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陳友諒地廣,張士誠富有,最後卻敗給朱元璋

2022-01-11 11:35:29 字數 3172 閱讀 7884

1樓:李東西

因為他們三個人之間,以經不是兵力的競爭,而是格局的競爭。

當年朱元璋的西面是陳友諒,勢力很大,朱元璋的勢力跟他相比較弱。

東面那就是在江浙一帶起家張士誠,原來是乙個鹽商,揭竿而起搞出了一塊地盤,是中國最富的地方,實力也不弱,但不如陳友諒。

張士誠是個鹽商,有錢,能夠招兵買馬;他所在的那個區域非常富庶,所以他能夠憑藉自己在後勤、補給這方面的優勢。這個人最大的特點是, 「此人器小」。「此人器小」,這個「器小」,指的就是格局 。

朱元璋當年悄悄地發展勢力,用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低調地悄悄接近目標,但是絕不暴漏自己動機,積累了勢力。

朱元璋單從兵力上來講不如陳友諒。

當兩個敵人都擺在你面前,先打哪乙個?

朱元璋手下的謀士們都覺得應該打張士誠:

「張士誠勢力比陳友諒要小。先把小一點的吃掉,我們的勢力就會壯大,壯大了以後再來對抗乙個強大的敵人陳友諒。勝算機會就多點」。

但朱元璋主張應該打陳友諒。

「陳友諒能夠有今天的這個實力,因為他是那種下棋的時候知道下幾步棋,該怎麼走的人; 而張士誠之所以有今天,主要不是憑藉自己的能力,而是憑藉自己的資源。」

「張士誠氣量小,成不了乙個大器。如果打陳友諒,這是乙個商人,他會隔山觀虎鬥,他看鷸蚌相爭,最後我和陳友諒,兩個都是剩下一批殘兵敗將,他好來收拾殘局」 。

「但陳友諒不一樣,如果打張士誠,他會立即意識到,我一旦把張士誠打敗,就會對他形成乙個強大的威脅。所以當我打張士誠的時候,他一定會出手打我。他正好是處在江蘇的東邊,安徽這一帶,他在中間;張士誠在長江的下游,陳友諒呢是在湖北這一帶。

所以如果是這樣的話,我一旦是開始打張士誠,將會遇到是兩邊的夾擊,這個後果不堪設想。」

「但是如果我是打陳友諒,雖然陳友諒的實力比我強,但是張士誠一定會隔岸觀火;所以我打陳友諒還有勝算的可能;我如果一打張士誠,一點勝算都沒有。」

最終,朱元璋跟陳友諒死磕,最後在鄱陽湖大戰,那一場決定性的戰役當中,把陳友諒給打敗了。接下來他收拾張士誠那就很容易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元朝末年,這個時期其實也挺熱鬧的,雖然比不了漢朝末年的三國逐鹿,但是元朝末年朱元璋率軍反元。同時期的起義軍還有陳友諒,張士誠,戰至最後,這三家起義軍開始爭奪地盤,企圖統一華夏,也是足夠精彩。

陳友諒(1320?1363),中國元末大漢政權的建立者。湖北沔陽人。

元末農民戰爭爆發後,參加徐壽輝、鄒普勝、倪文俊等人領導的天完紅巾軍,以功公升元帥。元至正十七年(1357),陳友諒襲殺倪文俊。十九年,殺害在反元戰爭中功勞卓著的天完將領趙普勝。

同年,殺徐壽輝左右侍臣,挾持徐壽輝,自稱漢王。次年閏五月,殺徐壽輝,自立為帝。建國號大漢,改元大義。

但是在著名的「鄱陽湖大戰」中被朱元璋打敗。

那麼朱元璋另一對手張士誠呢?張士誠(2023年-2023年),原名張九四。元末位於江浙一帶的義軍領袖與地方割據勢力之一。

興化白駒場人(今屬鹽城大豐市)。因受不了鹽警欺壓,與其弟士義、士德、士信及李伯公升等十八人率鹽丁起兵反元,史稱「十八條扁擔起義」,他為首領。襲據高郵,自稱誠王,僭號大周,建元天?。

不過張士誠最後死的還算有骨氣,《明史》寫到:「舁出葑門,入舟,不復食。至金陵,竟自縊死,年四十七。

」被俘押解到金陵之後,不吃不喝鬧絕食最後上吊了,活到47歲,這就是張士誠的結局。

那麼在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三方勢力中,陳友諒土地最廣擁有饒、信、荊、襄,幾乎天下一半。而張士誠本身是個私鹽販子,又佔據了大部分富庶的江南地區。這二人為什麼會敗給朱元璋呢?

神機妙算劉伯溫一句話道破天機!

朱元璋問計,劉伯溫說道:「士誠自守虜,不足慮。友諒劫主脅下,名號不正,地據上流,其心無日忘我,宜先圖之。陳氏滅,張氏勢孤,一舉可定。」這句話說出了三個重點。

1.張士誠反元,又降元心性不定,認為張士誠是個保守並且採取守勢的人,不用擔心。2.

