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到了東漢末年,儒學的權威性被嚴重削弱

2022-03-25 18:52:34 字數 1696 閱讀 3504

1樓:張為臻老師

東漢末年,由於土地兼併越加尖銳,地主豪強擁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政治黑暗,皇權虛弱無力,對地方過度放權,因而造成群雄割據的局面。而這些亂政的發生與儒學中的「讖緯之學」不符,導致人們對儒學說教的失望。

根據當時的情況可得,入學權威性被嚴重削弱的原因主要有四點:一、戰亂;二、儒學自身的侷限,缺乏關於命運的解釋;三、佛教道教的衝擊;四、統治者把持全部大權,腐朽,人們對儒學的說教失望。

2樓:註冊**資料

對的,還有佛學這時候傳入了。

在當時戰禍頻發的時代,很容易就擴散開來。

東漢末還有個皇帝,大力宣揚佛法。

3樓:匿名使用者

一,戰亂。二,儒學自身的侷限,缺乏關於命運的解釋。三,佛教道教的衝擊。四,統治者把持全部大權,腐朽,人們對儒學的說教失望。

4樓:匿名使用者

東漢後期黨爭激烈,殺伐不休 ;官僚壟斷仕途,文人士子備受壓抑。面對這種社會現實,中下層文人士子或為避禍,或為尋求出路,紛紛背井離鄉,親戚隔絕、閨門分離。

儒家是和平時期興盛的學說,打起仗來誰跟你談儒家的道理樓主可以看這個鏈結,有一定參考價值

漢末以來,儒學面臨怎樣的困境

5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的儒家有很多的困境.孔子之後有楊、墨,特別是墨家的挑戰,這是第一次困境.漢、晉之際有新道家反周孔名教的運動,這是第二次困境.

這一次困境的時間特別長,因為繼反名教之後便是佛教長期支配中國的思想界和民間信仰.第三次困境發生在晚明.由於泰州學派的風行一時,遂有「三教合一」運動的興起,李卓吾承王陽明之說而更進一步,公開宣稱「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

這次運動雖未如魏、晉時代明標「反名教」之名,但實際也相去不遠,所以才引起顧炎武、黃宗義等人的大聲疾呼,黃宗義在《明儒學案·泰州學案序》中更明白地指出:泰州學派到了顏山農、何心隱諸人手上,「已非復名教所能羈絆」.但是上述三次社會解體都沒有突破中國文化傳統的大格局.

儒學在經過一番自我調整之後,仍能脫出困境,恢復活力.而現代儒學所遭遇的困境是空前的.

6樓:匿名使用者

魏晉南北朝,佛教傳入,道教興起,清談盛行。儒學式微

為什麼我特別討厭乙個人這個人就會倒霉

7樓:慧無慧

證明你有特異功能,只要誰得罪你,他就會在不知不覺的狀況中倒霉。能採納嗎?

8樓:匿名使用者

可能這個人確實有不好的地方~倒霉是天意~

2018037期雙色球開獎結果

9樓:尚愛民

01.06.07.08.27.30+10

可不可以擺和過去世的人合照

10樓:蘭州啊舅

這個問題就在於你自己真正如何看待了,唯心論者會告訴你萬萬不可,唯物論者會說你封建迷信。主要是你是怎麼想,在我來看你心裡多少有些嘀咕,與其有這乙份嘀咕不如不擺,也省得心裡不安!

11樓:墨夷思菱

可以,這是珍貴的回憶。

12樓:匿名使用者

那有沒事 留作紀念嘛

孟獲為什麼不趁著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時候,趁機進入中原

乙個部落的酋長,人口加起來最多幾十萬人,還處於原始的刀耕火種狩獵漁牧階段的民族靠什麼進軍中原?有漢一朝,周邊的少數民族大多被漢朝給打服了,並且就算是三國時期各個諸侯也沒停止對外族的進攻,像公孫瓚 曹操 孫權等。備諸葛亮馴服了,有成語故事 七擒孟獲,就是這麼來的 那時候雲南一帶還是半原始社會,都忙著狩...

東漢末年時期,混亂的青州,黃巾軍為什麼來插一腳?

1樓 胖胖學前教育 因為剛開始黃巾軍是為了人民大眾的,但隨著隊伍的壯大,組織混亂,人員參差不齊。2樓 大超說教育 因為黃巾軍也看到了青州的利益,也想分到一杯羹。3樓 歷史分析解讀 正因為本地的形式是比較混亂的,所以黃巾軍才是選擇這裡,畢竟這樣就可以乘虛而入。黃巾起義時期青州那塊兒負責剿滅黃巾的是誰?...

漢末那麼亂匈奴為什麼不入侵中原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五胡為何不趁機入侵中原?

所以後就有五胡亂華。之所以漢末時期沒入侵。第一 有公孫氏守著,匈奴不敢輕動。第二 當時匈奴也正處於內亂,南北匈奴正在爭雄。第三 曹操的軍隊也不是吃素的。以上為個人見解。若覺得還好。請採納。謝謝!因為此時的匈奴比中原更衰弱。公元187年,南匈奴發生內訌,此時正值黃巾軍起義,董卓 挾天子以令諸侯 各地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