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中,最難打的是哪個國家,秦滅六國中,最難打的是哪個國家呢?

2022-01-07 13:09:07 字數 5968 閱讀 4604

1樓:情懷與歷史

首先,用排除法來看,齊國顯然不能稱之為秦始皇最難消滅的乙個國家。在秦始皇消滅六國的過程中,齊國坐視其他幾個國家相繼滅亡,最終被秦國大軍勢如破竹,也即幾乎沒有怎麼抵抗就被秦國消滅了。和齊國相對應的是,南韓和燕國的抵抗也不是那麼激烈,即便燕國派出了荊軻等刺客,但是,因為實力上的弱小,秦始皇在消滅南韓、燕國的過程中也幾乎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至於中原之地的魏國,雖然在戰國前期一度為七雄中的霸主,但是,在戰國後期,魏國的實力也被大幅削弱。

由此,在筆者看來,對於秦始皇嬴政來說,消滅六國的過程中,趙國和楚國是最難打的兩個國家。一方面,就趙國來說,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使趙國一躍成為關東六國之首,趙武靈王更親自喬裝使者入秦,考察秦國地形,意圖於九原出擊繞開函谷關攻滅秦國。趙惠文王繼位後,期間趙國名將名相輩出,數敗秦軍。

於澠池與秦盟會後,趁秦攻楚的機會出擊關東,奪取齊的高唐,又遍擊關東諸國,奪取土地。由此,在戰國後期,趙國和秦國成為最強大的兩個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到了決定戰國格局的長平之戰,雖然秦國士兵在白起的率領下戰勝了趙括,但是,趙國損失慘重的同時,秦國也因此元氣大傷。也即秦雖然取得長平之戰的勝利,但士卒死傷過半,糧草消耗巨大,促使秦國無力繼續攻邯鄲滅趙。而等到秦國集中兵力,全力進攻趙國都城邯鄲時,因為廉頗等人的堅守,秦國還是沒有成功攻下邯鄲。

到秦始皇在位時,李牧等趙國將領依然給秦軍帶來了重創。當然,後來因為反間計的作用,趙國君主自己冤殺了李牧,最終趙國滅亡。

最後,另一面,就楚國來說,其疆域巔峰時期佔了當時戰國七雄的一半左右,也即當時的長江以南地區,基本上都被楚國占領了。對於楚國來說,雖然昏君層出不窮,不過還是誕生了項燕等名將,加上自己地域遼闊,士兵眾多,成為秦始皇建立秦朝過程中的重要阻礙。在消滅楚國的過程中,秦始皇幾乎將家底都交給了王翦,這才消滅了楚國。

由此,在秦始皇剪滅六國中,趙國和楚國成為其中最難打的國家,其難度幾乎難分高下。

2樓:喜腦弓子

大秦王朝在掃滅其他六個國家的各大小戰役中,單單對於攻打楚國最費勁,攻打三次都城,楚國遷了三次都。

3樓:不知道幾千里也

最難打的是趙國,在六國中趙國的實力僅次於秦國,所以戰國四大名將中有兩位都是趙國的。

4樓:小九七

最難打的是楚國,滅楚國時曾經出動了一次十萬軍隊,結果秦國大敗,後來又出動三十萬軍隊才拿下楚國。

5樓:一枝茄

趙國(西元前403年—西元前222年)。東方六國最強大的國家,與秦國了數十年的爭霸。

秦滅六國中,最難打的是哪個國家呢?

6樓:清林劍客

一般認為最難打的是楚國,因為耗費的精力和人力,物力都是最多的。

其次我覺得是燕國還有趙國吧,這兩國都是有餘部繼續活動,是拖的時間比較長,最終滅亡的時間也比較晚。

下面我們來看下,具體是怎麼樣收了六國的?

