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死後叫他做什麼宗是怎麼界定的

2022-01-20 09:28:40 字數 5152 閱讀 3353

1樓:飛過太平洋

你說的這個叫廟號。在隋以前,並不是每乙個皇帝都有廟號,因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廟奉祀。唐以後,每個皇帝才都有了廟號。

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

「祖」之氾濫,始於曹魏。到十六國時期,後趙、前燕、後秦、西秦等等小國,其帝王廟號幾乎無不稱祖。

在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諡號之前,同諡號一道構成已死帝王的全號。習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諡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後,由於諡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太祖、高祖開國立業,世祖、太宗發揚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號,仁宗、宣宗、聖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賢主,中宗、憲宗都是中興之主。另外,哲宗、興宗等都是有所作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業不足,德宗、寧宗過於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武宗名褒實貶,穆宗、敬宗功過相當,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國。

2樓:匿名使用者

看他是第幾任,然後看他的功績吧應該。

古代怎麼定義皇帝稱號的「祖」和「宗」

3樓:simon泰宇

祖和宗是廟號。

是老皇帝一死,由後世之君和大臣來給「大行皇帝」上的。

一般來說,開創曰祖,守成曰宗。在隋朝之前,不是每乙個皇帝都能有廟號,皇帝的家廟只能供奉七位皇帝,所以說「一夫作難而七廟隳」。但是隋朝之後,不管這個皇帝在位的時候怎麼樣,即便殘暴不堪,也會有廟號。

但是有兩個朝代是例外的,乙個秦,乙個大清。

秦始皇嬴政認為,自己死了以後,是兒子和大臣給我上廟號,子議父,臣議君,不好。所以他自稱始皇,兒子往後就是二世三世等等。漢朝時,又恢復廟號。

還有乙個就是大清,大清前期,四個皇帝,三個祖。

努爾哈赤沒說的,開國的,謂清太祖。

皇太極沒有進一步發展,謂清太宗。

福臨的時候,(多爾袞)率八旗進關,恰逢中原動盪不安。所以等於是這國家,福臨又打了一遍。謂清世祖。

等到了玄燁的時候,其實就不應該再稱祖了。但是玄燁在任時,平復三番、收回台灣以及三次征討反叛的蒙古王侯噶爾丹。他死後,大臣們商量,說先帝名為守成,實乃開創。

所以康熙皇帝也是稱祖,謂清聖祖。

4樓:鮮客農場

古代皇帝的名號主要有四種:諡號,廟號,年號,陵號。

你上面說得是廟號。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

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漤,始於曹魏。到十六國時期,後趙、前燕、後秦、西秦等等小國,其帝王廟號幾乎無不稱祖。

在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諡號之前,同諡號一道構成已死帝王的全號。習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諡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後,由於諡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諡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太祖、高祖開國立業,世祖、太宗發揚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號,仁宗、宣宗、聖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賢主,中宗、憲宗都是中興之主。另外,哲宗、興宗等都是有所作為的好皇帝。

神宗、英宗功業不足,德宗、寧宗過於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武宗名褒實貶,穆宗、敬宗功過相當,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國。

陵號:皇帝死了以後埋的陵墓,如長陵,茂陵,用陵號稱呼行的的非常少,比較常見的前三種,比如說年號,萬曆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這些都是年號。而最早使用的是諡號,就是乙個人死了之後給他最後乙個總的評價,比如劉邦得到的諡號就是「高」,所以稱為高皇帝,也稱為漢高帝。

但是,乙個皇帝如果貢獻特別大,除了諡號以外,還給要他上乙個廟號,廟號是什麼?就是皇帝死了以後,他的神主,他的牌位供奉在太廟裡面那個牌號,還是舉劉邦的例子,他的廟號也是高,叫高祖。西漢十一帝,人人都有諡號,有廟號的只有五人,高皇帝位居第一,其他四位皇帝都帶有宗:

文帝劉恆,廟號太宗;漢武帝劉徹,廟號世宗。在皇帝的稱號中,廟號是高於諡號的,在廟號當中「祖」高於「宗」,廟號高祖的劉邦是在漢代得到後世評價最高的乙個皇帝。

在古代皇帝和大臣的心目中,確定什麼樣的年號紀年,是一件非常重大而神聖的事情。改朝換代以後,新的皇帝即位,踐阼為主,需要重定正朔,以顯示奉天承運,上順天道,下合人意,而重新確定年號紀年,正是奉正朔的一種表示。據《中國歷史年代簡表》,歷代的皇帝所用的年號共有708個,從內容上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表示受命於天的,如應天,天興、天授等;2、表示神聖祥瑞的,如萬利、河清、大聖等;3、表示改朝換代的,如太始、開元、皇初等;4、歌頌文治武功的,如大德、上明、文治,顯德等;5、希圖安寧平順的,如安定、廣順、永寧等;6、祈求江山永固的,如長久、天壽、長樂等。其中,「天」字在歷代年號中使用得最多,達71次。「天」字,《爾雅》解釋為:

