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對曹操有什麼不利,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2022-02-06 06:37:30 字數 5386 閱讀 1544

1樓:玄逸無咎

四個方面。

張作耀先生的《曹操評傳》提出來有四個原因:

第一個就是疾疫流行,曹軍已經得了某一種嚴重的傳染病,喪失了戰鬥力;

第二個原因是曹軍不習水戰,它本來是北方的軍隊,以步騎為主,它不善於水戰;

第三個原因是曹操料敵不周,就是沒想到下來以後會撞上孫劉聯軍,輕敵了;他甚至一直認為孫權會像公孫康那樣,把劉備的人頭送來;

第四個原因是狹路相逢,因為曹操雖然人多,他主要使用的是水軍,那麼水軍和水軍打仗它是在江上面,你江上面人多有什麼用呢?就那麼大個地方,你一個不習慣水戰的碰上了一夥習慣水戰的,還是病人,肯定是打敗了。就是兩軍隔江相駐。

《三國志•周瑜傳》的原文是這樣的:“時曹公軍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也就是曹操帶著水軍從江陵順長江東下,周瑜等人率領孫劉聯軍從長江逆江而上,兩家在赤壁這個地方相遇了。這個時候曹操的軍隊已經得了病,剛一交戰曹軍就敗了,於是曹軍就退到了長江的北岸,烏林(湖北省的洪湖市),而孫劉聯軍就駐紮在南岸,在赤壁。

後期還有一些因素,比如不熟悉江南氣候,沒想到會刮東南風;沒有看出黃蓋是詐降,沒有聽從賈詡、程昱的勸諫等等;但是,都不是主要因素。

那麼,赤壁之戰曹操戰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赤壁之戰曹操的失敗,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對此,張作耀先生的《曹操評傳》有很好的總結。我們知道,本來,曹操的優勢是很明顯的。

第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不敢與之爭鋒,有政治上的優勢;第二,曹操奪得荊州,威震四海,許多人聞風喪膽,有心理上的優勢;第三,曹操南下,勢如破竹,軍心振奮,以新勝之軍戰喪膽之師,有氣勢上的優勢;第四,曹操兵力數倍於孫劉聯軍,有軍事上的優勢。張先生的書裡面說的就是這四條。那麼,曹操為什麼還是敗了呢?

也有幾個原因。根據張先生的分析,也參考其他學者的觀點,我認為,主要是戰略有誤。也就是說,曹操似乎沒有明確他的戰略目標是什麼,是奪取荊州,還是奪取江東?

是消滅劉備,還是連孫權也一起幹掉?現在看來,似乎是後者,或兼而有之,總之是不明確。其實,曹操的胃口不該這麼大。

他應該把他的戰略目標鎖定在荊州和劉備。如果是這樣,他的做法就應該是在當陽大敗劉備後,乘勝追擊,趕在劉備逃往夏口之前將其一舉殲滅,說不定連魯肅也一起俘虜了。即便不能消滅劉備,也可以把他堵在路上,隔斷他和江東的聯絡,逼他南下投奔蒼梧。

那樣一來,結果就會大不一樣。

然而不知為什麼,曹操竟放過劉備,掉轉頭來直撲江陵。其實江陵那些軍需物資完全可以留給後續部隊去解決。劉琮已經投降了,襄陽已在手中,江陵豈非囊中之物?

放劉備可是放虎歸山。不過,也還不要緊。這時,曹操也仍然可以在稍事停留後,即馬不停蹄迅速東進,急破劉備與孫劉聯盟形成之前。

要知道,這事也是有一個過程的。只要孫、劉不聯盟,單單消滅一個劉備,曹操的力量是綽綽有餘的。

但是曹操卻在江陵停了下來,而且一停就是兩個月。當然,這時他有許多事情要做,比如安頓荊州吏民,包括任命劉琮為青州刺史,文聘為江夏太守,釋放被劉表囚禁的韓嵩,封蒯越等十五人為侯。這些工作也是要做的。

但既然如此,就該接受賈詡的建議,乾脆用懷柔政策使江東臣服。可是他不。在江陵停留了不長不短的兩個月後,又匆匆東進了。

在這裡,事情壞就壞在“不長不短”這四個字上。如果停留的時間短,孫、劉的聯盟就還沒形成,曹操的敵人就只有劉備一個;停留的時間長,戰爭的準備就更充分,作戰的時間也更合適。比如在來年開春以後再進軍赤壁,也許就不會有後來那麼多麻煩了。

曹操甚至還有第三種選擇,就是自己留在江陵,另派大將率軍進攻夏口,把夏口拿下,或者把守在夏口。我們知道,當時劉琦在夏口,手上有一萬人;關羽在江陵,手上也有一萬人。劉備兵敗當陽後,無法再去江陵,遂“斜趨漢津”(漢津是一個渡口,在今湖北省荊門境內),和前來接應的關羽會合,渡過了沔水,又遇到江夏太守劉琦,一起到了夏口。

