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飲馬長江,為何沒有乘勝追擊

2022-02-05 01:39:51 字數 5467 閱讀 5788

1樓:萱雨茉

吳三桂飲馬長江,沒有乘勝追擊。是因為他目光短淺,滿足於現狀,幻想著能和清軍有乙個和平共享天下的想法。再者他已經年老體邁,打仗帶來的新傷舊傷體力精力跟不上。

還有他先是反明現在反清,不得民心啊!

吳三桂以馬長江取得佳績,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藩之亂,早在公元2023年的時候,也就是清朝康熙初年,本是明朝的大臣吳三桂開始反叛,他聯合的清軍來消滅明朝,實屬叛軍,並且他殺掉了南明最後一位皇帝,也就是永曆皇帝,最終幫助清軍奪取了明朝的政權,所以清軍封他為平西王。

三藩指的是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這三位。在這三藩中打仗最厲害的的就是吳三桂。在吳三桂投降清王朝之後,當然他也獲得了很大的權力和地位,他原本以為從此以後他就可以享盡榮華富貴,安享晚年了,但是他背叛明朝,還是個漢人,這怎麼能讓滿清皇朝的君主放心呢?

所以清軍便開始撤藩,而吳三桂就是第乙個目標。這個是誰也不能去避免的事情,為了保全自己的實力,留條生路,吳三桂便開始反清,自立為周王。

開始討伐清軍,他的戰鬥力的確很強,在他最頂峰時期控制了大半個江山,但是他年歲已高,稱帝那年都60多歲了,還打了這麼久的仗,早已經是精疲力盡了,身體也是大不如以前,早已經沒有年輕時候的勇猛好鬥之心,名聲也不是很好聽,便幻想自己與清軍各自一半江山,相安無事,倒也是不錯的,我就安享晚年吧,結果清軍可不這麼想,一定要解除後患,斬草除根。

2樓:熊東西

吳三桂這個人是乙個安於現狀的人。他覺得已經沒有能力再乘勝追擊。但是根據當時的局勢來看,即便他乘勝追擊也不一定有很好的結果。

3樓:高中晴晴老師

可能他也是考慮了種種因素,感覺自己的能力沒有辦法乘勝追擊,所以才放棄了。

4樓:d**id烏霆殲

因為他當時已經年歲已高,沒有精力去追擊。而且孤軍深入容易中埋伏,所以就放棄了。

5樓:d**id烏拉拉

因為吳三桂優柔寡斷起來,他不敢冒進,怕招致埋伏。沒有聽從屬下的建議乘勝追擊。

6樓:清風不願伴九州

因為吳三桂此時已經60多歲了,底下沒有兒子和孫子,就算他坐上了皇帝也後繼無人了,所以他心灰意冷了就沒有乘勝追擊。

7樓:小巴兔

因為那個時候局勢已經很不妙了,所以他就沒有能力比上追擊,就這樣算了。

8樓:匿名使用者

肯定和吳三桂的性格有關係,他本人是比較優柔寡斷的人,成功了之後就不會再逼自己一把。

9樓:啊羨

當時吳三桂趁勝追擊的結果其實也不是非常的樂觀,還不如好好修養一番

10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各方面的限制,無力北上,只能維持一種南北僵持的局面。

11樓:進行倒計時

有各種原因的限制吧,所以無力北上,就算趁勝追擊,結果也不一定非常樂觀吧!

吳三桂兵力幾乎是清軍的一倍,三藩已飲馬長江,為何還是敗了?

12樓:靜者為王的江湖

一兩次的戰鬥或戰役,也許取決於兵力的多寡,將領的能力,或是戰術的成功等。但若說是一次「戰爭」,即,時間一拉長,最終的勝負就會變得,即異常複雜又簡單明瞭。

說複雜,是因戰爭是一次次戰鬥或戰役組成的,比拼的是雙方的整體實力,如人口基數、兵力強弱、土地多寡等。就拿三國來說,諸葛亮那麼牛又那麼玩命北伐,卻為何打不穿曹魏?因為蜀漢整體實力太弱,人口、糧食,尤其是糧食就極大制約了諸葛亮的發揮。

因而幾乎每次都是無奈之下,糧盡退兵。而曹魏只要扎好基本盤,只跟諸葛亮拼消耗就可以了。司馬懿不就是玩的這一手嗎?

說簡單,其實就是四個字:民心向背!這點主要體現在吳三桂身上。

之前他替清廷橫掃大明(大順),那時因大明也好,大順也罷,都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援。再加上戰亂日久,民心思定,故而吳三桂很牛一般。但為何三藩之亂時,吳三桂最初取得了那麼大優勢,一度跟清廷劃江而治了卻還是敗了。

就是民心向背這四個字導致!具體說來,是這兩方面造成的。

其一:吳三桂的個人形象,支撐不起他要達到的地位

吳三桂本是大明重臣,但卻不顧崇禎安慰,在李自成攻擊北京時他一步三望,行動遲緩,導致了明朝滅亡,崇禎吊死。跟著就投降了滿清,掉頭打李自成。因此吳三桂就等於得罪了,明末清初之時的兩股大勢力,其一是明朝餘部勢力,其二是李自成的大順勢力。

且由於他投降滿清,又被許多民間人士所不齒。如今清朝好容易穩定了統治,他卻突然又喊著恢復漢人河山啥的要造反,如何能得到普遍支援?

