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有什麼歷史背景

2022-01-18 03:37:04 字數 6705 閱讀 5407

1樓:匿名使用者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賞析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題解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春。前一年冬,唐軍在洛陽附近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等地。廣德元年正月,叛軍首領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殺,延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至此平息。

在戰亂中漂泊受難、飽經滄桑,正流離於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臺)的杜甫,聽到這個訊息,驚喜欲狂,心中激盪,難以自抑,狂喜之餘,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律。

句解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劍南一帶忽然傳來官軍收復薊北的喜訊,初聞此訊,我止不住熱淚滾滾,灑滿了衣裳。首聯恰切而逼真地反映出詩人當時的心理,感人至深。多少年動盪流離的生活,多少個憂愁悽苦的長夜,多少軍民的浴血奮戰,就要結束了;多少年的日思夜盼,終於實現了,怎能不教人喜極而泣?

“忽傳”,表現捷報來得突然,如春雷乍響,驚喜的洪流,衝開鬱積已久的感情閘門。“劍外”,即劍門關(劍閣)以南地區的蜀中(今四川境內),唐朝置劍南道,治所在成都。“薊北”,唐時的幽、薊二州一帶(今河北北部),是安史叛軍的老巢。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回過頭看著妻子兒女,她們臉上的愁雲已經一掃而光;胡亂地收捲起一堆詩書,我欣喜得簡直要發狂!頷聯以轉作承,落腳於“喜欲狂”,這是驚喜的情感洪流湧起的又一高峰。“卻看”,即回頭看。

當自己悲喜交集時,自然想到多年來同受苦難的妻子兒女。“漫卷”,是一種無目的、下意識的動作。動亂結束,第一個長期深藏在心裡的願望自然冒出來:

從此可以回鄉,過上安定的日子。所以欣喜若狂地把散亂的詩書捲起來,詩人未必真的要立刻收拾行李,只是情不自禁,渴盼早歸的自然流露。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滿頭白髮的我,要放聲高歌,還要縱情飲酒;有明媚的春光作伴,正好可以啟程迴歸故鄉。頸聯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並轉入極欲回鄉的心情。放歌、縱酒是狂喜的具體表現。

青春、還鄉是詩人的設想。“白首”,一作白日。如果作“白日”,就與下句中的“青春”顯得重複,故作“白首”較好。

“青春”,指春季。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立即乘船從巴峽啟程,順水穿過巫峽,直接由水路北上襄陽,旋即又由陸路直奔故鄉洛陽。尾聯就還鄉作進一步抒寫,展望中的旅程是多麼美好,又是多麼平易坦蕩。實際上,從劍外到洛陽,路途很遠,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四處相距也不近,但在歸心似箭的詩人筆下,簡直就像朝發夕至那麼容易、那麼快速。

這一聯包含四個地名。“巴峽”與“巫峽”,“襄陽”與“洛陽”,既各自對偶(句內對),又前後對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對;而用“即從”、“便下”綰合,兩句緊連,一氣貫注,又是活潑的流水對。再加上“穿”、“向”的動態與兩“峽”兩“陽”的重複,也就有了一瀉千里的氣勢。

“巴峽”,指四川東北部嘉陵江上游峽谷,非巴東三峽。“巫峽”,在今四川巫山縣東,長江三峽之一。“襄陽”,今湖北襄樊市,杜甫祖籍在此。

從襄陽到洛陽,要改走陸路,所以用“向”字。“洛陽”,今屬河南。杜甫籍貫河南鞏縣,三歲時移居洛陽,故常以洛陽為故鄉。

句後作者原注:“餘田園在東京。”東京即洛陽。

評解杜詩之妙,有以命意勝者,有以篇法勝者,有以俚質勝者,有以倉卒造狀勝者。這一首即是最後一種情況。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說這是“杜老生平第一首快詩”,這應緣於大悲之後的大喜。

多年鬱悶,一掃而光,豈能不快?興致勃發,揮毫作詩,焉能不快?

