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毛筆是誰發明的?最先用的,毛筆是誰發明的

2022-02-22 18:01:55 字數 6207 閱讀 6154

1樓:匿名使用者

沒記錯的話毛筆始創於秦,蒙恬!讓後獻給秦王,民間是沒有的!~漢朝的時候民間都是很少用毛筆的!~秦漢時主流還是竹簡!

魏晉南北朝的時候才得到乙個大的發展,所以現在我們寫的好多貼都是魏碑。

2樓:匿名使用者

提到毛筆,人們往往會想起「蒙恬造筆」的故事,認為秦代名將蒙恬是毛筆的發明者。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太平御覽》引《博物志》日:

「蒙恬造筆。」崔豹在《古今注》中也說。「自蒙恬始造,即秦筆耳。

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毫,非兔毫竹管也。」唐代韓愈《毛穎傳》以筆擬人其中提到蒙恬伐中山,俘捉毛穎,秦始皇寵之,封毛穎為「管城子」。

後世又以「毛穎」、「管城子」為筆的代稱。此事也與蒙恬有關。

有人對「蒙恬造筆」的說法提出質疑。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說:秦謂之筆,「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

先秦書籍中沒有「筆」字,而「聿」字早在商代就出現了,而秦始皇只是統一了筆的叫法,可見筆是早於秦代就存在了。清代大學者趙翼在《陔餘叢考》中的「造筆不始蒙恬」條中寫道:「筆不始於蒙恬明矣。

或恬所造,精於前人,遂獨擅其名耳。」看來,這一評述還是有所根據的。

解放後的出土文物更證明了這一點。一九五四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長沙市友家公山的一座戰國墓群中,發掘出一支長約21厘公尺,直徑為0.4厘公尺的毛筆實物。

該筆與現在使用的毛筆權相似,筆頭用優質的免箭毛製成,毛長2.5厘公尺,筆桿亦係竹管,所不同的是筆頭不是插在竹桿套內,而是用劈開的竹桿端部將筆頭夾在其中,外纏絲線,再塗上漆。這支埋入地下兩千多年的戰國毛筆,被認為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毛筆實物,它稱為「戰國筆」。

又由於長沙古屬楚國,這支世界上最古老的毛筆,還被稱為「楚筆」。

是否「戰國筆」就是最早的毛筆呢?也是個問號。有人估計在中國新石器時代的炎帝、黃帝時期就出現了毛筆。

張華《博物志》也有「舜造筆」的記載。另外在出土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許多彩繪陶器上,表面所繪的動物圖案及幾何紋飾;明顯地呈現出用毛筆畫寫出來的痕跡。商代的甲骨文上,也出現了毛筆的痕跡。

據《田骨學商史編》記載,從殷墟出土的三塊牛胛骨板上,有幾個用毛筆寫成的文字,以及一些龜甲片上,還可以看到一些未刻的文字,這些文字尚留有施朱塗墨的痕跡。而且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又具有相當多的「聿」字,由此可以這樣斷定,早在商代以前,我國就已有了用毛筆書字這個事實,現在文學界也大多持這個觀點。

相傳蒙恬曾在善璉村取羊毫製筆,在當地被人們奉為筆祖。又據說蒙恬的夫人卜香蓮是善璉西堡人,也精通製筆技藝,被供為「筆娘娘」。蒙恬與夫人將製筆技藝傳授給村民,當地筆工為了紀念他們,在村西建有蒙公祠,繞村而過的小河易名為蒙溪,蒙溪又成了善璉的別稱。

相傳農曆3月16日與9月16日是蒙恬和卜香蓮的生日,村民們就要舉行盛大敬神廟會,以紀念他們的筆祖。

毛筆是誰發明的

3樓:學院派魚多多

毛筆是古代中國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發明的。

如今用的毛筆,相傳是秦朝監督修築萬里長城的將軍蒙恬首創。但是毛筆的發明權不能全歸功於蒙恬一人。2023年,從湖南長沙左家公山一座史前古墓裡發掘出來了整套的書寫工具。