陳友諒劫持主公,威脅下屬,得來的名號,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3.滅了陳友諒,張士誠勢單力薄,自然不再是朱元璋對手。

劉伯溫分析的很詳細,先滅陳友諒,再打張士誠,而朱元璋也是按這個順序去做的,分解天下大勢終成帝業!

總結,從史書上看,陳友諒張士誠並不缺乏人才,也不缺乏將才,但是有人不代表會用人,而朱元璋的勝利除了有人會用人,重點還是識人,不但能認識到自己人的長處,還能認識到敵人的短處。

陳友諒為什麼輸給了朱元璋?

3樓:久落江邊

陳友諒輸給了朱元璋在於政治錯誤、戰術錯誤。

元末各地農民起義相繼迸發,2023年韓山童與劉福通在安徽,以頭綁紅巾為象徵,各地公民紛繁呼應。其中郭子興在鳳陽聚眾起義,後來朱元璋承繼了病逝的郭子興的部隊,渡過長江,占有南京。

北方紅巾軍鼓起以後,南方長江流域也紛繁打著赤軍的旗號起事,霸佔羅田後定都浠水,樹立天完政權,徐壽輝被推舉為皇帝。

陳友諒入夥倪文俊部紅巾軍後,使用起義軍將領間的矛盾,先後殺戮倪文俊、趙普勝、徐壽輝,後掌握了政權。

最後剩下三支旗鼓相當的首要部隊:一支是以陳友諒為首的部隊,一支是以朱元璋為首的部隊,另一支是以蘇州為操控基地、以張士誠為首的部隊。這三支部隊為了搶奪天下,在長江中下游多次進行過交兵

2023年,陳友諒用奇襲衝破了朱元璋的長江和平防線,兵今南京城下,企圖一舉炸毀朱元璋的實力,不料中了匿伏,受到四面夾擊,損失慘重。

陳友諒回到武昌後整頓兵馬,又傾全國之力建造大艦,重組水師艦隊。2023年,陳友諒又親率號稱60萬人馬的水陸兩軍乘艨艟巨艦再度東征,圍困了南昌85天,久攻不下,朱元璋親率20萬軍隊前來解圍。

陳友諒集合樓船巨艦,以連鎖為陣,居高放炮石攻低處明軍船艦。朱元璋軍連戰三日,損兵折將。但是不久,颳起了東北風,朱元璋仿赤壁之戰,募敢死之士火攻陳友諒,燒毀陳友諒二十幾艘樓船艦船,漢軍損失慘重。

鄱陽湖水戰被視為中世紀國際規模最大水戰,決戰以朱元璋的徹底成功而告終。

後來,陳友諒次子陳理在武昌繼位,一年後,朱元璋大軍兵臨武昌城下,陳理出降,漢亡。朱元璋封陳理為歸德候,數年以後將其送往高麗久居,後陳理與高麗皇族通婚,繁殖至今。

4樓:o勁爆

多疑,無容人之量,心胸狹隘,加上不懂兵法,群雄爭霸時期自立為帝,引致樹大招風,導致群雄圍攻,將自己放在了乙個極度不利的位置,關鍵他還是不懂行軍打仗天時、地利、人和的重要性,有小聰明卻無大智慧型,目光短淺如鼠,有雄心和權欲心,卻無統治才能,而朱元璋能忍,能裝逼,雖殘忍,但也懂得假裝自我批評來收穫人心,致使身邊謀士眾多,猛將如雲,所以陳友諒身邊的智才和猛將死的死,投降朱元璋的投降朱元璋,甚至有些被陳友諒自己殺了,導致最終陳友諒輸給朱元璋,最終退出稱霸舞台也就是這個原因。

讀明朝那些事時總感到有些疑問,張士誠陳友諒的關係好像不錯

這三個人都是當時的梟雄了,朱元璋打下南京有了一席之地後,應該是三個地方武裝裡實力最弱的,陳友諒最強的。至於曖昧,這個東西很難說,對於三個誰也不服誰的人且對元朝恨之入骨的人來說,曖昧 不過是由於自己實力不濟暫時妥協的策略。陳友諒為人狂傲自大,心狠手辣,極度自信,實力強大,對於日薄西山的元朝肯定是要一棒...

朱元璋為什麼能擊敗擁有強大水軍的陳友諒呢

陳友諒其實並沒有很多大將。朱元璋的軍隊還是比較厲害的。這是比較關鍵的原因。主要是陳友諒自己個能能力不行,手下也沒有得力的幫手,所以會被朱元璋消滅的。因為朱元璋當時的戰術得當,配備了更先進的火器。所以把陳友亮打敗了。陳友諒他喜歡猜度別人,對誰都不信任,這就是為什麼朱元璋能打贏的原因。陳友諒殺害多名天完...

陳友諒和朱元璋哪比較厲害,他為什麼沒得到天下

肯定是朱元璋比陳友諒厲害了,要是陳友諒厲害,他就把朱元璋給乾掉了,朱元璋的識人能力和使用人才是十分比較厲害的,這一點是陳友諒比不了的。所以朱元璋才做的皇帝。陳友諒和朱元璋按照兵力比較,還是陳友諒更厲害。之所以他沒有得到天下是因為他提前坐上了龍椅,同時也失去了民心,所以他沒有得到天下。朱元璋更厲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