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統治時間並不長,為何隋煬帝要耗費精力三征高句麗

2022-02-02 15:57:43 字數 5033 閱讀 9745

1樓:進擊的二洛

人都把隋朝滅亡的原因,歸結於隋煬帝的窮兵黷武、三征高句麗。其實不止隋朝,幾乎所有的大一統封建王朝,都對那旮旯動過刀兵。秦朝雖然沒有打過那個地方,那旮旯卻在戰國末期被衛國給滅了,並建立箕子朝鮮。

隨後的近一千年時間裡,這個小小的半島被漢武帝打過、被司馬懿打過、被隋煬帝打過、被唐太宗和唐高宗打過,終於將它徹底消滅。

偏安一隅的高句麗為何會受到如此重視?為什麼所有的封建王朝都想摩擦他?大家友好地和平共處不行嗎?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對於中原王朝而言,高句麗不是普通的鄰邦,他隨時有可能要了中原王朝的命!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高句麗不過是棒子的前身,不過是個笑話。

可是在隋煬帝的這幫皇帝們的眼裡,他們就是個巨大的威脅!為什麼這麼說呢?

高句麗就是這麼強大!遠征不足,防守有餘。借助遼東走廊和山河之險,易守難攻,只要不出內訌,外人幾乎很難拿下。

到底有多難拿下呢?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動用的兵力將近200萬,而彼時的高句麗全國也才300萬人。

即便是老弱病殘全部上戰場,兵力也就比隋煬帝多100萬,正常情況下,孰強孰弱一目了然。1000多年過去了,我們很難再想象彼時的高句麗,在皇帝心中是個多大的刺兒,也無法理解隋煬帝為何三征高麗而滅國。我們只是單純的罵隋煬帝是個暴君,可是暴君內心的苦楚,大家並沒有去研究。

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當時隋煬帝想要一統國家,把那個高句麗當時是比較嚴重的,所以隋煬帝才會耗費精力去三征高麗。

3樓:南坼

每個皇帝都希望可以一統天下。當是隋煬帝希望可以一統天下。而高句麗則是在隋朝出征時挑釁隋朝,隋煬帝無法忍耐,便出征三征高句麗。

4樓:歲月不敗少年

三征高句麗,短時間要求完工新都、運河、長城等大工程,目的只有乙個,為了快速消耗北方人口,然後將南方人口北遷,達到去胡漢化的效果。三次北征的軍隊,九成來自北方,七成受關隴勢力控制,而勞役的百姓,都是北方之人。甚至三征高句麗的失敗,就是故意的。

5樓:百度id你好呀

高句麗有反叛之心,而且隋煬帝也需要一場勝利來維護他的統治。而且高句麗擁有很多的財富,可以滿足他很多物質需求,甚至可以填充空虛的國庫。

6樓:

大概隋朝也不知道他統治的時間會不長吧,畢竟當年隋朝創立之初一切都是向上發展的,雖然最後還是難逃被滅。

7樓:匿名使用者

隋朝統治的時間不長,但他還會選擇去耗費大量的精力去征戰高句麗,這足以說明高句麗對於隋朝的政權統治是產生了很大的威脅,不然也不會選擇三次征討高句麗。

8樓:青春派

每個皇帝都想要一統江山,只有統一了大好山河,皇帝之位才能夠坐的久遠,而高句麗在當時是乙個令人頭疼的小國,因此只有收復了它,皇帝才能放心。

9樓:哦喲你走開

這個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每個皇帝那都是想要外徵的,並且正是因為飽受戰亂他才需要更多的資源,他自己不夠,就想到外面去弄回來。

隋煬帝為什麼拼命三征高句麗?

10樓:貞觀之風

在隋煬帝看來,高句麗人就是不肯服從於以隋朝為主導的國際秩序,它是在和隋爭奪東北亞的主導權。為了重整國際秩序,隋煬帝連續三次征伐高句麗。

其中氣勢最為浩大的是第一次,當時,隋煬帝意在震懾,出動了113萬大軍。結果,隊伍龐大,行動遲緩,後勤負擔沉重,最終自己把自己拖垮,慘敗而歸。

第二次征戰,隋煬帝仍在打「心理仗」,在軍隊中設立了受降使者,一旦高句麗請降,就得停止進攻。這一點,被高句麗人充分利用,時降時戰,隋軍被戲耍得元氣大傷,仍是失敗而還。

最後一次征討高句麗時,隋內亂加劇,隋煬帝中途取消了進攻高句麗的計畫。但民心已亂,烽煙四起,隋王朝很快走向了滅亡。

11樓:勝勝0x甕

提到高勾麗,相信很多人馬上就會聯想到楊廣,沒辦法,隋煬帝三征高句麗,一直都被當做隋煬帝窮兵黷武的經典反面例子,說到了今天,想不被人知道都難。

那麼問題來了,隋煬帝楊廣為什麼要三征高句麗呢?是他的昏庸無道,愛好殺戮使然?還是別有隱情?