秦滅六國之戰

1、秦滅南韓,這是最容易打的乙個國家。

南韓本來就是三晉中最弱的一方。到韓桓惠王時,韓就已臣服於秦國。秦始皇初年,南韓的疆域更加縮小,只剩下都城陽翟與其周圍10多個中小城邑,基本上已是名存實亡之國了。

南韓在七國中為最小,而所處地位卻最重要。它扼制秦由函谷關東進之道路,秦要並滅六國,必須首先滅韓,因而形成了秦韓兩國間的連續戰爭,經過秦國的多次打擊,韓的土地日漸縮小,韓於是向秦表示願為藩屬。

秦始皇十七年(西元前230年),秦國滅六國的行動從這一年開始。秦為徹底滅韓,派內史騰率兵再度對韓進攻,韓無力抵抗。幾乎沒費什麼力氣,內史騰指揮秦軍攻克韓都,俘虜韓王安,把所得韓地改建為潁川郡。

這樣,韓成為當時六國最先被滅亡之國。

2、秦滅趙國,雖有抵抗,但離間計一下,趙國就沒將可用了。

秦趙雖然從最早來看,還是同姓呢,但是在戰國,卻是宿敵,這兩家也掐得非常厲害。經過了長平之戰,包圍邯鄲等多次的戰役後,趙國也是實力大大的減弱。

此時,燕國也還不老實,也想趁機打趙國。和趙國多次打來打去,這就給了秦國可乘之機啊。

就在秦滅韓的同一年,趙國大旱。於是秦國趁著滅韓的餘威,對趙也採取了行動。

秦始皇十八年(公元229年)以王翦為主帥,兵分三路,向趙國開來。王翦先拿下了井陘這個外圍的防線,緊接著,幾路大軍圍了邯鄲。

交戰之初,有李牧和司馬尚指揮,還能抵抗。但秦國玩的是多線打擊,一看強攻費勁,馬上採取離間計,結果趙國還就再次中計,李牧被殺,司馬尚被罷。就這樣,趙國最後的有力防線也垮了。

三個月後,過了來年,趙國的抵抗部隊被滅。在趙國內奸郭開的勸導下,趙國開城投降了。

趙國雖亡,但還有餘部,公子嘉逃到代地(今河北蔚縣東北)稱王,是為代王。一直又抵抗了6、7年,到 西元前222年,秦將王賁(王翦之子)攻代,代滅,公子嘉自殺(或說被遷西戎)。建國250多年的趙國最終滅亡。

秦國大軍

3、秦滅燕,也是幾平沒費什麼力氣。但過程較曲折。

在滅趙的過程中,秦國大軍已兵臨燕國邊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終日,眼見秦國掃平三晉,就要向自己殺來,卻無計可施。

燕太子丹最終想出了孤注一擲的暗殺行動,即歷史上有名的荊軻刺秦王,西元前227年。刺殺行動失敗,但是秦王政差一點死於荊軻的匕首下,這給了秦始皇攻燕的最好理由,趁著滅趙的餘威,部隊馬不停碲的開向了燕國。

前226年,秦軍攻下燕都薊(今北京市),燕王喜與太子丹逃亡遼東郡。

秦將李信率領秦軍數千人,窮追太子丹至衍水(今遼寧渾河)。

太子丹因潛伏於水中倖免於難。

後來,燕王喜經過權衡利害關係,派人將太子丹殺掉,將其首級獻給秦國,想以此求得休戰,保住燕國不亡。

燕王喜逃到遼東以後,秦軍主力就調往南線進攻楚國。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賁奉命攻伐燕國在遼東的殘餘勢力,俘獲燕王喜,燕國徹底滅亡。

荊軻刺秦

4、秦滅魏國,大水灌城,魏國投降。韓、魏當時的實力都非常弱,到了秦始皇時期,大部分土地已經被秦國給攻略了。滅了趙國之後,秦國兵分兩路,一路向東北去打燕國。

一路南下,去攻魏國,主要目的其實是為了南下攻楚。

滅魏國,也是王賁帶隊。秦始皇二十二年(西元前225年),秦派兵進攻魏國首都大樑(今河南開封)。

秦戰地統帥王賁認為大樑城垣堅固,很難在短期內攻拔,於是引黃河、鴻溝之水沖灌大樑城。

經3個月戰爭,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賁所殺,魏國滅亡,秦以其地建為東郡。

5、秦滅楚國,王翦六十萬大軍的輝煌一戰

楚國地處南方,地域面積在春秋時期就是最大的,包括戰國前期,秦滅六國前,都一直是七雄裡邊地域最大的國家。雖然秦楚也多次交戰,但到了秦滅趙破燕滅魏之後,楚國的實力也還是非常強的。

