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團隊在內蒙古適種海水稻,你對袁隆平了解多少

2022-03-23 04:19:02 字數 5916 閱讀 9970

1樓:龍躍李天玲

袁隆平,男,漢族,無黨派,2023年9月7日生於北京,江西省德安縣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雜交水稻研究開發的先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原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原湖南省cppcc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發明協會會員,cppcc第

六、七、八、九、十、十

一、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2023年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現西南大學),202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23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專案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袁隆平星,2023年獲得最高國家科學技術獎,2023年獲得沃爾夫農業獎,2023年4月獲得國家科學院外國院士獎,2023年和2023年獲得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拓者和領導者,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和推廣,發明了“三系”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了“兩系”雜交水稻,建立了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並提出和實施了“三產四收工程”,利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出版了6部中英文專著,發表**60餘篇。

2023年9月8日,他獲得了“未來科學獎”生命科學獎,授予改革先鋒獎章,並授予雜交水稻研究先鋒。袁隆平在中國率先開展了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研究。在他的第一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他提出:

“如果你想利用水稻的雜種優勢,你應該首先利用雄性不育”。他的理論和研究實踐是對經典遺傳學理論的挑戰,否定了“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的傳統觀點,極大地豐富了作物遺傳育種的理論和技術。

2樓:天空說情感

袁隆平是中國的水稻之父,正是因為有了他研究發明出來的雜交水稻,中國16億人口才不至於餓肚子,解決了我們的溫飽問題,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3樓:科普小星球

我瞭解一些。袁隆平是偉大的科學家,一生都在研究雜交水稻,非常值得人們尊敬。

4樓:雙魚談教育

袁隆平是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為全世界的溫飽問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袁隆平團隊在內蒙古適種海水稻,袁隆平團隊有多厲害?

5樓:介賀撥才

“我們先行先試種植了1000畝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田,推動示範建設、市場應用和模式探索,促進耐鹽鹼水稻種植技術在杭錦旗持續創新和產業化推廣。”6月13日,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團隊相關負責人李曉東介紹說。記者看到,在這1000畝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田中,伴隨著插秧機的發動聲,一臺臺機器陸續進入水田。

遠遠望去,綠油油的秧苗整齊地排列在水中。昔日的鹽鹼灘,此刻呈現出一派江南魚米之鄉的水田風光。袁隆平院士海水稻研究發展內蒙古分中心將運用多種技術模式開展鹽鹼地稻作改良試驗驗證,培育適宜當地土壤水質的抗逆性水稻品種及研發綜合配套栽培技術,同步開展鹽鹼地稻作改良、稻米品質提升等技術研究,推進稻田數字化升級、智慧種植管理技術整合。

***鄂爾多斯6月13日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13日對外發布訊息稱,袁隆平院士團隊已在當地獨貴塔拉鎮建立鹽鹼地稻作改良研究示範基地,先行先試種植1000畝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田。這也意味著,袁隆平團隊正式在該旗開啟海水稻節奏。

據介紹,目前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團隊正在杭錦旗獨貴塔拉鎮建設海水稻研究發展內蒙古分中心,具體負責產學研合作和聯合攻關,推動示範建設、市場應用和模式探索,促進耐鹽鹼水稻種植技術在杭錦旗持續創新和產業化推廣。

記者現場觀察發現,在這1000畝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田中,伴隨著插秧機的發動聲,一臺臺機器陸續進入水田。遠遠望去,綠油油的秧苗整齊地排列在水中。有民眾稱,“昔日的鹽鹼灘,此刻正呈現出一派江南魚米之鄉的水田風光。”

6樓:30秒不

袁隆平團隊是非常厲害的,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的團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記錄,特別是現在又在海水稻方面有所突破。

7樓:吃瓜預備役選手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被授予共和國勳章。

8樓:科普小星球

他們非常厲害,就是老百姓的衣食父母。袁隆平團隊研究了雜交水稻,海水稻等多種新型水稻,提高了我國水稻的產量,讓很多人都吃飽了飯。

袁隆平團隊在內蒙古試種海水稻,一粒糧食有何意義?

