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姓的來歷,羅姓的起源

2022-03-19 15:09:20 字數 6138 閱讀 6068

1樓:傳統寶寶屋

羅姓**歷史很悠久,還要追溯到很久很久,好厲害

羅姓的起源?

廣西的羅姓的來歷?

2樓:史海回眸

很高興在網上遇上羅姓。向您推薦乙個**---------羅氏通譜網,**是

3樓:聶友鐸暖暖

你說呢...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羅氏的起源?

4樓:愚人談娛樂

羅姓,中國姓氏之一,源自於史書稱為「祝融八姓」的後裔。祝融的後裔分為八姓,即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西元前690年,羅國(河南羅山)被楚國所滅,於原地另置鄢國(河南鄢陵)。

羅氏的子孫逐漸南移,最初遷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長江沿岸的枝江縣),至週末又南遷至湖南汩羅地區,遂以國名「羅」為氏。

5樓:難受君丶

源自於史書稱為「祝融八姓」的後裔。祝融的後裔分為八姓,即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

西元前690年,羅國(河南羅山)被楚國所滅,於原地另置鄢國(河南鄢陵)。

羅氏的子孫逐漸南移,最初遷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長江沿岸的枝江縣),至週末又南遷至湖南汩羅地區,遂以國名「羅」為氏。

擴充套件資料:

羅氏是乙個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一千二百八十萬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28%左右。

湖北宜城為羅氏之發源地,後再往南遷,先由湖北襄陽遷至枝江,再遷至長沙,最後於漢景帝時在江西南昌繁衍成當地望族。

先秦時期,羅氏一直活躍在湖北、河南、甘肅地區。到楚文王時,羅姓族人向南進入湖南的汨羅縣。

秦漢時,羅姓已經播遷到到江西南昌地區,一直到宋朝,羅姓在江西發展的很繁榮,為江西的大姓。

隨後羅姓從湖南和江西向南進入兩廣地區,向西進入湘西和湘南,再向西進入川東、貴州、雲南。

到了唐朝以後,尤其在明朝,羅姓已經分布到祖國的大江南北,在廣東、福建、四川等地得到了穩定的發展,清初羅姓進入了台灣。

宋朝時期,羅姓大約有24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8%,排在第五十二位。江西為羅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羅姓總人口的38.8%。

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四川、安徽、湖南四省,佔羅姓總人口的70%,其次分布於河南、福建、山西、廣西四省,又集中了19%。全國形成了以贛皖湘、四川為中心的兩個羅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羅姓大約有7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75%,為明朝第二十四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羅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要快。

由於羅姓主體早在秦漢時期已遷離北方進入江南地區,中國北方幾次戰亂對羅姓的傷害相對要輕。江西仍為羅姓第一大省,約佔羅姓總人口的29.4%。

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四川、湖南,這三省羅姓大約佔羅姓總人口的49%,其次分布於福建、浙江、陝西、廣東、甘肅五省,又集中了33%的羅姓人口。

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南方遷移,其中向西北的移民也很明顯。全國重新形成了湘贛浙、四川兩大塊羅姓人口聚集地區。

6樓:匿名使用者

羅姓起源

羅姓氏源流: 羅姓是當代第20大姓,其**與原始社會善於結網(羅)捕獵鳥獸的羅部落有關。據考證這一部落最早活動於今河南羅山一帶。

夏商時代為某部落的乙個分支,與荊楚同祖。周武王滅商時,羅被封為子爵,稱「羅子國」,正式成為周的屬國。春秋初期羅子國為楚武王所滅,其遺民被遷往湖北枝江和湖南羅,為紀念故國,國人便以國名「羅」為姓氏。

史書記載,羅氏源於火神祝融氏。祝融氏,傳說中的古帝,名黎,是顓頊帝的兒子。「祝融氏以火施化,號赤帝,故後世火官因以為謂。

」(見羅泌《路史前紀》卷8)「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見《史記楚世家》)今衡山的最高峰祝融峰,即是為紀念此人而得名。

