾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10樓:匿名使用者

是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

古箏名曲《高山流水》欣賞心得

1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典**十大古箏名曲---高山流水(欣賞)聽高山流水,蕩塵世浮塵.

舉首望孤星,低頭撫古琴,高山流水吟不盡,空谷覓知音。。。一曲高山流水盡,伯牙鼓琴遇知音 !

*高山流水*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與吾心同。

」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樂曲介紹《高山流水》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種譜本。有琴曲和箏曲兩種,兩者同名異曲,風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戰國時已有關於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故亦傳《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樂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朱權成書於2023年)》,此譜之《高山》、《流水》解題有:

「《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

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兩千多年來,《高山》、《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曲與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

隨著明清以來琴的演奏藝術的發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變化。《傳奇秘譜》本不分段,而後世琴譜多分段。明清以來多種琴譜中以清代唐彝銘所編《天聞閣琴譜》(2023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張孔山改編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滾、拂、綽、注」手法作流水聲的第六段,又稱「七十二滾拂流水」,以其形象鮮明,情景交融而廣為流傳。

據琴家考證,在《天聞閣琴譜》問世以前,所有琴譜中的《流水》都沒有張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與《神奇秘譜》解題所說相符,但張孔山的傳譜已增為九段,後琴家多據此譜演奏。另有箏曲《高山流水》,**與琴曲迥異,同樣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現有多種流派譜本。

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則是浙江武林派的傳譜,旋律典雅,韻味雋永,頗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山東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韻》、《風擺翠竹》、《夜靜鑾鈴》、《書韻》四個小曲的聯奏,也稱《四段曲》、《四段錦》。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則是取自於民間《老六板》板頭曲,節奏清新明快,民間藝人常在初次見面時演奏,以示尊敬結交之意。

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間毫無共同之處,都是同名異曲,風格也完全不同。樂曲賞析《流水》充分運用「泛音、滾、拂、綽、注、上、下」等指法,描繪了流水的各種動態,抒發了志在流水,智者樂水之意。流水:

古琴曲,樂曲充分運用「泛音、滾、拂、綽、注、上、下」等指法,描繪了流水的各種動態。第一段:引子部分。

旋律在寬廣音域內不斷跳躍和變換音區,虛微的移指換音與實音相間,旋律時隱時現。猶見高山之巔,雲霧繚繞,飄忽無定。第

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潑的節奏,猶如「淙淙錚錚,幽間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細流。」息心靜聽,愉悅之情油然而生。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複,它省略了二段的尾部。第

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韻揚揚悠悠,儼若行雲流水。」第六段:

先是跌巖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著連續的「猛滾、慢拂」作流水聲,並在其上方又奏出乙個遞公升遞降的音調,兩者巧妙的結合,真似「極騰沸澎湃之觀,具蛟龍怒吼之象。息心靜聽,宛然坐危舟過巫峽,目眩神移,驚心動魄,幾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萬壑爭流之際矣。

」(見清刊本《琴學叢書流水》之後記,2023年)第七段:在高音區連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後公升,音勢大減,恰如「輕舟已過,勢就倘佯,時而餘波激石,時而旋洑微漚。」(《琴學叢交流水》後記)第八段:

變化再現了前面如歌的旋律,並加入了新**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聲,**充滿著熱情。段末流水之聲復起,令人回味。

是什麼激發了伯牙創作高山流水的情感

典 故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 巍巍乎志在高山 和 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驚曰 善哉,子之心與吾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斷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

高山流水的簡短故事高山流水的簡短故事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絃,終身不復鼓。注釋絕 斷絕.鼓 彈。曰 說.志在高山 心裡想到高山.哉 語氣詞,表示感嘆.峨峨 高.兮 語氣詞,相當於 啊 洋...

高山流水背後的故事高山流水的故事內容和寓意是什麼?

高山流水背後的故事如下 版本一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遇或樂曲高妙。列子 湯問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版本二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