關於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反對者大多數認為這是他愛好殺伐的天性使然,由於這種說法帶有濃厚的個人偏見色彩,我們就先不予討論,先來說一說另外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為了打擊門閥貴族階級,損耗關隴集團貴族門閥實力,而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隋朝的科舉制沒有從打擊到門閥貴族,寒門子弟人才依舊沒有很多機會為國效力。這一理由看似也能說的過去,但是只要稍微一推敲,根本站不住腳。第一,楊廣自己就是關隴貴族出身,再怎麼無私的皇帝,都不可能這麼拿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二,三征高句麗,打仗的又不是關隴貴族子弟,甚至連他們的私兵都不是,而是百姓子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就是那些寒門子弟做了炮灰。

從這兩點來看,雖然上面說到的理由很高尚,實則毫無根據,甚至是胡亂推測而來的。既然如此,那麼,真正讓楊廣三徵高句麗,想要消滅這個國家的理由,又是什麼呢?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對高句麗有乙個大致的了解。

高句麗是東南亞的乙個國家,曹魏時期由於中原內亂,高句麗趁機迅速發展;南北朝時期,中原混亂割據,此時的高句麗在好太王的統治下,開始進入鼎盛時期。這樣乙個國家,任何乙個稍微有政治意識的人,都嗅出危險的氣息,而翻開史書,果然,在它從發展到進入鼎盛時期的過程裡,和中原也一直有衝突。第一次與中原王朝的正面衝突便是曹魏時期,處於發展上公升期的高句麗,聯魏攻遼東,卻又終止與曹魏合作,突然偷襲曹魏政權遼東西部地區,侵寇之仇讓魏國派毋丘儉東征,這一戰差點讓高句麗遭受滅頂之災,嚇得其四十餘年戰戰兢兢,對中原王朝畢恭畢敬。

至於這第二次大規模的對高句麗的遠征,就發生在隋朝,這時的高句麗好了傷疤忘了疼,對隋朝的臣屬要求時常陰奉陽違,598年,高句麗更是派兵攻遼西,於是隋煬帝楊廣也就不含糊的大手一揮,帶兵遠征了。三次遠征,付出了極大代價,多餘的也不廢話,至少亡了隋朝是不爭事實。

自此,關於隋煬帝楊廣的歷史可以說是慢慢落幕了,而我們開始提出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解答,的確,要得出這個結論,如果只了解到這裡,是無解的,必須還得把歷史繼續往下看。高句麗最後還是滅亡了,亡在了李唐帝王手上,唐太宗三征高句麗未果,唐高宗繼承先帝遺志,於公元666年讓高句麗這個也曾盛極一時的王國不存於世。

西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八百年的光陰,中原從第乙個**時期漢到另外乙個盛世年間唐變遷,高句麗由建立到滅亡。在此之前,高句麗和中原的戰爭之前從來沒有過真正的結束,打了四百多年,血流成河,尤其是中原男兒,無數人客死他鄉,百姓更是苦不堪言,直到它滅亡,這一切才畫上句號。

其實話到此時,我們不難發現,並不是隋煬帝乙個人拼了命也要滅了高句麗,所以,與其說要找為什麼隋煬帝楊廣要三征高句麗的答案,不如說要解釋為什麼中原王朝一定要滅了高句麗。

隋煬帝沒有告訴我們答案,其他帝王也沒有說過,但慶幸的是,唐太宗給了――「今天下大定,唯遼東未賓,後嗣因士馬盛強,謀臣導以征討,喪亂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遺後世憂也。」寥寥數語,卻把幾百年的戰事原因交代清楚了,是的,不是我們不愛好和平,而是日益強大成東南亞第一的高句麗不是盞省油燈,它就像潛伏在身邊的一匹狼,隨時趁你不注意衝出來咬你一口――每逢中原動盪不安,高句麗就伺機發展並蠶食中國邊疆就是最好的證明,它太虎視眈眈看著中原這塊肥肉了,要麼殺了它,要麼被它殺。而且,從客觀角度而言,中原亡了高句麗,至少不會對它的子民趕盡殺絕,還讓他們融入中原,可如果反過來,高句麗未必會如此對待中原子民。

綜上可知,隋煬帝楊廣三徵高句麗,從本質來說是沒有錯的,初心也是為了家國天下,只是他用力過猛了,一不小心引火燒身,他這個人本來留下了一身是非功過,說不清,道不明,如果不是唐太宗留下了幾句話,估計三征高句麗也永遠得不到後人的理解。