9樓:介賀撥才

“我國有15億畝鹽鹼地,它們也是我國未來極為重要的後備耕地資源。如果我們抓緊開展耐鹽鹼水稻品種培育及核心技術研究,並將其中1億畝改造成水稻田,按每畝300公斤估算,則有望每年增加能養活8000多萬人口的糧食產量。這也是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創新工程。

”16日,還在海南三亞南繁育種基地忙碌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通過連線,對科技**記者說。

連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國及地區為防止本土出現糧食**短缺問題,啟動了限制本國糧食出口的政策。這一舉措,也引發了一輪各國評估是否有可能遭遇“糧荒”的糧食安全“反思潮”。

就我國而言,受耕地面積“紅線”影響,糧食耕地面積大幅度“擴容”並不太現實。

因此,要確保糧食安全,主要聚焦在以科技提升耕地畝產量,及挖掘“紅線”外可能“無中生有”出的糧食耕種面積上。袁隆平院士提出的發展耐鹽鹼水稻方案,就有望增加“紅線”外耕種面積。

事實上,袁隆平院士提出這一長期性目標已有幾年時間。自目標提出,全國領域內科學人員就在不懈攻關,並已在我國耐鹽鹼水稻品種培育和種植上,獲得“初體驗”。

有調查顯示,一個人每天至少消耗糧食一公斤,而一箇中等規模以上城市一天就要浪費掉64000公斤飯菜,64000公斤飯菜至少能滿足6萬人一天的口糧。另外民間攀比之風,大有窮人乍富之狀。資源浪費尤為嚴重。

珍惜糧食,尊敬農民,是做人最起碼的準則。“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我們食用的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警世名言“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在現在看來,仍不過時。世界有60多億人口,如果每人每天浪費1粒糧食,一年下來要浪費多少粒糧食!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的這首《憫農》,相信很多人耳熟能詳,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理解了作者對農民的那種悲憫之情和崇敬之意呢!無論誰,每天都要吃飯,都離不開糧食,離不開農民的付出與血汗。

當你吃著大餐、品著美酒時,有沒有想到過頂著烈日、大汗淋漓耕作的農民!春種、夏鋤、秋收,農民在默默地奉獻著自己。那些自視清高的人,有何理由瞧不起農民呢!

10樓:30秒不

一粒糧食就相當於一粒種子,這也是一種希望,當播撒了這些糧食之後,就對未來生活充滿了期許。

11樓:精講社會百態

每一粒糧食都是袁隆平的科研團隊努力的成果,是中國水稻技術的突破,證明了未來糧食壓力一定會有所緩解。

12樓:科普小星球

意義就是增加了糧食產量。無數的一粒積少成多,就是很大的產量,能夠讓很多人吃飽飯。

13樓:教育導師張老師

一粒糧食意義非常重大,它可能會影響到幾千萬,甚至是幾億人民的生命。

袁隆平團隊在內蒙古試種海水稻,海水稻運用了哪些技術?

14樓:文化永生

海水稻運用的技術有:基因測序技術,篩選出天然抗鹽、抗鹼、抗病基因;常規育種、雜交與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

“海水稻”是耐鹽鹼水稻的俗稱,是一類可以在海邊灘塗等鹽鹼地生長的水稻品種,並非直接生長在海水裡,而是在海水經過的土地種植,具有不需施肥、抗病蟲、耐鹽鹼三大特性,因此可讓荒地變為良田。

15樓:龍躍李天玲

海水稻”是耐鹽鹼水稻的代名詞,畝產100公斤。海水稻其實並不是在海水中生長的水稻。袁隆平和其他團隊的目標是將產量提高到300公斤,這種作物可以在鹽鹼地上生長,如沿海海灘(海水經過的地方,而不是海水中)。

一種誤解是“海米是可以在海水中生長的大米”。事實上,海水含鹽量為3.5%,海米早期耐鹽性為0.

5%。袁隆平參與的青島海洋水稻研究專案計劃在三年內將耐鹽性提高到不低於1%。

16樓:吃瓜預備役選手

海水稻試驗將利用“四維改造法”,培育水稻新品種,調節水稻與土壤酸鹼度。

17樓:清明上河圖

海水稻是和網際網路技術和人工智慧相結合的新型農業,採用攝像頭,溫度計等對土壤和種子發育情況進行收集並上傳至資料中心,科學家在雲端對水稻情況進行分析。

18樓:氨芬烷胺先生

利用四維改造法開展鹽鹼地水稻改良,基於“要素物聯網系統”,開展鹽鹼地水稻改良和稻米品質改良技術研究,培育適合當地土壤的抗逆水稻品種。

袁隆平團隊在內蒙古試種海水稻,“荒地”要變“良田”嗎?