祝融氏死後,其後裔傳至周朝,被封於宜城,稱為羅國。週時的宜城,相當於今天湖北襄陽一帶。春秋末期,為楚國所佔,易名為鄢國。

祝融氏的子孫後代便失國南遷,初至枝江(今屬湖北),後定居於今天湖南長沙。大約就在此時,他們開始以羅為姓。後來,羅氏世代繁衍,又由此擴至今江西南昌一帶。

逐漸發展成為今長沙和南昌兩地的盛族之一。

羅氏的姓源有一部分是來自少數民族。從三國時起,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在中土文化的影響下,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也慢慢發生變化,姓氏也隨之起了變化,一些原來本姓多羅、斛瑟羅、叱羅的少數民族人士,都改為羅姓,為羅氏憑添了幾分異域情調。

又羅(luó)姓源出有四:

1、據《說文通訓定聲》、《名賢氏族言行類稿》、《通志·氏族略》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女雲姓,為顓頊帝之孫祝融氏之後裔,以國為氏。

2、賜羅姓而得,隋、唐、明時賜姓。

3、據《通志·氏族略》等有關資料所載,自西周以後有羅國後人以國名為姓。

4、出自他族或他姓加入。據《魏書·官氏志》、《通志·氏族略》、《賴氏族譜》等有關資料所載,在南北朝時,北魏漢化,鮮卑族複姓破多羅氏、叱羅氏皆改羅姓,西突厥人在唐代時,其子孫以「斛瑟羅」為氏,後簡為羅姓。清代愛新覺羅氏改姓羅,賴氏族人在春秋戰國時改羅姓。

7樓:羅雨欣

羅氏是乙個很廣範的姓氏

姓氏「羅」的由來是什麼?

8樓:拉念我界深邊

回答不是,羅是姓

羅在老版的百家姓中排名第七十五位,新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二十位。 湖北宜城是羅姓的發源地。先秦時期,羅姓在湖北、河南、甘肅地區活動。

楚文王時,羅姓進入湖南。秦漢時,羅姓在江西出現。漢朝至宋朝,羅姓為江西的大姓。

宋以後,羅姓從江西向南進入兩廣地區,向西進入湘南。明朝時,羅姓已分布大江南北。清初,羅姓進入台灣。

現代羅姓主要分布在四川、廣東、湖南,其次分布在江西、雲南、貴州、湖北、廣西、重慶。」

羅姓的來歷

9樓:匿名使用者

羅氏起源於何時?羅氏的先祖是誰呢?

秦嘉謨補輯《世本》載:"羅氏,本自顓頊,未胤受封於羅。國為楚所滅,子孫以為氏。

"唐林寶《元和姓纂》載:"羅,祝融之後,妘姓國。初封宜城,徙枝江。

週末居長沙。"又雲:"羅氏有齊郡、襄陽、河東三族。

"宋代《廣韻》雲:"本自顓頊末胤,受封於羅,今房州也,為楚所滅,子孫以為氏。"明凌迪知《萬姓統譜》曰:

"豫章徵音,祝融之後,妘姓。受封於羅國,子孫以國為氏,又望出長沙。"《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載:

"祝融因作火正官,後世稱火神。週末,祝融後代被封於羅,建立羅國,在宜城,位於湖北境內,後遷枝江,被楚國所並,原羅國王族子孫又移居湖南長沙,遂以原國名命姓,乃成羅氏。"陳明遠編《中國姓氏辭典》記:

"羅出自妘姓。以國為氏,漢有梁相羅懷,襄陽記有羅蒙。"《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載:

"周代有羅國,初封宜城,徙枝江。春秋時被楚國所滅。週末居長沙,國人以原國名[羅]為氏。

"《姓氏·急就篇》則稱:"羅氏,顓頊後。妘姓國。

"《說文通訓定聲》載:" 妘 姓,源自祝融氏一古姓國也,鄢、鄶、路、 逼、陽、鄅 等姓,都是古時的妘姓國。《世本·帝系篇》雲:

"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高陽,是為帝顓頊。……顓頊娶於滕墳女,謂之女祿,產老童,老童娶於根水女,謂之驕福,生重黎及吳回。吳回氏娶於鬼方氏之妹,謂之婦聵,是生六子,孕三年, 啟其左脅,三人出焉;破其右脅,三人出焉:

其一曰樊,是為昆吾;二曰惠連,是為參胡;三曰 鏗,是為彭祖;四曰求言,是為鄶人;五曰安,是為曹姓;六曰季連,是為 羋姓。"又曰:"求言者,鄶人也,妘姓,鄭是也。

"據《史記》考:"羅氏,乃祝融之後,本妘姓,都於鄶。"《毛詩譜》注:

"會人,即[祝融八姓]之 妘姓也,是為鄶國。"據《百家姓考》:"羅氏,源自火神祝融氏。

祝融氏名黎、吳回,是顓頊帝的曾孫。祝融的後裔到了週末,封於宜城,稱為羅國。春秋時,為楚所 ,其子孫南移枝江,週末徙長沙。

"考我族世系出自祝融之後,姬姓。周武王三年,我祖匡正公,妘姓,有功於周,受封子爵,食采宜城,都於鄶,這就是西周初年分封諸侯中的羅國。據以上史書考載,春秋末,羅國為楚所滅,子孫失國南遷,流徙枝江,再徙長沙,繼遷湘陰,後裔為緬懷先祖功德與故國情懷,才開始"以國為姓。

"時間應在戰國末期秦漢之間。

羅字姓氏的由來

10樓:匿名使用者

羅姓,中國姓氏之一,源自於史書稱為「祝融八姓」的後裔。祝融的後裔分為八姓,即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西元前690年,羅國(河南羅山)被楚國所滅,於原地另置鄢國(河南鄢陵)。

羅氏的子孫逐漸南移,最初遷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長江沿岸的枝江縣),至週末又南遷至湖南汩羅地區,遂以國名「羅」為氏。

擴充套件資料

羅姓的分布:

當代羅姓的人口已達1000多萬,為全國第二十二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81%。

從明朝至今600年中羅姓人口由70萬激增到1000餘萬,增長達15倍之多,羅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自宋朝至今2023年羅姓人口增長率是呈上公升的的態勢。

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四川、廣東、湖南三省,大約佔羅姓總人口的41%,其次分布於江西、雲南、貴州、湖北、廣西、重慶,這六省市又集中了38%的羅姓人口。四川居住了羅姓總人口的17%,為羅姓第一大省。

全國形成了雲貴川渝、粵桂湘鄂閩贛兩塊高比率的羅姓區域。在近600年間,羅姓人口流動方向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南和東南的遷移,向西、向南的移民成為主流,同時也出現了向西北河西走廊的流動。

羅姓在人群中分布在長江以南地區是比較常見的姓氏之一。羅姓在雲貴、川渝大部、粵桂、湘贛大部、福建西端,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達1.44%以上,中心地區可達3%以上,其覆蓋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0%,居住了大約63%的羅姓人群。

在海南、台灣、閩浙大部、湘贛北部、川渝北端、安徽南部、河南東南角、陝寧南部、甘肅、青海東部、內蒙古西部和北端、黑龍江西北角,羅姓在當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48%—1.44%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0.

6%,居住了大約23%的羅姓人群。

11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羅姓的來龍去脈,歷來許多有關姓氏學的古籍,都有十分詳盡的考證,譬如:《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指出:「祝融之後,ㄆ姓國,初封宜城,徙枝江,週末,居長沙,漢有梁相羅懷,襄陽記有羅蒙。

」《姓氏考略》:「世本,熊姓,廣韻,本自顓頊末胤,受封羅國,子孫以為氏,望出豫章,長沙。」《通志氏族略》:

「羅國之後,一曰祝融之後。」《魏書》:「破多羅氏,斛瑟羅氏,叱羅氏,皆改為羅氏。

」從以上這些記載看來,羅氏是源自火神祝融氏,祝融氏名黎,是顓頊帝的兒子,祝融的後裔,到了周朝的時候,被封於宜城,稱為羅國,當時的宜城,就是現在在湖北省的襄陽,在漢代曾被置為宜城郡。後來,由於該地為楚國所有,於原地另置鄢國,祝融氏的子孫就逐漸向南遷移,最初遷居於枝江(今湖北省枝江縣),至週末定居於湖南長沙,最後還繁衍到現今江西的南昌一帶,成為長沙和南昌兩地的望族。

