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上闋和下闋的主要內容,蘇軾的水調歌頭上闋和下闋主要的內容是什麼

2022-02-10 19:19:15 字數 5758 閱讀 9994

1樓:青妍知識屋

序: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於是做了這首《水調歌頭》。

上片寫望月,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

下片懷人,即兼懷子由,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同時感念人生的離合無常。

原文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蘇軾丙辰中秋後,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文章簡析

從藝術成就上看,它構思奇拔,畦徑獨闢,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是歷來公認的中秋詞中的絕唱。從表現方面來說,詞的前半縱寫,後半橫敘。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迴路轉。

前半是對歷代神話的推陳出新,也是對魏晉六朝仙詩的遞嬗發展。後半純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為演繹物理,實則闡釋人事。

筆致錯綜回環,搖曳多姿。從布局方面來說,上片凌空而起,入處似虛;下片波瀾層疊,返虛轉實。最後虛實交錯,紆徐作結。

全詞設景清麗雄闊,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遊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的樂觀枋度和美好願望,極富哲理與人情。立意高遠,構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最後以曠達情懷收束,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

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此詞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體現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2樓:匿名使用者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上片一開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兩句是從李白的《把酒問月》中「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脫化而來的。「舉著酒杯詢問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時有的」?

此句充分顯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隱藏著內心對人生的痛惜和傷悲。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是問的內容,把對於明月的讚美與嚮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

從明月誕生的時候起到現在已經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裡今晚是乙個什麼日子。詩人想象那一定是乙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著說: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他想乘風回到月宮,又怕那裡的淒涼,受不住那兒的寒冷,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這裡表達了詞人「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心情。「乘風歸去」說明詞人對世間不滿,「歸」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象他本來住在月宮裡只是暫住人間罷了。

一「欲」一「恐」顯露了詞人千思萬慮的思想矛盾。真可謂「奇逸之筆」。「其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與上緊密相接,寫詞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隨人舞動,天上雖有瓊樓玉宇也難比人間的幸福美好。這裡由脫塵入聖一下子轉為喜歡人間生活,起伏跌宕,寫的出神入化。

詞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宮裡去,脫離曾讓他無限煩惱的人間,但是詞人終究是現實的,對人生是熱愛的,因此,親手抹去了這種虛無的畫景。

下片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

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找著屋裡失眠的人。「無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啊!

於是詩人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

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達了對於不幸分離的人們的同情。詞人思想是豁達的,他需要自我解脫,所以他一質問的語氣發洩佳節思親的情感。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了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脫: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世間總有悲、歡、離、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這些自古以來都是難以周全圓滿的。此句流露出了詞人悟透人生的灑脫和曠達的性格,也是對人生無奈的一種感嘆,這裡以大開大合之筆從人生寫到自然,將各種生活加以提煉和概括,包含了無數的痛苦、歡樂的人生經驗。

結束句「但願人長九,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人們能夠永遠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賞天上的明月。這裡是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也是一種祝福。

3樓:匿名使用者

在這裡面 寫得很詳細 你自己去看看吧~~~~!

蘇軾的水調歌頭上闋和下闋主要的內容是什麼

4樓:美食專業選手

1、上闕: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上片望月,既懷超宜興致,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一開始就提出乙個問題:明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把酒問天這一細節與屈原的《天問》和李白的《把酒問月》有相似之處。其問之痴迷、想之逸塵,確實有一種類似的精、氣、神貫注在裡面。

2、下闕: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下片懷人,即兼懷子由,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同時感念人生的離合無常。「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

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到了房中遲遲未能入睡之人。這裡既指自己懷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節因不能與親人團圓以至難以入眠的一切人。

「無眠」是泛指那些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啊!於是詞人便無理地埋怨明月說: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離人的愁苦了。

上片寫中秋賞月,因月而引發出對天上仙境的奇想蘇軾將青天作為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豪放的性格與不凡的氣魄。下片寫望月懷人,即兼懷子由,同時感念人生的離合無常。

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無理的語氣進一步襯托出詞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卻又含蓄地表達了對於不幸的離人們的同情。

5樓:ballpen贛州百

他的水調歌頭為詞牌的寫了很多首呢,你應該說是哪一首更合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水調歌頭落日繡簾捲》都是他寫的。