這證明,在蒙恬之前就已經有所謂毛筆了。

百年前在安陽殷墟發現的甲骨文,揭開了中華文明的最大謎團,使傳說中的商代成為信史。但殷墟研究結果表明,三千多年前中國人主要用毛筆而非用「刀筆」寫字。

考古發掘的出土文字資料看,中國至少在夏代已有了正式文字,如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壺上,發現有毛筆朱書的「文」字。殷商時期,文字載體的門類已經很多,文字除了用毛筆書寫在簡冊上之外,還有刻寫在龜甲獸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鑄在青銅器上,是迄今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4樓:長纓在手

如今用的毛筆,相傳是秦朝監督修築萬里長城的將軍蒙恬首創。

名稱來歷

毛筆,是古代中國與西方民族用羽毛書寫風采迥異的獨具特色的書寫、繪畫工具。當今世界上雖然流行鉛筆、原子筆、鋼筆等,但毛筆卻是替代不了的。據傳毛筆為蒙恬所創,所以至今被譽為毛筆之鄉的河北衡水侯店和浙江湖州善璉每逢農曆三月初三,如同過年,家家包餃子,飲酒慶賀,紀念蒙恬創毛筆。

自元代以來,浙江省湖州市善璉鎮生產的具有「尖、齊、圓、健」特點的「湖筆」成為全國最著名的毛筆品種。毛筆在歷代都有不同的稱呼。春秋戰國,諸侯稱雄。

此時,各國對毛筆的稱呼都不同。吳國(今江蘇)叫「不律」,楚國(今湖北)叫「插(竹)」。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一律稱為「毛筆」。

而白居易稱筆為「毫錐」,《寄微之》詩云:「策目穿如札,毫鋒銳若錐。」

如今用的毛筆,相傳是秦朝監督修築萬里長城的將軍蒙恬首創。當下還有有知名的「蒙筆」,又稱「蒙恬精筆」、侯店毛筆。但是毛筆的發明權不能全歸功於蒙恬一人。

2023年,從湖南長沙左家公山一座史前古墓裡發掘出來了整套的書寫工具。這證明,在蒙恬之前就已經有所謂毛筆了。

殷墟研究表明,三千多年前,中國人主要用毛筆寫字。儘管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甲骨文,但有充分的資料表明,商代的日常書寫並非『刀筆文字』,而是與秦漢以後寫在竹簡或木片上的文字一樣。商族人的日常書寫是毛筆字。

可惜因為書寫材料、毛筆字不能長久儲存,唯有刻在堅硬卜骨上的甲骨文儲存了下來,見證了商王朝的存在。

毛筆(chinese brush,writing brush),是一種源於中國的傳統書寫工具,也逐漸成為傳統繪畫工具。毛筆是古代中國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發明的。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勤勞智慧型的中華民族又不斷地總結經驗,存其精華,棄其糟粕,勇於探索,敢於創新。

幾千年以來,它為創造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促進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毛筆是中華民族對世界藝術寶庫提供的一件珍寶。

基本解釋

一種源於中國的傳統書寫工具和繪畫工具。

用禽、獸或人的毛製成的筆。被列為中國的文房四寶之一。分硬毫、兼毫、軟毫。

這裡的「人」是指胎毛的意思,可做胎毛筆。

引證解釋

指以獸毛製成的筆。初用兔毛,後亦用羊、鼬、狼、雞、鼠等動物毛。筆管以竹或其它質料製成。

頭圓而尖,用於傳統的書寫和圖畫。如今實物發現,最早的為戰國時期。參閱宋蘇易簡《文房四譜》、《文物參考資料》2023年第12期。

古人亦有用人的頭髮或者鬍鬚製成毛筆的。

5樓:872518304李

毛筆是秦朝大將蒙恬發明的。

根據史書記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蒙恬率領30萬大軍向北進攻那裡的游牧民族匈奴。蒙恬帶兵向北,收復了河套,並在交界處修築了萬里長城。由於軍情瞬息萬變,蒙恬需要向內地送達大量書信。

那時候,人們是用刀在竹簡上刻字的,為了刻寫大量書信,蒙恬的手下雙手磨出血泡,兩眼熬成白兔。於是蒙恬便竭力尋找好的書寫辦法。一天,蒙恬看到部下拿著紅纓槍比劃,忽然想到,何不把毛綁在竹竿上,蘸點顏色寫在白色的絲綢上呢?