杜詩一千四百五十首,言喜者不多。這一首一變其一貫的沉鬱頓挫之風,性情溢於筆墨之間。前兩聯寫聞捷訊之喜,後兩聯寫還鄉之心切,除第一句敘事點題外,其餘各句都是抒發狂喜之情的。

一般來說,悲哀之情容易動人,喜悅之情難以描狀。雖然這是一首律詩,但讀起來毫無律體的束縛之感,氣勢如風馳電掣,節奏像瀑水急湍,全篇就如行雲流水一般,一氣渾成,絕無雕飾妝點,真可謂情至文生,愈樸愈真。這首詩將久經喪亂的人們聽到戰爭結束時的狂喜之情強烈地表達出來,因而千百年來不知打動了多少亂世中流亡者的心。

2樓:筍的味道

公元762,763年,唐王朝的軍隊收復了被安祿山,史思明的叛軍佔據的東京洛陽和黃河北各地。當時杜甫因為避戰流亡在今四川三臺一帶,聽到這訊息非常興奮,寫了這首詩

3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歲。寶應元年(762)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橫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今河南鄭州)、汴(今河南開封)等州,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第二年,即廣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

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臺),過著飄泊生活的杜甫聽到這個訊息,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名作。

4樓:心情西點

當時是南宋時期,金兵佔領了中原地區。詩人作此詩時,中原地區己淪陷於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歷史背景

5樓: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於唐代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時杜甫52歲。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衡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今河南鄭州)、汴(今河南開封)等州,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

第二年,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至此,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宣告結束。杜甫是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喪亂的詩人,當時正流落在四川,聽聞這個大快人心的訊息後,欣喜若狂,遂走筆寫下這首詩。

原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註釋:1、聞:聽說。官軍:指唐朝軍隊。

2、劍外:劍門關以南,這裡指四川。薊北:泛指唐代幽州、薊州一帶,今河北北部地區,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

3、涕:眼淚。

4、卻看:回頭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還有一點的憂傷?愁已無影無蹤。

6、放歌:放聲高歌。須:應當。縱酒:開懷痛飲。

7、青春:指明麗的春天的景色。作伴:與妻兒一同。

8、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因穿過巫山得名。

9、便:就的意思。襄陽:今屬湖北。洛陽:今屬河南,古代城池。

釋義: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

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卷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

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

6樓:金果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歷史背景: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春天。寶應元年(762年)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衡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今河南鄭州)、汴(今河南開封)等州。

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至此,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宣告結束。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原文: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譯文: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

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卷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

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擴充套件資料:

賞析:這首詩是流落到梓州時所作。這一年杜甫52歲,由於安史之亂而漂泊到劍門之外已是第五個年頭,杜甫無時不期望著能夠平息叛亂,葉落歸根。

突然他聽說官軍收復了薊北,喜極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傳”、“初聞”、“卻看”、“漫卷”四個連續動作,把驚喜心情有表達得淋漓盡致。

而在“即從”、“穿”、“便下”、“向”這四個富有動感節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著自己彷彿已經穿過巴峽、巫峽,路過襄陽、洛陽,回到了夢寐以求的家鄉。

此詩除第一句敘事點題外,其餘各句,都是抒發詩人忽聞勝利訊息之後的驚喜之情。詩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湧直瀉。

仇兆鰲在《杜少陵集詳註》中引王嗣奭的話說:“此詩句句有喜躍意,一氣流注,而曲折盡情,絕無妝點,愈樸愈真,他人決不能道。”

作者介紹: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

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巨集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

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7樓:裝甲擲彈兵水瓶

歷史背景: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春天。寶應元年(762年)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衡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今河南鄭州)、汴(今河南開封)等州,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

第二年,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至此,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宣告結束。杜甫是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喪亂的詩人,當時正流落在四川,聽聞這個大快人心的訊息後,欣喜若狂,遂走筆寫下這首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春。當年正月史朝義自縊,安史之亂結束。

杜甫聽到這訊息,不禁驚喜欲狂,手舞足蹈,衝口唱出這首七律。詩的前半部分寫初聞喜訊的驚喜;後半部分寫詩人手舞足蹈做返鄉的準備,凸顯了急於返回故鄉的歡快之情。全詩情感奔放,處處滲透著“喜”字,痛快淋漓地抒發了作者無限喜悅興奮的心情。

因此被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除第一句敘事點題外,其餘各句,都是抒發詩人忽聞勝利訊息之後的驚喜之情。詩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湧直瀉。

後六句都是對偶,但卻明白自然像說話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擴充套件資料:

整體賞析

杜甫在這首詩下自注:“餘田園在東京。”詩的主題是抒寫忽聞叛亂已平的捷報,急於奔回老家的喜悅。

“劍外忽傳收薊北”,起勢迅猛,恰切地表現了捷報的突然。詩人多年飄泊“劍外”,備嘗艱苦,想回故鄉而不可能,就是由於“薊北”未收,安史之亂未平。

如今“忽傳收薊北”,驚喜的洪流,一下子衝開了鬱積已久的情感閘門,令詩人心中濤翻浪湧。“初聞涕淚滿衣裳”,“初聞”緊承“忽傳”,“忽傳”表現捷報來得太突然,“涕淚滿衣裳”則以形傳神,表現突然傳來的捷報在“初聞”的一剎那所激發的感情波濤,這是喜極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實表現。

“薊北”已收,戰亂將息,乾坤瘡痍、黎民疾苦,都將得到療救,詩人顛沛流離、感時恨別的苦日子,總算熬過來了。然而痛定思痛,詩人回想八年來熬過的重重苦難,又不禁悲從中來,無法壓抑。

可是,這一場浩劫,終於像噩夢一般過去了,詩人可以返回故鄉了,人們將開始新的生活,於是又轉悲為喜,喜不自勝。這“初聞”捷報之時的心理變化、複雜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寫法,必需很多筆墨,而詩人只用“涕淚滿衣裳”五個字作形象的描繪,就足以概括這一切。

頷聯以轉作承,落腳於“喜欲狂”,這是驚喜的更高峰。“卻看妻子”“漫卷詩書”,這是兩個連續性的動作,帶有一定的因果關係。當詩人悲喜交集,“涕淚滿衣裳”之時,自然想到多年來同受苦難的妻子兒女。

“卻看”就是“回頭看”。

“回頭看”這個動作極富意蘊,詩人似乎想向家人說些什麼,但又不知從何說起。其實,無需說什麼了,多年籠罩全家的愁雲不知跑到哪兒去了,親人們都不再是愁眉苦臉,而是笑逐顏開,喜氣洋洋。親人的喜反轉來增加了詩人的喜,詩人再也無心伏案了,隨手卷起詩書,大家同享勝利的歡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一聯,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白日”,指晴朗的日子,點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難得“放歌”,也不宜“縱酒”;如今既要“放歌”,還須“縱酒”,正是“喜欲狂”的具體表現。

這句寫“狂”態,下句則寫“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經來臨,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們“作伴”,正好“還鄉”。詩人想到這裡,自然就會“喜欲狂”了。

尾聯寫詩人“青春作伴好還鄉”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彈指之間,心已回到故鄉。詩人的驚喜達到高潮,全詩也至此結束。這一聯,包涵四個地名。

“巴峽”與“巫峽”,“襄陽”與“洛陽”,既各自對偶(句內對),又前後對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對;而用“即從”“便下”綰合,兩句緊連,一氣貫注,又是活潑流走的流水對。

再加上“穿”“向”的動態與兩“峽”兩“陽”的重複,文勢、音調,迅急有如閃電,準確地表現了詩人想象的飛馳。“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個地方之間都有很漫長的距離,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

就出現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疾速飛馳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從讀者眼前一閃而過。這裡需要指出的是:詩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繪實境。

從“巴峽”到“巫峽”,峽險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峽”到“襄陽”,順流急駛,所以用“下”;從“襄陽”到“洛陽”,已換陸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準確。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急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500字 急求 15

作於763年 廣德元年 春天,作者五十二歲。762年 寶應元年 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橫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 今河南鄭州 汴 今河南開封 等州,叛軍頭領薛嵩 張忠志等紛紛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 李懷仙等相繼投降,持續七年多的 安史之亂 由此結束。正流寓梓州...

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稱為小學題目急需

忒修 聞官抄軍收河南河北 這首襲詩被前人稱bai為杜甫生平 第一 快 du詩,聞zhi是 聽到 的dao意思,官軍指 唐王朝的軍隊 這首詩通過 聽到官軍收復失地的訊息後欣喜若狂 的感受,表達了廣大人民 對安定生活的渴望之情 表達了作者 強烈的愛國之情 被前人稱為杜甫生平第一 快 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讀著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的哪句詩詞讓我們感受到他的愛國之情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是通過 喜 來表達的,寫詩人聽到祖國重歸統一的極度的喜悅和急切還鄉的心情.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被前人稱為杜甫 生平第一快詩 唐代宗廣德元年 763年 正月,史朝義兵做自殺,部將田承嗣 李懷仙相繼投降,河南河北先後被官軍收復,延續了七年多的 安史之亂 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