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澶淵之盟應當怎樣評價,澶淵之盟應當怎樣評價?

2022-04-04 20:55:35 字數 5388 閱讀 4831

1樓:匿名使用者

北宋全國財政收入大約幾千萬貫,最多時接近一億,銀10萬,絹20萬,不過大約1/100,甚至更少。而且戰爭年代軍費耗資更是巨大,以西軍為例,和平年代軍費2000萬,戰爭年代就是3800萬,相差1800萬,是歲幣30萬的1/60。當然最關鍵,北宋體制問題釀惡果,根本就打不過遼國,能夠混到檀淵之盟,停戰,收復失地(不是割地),兄弟之稱(宋還是大哥,遼國小弟),互市,送30萬紅包。

真的算不錯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在政治上損失巨大,等於是承認了北京收不回來了;戰略上以後的北方少數民族強權一直以高高屋建瓴之勢壓迫宋朝,宋朝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長城的功能完全沒有發揮;經濟上保證了內地的和平,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錯,過了段小康日子

3樓:匿名使用者

30萬歲幣不過是乙個縣的收入,完全可以通過**剪刀差找回來的,打仗比這個費錢多了

4樓:

積極:促進民族融合,是遼金保持100多年和平的局面

消極:對北宋來說是恥辱,加重人民負擔

5樓:匿名使用者

形勢已經變化,契丹已經不是盧龍節度使虐來虐去的契丹部落,大宋也沒有柴榮那樣雄心搏大的強勢君王,和解是第一選擇。話說當年蕭太后帶著小皇帝南下以攻為守,的確很出彩,有游牧民族女性的血性和魄力,同時也說明游牧民族秉性憨直,起碼契丹是這樣,如果放到漢族王朝和鮮卑王朝,沒準有人就趁機在後方自立為王了。

6樓:匿名使用者

之前打的46 開,放開了打宋會占上風,但是人都看的出不會有結果,何況是宋主動在先

7樓:匿名使用者

北宋與遼的協議,宋遼雙方大致保持了百餘年之和平,這對兩國之間的**關係、民間交往和各民族之間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為中原與北部邊疆經濟文化的交流創造了條件。但同時澶淵之盟是宋有利的軍事形勢下求和的結果。

對宋而言,一方面燕雲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另一方面而且要輸金納絹以求遼不再南侵,此後遼更是不斷需索。以金錢換取和平使宋不再居安思危,為日後的金滅北宋埋下隱患。望採納,要是覺得不夠簡短,請追問,我再縮。

8樓:匿名使用者

總比靖康之變好得多,

9樓:匿名使用者

功在當代,禍在千秋。

10樓:匿名使用者

保證了宋朝經濟快速發展

11樓:匿名使用者

欲行高祖之舊事,惜無文景之賢君!

12樓:匿名使用者

面子不能當飯吃的典型

13樓:匿名使用者

丟了尊嚴,但是保證了相對的和平

14樓:匿名使用者

宋朝君主不喜歡軍事,要是乙個軍迷上台,輪得到遼國囂張

15樓:匿名使用者

不算城下之盟。雙方君主約為兄弟。宋遼兩國119年沒打過仗

16樓:匿名使用者

我貼血大送能能被人收保護費已經是很大的突破了,不肯收的那幾位可直接是要命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花錢消災要是能打贏能花這錢?

對澶淵之盟應當怎樣評價?

18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2023年,既宋真宗趙恆景德元年,雄據北方的遼朝因國內經濟出現危機,為了擴大經濟實力,決定南下攻宋。遼朝蕭太后奉著皇帝親征,一路所向披靡,宋朝因準備不足,被遼軍殺的一敗塗地。遼軍勢如破竹般的一直殺到了黃河邊上,距離宋都汴梁已經很近了。

宋真宗在衡量各種利弊得失之後,接受了寇準的建議,決定親自北征,和遼人決一死戰。宋軍和遼軍對峙在澶淵一帶,不久宋軍因仗著熟悉地理,主動出擊,大敗遼軍。此戰大長宋軍士氣,而遼人卻人心浮動,蕭太后見宋帝親來,士氣正盛,此次不會達到預期的目的了,決定和宋人議和。

宋真宗也有些厭戰,也欣然同意議和。宋朝派出了很有外交才能的曹利用去遼營進行議和事宜,開始蕭太后以強硬的姿態對待曹利用,讓這次議和是遼方做出巨大的讓步,宋方也應該向遼方做出一定讓步。要宋歸還以被宋收復的瀛漠二州,還要向遼方貢納歲銀。

曹利用因為先前在來遼營前,寇準告訴他只能在經濟上談判,絕不能在國土上談判,而且每年最多只能給遼十萬左右的銀帛,多給就要殺頭。所以曹利用的態度也十分強硬,一口回絕了蕭太后關於索要瀛漠二州的無理要求,說此次前來是議和,不是求和。能談便談,不能談便打。

