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拜兔爺是怎樣的習俗,中秋節有什麼的習俗

2022-04-26 03:26:44 字數 5088 閱讀 3148

1樓:御慕桖雅

兔兒爺是老北京的吉祥物,從明代時起老北京人就有中秋節請兔爺、送兔爺的習俗,寓意平安吉祥。

兔爺」是北京中秋習俗的代表,到了中秋節,北京街上你都能看見泥兔攤。在北京的中秋,家裡擺個兔爺像,確實很有中秋佳節的氣氛,因此兔爺兒是北京人過中秋節的必備用品。

「吉兔坊」是東嶽廟兔兒爺山指定的製作工坊,作為北京兔爺第一坊,每年都要製作上萬尊兔兒爺。雖然這種民間工藝品的人氣大不如前,不過還是有一些年輕人、外國遊客對這種民間味道很感興趣。

寓意:坐象兔爺,象與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

坐虎兔爺,虎為百獸之王,是統帥,寓意事業興盛,人脈廣博。

麒麟兔爺,因麒麟吐書的典故而流傳,象徵著學識廣博,學業有成。

坐葫蘆兔爺,因葫蘆與福祿同音,象徵著福祿雙全。

2樓:老人一天

北京最有特色的中秋習俗就是玩兔兒爺、拜兔兒爺了。

兔兒爺是中秋節期間,給孩子們玩耍娛樂的一種泥塑玩具。其形狀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頭上豎兩隻長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沒什麼區別。

環形大眼,三角眉,面色粉白,染著粉紅色的臉蛋,表情不失童稚又透著一股英氣、機靈勁兒,非常可愛。典型的或者說正統的兔兒爺是一身武將打扮:身披金盔金甲、大紅戰袍,大的背插一把傘蓋,小的背插兩面護背旗,手上拿著刀,或左手託臼,右手持杵,或懷中抱杵,或手中什麼也不拿。

有些兔兒爺還有座騎,如黑虎、白象、獅子、麒麟、駱駝、孔雀、鳳、鶴、鹿、馬、牛等。乍一看,是員威風凜凜的武將;細打量,卻是溫順稚氣的兔嘴孩童。

除了戲劇武將造型的兔兒爺,還有生活型、穿日常服裝的,做成挑擔的、磨刀的、閒坐的等等市井百態,也還是兔面人形。還有一種是兔兒奶奶,模仿婦女的時裝、神態,梳著當時流行的髮髻,跟兔兒爺配對成雙。還有一種呱嗒嘴的兔兒爺,上唇是活動的,中間繫著線,一拽嘴就動,嘴內是空的。

有的是兩臂上有提線,線一牽,手臂上下移動,像是搗藥的樣子。

現在尋常市面上已見不到兔兒爺的蹤影,只是作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館之類的地方展覽,或者在工藝品商店裡**。年輕人對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來就津津樂道。啟功先生曾回憶道:

「我小時候就喜歡兔兒爺。我小的時候,舅姥姥送給我好大乙個兔兒爺,比床高,有一公尺高,我一直很喜歡。後來逛東安市場,裡面整條街的兩旁,八月中秋節前後,每個店鋪都擺滿了大大小小的兔兒爺,好講究啊。

」每到農曆八月初,兔兒爺就開始上市,熱鬧一些的街巷都有賣的,特別是東安市場、前門、東

四、西單等繁華區、廟會上,賣兔兒爺的更多。有的兔兒爺攤子,把大小不一的兔兒爺擺在樓梯式的貨架上,大的擺上層,小的往下擺,稱做「兔兒爺山」,詩裡說得好:「瞥眼忽驚佳節近,滿街爭擺兔兒山。

」兔兒爺的銷售,就在八月十五前的半月左右,過了中秋節,也就下市了。所以,說到底它還是個節令物品。

雖說兔兒爺是孩子過中秋節的玩意兒,它還是跟普通的泥人玩具不同。兔兒爺還有神像的性質,北京人有供奉兔兒爺的習慣。北京人供的兔兒爺有兩種,一種是泥像的,一種是紙上畫的,後者又叫「兔兒爺碼兒」,完全是神像。

泥塑的兔兒爺從供桌上拿下來,就是小孩的玩具。不過還不是像對別的泥娃娃那麼隨便玩,是擺在桌上的,不致輕易摔碎。玩兔兒爺就是這樣一種既哄小孩高興又把它當神敬的習俗,這就是「寓尊天敬神於娛樂之中」。