19樓:龍躍趙志遠

最近,袁隆平院士的團隊在鹽鹼地上種植了1000畝水稻,變成了一片似乎難以種植莊稼的“荒地”。試種基地位於內蒙古杭錦旗杜桂塔拉鎮鹽鹼地水稻改良研究示範基地。基本建設已完成約80%,預計一週內完成。

1000畝海米試種將為以後大規模試種提供資料樣本,支援該地區的持續創新和產業化推廣,在增加當地農民收入的同時增加產量。根據袁隆平今年4月提出的“海稻”發展目標,10年內將培育耐鹽性3/1000-6/1000、耐鹼性ph9以上的耐鹽鹼水稻品種,年推廣面積1億畝,平均畝產300公斤,每年增產糧食300億公斤。袁隆平院士的海米團隊正在獨貴塔拉鎮建設海水稻研發中心內蒙古分中心。

基礎設施建設已完成約80%,預計一週內完成。

20樓:落日夕陽老師

袁隆平的團隊在內蒙古試種海水稻,如果研製成功,“荒地”可能真的要變成“良田”。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他從2023年就開始研究雜交水稻,2023年實現三系配套,次年培育出了中國第一個雜交水稻南優二號,2023年宣佈正是掌握了雜交水稻技術。袁隆平曾在2023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也為雜交水稻的研究鋪下了路。2023年,袁隆平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23年,他的團隊幫助農業部完成了中國超級稻育種的第一期目標,僅僅4年之後,又提前完成為第二期目標。

說袁隆平是中國當代的“神農”,一點兒也不為過。時至今日,雖然袁隆平已經90歲的高齡,但是他依然醉心於水稻研究,多次率領團隊取得了突出成就,使得中國的雜交水稻技術領先世界。

上個月,袁隆平院士的團隊在內蒙古杭錦旗獨貴塔拉鎮建立了鹽鹼地稻作改良研究示範基地,在這裡種植了大約1000畝鹽鹼地稻,也就是海水稻。要知道,原本這裡到處都是鹽鹼地,一般的水稻根本就不能在這裡生長,但是有了鹽鹼地稻之後,昔日的“荒地”,也變成了如江南一般的“良田”。根據當地農民所說的,這裡到處都是鹽鹼地,原本他們都是種植葵花或者玉米的,但是收成都不是太好,畢竟鹽鹼地並不適合種植葵花和玉米。

對於這裡的農民而言,如果鹽鹼地上全部種上水稻的話,一方面可以提高產量,一方面也能夠增加收入,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事實上,從2023年開始,袁隆平院士的團隊就已經開始和杭錦旗**合作,在這裡進行鹽鹼地改良和耐鹽鹼水稻技術攻關方面的研究工作,名為“中華拓荒人行動計劃”。2023年,鹽鹼地稻的研究進入到了關鍵時期,袁隆平院士的團隊在獨貴塔拉鎮種下了1000畝的鹽鹼地稻。據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一方面要對鹽鹼地進行改良,一方面要培育出真正耐鹽鹼的水稻品種。

一旦鹽鹼地稻成功地培育出來,“荒地”可以變成“良田”,稻田數字化也將升級,甚至可以逐步實現智慧農業。

值得一提的是,袁隆平院士的團隊還將在獨貴塔拉鎮建設海水稻研發中心內蒙古分中心,主要負責產學研究合作和聯合攻關,推動杭錦旗的產生轉型,併為河套地區提供鹽鹼地改良的新模式。事實上,早在今年的4月份,袁隆平院士就提出了發展“海水稻”的目標,爭取在十年內選育出耐鹽度在3‰到6‰、耐鹼在ph9以上的鹽鹼地稻,推廣下去之後,我國內年的糧食產量可以增加300億公斤。

在內蒙古什麼民族可以高考加分,內蒙古戶口高考加分嗎?聽說加百分呢。我是漢族,並且現在已經高二了,河北的戶口,聽說內蒙古戶口的加分

愚人談娛樂 內蒙古自治區對於蒙古族 達斡爾族 鄂倫春族 鄂溫克族 俄羅斯族考生,可以在院校調檔分數線下降低10 20分,上述5個民族以外的其他少數民族考生在與漢族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10分 1 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 含 以上或被大軍區 含 以上...

內蒙古現在發展的怎麼樣了,現在內蒙古發展的怎麼樣??

我love長髮飄飄 建議你如果想來西部發展就去包頭吧,內蒙古發現較好的城市有三個,呼和浩特 包頭 鄂爾多斯,但是最近兩年煤炭企業效益不好,鄂爾多斯經濟下滑,呼和浩特的企業不多,交通擁擠,治安也不好,包頭相對來說發展是最好的,包頭有包鋼 東方希望 神華煤制油等大型企業,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it小...

包頭在內蒙古的什麼地方內蒙古包頭市有幾個區分別是什麼?

木木木子丶李 包頭市在內蒙古自治區的中西部。包頭是蒙語 包克圖 的諧音,意為 有鹿的地方 又稱 鹿城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北與蒙古國接壤,南臨黃河,東西接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包頭是連線華北和西北的重要樞紐,是國家 內蒙古對外開放的重點發展地區,與呼和浩特 鄂爾多斯共同構成內蒙古最具發展活力的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