12樓:張志豪

我覺得高句麗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削弱關隴氏族的勢力,對於隋煬帝而言,隋朝最大的敵人不在外而在內,在那個時期,氏族的地位非常超然,掌握著權利和金錢,包括隋文帝沒有關隴氏族的支援他都登不了帝位,而李淵也是有了氏族的支援才能登基為帝,所以為了帝國不受氏族的遏制,隋煬帝不得不削弱氏族的勢力。在官場上,隋煬帝已經將關隴氏族的勢力打壓到極點,但是氏族對於軍隊的掌控可是說是無孔不入,大量軍官都是氏族之人,所以隋煬帝用征伐高句麗的戰爭消耗氏族的勢力,你可以看的出,隋煬帝在對高句麗的戰爭中,100多萬人,只有七八萬是南方軍隊,其他都是北方軍隊,這就是為了消耗北方關隴氏族,而提拔南方氏族,其實高句麗乙個小國家,隋朝只需要乙個大將率領3萬人足以,但他偏偏要大費周章,可以攻下卻偏偏不攻,就是為了消耗。但是隋煬帝沒有料到的是,在這場對弈中,他還是輸給了關隴氏族,讓李淵順勢而上,其實李世民為了削弱氏族的勢力也做了很多,但是比隋煬帝溫和太多了,從隋煬帝做的事來看,他確實是千古一帝,可是他太急躁,也太看不起平民老百姓了,假如他用時間換取空間,最後絕對也是秦皇漢武一樣的人物

13樓:

隋煬帝濫施徭役和徵高句麗的真實目的是想消耗北方漢人的人口,他認為北方漢人已經鬍化。

由此導致的起義和戰亂又使北方漢人死的更多。

他的目的確實達到了。

隋煬帝發動了三征高句麗之戰後,隋煬帝為什麼要死磕高句麗?

14樓:無心之後

高句麗就是隋煬帝心中的一把刀,隨時威脅他,所以不除不快,所以也就死磕高句麗到底了。

隋煬帝在西北進行調查時,他遇到了在突厥領土投降到隋朝的齊敏汗,最初,這種外交活動以象徵性的方式結束,但是這次卻有所不同。在到達隋煬帝之前,高句麗傳送了乙個使者與突厥人交談,在隋煬帝之後,啟民可汗訪問了高句麗,因為他不敢隱藏它。 隋煬帝因為知道這一點,所以就知道事情變得緊張起來,他擔心這兩個潛在的北方敵人會一起聯合起來反對隋朝,這非常令人討厭。

當時,與皇帝一同去的大臣裴矩看到了並告訴隋煬帝,這高句麗原來就是我們隋朝的統治,但是後來準備攻打他,當隋朝使者來到高句麗時,高句麗金立即拒絕了,所以也就開始去討伐他。結果,隋朝就開始征服高句麗的戰爭開始了,征服高句麗有兩個主要目的,一種是防止與突厥人結盟,另一種是恢復舊領土。

隋煬帝第二次和第三次跟高句麗打仗的目的是奔著消滅高句麗,一雪前恥,而另乙個已經感受到高句麗給隋朝帶來的威脅。無論國內形勢如何,隋煬帝都必須組織東征,因為高句麗的崛起將威脅隋朝的統治,一山不容二虎的。但是隋煬帝的焦慮最終導致了慘痛的代價,是東征的三次都以失敗告終,隋朝也因為戰爭的失敗,從而分離出來並滅亡了。

隋煬帝攻打高句麗最根本原因可能是對唐人的威脅,高句麗當時是隋唐時期的威脅,還有就是隋煬帝要為自己以前的失敗找回臉面。

唐太宗的統治局面與隋朝滅亡有什麼關係

唐太宗鑑於隋朝滅亡copy的原因 採取一系列輕徭薄賦 休養生息的措施 最後出現貞觀之治的局面 貞觀之治 是指中國唐太宗在位期間的清明政治。唐太宗繼承唐高祖李淵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期間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 廣開言路,尊重生命,...

小說並不長。05年左右看到的,主角丫鬟,忘記是春夏秋冬

這種型別的其實很多的,要是知道主角野襪名字或並沒者大致劇情還比較好找,但你這種沒法找,小絕脊納說裡很多丫鬟都會 夏秋冬的 有一本寫網遊 主角有四個丫鬟 哥呀,你這問題太籠統了,麻煩具體一點,因為當時很多的書都有類似情節。主角是四個丫鬟,忘記是春夏秋冬,還是梅蘭竹菊了 你說的不會是虛足竹的4個丫鬟吧?...

夏商周這朝代統治的時間如此的長久夏朝400多年商朝600多年周朝800多年什麼原因

草莓餡大包子 那時候的人沒有太多思想 那時候也不是統一的 應該說那時候是部落 後來發展成了聯盟 夏就是各部落聯盟推舉出一個領導 到周也不是帝國有點像聯合國 有一個總領導 權利比後來的皇帝差遠了 這種聯盟的結構都持續的時間長 我只能簡單的說 因為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機器藉助血緣關係 神權權威控制純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