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和病菌有什麼區別,病菌 病毒和細菌有什麼區別?

2022-05-18 06:38:31 字數 6339 閱讀 1193

1樓:血盟孑孑

病毒是dna(脫氧核糖核酸),與蛋白質一樣,是由氨基酸合成的。 細菌是微生物,而病毒是dna(脫氧核糖核酸),與蛋白質一樣,是由氨基酸合成的。 病毒、細菌在結構與感染的方式不同所產生的。

病毒是一種非細胞形態的微生物,它體積小,小到高倍數的光學顯微鏡也看不到,只能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它無細胞器,由基因組核酸和蛋白質外殼組成。基因組僅含一種型別的核酸,或者是核糖核酸(rna)或者是脫氧核糖核酸(dna)。

在感染後的生存方式上,細菌與病毒有很大的區別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在人體內合適的條件下,如各種粘膜上就可能自我繁殖使人致病。只要改變細菌的繁殖條件就可能殺死細菌把病治好。

而病毒則是非細胞微生物,缺乏完整的酶系統,不能獨立進行代謝活動,因而不能像細菌一樣進行自我繁殖。病毒感染後,先進入人體血液內,形成病毒血症。隨後只能嚴格地寄生在人體靶細胞內,利用細胞的生物合成機器進行自身的複製並釋放子代病毒。

換言之,病毒只有進入了人體細胞內才能生存和複製,此時只要能識別病毒並能區分哪是被感染細胞哪是健康細胞,把病毒和被感染細胞殺死就能把病治好。可惜的是,到目前為止,現有的合成藥物和**方法還不具備這種識別和區分功能,又不可能把人體所有細胞都殺死。而具備這種特異性識別功能的只有人體自身的免疫細胞和免疫球蛋白。

如果感染者此時的免疫力低下,特異性抗體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性疾病難治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而且B型肝炎病毒進入肝細胞後,它還可改變肝細胞膜的性質。使體內的免疫系統發生紊亂, 誤把自身的肝細胞當做「敵人」來破壞, 而造成肝細胞損傷。

即使你用抗病毒藥物殺死了病毒,但自身的免疫功能仍會繼續對肝細胞發生攻擊。因此B型肝炎比較難**, 除抗病毒**外, 還需進行免疫調節**。 細菌是一大類能獨立生活的單細胞微生物,它們的新陳代謝就是從周圍環境中攝取營養,以獲得能量和合成自身組分的原料。

細菌的表面積大,新陳代謝活躍且多樣化,生長繁殖迅速。 細菌在代謝過程中不同菌可產生不同的代謝產物,有些產物對人有害,例如細菌產生的毒素和酶與其致病性有關;有些產物對人有利,例如細菌產生的維生素;有些產物對鑑別診斷細菌有作用,例如色素及糖分解產物等。 一、細菌的營養 1.水分:

佔細胞漿的70%~90%,水是細胞的組成成分,也是良好的溶劑。 2.碳源(carbon source):碳源既是細菌的組成成分,又是細菌的能量**。

3.氮源(nitrogen source):氮是組成細菌蛋白質、酶和核酸的成分。 4.無機鹽類:

細菌所需無機鹽包括磷、硫、鎂、鐵、鉀、鈉、鈣、氯、錳、鋅、鈷、銅等。其中磷、硫、鎂、鉀、鈉、鐵需要量較多,其他只需微量。 5.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s):

生長因子是某些細菌生長所必需而其自身又不能合成的一類營養物質,包括維生素、嘌呤和嘧啶等。 營養物質主要功用:①供給細菌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②用以產生能量;③有的營養物如維生素主要用於調節新陳代謝。