所以,雖一度打了清廷乙個措手不及,取得了很大勝利,可時間一旦拉長,進入到相持階段,吳三桂這個短板就暴露出來了。漢人基本上都不認可他。個人的形象太差。

倘若換個人,比如朱明王朝後代,那情況也許就不一樣了。但吳三桂就別想了,還想當皇上?大部分漢人就不答應!

其二:清廷的統治已經基本取得認同

吳三桂是從雲南起兵,一路殺來。在雲南由於那時他的統治中心,所以啥問題也都不是問題。但越向北打,問題就越大。

如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他雖支援吳三桂,但可惜老百姓卻不支援他,相反擁護清廷的統治,以至於都有了民謠「過了週三年,依然歸康熙」。

而其他地方,也存在這種現象。即,清廷當時的統治,已經基本取得了老百姓的認同了。畢竟戰亂太久,人們剛剛好過一點,誰也不可能再希望重啟戰火吧。

故而,吳三桂勢力雖能達到長江附近,卻也已經算是輻射到極限了。再也沒有力氣向北,渡過長江。因為內部就已經矛盾重重,急需消化。

卻又由於他個人形象太差,消化不了!故而,這兩個原因是互相作用,導致了吳三桂最終的失敗。

13樓:一覽眾河小小

項羽當年威霸天下之時,可曾想過自己會被小小劉邦逼的四面楚歌,烏江自刎?何況無才無德的吳三桂在天時地利人和盡失的時候反清,焉能成功。

吳三桂的失敗,不是被削藩的時候戰敗,而是很早就敗了。明末年間,恰逢亂世,李自成、張獻忠包括吳三桂,都曾輝煌一時,但皆無雄才大略,結果被滿清憑藉幾十萬人入關滅明,一統天下,不是皇太極、多爾袞他們多厲害,實在是他們的的對手太菜啊。

李自成枉自稱闖王,連自己手下劉宗敏都管不住,此人生性殘暴,貪財好色,當權期間不知收攬民心,反而濫用私刑,搞得官怒民怨,典型小人得志。更是因為綁架陳圓圓和吳三桂家人,惹怒了本該投誠的吳三桂,結果吳三桂衝冠一怒,引清兵入關,與清軍聯合擊敗李自成,從此再無闖王。那麼吳三桂自己呢,為了一己私怨置民族大義於不顧,雖說情有可原,但更是罪無可恕。

不管什麼原因,吳三桂降清,他的名聲就已經臭了。

降清以後,吳三桂鎮守雲南,為討好清廷,他逼殺了本以無甚勢力的明永曆皇帝,然後清廷如何會滿意乙個割據勢力存在呢,還是實施了削藩。吳三桂打出興明討虜的旗號,妄圖聯合其他幾王反清,最後被康熙帝打敗,結束了屈辱的一生。

看吳三桂,護不了家人周全,是為不能,叛軍降清,是為不忠,逼殺永曆皇帝,是為不義,降清以後又反叛是為不忠不義。更嘲諷的是他乙個背叛前朝之人又打出興明討虜旗號,當天下人都是傻子嗎,這樣的師出無名,本就很難成功。況且他聯合的尚可喜、耿精忠、鄭經等人各有各打算,根本不堪一擊。

再看看他的對手在幹嘛呢,順治年間,清廷就開始逐步重用漢官,鼓勵墾荒,輕徭薄賦。到了康熙年間,繼續休養生息,而且康熙確實不是一般人物,年幼登基,十六歲時剛剛親政就除掉權臣鰲拜,穩定了**內部統治。康熙十二年,也就是他著手削藩那一年,他提出了新墾荒田,十年免稅,這極大的鼓勵了農民的積極性,也大大獲取了民心。

老百姓都想著好好種地,娶媳婦生孩子,好好過日子呢。

百姓日子剛剛有了起色,你吳三桂這時候跳出來要打仗,算什麼。你說為了老百姓,老百姓可不是傻子,剛在過安穩日子呢。你說為了前朝,你乙個前朝叛臣這個旗號本身就是打臉啊。