當然也不是每家都搞供奉兔兒爺的儀式,有些人買回來擺著就是為了讓小孩高興,給家裡增添喜慶氛圍的,不過節的時候也還是要小心地擺著,不能隨便摔碎,總是存了些恭敬之心。(黃濤 作者系中國民俗學會副秘書長)

中秋節拜兔爺是怎樣的習俗

3樓:蘇小蓬七

北京最有特色的中秋習俗就是玩兔兒爺、拜兔兒爺了。

兔兒爺是中秋節期間,給孩子們玩耍娛樂的一種泥塑玩具。其形狀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頭上豎兩隻長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沒什麼區別。

環形大眼,三角眉,面色粉白,染著粉紅色的臉蛋,表情不失童稚又透著一股英氣、機靈勁兒,非常可愛。典型的或者說正統的兔兒爺是一身武將打扮:身披金盔金甲、大紅戰袍,大的背插一把傘蓋,小的背插兩面護背旗,手上拿著刀,或左手託臼,右手持杵,或懷中抱杵,或手中什麼也不拿。

有些兔兒爺還有座騎,如黑虎、白象、獅子、麒麟、駱駝、孔雀、鳳、鶴、鹿、馬、牛等。乍一看,是員威風凜凜的武將;細打量,卻是溫順稚氣的兔嘴孩童。

除了戲劇武將造型的兔兒爺,還有生活型、穿日常服裝的,做成挑擔的、磨刀的、閒坐的等等市井百態,也還是兔面人形。還有一種是兔兒奶奶,模仿婦女的時裝、神態,梳著當時流行的髮髻,跟兔兒爺配對成雙。還有一種呱嗒嘴的兔兒爺,上唇是活動的,中間繫著線,一拽嘴就動,嘴內是空的。

有的是兩臂上有提線,線一牽,手臂上下移動,像是搗藥的樣子。

現在尋常市面上已見不到兔兒爺的蹤影,只是作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館之類的地方展覽,或者在工藝品商店裡**。年輕人對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來就津津樂道。啟功先生曾回憶道:

「我小時候就喜歡兔兒爺。我小的時候,舅姥姥送給我好大乙個兔兒爺,比床高,有一公尺高,我一直很喜歡。後來逛東安市場,裡面整條街的兩旁,八月中秋節前後,每個店鋪都擺滿了大大小小的兔兒爺,好講究啊。」

4樓:全蘭芝

祭月的過程。 很重要

中秋節拜兔爺是怎樣的習俗?

5樓:蘇小蓬七

北京最有特色的中秋習俗就是玩兔兒爺、拜兔兒爺了。

兔兒爺是中秋節期間,給孩子們玩耍娛樂的一種泥塑玩具。其形狀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頭上豎兩隻長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沒什麼區別。

環形大眼,三角眉,面色粉白,染著粉紅色的臉蛋,表情不失童稚又透著一股英氣、機靈勁兒,非常可愛。典型的或者說正統的兔兒爺是一身武將打扮:身披金盔金甲、大紅戰袍,大的背插一把傘蓋,小的背插兩面護背旗,手上拿著刀,或左手託臼,右手持杵,或懷中抱杵,或手中什麼也不拿。

有些兔兒爺還有座騎,如黑虎、白象、獅子、麒麟、駱駝、孔雀、鳳、鶴、鹿、馬、牛等。乍一看,是員威風凜凜的武將;細打量,卻是溫順稚氣的兔嘴孩童。

除了戲劇武將造型的兔兒爺,還有生活型、穿日常服裝的,做成挑擔的、磨刀的、閒坐的等等市井百態,也還是兔面人形。還有一種是兔兒奶奶,模仿婦女的時裝、神態,梳著當時流行的髮髻,跟兔兒爺配對成雙。還有一種呱嗒嘴的兔兒爺,上唇是活動的,中間繫著線,一拽嘴就動,嘴內是空的。

有的是兩臂上有提線,線一牽,手臂上下移動,像是搗藥的樣子。

現在尋常市面上已見不到兔兒爺的蹤影,只是作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館之類的地方展覽,或者在工藝品商店裡**。年輕人對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來就津津樂道。啟功先生曾回憶道:

「我小時候就喜歡兔兒爺。我小的時候,舅姥姥送給我好大乙個兔兒爺,比床高,有一公尺高,我一直很喜歡。後來逛東安市場,裡面整條街的兩旁,八月中秋節前後,每個店鋪都擺滿了大大小小的兔兒爺,好講究啊。」