二、營養物質的吸收 1.擴散(diffusion):是一種簡單的吸收方式。受滲透壓及溶質濃度的調節。

2.促進擴散(facilitated diffusion):不需代謝能,不能逆濃度運輸。需要載體蛋白參與。

3.主動運輸(active transport):細菌從低濃度向高濃度逆濃度梯度積累營養物質的過程稱為主動運輸。主動運輸需要能量和透性酶或結合蛋白。

4.基團轉位(group translocation):需要代謝能量主要存在於厭氧微生物中。葡萄糖、果糖等單醣以及核苷與脂肪酸的運輸均以此種方式進行。

三、細菌的營養型別 根據細菌對碳源利用情況的差異,可將細菌分為兩大營養型別: 1.自養菌(autotrophic bacteria):此類細菌能利用二氧化碳或碳酸鹽作為唯一碳源。

2.異養菌(heterotrophic bacteria): 需要利用有機物質碳作為營養和能源的細菌。 異養菌又可以分為兩類:

(1)腐生菌(saprophytes):有些異養菌能從無生命的有機物質中攝取營養。 (2)寄生菌:

有些異養菌寄生於活的動植

2樓:常聰

病毒對抗生素不敏感,而細菌對抗生素敏感

3樓:飛機

他們都是生命體病菌比病毒高階病毒是不完整個體生命 某些肌體屬於人體細胞

4樓:手機使用者

病菌是細菌,病毒是病毒病毒可以寄生在細菌裡

病菌、病毒和細菌有什麼區別?

5樓:

一、性質不同

1、病菌:引起人類疾病的細菌 和病毒,統稱為病原菌或致病菌。

2、病毒: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複製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

3、細菌: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

二、特點不同

1、病菌:機體致病的微小生物,其形體微小,它們通過多種途徑進入人體,並在人體內繁殖,感染人體。

2、病毒:病毒個體極其微小,絕大多數要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

3、細菌:非常微小而又原始的生物,所以它們的繁殖方式及在培養基上的生長情況與高等動植物細胞有較大的差異。

6樓:哈嘍王叔

拿出一張百元鈔票,告訴你細菌和病毒的區別!

病毒和細菌有什麼區別

7樓:仁俊慎涵暢

1細菌和病毒均屬於微生物。

2但細菌和病毒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有機體。細菌是由真正的細胞構成的,儘管它不像其他高階生物的細胞那樣有乙個很確定的細胞核。另外,它有自我繁殖的能力。

它們的體積在0.2~100微公尺不等,在顯微鏡下可以被觀察到。

病毒則不是由細胞構成的,而是由dna或rna的乙個分子構成的,這個分子被包裹在乙個蛋白膜內,因此病毒實質上是一種基因資訊。它們不吸收營養、不呼吸、不能靠自身力量繁殖,但它們能在進入生物細胞後增殖(生物細胞包括細菌細胞和人類的細胞)。所以有一些科學家對把病毒歸類為有機生物持懷疑態度。

因為有機「生物」就意味著有能力吸收營養,能自身繁殖。病毒要比細菌小千百倍,它們只能在電子顯微鏡下被觀察到。

8樓:吧呀嘿

首先結構不同,細菌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具有相對完整的細胞結構;而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病毒僅僅是乙個蛋白質外殼包裹了一點dna或者rna而已。

其次,大小不同,細菌的個頭都是比病毒大很多。

第三,繁殖方式不同,細菌是可以自行生長繁殖的,病毒就只能寄生於宿主細胞內才能繁殖。

病毒:無完整細胞結構,含單一核酸(dna或rna)型;病毒寄生在活細胞中,掠奪別人的營養生存,危害大,如愛滋病毒,生存在人體免疫細胞,破壞人體自身保護。

細菌:是屬於原核型細胞的一種單胞生物,形體微小,結構簡單,無成形細胞核、也無核仁和核膜,除核蛋白體外無其他細胞器; 細菌廣泛分布於土壤和水中,或者與其他生物共生。人體身上也帶有相當多的細菌。

據估計,人體內及表皮上的細菌細胞總數約是人體細胞總數的十倍;

細菌的營養方式有自營及異營,其中異營的腐生細菌是生態系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迴圈能順利進行。部分細菌會進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轉換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

