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怎麼來的?在21世紀的今天它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2022-04-03 10:34:25 字數 5010 閱讀 8368

1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西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客觀地反映了季節更替和氣候變化狀況,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它的形成和發展與中國農業生產的發展緊密相連。現代農業氣象學興起以後,很多地區將二十四節氣與農業氣象資料相結合,編制農業氣候歷、農事歷或農事活動表,使古代經驗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相互參照、補充,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繼續發揮作用

2樓:白月幻鏡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由於2023年來,我國的主要政治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變,故二十四節氣對於很多地區來講只是一種參考。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乙個節氣;執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

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現在的農曆既不是陰曆也不是陽曆,而是陰曆與陽曆結合的一種陰陽曆。農曆存在閏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臘月除夕算作一年,則農曆每一年的天數相差比很大(閏年13個月)。

為了規範年的天數,農曆紀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並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農曆的一年是從當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23年是農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從公曆2023年2月7日(農曆正月初一),而是公曆2023年2月4日。

農業耕種還是有用的

二十四節氣是怎麼來的?在21世紀的今天它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3樓:卡丁之神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乙個節氣;執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

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現在的農曆既不是陰曆也不是陽曆,而是陰曆與陽曆結合的一種陰陽曆。農曆存在閏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臘月除夕算作一年,則農曆每一年的天數相差比很大(閏年13個月)。

為了規範年的天數,農曆紀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並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農曆的一年是從當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23年是農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從公曆2023年2月7日(農曆正月初一),而是公曆2023年2月4日。

當然有存在價值,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由於2023年來,我國的主要政治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

4樓:閒會公主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西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乙個節氣」。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乙個節氣為「節氣」,即:

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為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當然有價值

5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 這是我們的老祖宗留下來的

二十四節氣是怎麼來的?在21世紀的今天它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6樓:靈芝斌斌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

有價值,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應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7樓: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環繞太陽執行的軌道上所處位置劃定的,屬於陽曆的範疇。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360度,以春分時為0度,清明時為15度,以後每隔15度為乙個節氣,其日期在陽曆中是基本固定的。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曆法的獨創,是我國古代科學文化的輝煌成就之一。

8樓:柴惜鮃

當然有,在21世紀的今天它還可以用來幫助農民種地,所以它很重要。

9樓:supersweety影

當然有,它是我們古代人民的勞動果實與結晶,在21世紀的今天它還可以用來幫助農民耕種,所以它依然有它的作用。

二十四節氣是怎麼來的?在21世紀的今天它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24節氣是怎麼來的?在21世紀的今天它還有存在的價值嗎?(要簡短的答案)

10樓:海橘好格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能用土圭(在平面上豎一根桿子)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以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1年中,土圭在正午時分影子最短的1天為夏至,最長的1天為冬至,影子長度適中的為春分或秋分。到秦漢時期,已經形成了完整的24節氣的概念。

在古代,1年分為12個月紀,每個月紀有2個節氣。在前的為節氣,在後的為中氣,後人就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從24節氣的命名可以看出,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來反映季節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

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等5個節氣反映氣溫的變化。雨水、穀雨、小雪、大雪4個節氣反映了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白露、寒露、霜降 3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

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氣溫繼續下降,不僅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當溫度降至零攝氏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小滿、芒種則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回歸。

至少它對人類的生活做出貢獻

11樓:匿名使用者

24節氣的由來樓上說的很清楚了;絕對有價值,firstly,它代表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智慧型;secondly,我國部分農耕地區仍沿用這一偉大的創造。

finally,歷史的存在必定有他的價值。

24節氣是怎麼來的?在21世紀的今天它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12樓:咒怨〃恨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使人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中總結氣候規律歸納出來的。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由於2023年來,我國的主要政治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變,故二十四節氣對於很多地區來講只是一種參考。

13樓:橘子醬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乙個節氣;執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

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現在的農曆既不是陰曆也不是陽曆,而是陰曆與陽曆結合的一種陰陽曆。農曆存在閏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臘月除夕算作一年,則農曆每一年的天數相差比很大(閏年13個月)。

為了規範年的天數,農曆紀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並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農曆的一年是從當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23年是農曆%

二十四氣節是怎麼來的?在21世紀的今天它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二十四個節氣是咋來的?在21世紀的今天它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14樓: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乙個節氣;執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

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現在的農曆既不是陰曆也不是陽曆,而是陰曆與陽曆結合的一種陰陽曆。農曆存在閏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臘月除夕算作一年,則農曆每一年的天數相差比很大(閏年13個月)。

為了規範年的天數,農曆紀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並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農曆的一年是從當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23年是農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從公曆2023年2月7日(農曆正月初一),而是公曆2023年2月4日。

當然有存在價值,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由於2023年來,我國的主要政治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的傳統文化,怎麼沒有存在意義。

代表二十四節氣的詞語有哪些,描寫「二十四節氣」的詞語有哪些?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內 白露容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由來 24節氣是我國民間傳統節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 土圭 測日影辦法而定夏至冬至 春分 秋分。二十四節氣是把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

二十四節氣驚蟄有什麼說法,二十四節氣驚蟄的由來

春雷響,萬物長 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 九九 艷陽天,氣溫回公升,雨水增多,農家無閒。可謂左河水之 一聲霹靂醒蛇蟲,幾陣瀟瀟染紫紅。九九江南風送暖,融融翠野啟春耕。這時,我國除東北 西北地區仍是銀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公升到0 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為3 6 江南地區為8 以上,...

二十四節氣歌是什麼時候出來的,二十四節氣歌內容是什麼?什麼時間出現的?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古代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型的結晶。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 仲夏 仲秋和仲冬等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西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 太初歷 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