這個時候,曹操如果以那五千輕騎兵去打劉備,是有風險的。但是,派大軍(步兵和騎兵)從襄陽出發,或者從江陵出發去打,則是可能的。至少,大軍壓境於夏口,對孫權集團就是威懾。

那時候,不要說張昭他們,就連孫權自己,態度恐怕都會變。

其實一開始曹操就應該以陸軍為主力,走陸路向東挺進,扼江兩岸,尋找合適的戰場。曹操的陸軍是久經沙場英勇善戰的,水軍卻問題多多。自己訓練的沒有戰鬥經驗,荊州投降的又離心離德。

這樣的隊伍,怎麼可以做先鋒隊,又怎麼可以做主力軍?

就算這些都沒做,或者都錯了,曹操也還有一次機會,那就是當他的部隊在巴丘(今湖南省岳陽市)遇到疾病的時候,立即停下來,甚至退回江陵。留在巴丘,孫劉聯軍會不會迎上來,這不好講;但退回江陵,這場戰爭肯定可以避免。可以說,曹操是一錯再錯。

那麼,身經百戰又老謀深算的曹操為什麼會犯這麼多錯誤呢?張作耀先生的《曹操評傳》認為“根本原因就在於思想上的驕傲輕敵”,並說這是史家共識。這是有道理的。

也許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他對孫劉聯盟的可能性估計不足,總認為孫權會像公孫康那樣,把劉備的人頭送來。但他沒有想到,孫權不是公孫康,此時也不是彼時。王夫之的《讀通鑑論》說,曹操之所以能夠蕩平北方,就因為諸侯自相殘殺,最後只剩下孫、劉兩家。

這兩家要是再不團結,就只有死路一條。所以,孫劉聯盟,那是勢在必行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說,曹操之敗,在於輕敵;孫劉之勝,在於聯盟。這是最重要的原因。至於曹操沒有看出黃蓋是詐降,沒有想到冬天也會刮東南風,都是小問題了。

此外,曹操的失敗,可能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老了。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先生在《論赤壁之戰裡的周瑜、諸葛亮、張昭》一文中列了一個年齡表。他說,赤壁之戰這一年,孫權二十七歲,諸葛亮二十七歲,周瑜三十四歲,魯肅三十七歲,曹操五十四歲。

因此吳晗先生說,這一仗不但是弱的打敗了強的,被攻的打敗了進攻的,哀兵打敗了驕兵,而且是“青年打敗了老將”。其實吳晗先生少算了一個人,那就是劉備,四十七歲。但即便加上劉備,孫劉聯軍這邊,統帥的平均年齡也只有三十四歲,正好是周瑜的年齡。

周瑜是孫劉聯軍的總指揮。所以,赤壁之戰也可以說是周瑜打敗了曹操,三十四歲的打敗了五十四歲的。

2樓:

很顯然曹操所屬的魏國是北方人,不善水戰!所以把船都綁在一起,覺得穩固,但是他忘了船是木頭做的,所以一旦火攻就玩完了!這是最大的不利!其他的就不具體分析了 !

3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被孫劉聯軍打了的落花流水,這就等於破了曹操想統一南北方的夢。但是卻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是不?

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4樓:匿名使用者

1、曹操過於自大,為了顯示自己的實力,將所有的戰船用繩索連線起來,恰恰被東吳方面利

2、孫劉聯盟後,實力大增,有了與曹操對抗的基本實力。

3、曹操中了周瑜的苦肉計,將水軍統領蔡瑁殺了,而蔡瑁是當時曹操麾下最擅長水軍的將領,與周瑜對戰多年,雖然處於下風,但並沒有吃什麼大虧。而當時曹操麾下名將、謀士雖然多,卻沒有比蔡瑁更好的水軍統領了。

4、曹操沒有料到江南的天氣和北方大不一樣,這樣就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應對突如其來的火攻。

擴充套件資料

赤壁之戰應為“赤壁—烏林之戰”

曹操的兵,大部分是從北方帶來的陸軍;小部分才是劉表次子劉琮送來的水軍(極小部分,是曹操在許縣鑿了人工湖訓練出來的水軍)。曹操的水軍分為兩路,沿江兩邊順流而下,陸軍也分成兩路,沿著長江兩岸,在陸地上行進,逼近赤壁。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的一天,沿著長江南岸行進的曹軍,與周瑜指揮的前鋒部隊剛一接觸,便受到挫折。這個接觸地,叫做“赤壁”,不叫“烏林”。烏林在長江北岸,赤壁則在南岸,兩地隔水相對。

南路的曹軍,在赤壁吃了虧。曹操立即下令,南岸的陸軍全部上船,駛向北岸,與原來沿著北岸而行的船靠在一起,上岸紮營。

曹軍退過長江後,全軍龜縮在北岸,固守陸口上游斜對岸的烏林,安頓傷病員。從赤壁到烏林,單就戰場形勢而言,曹操由進攻轉為防禦,周瑜由防禦轉為進攻。因此可以這樣認為,第一仗比第二仗更具決定意義。