西元前225年,秦始皇最開始派少將李信還有蒙恬,帶著20萬兵馬去攻楚,結果中了誘敵深入之計,被楚國包圍,然後秦國大敗,李信經蒙恬掩護,逃回秦國。

秦始皇痛定思痛,給了王翦60萬大軍,開始了慢長的滅楚之戰。

西元前224年,王翦和蒙武帶著60萬大軍來攻楚,楚國徵全國之兵力與之對抗,王翦採取了拖兵之計。和楚軍打防守消耗戰。這其中,秦國方面,勒緊褲帶給60萬大軍供糧,秦王在郢陳(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督戰。

王翦採取了堅壁自守、避免決戰、養精蓄銳、伺機出擊的作戰方針。楚軍多次挑戰,終不肯出。

王翦與士兵共同生活,並關心其飲食、起居,注意其勞逸結合,同時開展投石和跳遠運動,以提高士兵的體力及戰鬥技能。

另一方,楚軍求戰不得,日久鬥志鬆懈,加上糧食消耗供給不足,項燕只好率軍東撤。

王翦抓住戰機,挑選精兵在前,實施追擊,在蘄(今安徽宿州東南)南大敗楚軍,殺死項燕。秦軍乘勢攻取了楚國的許多城邑。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領秦軍繼續向楚國縱深進攻,一舉攻破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俘楚王負芻,楚亡。王翦繼續進軍江南,占領越國土地。秦在楚地設立楚郡,不久,又分為九江郡、長河郡和會稽郡。

楚國的頑強還表現在後面,幾十年後,秦始皇死後,在楚地就開始爆發起義,最後,項羽滅了秦朝的有生力量,劉邦攻下了秦都咸陽,反過來又滅了秦國。

秦王檢閱部隊

6、秦滅齊國,不戰而降

秦國最後滅掉的是齊國,齊國和秦國離的遠,中間間隔著其他國家,一直以來稱霸東方,不備兵革,不修戰備,政治上達驚人的麻木程度。

其他的五國滅亡時,齊國一直作壁上觀,不管不顧,甚至都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危險。連戰備也不修。

秦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221年),王賁在東進遼東,滅掉燕國殘存的部隊,俘燕王喜後。

隨即統帥軍隊南下,由燕南部對齊北境突然進攻,直趨齊都臨淄。

齊國毫無作戰準備,竟無應戰之兵。

齊相後勝力勸齊王投降(和趙國一樣,也是奸臣輩出),齊王建也就不戰而降 。

齊王建被送於共這個地方,餓死於松柏之間。這個貪圖享受、喪失國家的亡國之君,得到應有的下場。

秦滅六國順序

綜合來看,秦滅六國的過程只有楚國,史書上明確寫了用了60萬大軍,其他的估計最多也就幾萬,十幾萬,只有楚國,王翦和對方耗了一年多。其他的大多是兵鋒所指,所向披靡。

所以結論如下:從難易程度上來說。楚國最難,趙次之(攻城三月,城下後餘部又活了好幾年),燕再次之(攻城易,餘部又活好幾年),魏第四(攻城三個月),齊第五,韓第六。

7樓:

秦滅六國,其實不能單純地說哪個更容易。而且秦滅六國,也不能單純地從西元前230年到西元前221年這十年來看。秦滅國是由秦始皇來完成的。

但是,此前從秦孝公、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幾代人不懈努力,不斷增強秦國的勢力,為秦滅六國奠定了基礎。到了秦王政親政之後,秦國不僅比六國之中的任何一國都要強,而且其戰鬥力超過了六國加起來的總和。

所以,我們要從兩個階段來分析。假如從整個戰國時期來說,秦滅六國,最費勁的是趙國。各國都經過了改革之後,都把富國強兵作為改革的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首先出現了魏國一國獨大。但是魏國處於中原四戰之地,很快就各國聯合給打趴下了。之後,出現了齊秦東西並大的階段。

