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是什麼意思

2022-04-03 02:14:00 字數 1640 閱讀 9312

1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提醒人們讀書要求理解透徹,切莫囫圇吞棗。

出處:出自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10。

原文節選: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蠹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

白話譯文:讀書不了解它的真實性,最好把書放在書架上。那些只看死的書呢 , 你們不過是整天在吞食那些無用的糟粕罷了。

擴充套件資料

《隨園詩話》是清代袁枚的詩歌美學和詩歌理論著作。是一部有為之作,有其很強的針對性。《隨園詩話》所論及的,從詩人的先天資質,到後天的品德修養、讀書學習及社會實踐。

從寫景、言情,到詠物、詠史;從立意構思,到謀篇鍊句。

從辭采、韻律,到比興、寄託、自然、空靈、曲折等各種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以及詩的修改、詩的鑑賞、詩的編選,乃至詩話的撰寫,凡是與詩相關的方方面面,可謂無所不包了。

內容簡介:

《隨園詩話》是清代影響最大的一部詩話。其體制為分條排列,每條或述一評,或記一事,或採一詩(或數詩),乃隨筆式。

本書的編撰,旨在倡導性靈說詩論,以反對乾隆詩壇流行的沈德潛格調說與翁方綱以考據為詩的風氣。

本書於作者辭官後開始編撰,正編成書於乾隆五十五年(1790),由畢沅等資助付梓。

補遺則寫至作者病故為止,成書於嘉慶年間。

核心價值:

《隨園詩話》主要價值在於其所闡述的性靈說詩論。其涵義是從創作的主觀條件出發,強調創作主體必須具備真情、個性、詩才三方面要素。

性靈說的真情論主張:

一、真情乃詩人創作的首要條件,所謂「詩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卷三),「赤子之心」即性靈、真情。

二、真情是詩歌所表現的主要內容,所謂「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卷五)。

三、以真情感人是詩的主要審美功能,所謂「聖人稱:『詩可以興』,以其最易感人也」(卷十),此論乃針砭沈德潛的「詩教」說。

作者簡介:

袁枚倡導「性靈說」,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與趙翼、張問陶並稱「性靈派三大家」,為「清代駢文八大家」之一。文筆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

主要傳世的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及《補遺》,《隨園食單》、《子不語》、《續子不語》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並提。

2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清代詩人袁枚的一首讀書詩,提醒了人們讀書要求理解,切莫囫圇吞棗。

全文: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蠹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

大意:讀書而不懂其中的道理(味指滋味,代指書中闡述的事理),還不如把書束之高閣。那些只會死讀書的書呆子你們怎麼樣(蠹魚:

又稱衣魚,學名叫蟫,一種寄生在書中或衣服裡的蛀蟲,古人常用來稱呼那些死啃書本的書呆子)?你們不過是整天在吞食那些無用的糟粕罷了。

3樓:小公尺哥文鋪

居然沒有乙個回答準確的!這首詩作者不是袁枚,而是袁枚引用費榆村的一首詩。正確的原文是:

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蠹魚爾何知,終日會糟粕。意思是:讀書不知道其中的味道,不如把書放在高高的閣樓上置之不理,你們蛀蟲知道什麼,整天就跟無用的糟粕打交道。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悟葉已秋聲」的名字是什麼?

讀書不知味的下聯是什麼,補充對聯 讀書不知味 下一句是什麼?

讀書不知味 學問難作精 出句 讀書不知味 對句 習字更無心。以下是對聯生成器生成的 下聯 處世但見心 處世相對愁 創業但見心 飲酒但見心 創業唯有香 創業又是香 創業但見香 下筆但見心 創業還是香 做事但見香 交友但見香 處世只見香 處世但見聲 創業沒有香 處世後悔香 處世明白人 飲酒明白人 創業明...

食不知味,味同嚼蠟什麼意思,食不知味 夜不能寐是什麼意思

食不知味,吃起來不知道味道,形容心裡有事,吃東西也不香。味同嚼蠟,象吃蠟一樣,沒有一點兒味。形容語言或文章枯燥無味。吃什麼都覺得不好吃 味道就跟蠟燭的味道一樣 什麼意思不重要,是說心情不好啊 食不知味 夜不能寐是什麼意思 食不知味 吃飯不知道什麼滋味 夜不能寐 夜裡不能入睡。食不知味 夜不能寐 意思...

講派不講味是什麼意思,講派不講味是什麼意思

講有名,到好飯店大飯店去吃,卻不講究菜的味道。此句 於乙個簡單的小故事,可概括為 兄弟倆為去餐館吃飯出現分歧。爸爸對哥哥說 你是講派不講味。爸爸對妹妹說 你是講味不講派。哥哥 你是講有名,到好飯店大飯店去吃,卻不講究菜的味道。妹妹 你是講究菜的味道,卻不計較飯店的名氣。卷子標準答案 講派不講味是只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