6樓:匿名使用者

上闋望月問天 下闋懷人問月 我們老師說的是

蘇軾的 《水調歌頭》 上闋和下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急~

7樓:

這是蘇東坡醉後思念其妾-燕燕的一首詞,上下闋主要是是作者通過對醉後臆想的描寫,來抒發對燕燕的思念,大學士對語言駕馭能力很高,這是學習的要點,其他都是個人情愫,人之常情,沒什麼可追尋的。

《水調歌頭》上闋和下闋寫什麼

8樓:梨雲飄雪

上片寫中秋賞月,因月而引發出對天上仙境的奇想。

下片寫望月懷人,即兼懷子由,同時感念人生的離合無常

9樓:方芯火花

上闕: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下闕: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0樓:蒾矢の迗亻吏

上闋月下飲酒,下闋對月懷人

11樓:星光の希望

上闋寫詞人月下歡飲時的聯想和想象

下闕寫詞人月下無眠時情況及對人生的深思,探求

水調歌頭上闋下闋分別寫了什麼?

12樓:紅紅紅紅貨

1、上闕: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2、下闕: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下片寫望月懷人,即兼懷子由,同時感念人生的離合無常。夜深月移,月光穿過「朱閣」,照近「綺戶」,照到了房中遲遲未能入睡之人。這裡既指自己懷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節因不能與親人團圓以至難以入眠的一切離人。

月圓人不圓是多麼令人遺憾啊!詞人便無理埋怨圓月:「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相形之下,更加重了離人的愁苦了。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2023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

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

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公元2023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

公元2023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水調歌頭上、下闋主要寫什麼

13樓:曉曦在路上

水調歌頭[shuǐ diào gē tóu]

《水調歌頭》,是詞牌名之一,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遊》、《水調歌 》,雙調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韻、下片十句四平韻。唐朝大曲有「水調歌」,據《隋唐嘉話》,為隋煬帝鑿汴河時所作 。宋樂入「中呂調」,見《碧雞漫志》卷四。

凡大曲有「歌頭」,此殆裁截其首段為之。名篇有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代陳亮的《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的《水調歌頭·游泳》《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等。

(北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序)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shēng)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 qǐ )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寫作背景: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這一時期,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展轉在各地為官。

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這一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轉眼已七年未得團聚了。

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賞析本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詞上片寫望月奇思,幻想遊仙於月宮。

下片寫賞月後的體司與希望。詞人視月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觀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領略人情之愛,達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體現了極富人情味的美好願望。從月亮的轉移變化,盈虧圓缺,聯想到人生的悲歡離合,從而得出不應事事都求完美無缺的結論。

全詞構思奇幻,豪放雋秀,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遊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的樂觀枋度和美好願望,格富哲理與人情。立意高遠,構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最後以曠達情懷收束,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

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此詞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優美,富於哲理,情感動人,而絕唱至今。

草原主要內容,草原的主要內容和表達的特點

我國北部的內復蒙古自治區制有寬廣無邊的草原bai,景色優du美,牛羊成群。這篇zhi課文記敘了作 dao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草原 是現代作家 詩人老舍創作的一篇散文。作者在最後引用了一句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抒發了作者對草原的熱愛之...

守護甜心前三季的主要內容和漫畫的主要內容是不是差不多的

我個人覺得差很多,動 畫和漫畫都一定是有好有壞的,動畫的話有些就版 比較精彩,像是變身權的過程.打架的時候等等.漫畫的話就可以看到一些在動畫上看不到的地方,結局也比動畫精彩多了,我是建議動畫和漫畫都可以看一下 不是偶,有一些動畫的手法,漫畫無法表現出來的,比如變身的過程 動畫的結局和漫畫的有些不一樣...

《將相和》的主要內容

將相和主要是講了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廉頗不服藺相如而藺相如為了國家大局不計較個人恩怨,廉頗知錯就改,負荊請罪,兩個人為了國家拋卻前嫌,共同輔佐趙王。其情可嘉。三個小故事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負荊請罪 將相和主要講了3個故事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負荊請罪。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是負荊請罪的起因,負荊請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