這個歷史上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赤壁之戰”,應該稱為“赤壁—烏林之戰”。在赤壁的兩軍相遇,只是一個序戰;在烏林的大燒大殺,才是決戰。曹軍的船與軍營是在北岸,黃蓋的大火燒的是長江北岸的烏林,不是長江南岸的赤壁。

5樓:念夏

我認為曹操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太過自負,驕傲自滿最終導致赤壁大敗於孫劉聯軍。

學過歷史的同學們都知道,在赤壁之戰之前,曹操可謂是勢如破竹,連戰連捷,先後消滅了北方的袁紹集團、董卓的呂布,最主要的是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用現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感覺人生已經達到了巔峰”。那時候的曹操號稱有八十萬軍隊,為了準備赤壁之戰更是早早做下準備訓練水軍,但結果卻是大敗。

那麼我們就來看,為什麼曹操數十萬大軍竟然不敵孫劉的幾萬兵馬呢?我想有一下原因:

1.      軍隊太雜

都知道曹操在北方打了好幾場大勝仗,實力也是迅速壯大,但是他手下的軍隊多為益州、冀州的降兵,自家的精兵只有十餘萬戰鬥力必然是大打折扣。

2.      地理原因。

曹操軍隊多為北方人士,對於南方無論是氣候還是地理都極為不適應,首先北方軍隊不擅長水戰,而且在曹軍行進的路途中就已經出現了大範圍的腸胃疾病,很多軍士上吐下瀉,水土不服的問題很是嚴重。

3.      曹操個人原因。

曹操性格十分自負,在取得了北方戰役勝利後更加的一發不可收拾,對於孫劉聯盟根本不屑於顧,致使孫權的探子三番五次的進入曹營打探訊息,使得孫劉聯盟對於曹操的排兵佈陣幾乎可以說是瞭如指掌。在大戰開始後黃蓋假裝投降更是不加詳查,最終導致了火燒赤壁的慘劇發生。這也是曹操失敗的根本原因,自負成就了他,最終也在赤壁之戰之中毀了他。

6樓:青青oo之竹

1、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敗的主要原因有:

(1)曹軍不習水戰

(2)曹軍戰術運用不當,連鎖了戰艦

2、赤壁之戰:

東漢末年孫劉聯軍抗擊曹操的著名戰爭。曹操統一北方後,與208年南下,首先擊敗劉表和依附劉表的劉備,佔領荊州,進逼孫吳。孫權和劉備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與曹操決戰。

孫劉聯軍利用曹軍不善於水戰,用火攻大敗曹操。此後曹操退守中原。孫權鞏固江東,劉備趁機佔領荊州和益州。

赤壁之戰是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3、赤壁之戰的過程:

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率大軍,自宛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九月,曹軍進佔新野,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依附劉表屯兵樊城的劉備倉促率軍民南撤。

曹操收編劉表部眾,號稱八十萬大軍向長江推進。劉備在長被曹軍大敗後,於退軍途中派諸葛亮赴柴桑會見孫權,說服孫權結盟抗曹。

孫權命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三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的劉備軍,共約五萬人溯長江西進,迎擊曹軍。十一月,孫劉聯軍與曹軍對峙於赤壁。曹操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為一體,以利演練水軍,伺機攻戰。

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令其致書曹操詐降,曹操中計。黃蓋擇時率蒙衝鬥艦乘風駛入曹軍水寨縱火。曹軍船陣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遂率部北退,留徵南將軍曹仁固守江陵。

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孫劉兩軍分佔荊州要地。

赤壁決戰,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為日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簡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請簡述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彝陵之戰的簡要經過

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公元200年,東漢獻帝建安五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戰略決戰。曹操奇襲烏巢 今河南封丘西 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公元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

假設赤壁之戰,曹操勝了,會不會稱帝

不一定哦因為赤壁之戰敗了,孫權手裡還有五萬兵 江東再來一場決戰,不過勝算就比在赤壁小多了,不過也不是說一點希望都沒,畢竟曹操也只是號稱80萬實際20多萬罷了。不過事實上孫吳只使用了3萬兵就打敗了曹操。真的要是孫權被滅劉璋必降曹操。劉備入川?很有可能倒是被劉璋抓住送給曹操。劉璋根本不可能有跟曹操單獨對...

赤壁之戰在歷史上有何重要影響赤壁之戰對歷史的影響

赤壁之戰之後,三國頂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赤壁戰前曹操的優勢是非常大的 第一,曹操 挾天子令諸侯 諸侯自然在道義上難以爭鋒 第二,曹操以新勝之軍南下,其氣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數倍於孫 劉兩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優勢,孫劉聯軍的戰績更以輝煌。此戰,孫劉軍揚水戰之長,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果斷 以少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