蕭太后十分不滿,對曹利用又詐又欺,希望能從他身上多榨些油水出來。可曹利用死抱著只出銀不割地的強硬立場不放,無奈之下,遼方也只能同意不要土地只要銀子了。曹利用見遼人已經服軟,便說宋方一年最多也只能出銀十萬兩,帛二十萬匹。

蕭太后最後終於同意這項條款,宋遼雙方以三十萬達成協議,遼向宋稱弟,從此罷兵北還。

這就是歷史上十分有名的澶淵之盟,但這次議和在歷史上爭議很大。有人認為這是喪權辱國的條約,是漢民族的奇恥大辱,是漢民族衰弱的開始,和中日馬關條約相提並論。也有人認為這是審時度勢的正確舉動,是明智之舉。

但前者明顯佔了上風,大多數人都認為澶淵之盟是宋朝積貧積弱和不思進取的最典型的表現。當然這種說法不無道理,在遼人失利的大好局面下,如果對遼實行攻勢,以宋的國力是能夠收復幽雲十六州的,可宋人失去了這次天賜良機,真是可惜。我的觀點是澶淵之盟是宋朝的一次失策,因為寇準是主張進攻的,趁此次機會消滅遼人,統一漠北。

可宋真宗趙恆為人膽小怕事,平庸無奇,見好就收,不想再和遼人糾纏下去,便同意和遼人議和,寇準也沒有辦法,只能議和。宋真宗當時派曹利用赴遼營議和的時候,曾經說過如果能把歲銀控制在一百萬左右就已經心滿意足了,結果遼人只要三十萬,把宋真宗高興壞了,更堅定他議和的決心,最後失去了這次千載難逢的絕佳時機。但說澶淵之盟是喪權辱國,並同於馬關條約,我覺得有失偏頗。

馬關條約是中國戰敗,向日本求和,全面答應日本的要求。可澶淵之盟和馬關條約根本沒有可比性,因為宋不是戰敗國,遼才是戰敗國,雖然宋方要向遼人付議和銀,卻沒有割讓土地,但遼方卻要向宋方稱弟,保證今後不再和宋朝為敵,這根本不是什麼戰敗條約,只是雙方的和平條約。只不過是宋朝為了換取遼人不再南下的承諾,付出些了錢物而已。

之所以有喪權辱國的論調,主要還是因為漢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太強,視外族為犬羊,對外族哪怕有一絲讓步都會視為叛國行為而大加鞭責。民族自尊心強是好事,但這次澶淵之盟不是向外族屈服,只是議和,沒有割地,也談不上這是奇恥大辱,只是有些窩囊罷了。

19樓:匿名使用者

澶淵之盟,當時除了極少數主戰派,滿朝上下都勸真宗要遷都避戰,最後依靠寇準無可匹敵的勇氣終於達成澶淵之盟,30萬的歲貢和遷都比起來,代價簡直不值一提.(當時宋年收入1萬萬以上,而宋當時一場中等規模的戰事所耗費的軍費就高達3000萬以上)而歷史走向證明一切,此戰之後,北宋邁向顛峰--仁宗朝就算稱為整個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的顛峰,都不為過.遼國關南之地得而復失,但年三十萬歲貢再加上日後富弼允諾的二十萬,這些錢帛對於經濟拮据的契丹來講,無疑是天上掉的大餡餅.

不過契丹上下因此而與宋交好達百年之久,契丹鐵騎不再南下。此中弊利,一眼可明.

20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2010·宜昌)與北宋簽訂遭淵之盟的少數民族政權是遼。

澶淵之盟的簽約雙方是北宋與遼。

21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北宋來說,打退遼軍,遼朝撤兵,宋朝給遼「歲幣」。澶淵之盟是乙個屈辱的和約,「歲幣」成為北宋人民沉重的負擔。但是,從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來看,澶淵之盟的訂立有其積極的意義:

它結束了遼宋之間幾十年的戰爭,使遼宋之間保持和平穩定的局面。雙方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邊境地區的生產發展,從長遠看有利於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統一。

澶淵之盟應當怎樣評價? 20

22樓:匿名使用者

澶淵之盟是北宋與遼在多年征戰互相不能取勝的情況下,簽訂的和平條約。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1、維持了宋遼之間長期的和平,對老百姓來講,是絕大的福音,他使邊區的人名能夠逐步恢復生產,享受和平,也使國家能夠致力於內部建設,而不用揹負戰爭的負擔。

2、北宋向遼每年交納歲幣,看似屈辱,但是歲幣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費用百分之

一、二,這對於北宋的經濟規模而言並不算沉重,相反遼國拿了歲幣的目的還是要向北宋購買商品,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和經濟的發展和民族的融合。

