顓頊共工之戰,共工失敗,那後代為什麼還要稱讚敬重共工呢

2022-04-22 09:41:42 字數 5237 閱讀 2625

1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神話裡的描述,共工原本姓姜,是炎帝的後人,他提出了建堤儲水的方法,為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做出了深刻的貢獻。雖然他在和顓頊的戰爭中失敗,但他那永不言棄的精神同樣值得後世人的尊敬和推崇,與他相關的傳說大部分都和水有關。

根據神話傳說,這場戰爭是共工爭奪權力的失敗。共工是一部落首領,負責水事。顓頊氏則負責火事。

冰河時代後,氣溫不斷公升高水患不斷,共工部落受到顓頊部落指責,兩個部落間發生了戰爭,最後共工戰敗,怒觸不周山。

共字甲骨文為雙手抬東西夯實之意,就是修黃河大河大堤的部落,觸字的意思不是用頭頂,是方言鋤草、挖土的意思。不周山,就是不能種莊稼的土石方,是天然形成的黃河堤壩的意思。

黃河水的多次氾濫威脅到了部落的生存,共工帶領眾人頑強抗擊洪水,他們採用的治水方法是「堵」,而不是「疏」,因此不能完全**洪水,不過也為後世治水積累了很多經驗。共工稱得上是我國最初的抗洪英雄,被後人奉為水神。

共工在抗擊洪水過程中體現了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成為了華夏民族珍貴的精神財富。後來他和顓頊爭奪部落的首領地位,顓頊狡猾地利用人們迷信的思想,宣稱共工治水會使上天發怒,導致共工失去了民眾的支援,最終失敗。

而共工為保衛自己的抗洪大業,撞山自盡,來表示自己並沒有使上天發怒。共工與顓頊爭奪帝位的故事,後被演繹成「怒而觸不周之山」的神話。

2樓:錢多多

共工不甘壓迫兒起義的行為受到人們的尊敬,在共工氏死後,人們奉他為水師,司水利之神,再後來人們發誓時經常用到的「蒼天在上后土在下」,就指的是他,由此可見人們對他們的敬重。

3樓:涅磐擎天

因為共工被認為是不甘受壓迫而奮起反抗的代表,這種精神是收到人們的稱讚敬重的。

4樓:

因為共工的功大於過,是他提出了建堤儲水的方法,為我國農業發展作出了非常深遠的貢獻。

5樓:一本正經聊八卦

共工不甘被壓迫的精神,是被後人所推崇的。共工被稱為水利之師,共工的兒子就是后土,我們常說后土在下,就是指的他。

6樓:海闊天空

共工不甘受壓迫,永不言棄的精神讓人敬仰,人們經常會說蒼天在上,黃土在下,黃土就是共工,

7樓:斜陽下的寶寶媽

雖然戰爭失敗,但他永不言棄的精神讓人敬仰,人們經常會說蒼天在上厚土在下,黃土就是共工。

8樓:司命南宮伊雪

因為共工的精神,被別人所崇拜,敬仰,即便失敗,也被人敬重。

顓頊共工之戰,共工失敗後「怒觸不周山」在正史上是否存在呢?

9樓:涅磐擎天

怒觸不周山是沒有在正史中所記載的,它因為距離我們實在太過久遠而被納入到神話傳說之中了,正史中是沒有「怒觸不周山」的。

10樓:

「怒觸不周山」在正史上是不存在的,這只是神話故事,作者為了豐富劇情而編寫的。

11樓:斜陽下的寶寶媽

應該並不存在吧,這只是神話故事,是經過作者改變而成的,是編劇為了劇情豐富,編寫的神話色彩的故事。

12樓:錢多多

其實在我國遠古時期,歷史記載總是與神話相結合,說也就是說神話其實是歷史和想象的相結合,這一點與西方很不相同。所以共工怒觸不周山,這個著名的神話故事現代學界也眾說紛談,但一般來說都認為這個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時的歷史,是歷史的變相記載。