9樓:tiffany家的

先看一下細菌和病毒的區別。

1、細菌:原核生物的一種,主要特點是沒有核膜,其遺傳物質分散在細胞質內乙個相對固定的區域內,稱為核區。細菌的外邊包裹著一層細胞壁,一般為多醣聚合而成。

2、病毒:構造很簡單,外面是一層蛋白質,稱為病毒外殼。蛋白質外殼內部包裹著病毒的遺傳物質,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

病毒自己不能完成新陳代謝,也不能完成繁殖,需要寄生在其它細胞內完成。

病毒和細菌的絕大部分是對人類沒有害的,有害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有的病毒對人類是有益的,比方說菸草花葉病毒,是使植物菸草葉片感染的一種植物病毒,感染的菸草葉片象繡上了美麗的花紋。這種病毒用來進行轉基因研究,對科學家幫助很大。

細菌也有很多是有益的。如人體大腸內寄生的大腸桿菌,幫助人類分解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可以給人體提供多種維生素。牛、羊等動物能夠消化植物纖維,是因為他們的消化道內寄生了一種細菌,這種細菌可以分解纖維素;要是沒有這種細菌的話牛和羊是沒法吃草的。

同時人們依靠細菌生產藥品、食品、飼料、抗生素、味精、調料等。同時細菌也是大自然的分解者,分解動物的糞便、動植物的屍體等。沒有細菌的世界是無法想象的世界,所有的生物將無法生存。

抗生素只能殺滅細菌。比方說青黴素,能破壞細菌細胞壁上的多醣,使細菌的表面暴露,失去了應有的保護作用,細菌也就不能生存了。病毒外部是蛋白質,抗生素對它們是沒有作用的。

但干擾素可以干擾病毒dna或rna的複製,使病毒的數量不再增加,然後依靠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清除剩下的病毒。

病毒、病菌、細菌三者有什麼區別?

10樓:匿名使用者

細菌是微生物

看到頭你什麼都明白了

病毒是dna(脫氧核糖核酸),與蛋白質一樣,是由氨基酸合成的。

細菌是微生物,而病毒是dna(脫氧核糖核酸),與蛋白質一樣,是由氨基酸合成的。

病毒、細菌在結構與感染的方式不同所產生的。 病毒是一種非細胞形態的微生物,它體積小,小到高倍數的光學顯微鏡也看不到,只能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它無細胞器,由基因組核酸和蛋白質外殼組成。

基因組僅含一種型別的核酸,或者是核糖核酸(rna)或者是脫氧核糖核酸(dna)。

在感染後的生存方式上,細菌與病毒有很大的區別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在人體內合適的條件下,如各種粘膜上就可能自我繁殖使人致病。只要改變細菌的繁殖條件就可能殺死細菌把病治好。

而病毒則是非細胞微生物,缺乏完整的酶系統,不能獨立進行代謝活動,因而不能像細菌一樣進行自我繁殖。病毒感染後,先進入人體血液內,形成病毒血症。隨後只能嚴格地寄生在人體靶細胞內,利用細胞的生物合成機器進行自身的複製並釋放子代病毒。

換言之,病毒只有進入了人體細胞內才能生存和複製,此時只要能識別病毒並能區分哪是被感染細胞哪是健康細胞,把病毒和被感染細胞殺死就能把病治好。可惜的是,到目前為止,現有的合成藥物和**方法還不具備這種識別和區分功能,又不可能把人體所有細胞都殺死。而具備這種特異性識別功能的只有人體自身的免疫細胞和免疫球蛋白。

如果感染者此時的免疫力低下,特異性抗體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性疾病難治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而且B型肝炎病毒進入肝細胞後,它還可改變肝細胞膜的性質。使體內的免疫系統發生紊亂, 誤把自身的肝細胞當做「敵人」來破壞, 而造成肝細胞損傷。即使你用抗病毒藥物殺死了病毒,但自身的免疫功能仍會繼續對肝細胞發生攻擊。

