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真的只會紙上談兵嗎,趙括真的只是紙上談兵嗎?

2022-02-06 17:00:53 字數 3949 閱讀 1625

1樓:喜腦弓子

說起戰國趙括,可謂是乙個比較悲催的人物。不僅因打了敗仗,被人損了幾千年,而且連他爹媽都看不起他。

趙括真的只是紙上談兵嗎?

2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1、分析一下這個時候換將的背景,首先換將是大事,趙王就算再獨斷,也不可能不和大臣們商議,而商議的結果就是除了廉頗不同意外,其他人都還比較贊同換趙括,當時趙王還特地問過樂毅,此時樂毅已經回到了趙國,也比較了解趙國的將領,樂毅給出的是肯定的答案。

所以在這個事情上說明趙括是知兵的,並非一般酒囊飯袋的武將。

2、趙括是跟隨趙奢打過仗的,也不是只會紙上談兵的人。趙奢一直不太願意將趙括推到主將的位置,為何?因為趙奢其實很明白,自己兒子是有能力的,但是因為過早展現出了自己的才能,所謂年少輕狂,過高的榮譽會讓年輕人驕傲,與其這樣不如慢慢打磨,琢出美玉。

當然,長平之戰的時候趙奢已經不在了,沒有了趙奢的壓制,趙括自然就出頭了。

3、趙括並非沒有能力,而且統帥能力也很強。長平之戰雙方兵力達到八十萬,趙括被圍後,趙軍一直在突圍,並沒有顯現出混亂的跡象。要知道,當時的趙軍已經斷糧四十餘天,還能有條有序的突圍,沒有成為亂軍,足以說明整個趙軍上下對趙括的認同,對於趙括統帥能力的認同。

4、只是很可惜,趙括遇上的是白起,白起依託強大的秦國打敗了趙括,最終笑到了最後,但是就趙括而言,並非「紙上談兵」之人。

5、所以,歷史對於趙括的評價卻是有所偏頗的,趙括如果只是「紙上談兵」,那麼趙王也不會將趙國的命運交到他的手裡,趙國的其他將領也不會任由其胡來。之所以會說趙括「紙上談兵」,只是因為遇見了更加厲害的白起,亦或是命運使然,讓趙括成為了背鍋先生。

擴充套件資料

趙括的歷史評價

1、藺相如:「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2、趙奢:「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3、趙母:「始妾事其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父子異志,願王勿遣。

」4、司馬遷《史記》:「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

5、徐鈞:「少年輕銳喜談兵,父學雖傳術未精。一敗誰能逃母料,可憐四十萬蒼生。」

參考資料

3樓:悠然遠山念

之前廉頗已經跟秦軍耗了三年。趙國已經快沒糧了。繼續耗下去也是會輸。

不管誰上都是會輸。趙括對手是無敗績的人屠白起。諸葛亮韓信來都得跪。

趙國知道繼續耗下去不行了就必須換將。跟秦軍拼命。當時趙軍45萬,秦軍後期總共投入差不多60萬。

趙軍擅長進攻,但是秦軍擅長防守,廉頗進攻受挫,轉型防禦。整個戰爭持續時間長達兩年。當時秦國總人口差不多500萬,前線60萬大軍在打仗,後勤補給的壓力可想而知。

但是趙軍這邊沒有經過變法改革,它的後勤壓力更大長期對峙之後,趙國的後勤補給撐不住了,全國人餓肚子給趙軍送糧食啊。所以實在沒辦法,臨陣換上趙括,想主動出擊速戰速決。可惜這邊秦軍換上了白起,結果趙括就失敗了。

古代中國打仗不像游牧民族,背上刀拿上弓箭騎上馬就過來打,它們不過是野蠻人而已,打不過就馬上跑。中國古代大戰後勤補給很重要。整場大戰下來,秦軍**過半,趙軍全滅。

當時趙國的實力還是有的,白起拿下趙國也並非輕而易舉。但問題是,趙王竟又聽信謠言,以乳將易宿將!廉頗被撤下的那一刻,便基本注定了失敗!

於是趙括披掛上馬。關於他究竟有多少實力現在也不好說,但問題從他到了戰場那時起,他就必須得換掉廉頗時期的方針,甚至得反其道行之!因為背後,是趙孝成王在授意。

也因此,不該提及長平之戰,就歸罪於趙括,趙括背後,還另有人在!

4樓:金果

如果趙括真的只是紙上談兵,不可能臨時接受40萬大軍,並且臨時換防,而軍中無人反對。更不會在被圍困46天,無糧的情況下,軍隊無人叛變,而是跟隨趙括衝殺,由此看出,趙括在軍中必是有很大的威信,令軍中將士誠信信服。

而草包,可能瞞得過一時,絕對不會這樣從頭到尾都讓幾十萬大軍忠心跟隨!趙括參與的兩個戰爭:其一,趙奢攻麥丘,趙括不戰而屈人之兵。

其二,閼與大捷,趙奢勇猛趙括機變,就能看出,趙括絕不是只會紙上談兵的無能之輩。

軍中不比其他,若想要幾十萬大軍真心追隨,沒有真傢伙,只有虛無的吹噓,是不會讓那些糙老爺們信服的。我們所知對錯,皆為他人整理而來,卻很少去仔細論證各種細節,是否合理,從而人云亦云。

還有人說,為什麼不派李牧和其他將領,因為李牧在守邊,趙國面對的不只是秦國乙個敵人。而且趙武靈王不是昏君,更不可能偏聽偏信派乙個草包過去,所以,趙括是不是只會紙上談兵的庸才,真的該好好**。

趙國不是輸在將領,而是國力,任派誰去,也是無力回天。而趙括這背了兩千多年的鍋,是時候該拿下來了。

5樓:永結彤心一不韋

趙括死於西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距今已經2023年了,由於歷史久遠,對於他的生平記載的文字很少,所以我們無法有更多的資訊支援我們去對他進行評價,不過提起趙括,我們不得不想起的乙個成語——紙上談兵。

如今有很多人認為趙括是被冤枉的,他不是只會紙上談兵,事實上趙括的確是被冤枉的,因為那時候還沒有紙,所以趙括不可能紙上談兵。

笑話說完了,那麼趙括到底應該如何定位呢?