3、盟約的簽訂使北宋收回煙雲十六州的夢想徹底化為泡影,這是乙個絕大的隱患,北宋的北部邊防依然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這為北宋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4、盟約簽訂後北宋享受了長期和平,使北宋上下放鬆了軍事鬥爭準備,導致武備廢弛,這也是北宋滅亡的重要原因。

23樓:朝顏_林西

1、澶淵之盟的影響:對於北宋來說,澶淵之盟是乙個屈辱的和約,歲幣成為北宋人民沉重的負擔。但是,從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史看,澶淵之盟的訂立有其積極的一面:

它結束了遼宋之間幾十年的戰爭,使此後的遼宋邊境長期處於相對和平穩定的狀態,雙方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邊境地區的生產發展,有利於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統一。

2、 評價澶淵之盟: 對遼來說,澶淵之盟不僅使遼兵安然脫險,還得到了歲幣;對於北宋來說,澶淵之盟是乙個屈辱的和約,歲幣成為北宋人民的沉重負擔。但是,從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史看,澶淵之盟的訂立有其積極的一面:

它結束了遼宋之間幾十年的戰爭,使此後的遼宋邊境長期處於相對和平穩定的狀態,不僅雙方邊境地區的生產得到發展,而且還彼此進行**。從長遠看有利於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統一。

24樓:匿名使用者

對北宋而言:⒈不利:是乙個屈辱的合約,「歲幣」成為人們沉重的負擔。

⒉有利:宋遼之間保持長期的和平局面,增加了**收入。

25樓:匿名使用者

澶淵之盟表面上保持了宋遼一段時間的和平 實際上加重了宋朝百姓的負擔 (消極) 但是促進了民族的交往與融合 保持兩國的友好關係 社會穩定 經濟發展(積極)

26樓:匿名使用者

澶淵之盟是宋朝在不了解敵我情況,並且在打勝仗的情況下與遼國簽訂的合約,表面上看宋朝在簽訂合約後,每年要向遼輸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可這對於宋朝還是利大於弊,當時宋朝的gdp佔世界的65%,人民富足,**醉生夢死,可另一方面,軍隊不能打仗,毫無鬥志,在北宋中期的一系列對外戰爭中,遼,金,就不說了,可居然連西夏還有南越都打不過,在所有戰爭中就沒打過勝仗,這主要跟他的國家政治制度及體制有關 ,隨著條約的簽訂,換來了宋,遼百年的和平,所以,也不虧

27樓:匿名使用者

對北宋來說是屈辱的加重了人民的賦稅負擔

28樓:匿名使用者

事實上,澶淵之盟是宋遼雙方均勢的體現,它對宋遼兩國都帶來了積極的影響。無論從大歷史的角度,還是大民族的角度來看待它,都有值得肯定的一面。澶淵之盟在中國歷史上是乙個迭經爭論的命題。

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兩種截然相對的觀點。肯定者認為它雖是乙個屈辱性的條約,但簽訂後,北方地區出現了乙個比較安定的和平環境,它溝通了宋遼雙方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往,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否定者則認為澶淵之盟的簽訂,既承認遼政權的存在,又開「歲幣」之濫觴,以後兩宋之積弱,使宋代局面江河日下。

歷史上的澶淵之盟意義何在呢?如何看待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為大宋帶來了百年和平,只需要宋朝每年提供歲幣就能換來和平無戰事,對宋朝的經濟發展還是有好處的。歷史上的澶淵之盟意義是,從那以後,宋遼之間開始進行 宋遼之間,開啟了非戰爭形式的其他交流。澶淵之盟的意義在於與和遼國定下了協議之後,獲得了一定時間的和平,沒有戰爭,平安發展。澶淵之盟保護了宋朝和遼國...

對於北宋和遼之間的澶淵之盟該怎樣評價!?很急

沒初一課本 我讀高三文科的 從當時來講,是不利於宋的,加重了宋的經濟負擔,使宋在當時地位下降,對之後北宋形成積貧積弱的情況要負一定的責任。因為繳納歲幣 阻礙了宋的發展。但主導的影響是從歷史整個發展來看的。宋遼和議 使得1.宋遼加大了邊境 促進 的發展 這個是從2國的方面來說,上面那個加重負擔是從宋本...

澶淵之盟產生了怎樣的歷史影響快快

澶淵之盟是個有爭議的命題。如何正確 客觀地評價它,就必須對澶淵之盟宋遼雙方進行全方位的分析。事實上,澶淵之盟是宋遼雙方均勢的體現,它對宋遼兩國都帶來了積極的影響。無論從大歷史的角度,還是大民族的角度來看待它,都有值得肯定的一面。澶淵之盟在中國歷史上是乙個迭經爭論的命題。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兩種截然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