6樓:高哈哈哈

有一種恭敬之心

兔兒爺是中秋節期間,給孩子們玩耍娛樂的一種泥塑玩具。其形狀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頭上豎兩隻長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沒什麼區別。

環形大眼,三角眉,面色粉白,染著粉紅色的臉蛋,表情不失童稚又透著一股英氣、機靈勁兒,非常可愛。典型的或者說正統的兔兒爺是一身武將打扮:身披金盔金甲、大紅戰袍,大的背插一把傘蓋,小的背插兩面護背旗,手上拿著刀,或左手託臼,右手持杵,或懷中抱杵,或手中什麼也不拿。

有些兔兒爺還有座騎,如黑虎、白象、獅子、麒麟、駱駝、孔雀、鳳、鶴、鹿、馬、牛等。乍一看,是員威風凜凜的武將;細打量,卻是溫順稚氣的兔嘴孩童。

除了戲劇武將造型的兔兒爺,還有生活型、穿日常服裝的,做成挑擔的、磨刀的、閒坐的等等市井百態,也還是兔面人形。還有一種是兔兒奶奶,模仿婦女的時裝、神態,梳著當時流行的髮髻,跟兔兒爺配對成雙。還有一種呱嗒嘴的兔兒爺,上唇是活動的,中間繫著線,一拽嘴就動,嘴內是空的。

有的是兩臂上有提線,線一牽,手臂上下移動,像是搗藥的樣子。

現在尋常市面上已見不到兔兒爺的蹤影,只是作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館之類的地方展覽,或者在工藝品商店裡**。年輕人對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來就津津樂道。啟功先生曾回憶道:

「我小時候就喜歡兔兒爺。我小的時候,舅姥姥送給我好大乙個兔兒爺,比床高,有一公尺高,我一直很喜歡。後來逛東安市場,裡面整條街的兩旁,八月中秋節前後,每個店鋪都擺滿了大大小小的兔兒爺,好講究啊。

」每到農曆八月初,兔兒爺就開始上市,熱鬧一些的街巷都有賣的,特別是東安市場、前門、東

四、西單等繁華區、廟會上,賣兔兒爺的更多。有的兔兒爺攤子,把大小不一的兔兒爺擺在樓梯式的貨架上,大的擺上層,小的往下擺,稱做「兔兒爺山」,詩裡說得好:「瞥眼忽驚佳節近,滿街爭擺兔兒山。

」兔兒爺的銷售,就在八月十五前的半月左右,過了中秋節,也就下市了。所以,說到底它還是個節令物品。

雖說兔兒爺是孩子過中秋節的玩意兒,它還是跟普通的泥人玩具不同。兔兒爺還有神像的性質,北京人有供奉兔兒爺的習慣。北京人供的兔兒爺有兩種,一種是泥像的,一種是紙上畫的,後者又叫「兔兒爺碼兒」,完全是神像。

泥塑的兔兒爺從供桌上拿下來,就是小孩的玩具。不過還不是像對別的泥娃娃那麼隨便玩,是擺在桌上的,不致輕易摔碎。玩兔兒爺就是這樣一種既哄小孩高興又把它當神敬的習俗,這就是「寓尊天敬神於娛樂之中」。

當然也不是每家都搞供奉兔兒爺的儀式,有些人買回來擺著就是為了讓小孩高興,給家裡增添喜慶氛圍的,不過節的時候也還是要小心地擺著,不能隨便摔碎,總是存了些恭敬之心。

中秋節有什麼的習俗

7樓:果實課堂

你知道中秋節有什麼風俗習慣嗎

8樓:合肥公交黏黏糊糊滾滾滾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的具體內容?

9樓:葉孤月天

中秋節,又稱拜月節。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流行於中國及世界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自2023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23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還有賞桂花的習俗,還會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還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除了這些,還有猜燈謎,玩花燈

中秋節習俗,中秋節的習俗有哪些

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賞月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 中就記載有 秋暮夕月 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 西瓜 蘋果 李子 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唐代,中秋賞月 玩月頗為盛行。在...

中秋節習俗作文,中秋節習俗作文

中秋節,為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按照中國的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 八月節 八月半 月夕 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民間中秋節有吃月餅 賞月 賞桂花 猜燈謎等多種習俗。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

中秋節的習俗,中秋節的習俗和特點

賞月 追月。吃月餅是我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有賞月 祭月 吃月餅 吃甜薯 提燈籠 舞草龍 樹中秋 砌寶塔等一系列的節慶活動。賞月賞月的風俗 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