因此B型肝炎比較難**, 除抗病毒**外, 還需進行免疫調節**。

細菌是一大類能獨立生活的單細胞微生物,它們的新陳代謝就是從周圍環境中攝取營養,以獲得能量和合成自身組分的原料。

細菌的表面積大,新陳代謝活躍且多樣化,生長繁殖迅速。

細菌在代謝過程中不同菌可產生不同的代謝產物,有些產物對人有害,例如細菌產生的毒素和酶與其致病性有關;有些產物對人有利,例如細菌產生的維生素;有些產物對鑑別診斷細菌有作用,例如色素及糖分解產物等。

一、細菌的營養

1.水分:佔細胞漿的70%~90%,水是細胞的組成成分,也是良好的溶劑。

2.碳源(carbon source):碳源既是細菌的組成成分,又是細菌的能量**。

3.氮源(nitrogen source):氮是組成細菌蛋白質、酶和核酸的成分。

4.無機鹽類:細菌所需無機鹽包括磷、硫、鎂、鐵、鉀、鈉、鈣、氯、錳、鋅、鈷、銅等。其中磷、硫、鎂、鉀、鈉、鐵需要量較多,其他只需微量。

5.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s):生長因子是某些細菌生長所必需而其自身又不能合成的一類營養物質,包括維生素、嘌呤和嘧啶等。

營養物質主要功用:①供給細菌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②用以產生能量;③有的營養物如維生素主要用於調節新陳代謝。

二、營養物質的吸收

1.擴散(diffusion):是一種簡單的吸收方式。受滲透壓及溶質濃度的調節。

2.促進擴散(facilitated diffusion):不需代謝能,不能逆濃度運輸。需要載體蛋白參與。

3.主動運輸(active transport):細菌從低濃度向高濃度逆濃度梯度積累營養物質的過程稱為主動運輸。主動運輸需要能量和透性酶或結合蛋白。

4.基團轉位(group translocation):需要代謝能量主要存在於厭氧微生物中。葡萄糖、果糖等單醣以及核苷與脂肪酸的運輸均以此種方式進行。

三、細菌的營養型別

根據細菌對碳源利用情況的差異,可將細菌分為兩大營養型別:

1.自養菌(autotrophic bacteria):此類細菌能利用二氧化碳或碳酸鹽作為唯一碳源。

2.異養菌(heterotrophic bacteria): 需要利用有機物質碳作為營養和能源的細菌。

異養菌又可以分為兩類:

(1)腐生菌(saprophytes):有些異養菌能從無生命的有機物質中攝取營養。

(2)寄生菌:有些異養菌寄生於活的動植物體內,從宿主體內的有機物質中獲得營養和能量,這類細菌稱為寄生菌(parasites)。

大部分致病菌屬於寄生菌。

病菌 病毒和細菌有什麼區別?

一 性質不同。1 病菌 引起人類疾病的細菌 和病毒,統稱為病原菌或致病菌。2 病毒 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 dna或rna 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複製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3 細菌 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二 特點不同。1 病菌 機體致病的微小生物,其形體微小,它們通過多種途...

病毒細菌和病菌有什麼區別呢?

病毒和細菌雖然都是能夠引起人體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但是兩者區別其實非常大。首先從大小上看兩者就有區別,細菌直徑相對來說比較大,一般在10 100 m,而病毒最大的恐怕也就幾百奈米。奈米和微公尺其實相差1000倍的等級,所以它倆的大小根本就不是在乙個數量級上,纖維鏡下能夠看到細菌,但無論放大多少倍,在顯...

C肝病毒與B肝病毒有什麼區別,C肝和B肝有什麼區別?

1 C肝與B肝的病毒分類不同。C肝是hcv rna,B肝是hbv dna,病毒核酸的結構不同。2 C肝與B肝的發展病程不同。C肝大多數發病起徵隱伏,不容易察覺。C肝比B肝病情發展要快。3 從 效果上看,C肝 效果比B肝好。因為C肝的 方案比較集中,使用干擾素可以達到較好的 效果。在護肝 方面C肝和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