13樓:一本正經聊八卦

不周山存在於遠古時代的神話傳說中,可能是現實和想象的結合體。根據詩經中的句子來看,不周山可能在帕公尺爾高原。

14樓:司命南宮伊雪

歷史上並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這種故事是神話 ,歷史上是不存在。

15樓:荒王爺

不存在,沒有史前遺跡直接表明帕公尺爾高原的在那個時代出現可怕的大洪水。

16樓:海闊天空

不存在的,那是神話,是編劇為了劇情豐富編寫的神話色彩的故事

顓頊與共工之戰的介紹

17樓:喝水試試

顓頊與共工之戰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故事。2023年前,在炎黃部落聯盟內部,由顓頊和共工爭奪最高領導權的戰爭。在戰爭中,共工用水攻之計,造成洪水氾濫,因此而失道寡助,反而是顓頊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戰後,顓頊成為了炎黃部落聯盟的最高領袖,歷史上的五帝之一。恆山主神北嶽大帝。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是什麼意思?

18樓:e拍

意思是:從前,共工與顓頊爭奪部落天帝之位。

出自西漢劉安所著《淮南子》中的《共工怒觸不周山》這篇神話故事。

原文: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譯文:從前,共工與顓頊爭奪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戰中慘敗,於是憤怒地用頭撞擊不周山,支撐著天的柱子折斷了,拴系著大地的繩索也斷了。天向西北方向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動了;大地的東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積水泥沙都朝東南角流去了。

擴充套件資料

《淮南子》相傳是由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主持撰寫,故而得名。劉安的父親劉長是漢高祖的庶子,封為淮南王,劉安作為長子,承襲父爵,故亦稱淮南王。劉安撰作《淮南子》的目的,是針對初登基帝位的漢武帝劉徹,反對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

該書在繼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糅合了陰陽、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屬於道家。「鴻」是廣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認為此書如道一樣包括了廣大而光明的通理。

《淮南子》著錄共分為內二十一篇、中八篇、外三十三篇,內篇論道,中篇養生,外篇雜說。以道家思想為主,糅合了儒法陰陽等家,一般列《淮南子》為雜家。實際上,該書是以道家思想為指導,吸收諸子百家學說,融會貫通而成,是戰國至漢初黃老之學理論體系的代表作。

《淮南子》在闡明哲理時,旁涉奇物異類、鬼神靈怪,儲存了一部分神話材料,像「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觸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塞翁失馬」等古代神話,主要靠本書得以流傳。

19樓:公尺聖華

顓頊為黃帝之孫

史載,顓頊帝本姓姬,是軒轅黃帝的孫子,昌意之子,生於若水(今四川省渡口一帶),實居窮桑,其母女樞因感「瑤光」而生,十歲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位,初封高陽(今河北高陽縣東),都於帝丘(今濮陽縣西南)。在位78年,壽98歲,號為高陽氏,列為五帝之一,是一位有文治之功的帝王。在位期間創制九州,使中國首次有了版圖界線;建立統治機構,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別,長幼有序;針對巫術盛行之風,下令民間禁絕巫教;改革甲歷,定下四季和二十四節氣,後人推戴他為「歷宗」等。

帝嚳是顓頊的族侄,15歲幫助顓頊治理天下,30歲登帝位,其在位期間嚴以律己,是一位萬民誠服的帝王。

與顓頊同時,有個部落領袖,叫做共工氏。傳說他是人首蛇身,長著滿頭的赤髮,他的坐騎是兩條龍。

據說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後代。他的部落在現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對農耕很重視,尤其對水利工作更是抓緊,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

那個時候,人類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水的利用是至關重要的。共工氏是神農氏以後,又乙個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貢獻的人。

共工有個女兒叫后土,對農業也很精通。他們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把水利的事辦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況,發現有的地方地勢太高,田地澆水很費力;有的地方地勢太低,容易被淹。由於這些原因,非常不利於農業生產。

因此共工氏制訂了乙個計畫,把土地的高處的土運去墊高低地,認為窪地墊高可以擴大耕種面積,高地去平,利於水利灌溉,對發展農業生產大有好處。

顓頊部不贊成共工氏的做法。顓頊認為,在部族中至高無上的權威是自己,整個部族應當只聽從他乙個人的號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張的。他用這樣做會讓上天發怒為理由,反對共工氏實行他的計畫。