他試了試,效果真的很好。於是命手下如法制出許多「毛」筆來。那裡地處塞外,時有野狼出沒,也有人放牧羊群,狼毛和羊毛就成了最方便的製筆材料,這就是最早的狼豪筆和羊豪筆。

但有人認為實際發明時間要早許多。

2023年,我國長沙發掘出一座完整的戰國墳墓,裡面有一支毛筆。它全身套在一支小竹管裡,竿長18.5厘公尺,直徑0.

4厘公尺,毛長2.5厘公尺,是用上好的兔毛製作的。但作法與現在的毛筆不同,並非將筆毛插在筆竿裡,而是將筆毛轉在竿的外端,然後用細絲線纏住,外面塗漆。

與筆放在一起的還有用來當「紙」用的竹片、刮削竹片的銅削和用來裝墨的小竹筒。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較早、儲存最完整的一支毛筆。

一些學者認為,毛筆的產生可能遠遠早於戰國。因為從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甲骨文片來看,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整齊劃一,有的字還細如毫髮。其中一些文字寫而未刻,那麼,距今2023年前的人可能已經有了類似毛筆的書寫工具。

而五六千年前,黃河流域發現的一些彩陶上也有各種圖案,大多線條流暢,應該是用類似於毛筆的工具畫上去,然後再在窯內燒製,這樣才能達到那樣的效果。

蒙恬發明毛筆在史書上有記載,但似乎此前已有毛筆使用,但還需要確切的考古發現來證實。

6樓:

毛筆的起源:史記中曾記載:「秦始皇命太子扶蘇與蒙恬築長城以禦北方匈奴,蒙恬取山中之兔毛以造筆」,文房四譜上也記載:

「昔日蒙恬造筆,以拓木為管,鹿毛為柱,兔毛為被,此乃謂蒼毫也」,博物志雲:「秦之蒙恬將軍取狐狸毛為柱,兔毫為被以書」,因此,我們通常稱蒙恬將軍為毛筆的史祖。毛筆的發明過程,最早可朔自新石器時代末期的仰韶文化期,雖然沒有足夠的文字記載可資證實,但由已出土的仰韶彩陶上的花文研究,可能是由類似毛筆的工具所繪製而成,及至商朝甲骨文的研究,可明顯的看出刀刻的甲骨文邊緣,是先用毛筆書寫其上再刻成的,可見此一時期已有毛筆的存在。

周朝的青銅器上所鑄的文字,依其字形判定,已明顯可知系由柔軟的筆尖所書寫筆觸的痕跡,由書寫的外形與筆意,知道書寫的工具—也就是毛筆,2023年在湖南長沙郊外的左家公山出土的戰國時代楚墓文物中,已有多種古毛筆及其相關之書寫文物,這是首度使我們對漢朝以前的毛筆形象的想像,真像大白,該批文物中的毛筆稱之為「長沙筆」是由高階的兔毫所製成毛長2.42公分,筆管長達16.6公分,筆管是由細竹製成,制法是將兔毛夾插於管端,以細絲綁緊後用漆固定,此一製作在技術上已是相當高超。

7樓:束依辰

...........樓主喜歡自言自語嗎

8樓:距離離愛

毛筆(chinese brush,writing brush),是一種源於中國的傳統書寫工具,也逐漸成為傳統繪畫工具。毛筆是古代中國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發明的。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勤勞智慧型的中華民族又不斷地總結經驗,存其精華,棄其糟粕,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幾千年以來,它為創造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促進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毛筆是中華民族對世界藝術寶庫提供的一件珍寶。

中文名毛筆

外文名writing brush、 chinese brush

主要原料

禽、獸的毛、竹管

作用書寫、繪畫

分類硬毫、兼毫、軟毫

詞語概念

基本解釋

一種源於中國的傳統書寫工具和繪畫工具。

用禽動物的毛製成的筆。被列為中國的文房四寶之一。分硬毫、兼毫、軟毫。

毛筆製作主要派系:宣筆、川筆、湖筆等。

引證解釋

指以獸毛製成的筆。初用兔毛,後亦用羊、鼬、狼、雞、鼠等動物毛。筆管以竹或其它質料製成。

頭圓而尖,用於傳統的書寫和圖畫。如今實物發現,最早的為戰國時期。參閱宋蘇易簡《文房四譜》、《文物參考資料》2023年第12期。

古人亦有用人的頭髮或者鬍鬚製成毛筆的[1] 。

名稱來歷

毛筆,是古代中國與西方民族用羽毛書寫風采迥異的獨具特色的書寫、繪畫工具。當今世界上雖然流行鉛筆、原子筆、鋼筆等,但毛筆卻是替代不了的。據傳毛筆為蒙恬所創,所以至今被譽為毛筆之鄉的河北衡水侯店和浙江湖州善璉每逢農曆三月初三,如同過年,家家包餃子,飲酒慶賀,紀念蒙恬創毛筆。