說白了,還不是為了吳三桂自己,你自己貪戀權力財富,可不要拉別人去墊背啊。

14樓:zero天秤

因為吳三桂的手下與吳三桂同心的少,沒有形成凝聚力,就像是一盤散沙,各個反抗的藩鎮之間有很多的矛盾,內部矛盾引發爭鬥,大大消耗了自身力量。

15樓:樂觀小山

1、吳三桂犯了戰略性的錯誤 ,小看了清廷的火器的威力,導致在後來的戰爭中吃了大虧。

2、吳三桂口碑不好,他雖然提出的是反清復明的口號,但是他的所做所為卻是乙個十足的小人,以致於支援他的人很少,總之就是不得民心。

16樓:小康談趣事

因為它只是藩王,其實他的實力是和清軍差很多的,他們並不是正規軍,他們的裝備和整體的軍事素質和清軍差很多,

17樓:張偉平

自古北伐除了朱元璋成功之外其餘都是失敗的,沒什麼好研究的

18樓:平語絲

他人老了,年輕10歲就行

19樓:苴不言

如果他不殺永曆帝,還有可能。

20樓:小

吳三桂不登基稱帝,不死,那就勝負難料

21樓:執筆畫清言

這也算問題?民心已向大清,那會老百姓已經逐漸接受大辮子了,他們是正牌朝廷,都想過太平日子,吳三桂就是反賊

22樓:蒹葭白露不可得

不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多說吳三桂失敗的,你們難道不知道吳三桂是得病去世,不是戰敗麼?哪怕在他去世之後人心惶惶軍無戰心部眾離散的情況下,他孫子都堅持了三年。康熙撿了大便宜,結果你們都以為吳三桂是戰敗。

直奉戰爭中吳佩孚獲勝,為什麼他沒有乘勝追擊而是放張作霖走了?

23樓:流洛之家

個人認為主要有三點

其一:直軍在山海關受阻

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奉軍作為進攻方,直軍作為防守方,雖然吳佩孚的直軍完勝奉軍,使張作霖不得不帶領著殘兵退回關內,但是直軍自己損耗也不少。起初吳佩孚是有意追擊奉軍的,但是直軍一到山海關,就遭遇了郭松齡和張學良的頑強抵抗,兩軍進入了相持階段,吳佩孚見直軍不能在短時間內突破奉軍的山海關防線,又害怕直系內部生變,便作罷了。

其二:張作霖的「家底」厚

奉軍是長途跋涉越過山海關作戰,而直軍卻以逸待勞,吳佩孚作為防守方戰勝了進攻方張作霖,在地利上是佔了優勢的,吳佩孚很清楚這次勝利有「僥倖」的成分,並未直接反應出直奉兩軍的真正的水平。

張作霖父子長期經營東北,東北地區可比吳佩孚的直系控制範圍要廣的多,此戰中張作霖只帶了部分兵力入關,留在奉天一帶還有數萬奉軍正枕戈待旦。吳佩孚心裡明白,如果直軍長驅直入進入東北,那將是一直沒有任何援助的孤軍,面對裝備精良的數萬奉軍,直軍長途跋涉,必將大敗。

其三:帝國主義的干預

北洋時期的軍閥混戰,並不只是開戰軍閥之間的事情,也是各軍閥背後,帝國主義之間的博弈。直系軍閥背後是英美兩國,奉系軍閥背後是日本,日本自日俄戰爭時期就獲得了東北的諸多特權。如果直系滅了奉系,那麼日本在東北的權益必將被英美占有,這是日本不願意看見的,因此當直系在即將進攻奉系本土時,日本在國際上和英美兩國討價還價,最終帝國主義之間達成停止戰爭的協議,作為帝國主義的扶植物件,直、奉兩軍停止戰爭,各自回到各自的地盤。

吳三桂為什麼做叛徒,吳三桂是漢奸嗎

衝冠一怒為紅顏,不過個人認為,沒有人喜歡屈居人下,誰不想獲得更大的權利,既然謀內不成自然就趁外勢而起了 吳三桂是漢奸嗎 當然是漢奸,當時國的觀念其實不深,因為朝代更替,所以老百姓認民族,也就是漢族,不管朝代怎麼變,民族不會變,而吳三桂不是叛國,而是背叛了整個民族,滿清入關,燒殺搶掠,更有揚州十日,嘉...

吳三桂為什麼引清兵入關 吳三桂倒戈的原因

一 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 吳三桂原本對李自成給的招降條件很滿意,本有意歸降大順。但就在要付諸於行動的節骨眼上,京城傳來訊息,他在北京的家被掃了。原來革命軍攻入京城後,採取了對前明 追贓大行動 他家也沒能倖免,不但家產被抄,父親吳襄被關入死牢,連他的寵姬陳圓圓也被李自成的副將劉宗敏霸佔了。抄家 辱父 ...

吳三桂是幹什麼的,吳三桂做了什麼?

吳三桂 1612年 1678年10月2日 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人,明末清初著名政治軍事人物,吳周政權建立者吳周太祖。祖籍江南高郵 今江蘇高郵 錦州總兵吳襄之子。以父蔭襲軍官。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後封漢中王,濟王。1644年降清,引清軍入關,被封為平西王。1661年殺南明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