「天,君也。」古代帝王稱作天子,被認為是上天之子。在中國古代皇帝死後,後世的皇帝要另外給他乙個特殊的稱號,這就是諡號。

《說文》這樣解釋:「諡,行之跡也。」也就是說,根據死者的生平事蹟表達褒貶之意,所謂「勸善戒惡」。

其中有褒揚的,比如:民無能名曰神(如宋神宗),經天緯地曰文(如漢文帝),克定禍亂曰武(如漢武帝),博聞多能曰憲(如唐憲宗),等等; 有批評的,比如:亂而不損曰靈(如周靈王),好內遠禮曰煬(如隋煬帝),動祭亂常曰幽(如周幽王),等等;有表示同情的,比如:

恭仁短折曰哀(如漢哀帝),在國逢難曰愍(如晉愍帝),年中早夭曰悼(如周悼王),短折不成曰殤(如漢殤帝),等等。

廟號也是一種死後的稱謂,但與諡號有所不同。「廟」字,《說文》解釋為:「廟,尊祖貌也。

」宗廟是祭祖的場所,帝王的宗廟中奉祀的祖先都有乙個特立的廟號。與諡號相比,廟號的用字少,而且都是褒揚之詞。

古代怎麼定義皇帝稱號的「祖」和「宗」?

5樓:愛旅行的小公尺粒兒

古代皇帝的名號主要有四種:諡號,廟號,年號,陵號。

你上面說得是廟號。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

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

但是也有例外。

「祖」之泛漤,始於曹魏。到十六國時期,後趙、前燕、後秦、西秦等等小國,其帝王廟號幾乎無不稱祖。

在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諡號之前,同諡號一道構成已死帝王的全號。

習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諡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

唐朝以後,由於諡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諡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

太祖、高祖開國立業,世祖、太宗發揚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號,仁宗、宣宗、聖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賢主,中宗、憲宗都是中興之主。

另外,哲宗、興宗等都是有所作為的好皇帝。

神宗、英宗功業不足,德宗、寧宗過於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武宗名褒實貶,穆宗、敬宗功過相當,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國。

陵號:皇帝死了以後埋的陵墓,如長陵,茂陵,用陵號稱呼行的的非常少,比較常見的前三種,比如說年號,萬曆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這些都是年號。

而最早使用的是諡號,就是乙個人死了之後給他最後乙個總的評價,比如劉邦得到的諡號就是「高」,所以稱為高皇帝,也稱為漢高帝。但是,乙個皇帝如果貢獻特別大,除了諡號以外,還給要他上乙個廟號,廟號是什麼?

就是皇帝死了以後,他的神主,他的牌位供奉在太廟裡面那個牌號,還是舉劉邦的例子,他的廟號也是高,叫高祖。

西漢十一帝,人人都有諡號,有廟號的只有五人,高皇帝位居第一,

其他四位皇帝都帶有宗:

文帝劉恆,廟號太宗;漢武帝劉徹,廟號世宗。

在皇帝的稱號中,廟號是高於諡號的,在廟號當中「祖」高於「宗」,廟號高祖的劉邦是在漢代得到後世評價最高的乙個皇帝。

在古代皇帝和大臣的心目中,確定什麼樣的年號紀年,是一件非常重大而神聖的事情。改朝換代以後,新的皇帝即位,踐阼為主,需要重定正朔,以顯示奉天承運,上順天道,下合人意,而重新確定年號紀年,正是奉正朔的一種表示。

據《中國歷史年代簡表》,歷代的皇帝所用的年號共有708個,從內容上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表示受命於天的,如應天,天興、天授等;

2、表示神聖祥瑞的,如萬利、河清、大聖等;

3、表示改朝換代的,如太始、開元、皇初等;

4、歌頌文治武功的,如大德、上明、文治,顯德等;

5、希圖安寧平順的,如安定、廣順、永寧等;

