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跟哪個歷史人物有關,退避三舍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2022-04-26 03:44:09 字數 4237 閱讀 6628

1樓:李子涵

「退避三舍」與晉文公重耳有關。

退避三舍,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爭。

成語出處和典故

春秋時期《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晉文公)逃亡在楚國時,楚王收納了他,楚王問他將來怎樣報答自己。重耳說,如果將來晉楚交兵,「退避三舍」。

2樓:新左右

重耳。出處:春秋晉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禮遇重耳,並問:

「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重耳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闢君三舍。

」舍,軍行三十里。後重耳返國執政, 晉楚城濮之戰,晉軍果「退三舍以闢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釋義:晉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國,楚成王在接待他時問,你如果回到晉國的話,將怎樣報答我?重耳說,楚國遍地是人傑,到處物產豐饒,比晉國富多了,我拿什麼報答您呢?

楚成王又說,那你還是報答一下我吧。重耳說,若以您的賢明,讓我回國,以後如果晉楚會師中原,交起戰來,我將率兵後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認為這樣還不足以報答,我將只好與您戰鬥下去!

聽了重耳的話,楚成王認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會讓他復興晉國,違反天意是要闖大禍的。於是以禮相待,並把重耳送到了秦國。後來重耳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在晉楚城濮之戰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成語的主人公是春秋時期著名的 晉文公重耳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重耳經過千辛萬苦來到楚國。

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

「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

」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

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西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

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4樓:匿名使用者

相關人物:先軫、重耳、楚成王

解釋: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出處:「春秋晉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禮遇重耳,並問:「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

」重耳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闢君三舍。」舍,軍行三十里。

後重耳返國執政, 晉楚城濮之戰,晉軍果「退三舍以闢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退避三舍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5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背景: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異母兄長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

晉公子重耳與楚王會見

到了楚國,楚成王設宴招待重耳,並問道:「如果公子返回晉國,拿什麼來報答我呢?」重耳回答說:

「男女僕人、寶玉絲綢,您都有了;鳥羽、獸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貴國的特產。那些遍及到晉國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麼來報答您呢?

」楚王說:「即使這樣,總得拿什麼來報答我吧?」重耳回答說:

「如果託您的福, 我能返回晉國,一旦晉國和楚國交戰,雙方軍隊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讓晉軍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認可,我就只好左手拿著馬鞭和弓梢,右邊掛著箭袋和弓套奉陪您交戰。」楚國大夫子玉請求成王殺掉公子重耳。

楚成王說:「晉公子志向遠大而生活儉樸,言辭文雅而合乎禮儀。他的隨從態度恭敬而待人寬厚,忠誠而盡力。

現在晉惠公沒有親近的人,國內外的人都憎恨他。我聽說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遲的,恐怕要靠晉公子來振興吧?上天要讓他興盛,誰又能廢除他呢?

違背天意,必定會遭大禍。」於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晉國。

6樓:喜歡你

主人公是晉文公(重耳)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

」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

「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

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西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

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7樓:凍豆腐不解風情

春秋時期《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晉文公)逃亡在楚國時,楚王收納了他,楚王問他將來怎樣報答自己。重耳說,如果將來晉楚交兵,「退避三舍」。

後來晉楚在城濮交戰,晉文公遵守諾言,把軍隊撤九十里。

8樓:木婉長清

主人公是晉文公重耳,與楚成王。

「退避三舍」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退避三舍"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9樓:愛上你老闆們

重耳和楚王.

退避三舍 ( tuì bì sān shè )解 釋 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出 處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闢君三舍.」

用 法 補充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示 例 我們在遇到困難時不要~,而要設法解決它.

近義詞 委曲求全

反義詞 針鋒相對、鋒芒畢露

燈 謎 一再讓住房

「退避三舍」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10樓:隨君昊針惜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浪十幾年。

經過千辛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

」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

「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

「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西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

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11樓:匿名使用者

「退避三舍」與晉文公重耳有關。退避三舍,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爭。

成語出處和典故

春秋時期《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晉文公)逃亡在楚國時,楚王收納了他,楚王問他將來怎樣報答自己。重耳說,如果將來晉楚交兵,「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和胸有成竹分別與哪些歷史人物有關?

12樓:風

退避三舍 晉文公

胸有成竹 文同

紙上談兵毛遂自薦臥薪嘗膽退避三舍一鳴驚人老馬識途

算了ws8188老兄,我來答一下吧 紙上談兵的典故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紙上談兵來自於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記載 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

一諾千金移木建信一飯千金退避三舍的故事

一諾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乙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法辦到。後來季布做了大官。其同鄉人曹邱生,趨炎附勢,就馬上去見季布。曹邱生吹捧季布說 我聽到楚地到處流傳著 得 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 這樣的話,您怎麼能夠有這樣的好名聲傳揚在梁 楚兩地的呢。商鞅立木建信 ...

彭水歷史多久,彭水跟哪些歷史人物有關哦

彭水古稱黔州,故名黔江。但因早年從彭水到涪陵入長江一段叫過烏江,後又叫過涪陵江,小別江,所以當地多有人叫它烏江的,其實,在1956年時,應稱黔江。縣志中有一篇談 小三峽 的,其實本名應是凌傲山峽。在北周時就設立了黔州,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唐朝在黔州置都督府,改名叫黔中郡。後又恢復為黔州。他的府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