唐代的《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中,曾經提到羅氏是乙個「ㄆ姓」國,所謂「ㄆ姓」,就是歷來姓氏學上用以表示源自祝融氏的乙個古姓,據《說文通訓定聲》的記載,鄢、鄶、路等姓,都是古時的ㄆ姓國,則論起家世淵源來,羅氏與這五個姓氏,自然也是系出一源的一家人了。

始封於周朝初年的羅國,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子孫才「以國為氏」的?根據史書的記載,其始封於宜城,是在周武王得天下後大行封建之時,到了距今約2023年前的春秋末期,宜城為當時的強楚所並,子孫失國南遷,才開始以羅為姓的。

經過漫長的奮鬥,羅姓人士在秦漢之際開始嶄露頭角,當時以迄於三國,南北朝時期,在史書上出現的羅姓名士,絕大多數都是襄陽、長沙和豫章三個地方的人,譬如,三國時曾任蜀漢為太子舍人的羅憲是襄陽人,晉朝曾任武陵太守的羅企生是豫章人,晉室再遷以後深受桓溫器重的襄陽太守羅友也是襄陽人。由此可見,當時的羅氏仍然主要繁衍於長江南北岸的湖北、湖南和江西一帶。

漢末三國鼎立時期以四川為主要地盤的蜀漢,也出現過不少姓羅的名人,除了上述那位羅憲外,還有一位曾經諫公孫述歸漢的成都名士羅衍,以及曾以計破益州刺史李特之叛的名將羅尚等。這種情形,自然也是羅氏播遷四川的有力說明。

隋唐二代,對於羅氏而言,是乙個極為重要的時期,一方面人才輩出,大放光芒;一方面則逐漸自兩湖和豫章向全國各地播遷,終於成為了乙個大姓。

南方的羅姓人士,實在不難找到自己家族的來龍去脈。但大致說來,福建的寧化,應該是羅氏在南方的播遷中心,從晉室南遷以後,姓羅的人士就已零落到達該地開基,而於唐明皇以後大舉南遷。後來廣東和台灣等地的羅氏全都是來自該地。

元代的羅貫中,大名鼎鼎,他所著的《三國演義》是中國歷來最暢銷的古書之一。

姓羅的和姓羅的可以結婚嗎,姓羅的和姓羅的。能結婚嗎

bai 1 從法律來看 婚姻du 法沒規定姓羅zhi 的和姓羅的不許結婚。dao 國家保護公回民婚姻答自由的合法權利,如果你自身沒有違反婚姻法的地方就應該堅持。現在婚姻法明確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 禁止結婚。我國婚姻法只是不允許近親結婚,同姓和近親是兩碼事。2 從民俗來看 long lon...

谷姓的來歷,「谷」姓的起源

谷姓的來歷有很多種 1 出自嬴姓,與趙 秦同乙個源流。他們都是黃 帝的後裔,傳至舜的時候,被賜姓為嬴。嬴氏的後代有叫非子的,被周王封於秦谷,後來成為秦國和穀國 在今天的湖北谷城 秦為公爵,谷是伯爵。春秋時谷國的後代開始以谷為氏。2 出自姬姓,他姓改姓而來。據 鼠璞 所載,古代有郤姓,唐叔虞後代,後去...

姓羅的家字輩怎麼取名好聽呢,男孩姓羅在字輩的怎麼取名才好

起名來重點 1 排八字,分析命自局旺衰,確定用神這是取名的基礎。2 姓名的天 地 人三才配置要喜相生,忌相剋。如三才配置不好 對基礎運和運成功運以及對人生的健康 家庭都有較壞的影響。3 不管取何名字,姓名中五格的數理一定要避開其大兇 大惡之數。五格中人格是主運,地格暗示中年前,總格影響中年後的人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