第一、趙括距離當世名將差的太遠;

如果我們把戰國名將分成幾個等級的話,那麼無疑戰國四大名將是最高端的,他們分別是白起、廉頗、王翦、李牧,這些人都是兵家中大神級的人物。而趙括的對手正是戰果四大名將之首的殺神白起。

次之當屬樂毅、田單、趙奢、王賁等人,這些人同樣是兵家之中難得的高手,他們雖然沒有封神,但是也已經是準神了,而趙括的父親正是馬服君趙奢。

趙奢這種名將的評價,可信度是很高的,對於自己的兒子,趙奢早就評價過說過趙括不務實,把戰爭這種事情說的那麼輕鬆,如果趙國令趙括為將,趙軍必敗;趙括的母親也曾對趙孝成王說過趙括目光短淺,讓將士們怕他而不敬他,君王賞賜都裝進自己腰包還不夠,還要與民爭利。

從這兩段評價來看,趙括在務實,親軍,長遠的戰略眼光上來講距離自己的父親這一梯隊差距還是很遠的。

第二、趙括並不是最差的、差的的墊底的將領;

當時趙國廉頗正帶著45w將士和秦國對峙,每日所費糧草巨大,而且這種對峙已經持續了三年之久,趙國國內空虛,已經支援不下去了,求和不成的前提下,換將、改變對峙的局面是必然的選擇。

但是偏偏換成了趙括,僅僅是因為秦國的反間計麼?當然不是,即使趙孝成王年幼無知,但是趙勝呢?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趙勝可精明的很,他也同意了換將為趙括,趙括很差麼?

戰後戰神白起曾經對秦昭襄王說過長平一戰秦國死傷過半,國內空,也就是說秦國死傷30w以上,這也就說明趙括指揮的進攻還是很有殺傷力的,所以趙括並不是特別的差,之所以敗,是因為他的對手太強,是已經封神的白起!

第三、司馬遷寫的也不全對;

司馬遷寫史記是在西元前98年後的事情,是長平之戰162年後的事情了,就像我們現在談鴉片戰爭差不多,所以司馬遷寫的也不全對。

考古事實證明,司馬遷的史記中的確有不真實的地方,比如白起坑差的趙軍沒有45w,應該只有15w,而且也不全都是活著坑殺的,有很多是戰死之後埋入坑中的。

所以司馬遷描寫的長平之戰的經過是不是全部都是真實的麼?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換一種想法來思考:經歷了胡服騎射後的趙軍強悍的正是野戰能力,白起固然是誘敵深入,趙括又何嘗不是破釜沉舟,直抵黃龍呢?

集中優勢兵力,重點突破,一旦拿下白起,60w秦軍必然尾大不調,到那時候趙國必勝。

而且趙括還留了30w趙軍在外,否則一年後的邯鄲保衛戰趙國憑什麼能堅持下來?司馬遷也說邯鄲保衛戰守城的主力正是長平之戰的老兵,僅僅是白起放回的不到一百個小孩能成為主力麼?

這一戰應該很殘酷,趙括一方猛烈的進攻,死傷無數,以至於將領趙括戰死沙場,秦國同樣也是嚴防死守,以至於死傷過半。

可惜趙括終究不如白起,趙國終究不如秦國,在白起選定的戰場上,秦國的援軍形成了合圍,趙括敗了,趙軍敗了,趙國敗了。

僅僅以長平一敗就斷定趙括的百無一處的確有些太過片面,之所以無論是趙奢還是趙母都否定趙括是因為他們選擇的參照物都是名留青史、彪炳千秋的人物,而趙括,比起平凡的我們是那樣的不平凡。

趙括真的只是紙上談兵嗎?

如果趙括真的只是紙上談兵,不可能臨時接受40萬大軍,並且臨時換防,而軍中無人反對。更不會在被圍困46天,無糧的情況下,軍隊無人叛變,而是跟隨趙括衝殺,由此看出,趙括在軍中必是有很大的威信,令軍中將士誠信信服。而草包,可能瞞得過一時,絕對不會這樣從頭到尾都讓幾十萬大軍忠心跟隨!趙括參與的兩個戰爭 其一...

紙上談兵(趙括)指鹿為馬(趙高 類似的詞語說幾個

完璧歸趙 藺相如 圍魏救趙 孫臏 退避三舍 重耳 毛遂自薦 毛遂 負荊請罪 廉頗內 紙上談兵 趙容括 一鼓作氣 曹劌 千金買骨 郭隗 諱疾忌醫 蔡桓公 臥薪嘗膽 勾踐 殺妻求將 吳起 驚弓之鳥 更羸 高山流水 俞伯牙 鍾子期 秦 一字千金 呂不韋 指鹿為馬 趙高 焚書坑儒 秦始皇 窮圖匕見 荊軻 懸...

戰國沒有紙,那麼趙括為什麼紙上談兵

從兩方面解決 1 紙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 2 紙上談兵是什麼時候有這個成語的 1 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化學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在紙還未發明之前,甲骨 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 記載的材料。但由於西漢的經濟 文化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