於是,顓頊與共工氏之間發生了一場十分激烈的鬥爭,表面上是對治土、治水的爭論,實際上是對部族領導權的爭奪。

要說這兩個人比起來,力氣上,共工氏要強;論機智,他卻不如顓頊。顓頊利用鬼神的說法,煽動部落民眾,叫他們不要相信共工氏。當時的人對自然知識缺少了解,對鬼神之事都極為相信,不少人上了顓頊的當,認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會觸怒鬼神,引來災難,因此顓頊得到了多數民眾的支援。

共工氏不能得到民眾的理解和支援,但他堅信自己的計畫是正確的,堅決不肯妥協。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業。他來到不周山(今崑崙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頂撞下來,來表示自己的堅強決心。

共工氏駕起飛龍,來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霧時間,一聲震天巨響,只見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攔腰折斷,整個山體轟隆隆地崩塌下來。天地之間發生巨變,天空中,日月星辰都變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動,河川變流。

原來這不周山是天地之間的支柱,天柱折斷了,使得繫著大地的繩子也崩斷了,只見大地向東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傾倒。因為天空向西北方向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從東邊公升起,向西邊降落;因為大地向東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騰向東,流入東邊的大海浬去了。

共工氏英勇的行為得到了人們的尊敬。在他死後,人們奉他為水師 (司水利之神),他的女兒后土也被人們奉為社神(即土地神),後來人們發誓時說"蒼天后土在上",就談的是他,由此可見人們對他們的敬重。

關於共工氏和顓頊爭奪帝位,怒撞不周山的傳說,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前邊講的幾個神話,說明在那時我們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釋各種各樣的自然現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規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樣的無力,因此把各種疑惑歸之於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創造了神話傳說,歌頌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話中盤古、女媧、黃帝等等傳奇人物來。

至於傳說中的共工氏,當然並不一定實有其事,然而他那種勇敢、堅強,願意犧牲自己來改造山河的大無畏精神,是值得我們欽佩的。儘管前邊所講的神話和傳說是後人的臆想和藝術加工,但在反映原始社會的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接近歷史的真實,象部落首領的被神化,就反映了原來是服務於部落的首領轉化成了高踞於社會之上的權力。原始社會也就開始有了階段的分化。

即位後,進行政治改革,顓頊又進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黃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顓頊時,仍信奉巫教,雜拜鬼神。顓頊禁絕巫教,強令他們順從黃帝族的教化,促進了族與族之間的融合。

他在位78年,死時90多歲,顓頊子孫很多,屈原就是自稱顓頊的後裔。後人對顓頊大帝的評價是:靜淵有謀,疏通知事,養材任地,載時象天,依鬼神以治義,治氣以教化,潔誠以祭祀。

因他生前崇尚玄色,故後人推戴他為玄帝。

20樓:匿名使用者

從前,共工與顓頊爭奪部落首領,(共工在大戰中慘敗)(共工)憤怒地撞擊不周山,支撐著天的柱子折斷了,拴系著地的大繩子也斷了

共工共工給你留下什麼印象讀完了這個故事共工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據說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後代。共工氏是神農氏之後,又乙個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他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關於他的傳說,幾乎全與水有關,最有名的故事是 共工怒觸不周山。黃河的經常氾濫威脅到了部落的生存,共工率領大家與洪水英勇搏鬥,他們採取 堵 而不是 疏 的辦法來治水,未能 洪水,但是為後人...

共工是怎樣的人,共工是一個怎樣的人

菊雅清韻 共工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天神。為西北的洪水之神,傳說他與黃帝族的顓頊發生戰爭,不勝,怒而頭觸不周山,使天地為之傾斜。後為顓頊年誅滅。此外還有一說,謂共工是堯的大臣,與驩兜 三苗 鯀並稱 四凶 被堯流放於幽州.除去神話,共工是在 三皇五帝 中 顓頊 時代一個比較強大部族的首領,活動在輝縣一帶。...

共工為何發怒撞倒不周山,共工為什麼發怒撞倒不周山?故事是怎樣的呢?

為了發洩怒火,共工是水神,他和顓頊爭奪帝位,結果打不過,一氣之下他就頭撞不周山。傳說共工與顓頊兩者有很大的矛盾,有一次共工在與顓頊激烈的大戰中因為憤怒而撞倒了不周山。不周山本是撐天的柱子,它的崩塌也讓天地間發生了巨變 西北的天空因失去支撐而向下傾斜 拴繫於北方的太陽 月亮 星星也都沒辦法固定,紛紛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