在這個時期裡,出現了合縱與連橫的思想。所謂合縱,就是韓趙魏楚燕,這五個國家聯合以對付東方的齊國和西方的秦國。連橫就是事一強以攻眾弱。

到了齊閔王即位之後不久,以燕國為主導,五國聯合,最終把齊國也給打殘了。齊閔王被殺,齊國僅剩下兩個城在固守。後來齊國雖然復國,但已經元氣大傷。

之後,就進入到了秦趙大戰階段。在戰國後期,能和秦國大戰的也就是趙國了。在秦趙大戰過程中,雖然秦國略占上風。

但是,趙國也並不是一味地被動挨打。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趙軍的戰鬥力有了很大的提公升。趙奢、廉頗等戰將,也並不遜於秦國。

而這一切到長平之戰,才徹底終結。長平之戰,打了好幾年。秦國幾乎是傾國而出。

最終,秦國也是慘勝。長平之戰後,趙國徹底失去了和秦國相抗衡的能力。

至於說,秦王政給予關東六國最後一擊的時候,東方六國其實都已經是在苟延殘喘了。秦王政的軍隊,幾乎是摧枯拉朽地消滅了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楚國成為秦國付出代價最大的國家。

就整個戰國時期來說,楚國地域廣闊,物阜民豐。其基礎是非常之好的。但是,在戰國時期各國的變法圖強的過程中。

楚國始終沒有什麼起色。秦滅六國之中,何以是楚國成為最困難的國家呢?這是因為,首先,楚國是當時東方各國之中疆域最大的國家。

幾乎囊括了整個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當時的東方各國之中,南韓僅相當於乙個郡的疆域。魏國也只是河南省的中東部區域。

齊國佔據山東大部分地區。趙國在河北的中部山西北部。燕國在河北北部和遼寧大部。

僅就楚國的疆域來說,秦國要把它啃下來就沒那麼容易。其次,就文化上來說,和秦人文化差異最大的就是楚國。這也就意味著,即便是國家沒有了實力,民間依然會保持很強的反抗情緒。

事實上也是如此。在楚國被滅之後,始終存在著很大的反抗勢力。當時流行一句話: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秦始皇也感受到楚人的反抗,說東南有天子氣,所以要到東南去巡視,武力示威。而最終消滅秦朝的,主力也就是楚人。無論是陳勝的張楚,還是項羽的西楚霸王。

就連劉邦也是楚人。再次,此前楚國沒有成為秦國打擊的主要物件。韓趙魏等國,始終是秦人打擊的首要目標。

當秦王政開始他的攻擊的時候,韓趙魏等國已經奄奄一息,而楚國還保留有一定的實力。

因而,我們假如就看秦王政發動進攻的十年來說,最困難的是楚國。而從整個戰國時期來看,至少是從戰國中後期來看,趙國就成了最大的障礙。

秦滅六國中,最難打的是哪個國家呢?

大秦王朝在掃滅其他六個國家的各大小戰役中,單單對於攻打楚國最費勁,攻打三次都城,楚國遷了三次都。秦滅六國中最難打的是哪一國 楚國。秦王政十七年 西元前230年 南韓降將內史騰率秦軍滅南韓,俘韓王安,韓亡。所得韓地置潁川郡。秦王政十九年 西元前228年 秦國大將軍王翦攻入趙國國都邯鄲,趙王遷被迫降秦,...

秦滅六國中,最難打的是哪個國家呢?

大秦王朝在掃滅其他六個國家的各大小戰役中,單單對於攻打楚國最費勁,攻打三次都城,楚國遷了三次都。秦滅六國的時候哪個國家最難打 在統一六國時期,最難打的應該是楚國。楚國自春秋至戰國始終是南方大國,疆域面積廣闊,領有疆域5000裡,擁有百萬精銳士兵,地大物博,為諸侯國中最具有實力的大國。而且楚國以武治國...

秦滅六國的先後順序是什麼

秦國先後滅掉韓 趙 魏 楚 燕 齊六國。1 滅韓 秦王政十六年九月,南韓南陽守騰主動投降並獻出南陽地 今河南境太行山南 黃河以北地區 接收後秦國實際上卻以該地為前進基地,作進攻南韓的準備。秦王政十七年,內史騰率領秦軍突然南下渡過黃河進攻南韓,一舉攻克韓都新鄭 今河南新鄭 俘獲韓王安,繼而占領南韓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