自元代以來,浙江省湖州市善璉鎮生產的具有「尖、齊、圓、健」特點的「湖筆」成為全國最著名的毛筆品種。毛筆在歷代都有不同的稱呼。春秋戰國,諸侯稱雄。

此時,各國對毛筆的稱呼都不同。吳國(今江蘇)叫「不律」,楚國(今湖北)叫「插(竹)」。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一律稱為「毛筆」。

而白居易稱筆為「毫錐」,《寄微之》詩云:「策目穿如札,毫鋒銳若錐。」

共9張毛筆

如今用的毛筆,相傳是秦朝監督修築萬里長城的將軍蒙恬首創。但是毛筆的發明權不能全歸功於蒙恬一人。

2023年,從湖南長沙左家公山一座史前古墓裡發掘出來了整套的書寫工具。這證明,在蒙恬之前就已經有所謂毛筆了。

殷墟研究表明,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中國人主要用毛筆寫字。儘管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甲骨文,但有充分的資料表明,商朝的日常書寫並非「刀筆文字」,而是與秦漢以後寫在竹簡或木片上的文字一樣。商族人的日常書寫是毛筆字。

可惜由於書寫材料、毛筆字不能長久儲存,唯有刻在堅硬卜骨上的甲骨文儲存了下來,見證了五百餘年商王朝(約西元前2023年—約西元前2023年)的存在[2] 。

工藝產地

毛筆是用獸毛紮成筆頭,再粘結在管狀的筆桿上製成的。一支好的毛筆應具有「尖、齊、圓、健」的特點。「尖」就是筆鋒尖銳;「齊」就是修削整齊;「圓」就是筆頭圓潤;「健」就是毛筆彈性強,寫出的字銳利矯健。

王羲之毛筆書法《蘭亭序》

我國最有名的筆是出自浙江湖州的湖筆、蜀中川筆、河南的太倉毛筆、河北的侯店毛筆、湖南湘陰的長康毛筆以及江西的文港毛筆(華夏筆都,晏殊故里)

宣筆宣筆產於安徽宣城涇縣(原屬寧國府,產紙以府治宣城為名,故稱「宣筆」),是中國毛筆之祖。據韓愈《毛穎傳》記載,西元前二三年,秦將軍蒙恬南下時途經中山(安徽省涇縣一帶山區)發現這裡兔肥毫長,便以竹為管,在原始的竹筆基礎上製成改良毛筆。盛行於唐、宋,均有製筆名手。

元代以後湖筆漸興,宣筆漸衰。改革開放後,宣筆漸漸恢復了生機。

羽毛筆是誰發明的

從中抄世紀到公元19世紀,羽毛筆作為bai書寫工具記錄廠歐du 洲文明程序的每一階段zhi。幾乎所有的dao文字著作 如宗教 哲學 文學 歷史 科學 醫學 商業及管理學 無不是依靠這種造價低廉的羽毛筆來完成的。然而第一支羽毛筆的由來和出現時期卻無從查考。粗糙的莎草紙表面不適宜書寫小而精細的字型,那只...

毛筆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中國最早的毛筆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倉纈造字,蒙恬造筆。秦將蒙恬應是秦統一中國時期著名的將領。所以筆出現的時間大約是西元前210年前後。中國最早的毛筆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我國最早的毛筆,大約出現在近三千年以前的秦。大約是今天陝西一帶。在秦朝之前,毛筆叫作 聿 和 不律 等,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才有了 筆 這個名稱,蒙恬奉命對毛筆進行了集中...

毛筆字識別,看下是誰寫的,毛筆字看不懂,哪位大神知道寫的什麼

精氣神落款 乙未夏 流長 毛筆字看不懂,哪位大神知道寫的什麼 這幅書法,自右列向左列讀,內容為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廣偉書 印章應為 邱氏 廣偉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路雖遠行則將至 事雖難做則必成 廣偉書 麻煩識別一下我這個 中的毛筆字 9 第乙個字是煎,是將四點變成火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