6、祈求江山永固的,如長久、天壽、長樂等。其中,「天」字在歷代年號中使用得最多,達71次。

「天」字,《爾雅》解釋為:「天,君也。

」古代帝王稱作天子,被認為是上天之子。在中國古代皇帝死後,後世的皇帝要另外給他乙個特殊的稱號,這就是諡號。《說文》這樣解釋:

「諡,行之跡也。」也就是說,根據死者的生平事蹟表達褒貶之意,所謂「勸善戒惡」。

其中有褒揚的,比如:

民無能名曰神(如宋神宗),經天緯地曰文(如漢文帝),克定禍亂曰武(如漢武帝),博聞多能曰憲(如唐憲宗),等等.

有批評的,比如:

亂而不損曰靈(如周靈王),好內遠禮曰煬(如隋煬帝),動祭亂常曰幽(如周幽王),等等;有表示同情的,比如:恭仁短折曰哀(如漢哀帝),在國逢難曰愍(如晉愍帝),年中早夭曰悼(如周悼王),短折不成曰殤(如漢殤帝),等等。

廟號也是一種死後的稱謂,但與諡號有所不同。「廟」字,《說文》解釋為:「廟,尊祖貌也。

」宗廟是祭祖的場所,帝王的宗廟中奉祀的祖先都有乙個特立的廟號。與諡號相比,廟號的用字少,而且都是褒揚之詞。

皇帝死了為什麼有的叫祖,有的叫宗,有的叫帝,還有人叫皇.

6樓:匿名使用者

叫祖的是奠定開創家族基業的人,一般是家族的家族崛起最初的關鍵性人物,你比如唐代,李虎李淵都稱為祖,唐,李家崛起奠定地位就是李虎,李淵是唐王。而宗是守業者,像李世民就是宗。

不過這個規矩被明代和清代給打破了,明成祖本來不稱祖的,後來某個皇帝想把他爹(不是皇帝)扔進太廟裡,就需要把太廟裡已經有的牌位給拿掉乙個,他不敢拿朱棣的,就把朱棣的廟號給改了來糊弄的.有此前歷,清代的時候雍正就給他爹上了祖.

皇和帝這兩詞,本來皇是修飾帝的,帝本是天神老天爺的意思,秦始皇始把自己比做神,皇就是白王,白就是比較明亮的光的效果,結合語音,那皇就是從"光"而來,造的乙個形容王神聖的字(生活中最接近皇的詞義**的詞應該是明晃晃的晃,用時下的話就是亮瞎眼了),你看看好多聖人或者光輝的人物像好帶光環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

叫宗叫祖,那是廟號,是死了才有,但是叫皇和帝就不一定了,活的也可以叫.

古代帝王死後的墓葬有什麼講究,古代皇帝的陵墓為什麼都在地底下,他們都有立碑嗎?

因為古人的 入土為安 的觀念,一般沒有立碑。我國古代帝王陵墓的建築主要由地面上的 封土 和安置靈柩的 地宮 兩部分組成。封土就是人們常說的墳頭,是帝王陵墓的地上建築部分,也是陵墓的重要標誌。我國早期帝王陵墓的封土是在地宮之上用黃土層層夯實,使之成為乙個上小下大的台體。因為他的上部是方形平頂,故名 方...

古代皇帝都吃些什麼,古代皇帝吃飯都是怎麼吃的?一般餐桌上都有些什麼菜?

能吃的都吃,古代皇帝永遠都是乙個人吃飯。而且愛吃的菜只吃一口因為怕人下毒。好像古代的皇帝吃的是山珍海鯭 古代皇帝吃飯都是怎麼吃的?一般餐桌上都有些什麼菜?古代皇帝吃什麼?清朝皇帝每天只吃早膳和晚膳兩頓正餐,此外還有兩次點心時間,正餐大部分都是肉食,十分油膩 可不能像皇帝那麼吃,理由是,古代沒幾個皇帝...

古代皇帝罰自己的兒女是怎麼罰的,古代帝王對自己的兒子。

最輕的是禁足,稍微重一點的情況下是削減爵位,再重一點的扁為庶民,再重就是賜毒酒,最後就是砍頭了 古代皇帝教育子女時一般會選擇一些陪讀,由小宦官擔任 當皇子讀書不聽話時由小宦官代替受責罰 至於殺雞嚇猴能起到多大的作業只有天知道!當皇子長大後如果犯錯則由宗人府處罰,但是犯錯與否與受罰程度更主要是看皇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