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詩歌方面的成就,蘇軾在詩歌上的文學成就

2022-01-03 19:32:42 字數 4916 閱讀 1674

1樓:加爾基

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干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

蘇軾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著「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度,始終把批判現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更可貴的是,蘇軾對社會的批判並未侷限於新政,也未侷限於眼前,他對封建社會中由來已久的弊政、陋習進行抨擊,體現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識。

2樓:

蘇軾學博才高,對詩歌藝術技巧的掌握達到了得心應手的純熟境界,並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對待藝術規範,縱意所如,觸手成春。而且蘇詩的表現能力是驚人的,在蘇軾筆下幾乎沒有不能入詩的題材。

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干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

蘇軾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著「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度,始終把批判現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更可貴的是,蘇軾對社會的批判並未侷限於新政,也未侷限於眼前,他對封建社會中由來已久的弊政、陋習進行抨擊,體現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識。

擴充套件資料

蘇軾詩歌的按其題材內容,大體可分為社會政治詩、山水景物詩、和陶詩、題畫詩四類。

1、社會政治詩:反映民生疾苦和時政得失的詩篇,如《荔支嘆》。

2、山水景物詩:將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寫景中的抒情遣懷之作,如《飲湖上初晴後雨》、《遊金山寺》。

3、和陶詩:追求陶淵明詩平淡的風格,格調蕭散沖淡。如《和陶歸園田居》。蘇軾酷愛和陶詩的原因:一是愛好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的藝術特色;二是崇拜陶淵明的性情和為人。

4、題畫詩:善於寫出畫面的動態,能把畫景轉換為詩景,並就畫意進行藝術聯想,揭示畫外之韻味。如《惠崇春江晚景》。

評價唐代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第一次明確提出詩畫相通的看法。

3樓:匿名使用者

蘇詩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闢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闢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

」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後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

」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公尺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

「我書造意本無法」;又雲:「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黃庭堅說他:

「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雲:「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象其為人。

人書並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後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黃庭堅在《山谷集》裡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即文與可),比文更加簡勁,且具掀舞之勢。公尺芾說他「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餘問:

何不逐節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

」亦善作古木怪石,公尺芾又雲:「作枯木枝幹,虯曲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鬱也。」均可見其作畫很有奇想遠寄。

其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更為深遠。如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式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並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為其後「文人畫」的發展尊定了理論基礎。存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答謝民師**》與《祭黃幾道文》等。

存世畫跡有《古木怪石圖卷》;又近年發現的《瀟湘竹石圖卷》也系他的作品。

4樓:地煞

蘇軾在詩歌方面的成就如下:

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干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蘇軾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著「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度,始終把批判現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

更可貴的是,蘇軾對社會的批判並未侷限於新政,也未侷限於眼前,他對封建社會中由來已久的弊政、陋習進行抨擊,體現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識。

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他善於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也善於從客觀事物中見出規律。在他眼中,極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如《題西林壁》和《和子由澠池懷舊》兩詩。

在這些詩中,自然現象已上公升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轉化為理性的反思。尤為難能可貴的是,詩中的哲理是通過生動、鮮明的藝術意象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而不是經過邏輯推導或議論分析所得。這樣的詩歌既優美動人,又饒有趣味,是名副其實的理趣詩。

「不識廬山真面目」和「雪泥鴻爪」一問世即流行為成語,說明蘇軾的理趣詩受到普遍喜愛。蘇詩中類似的作品還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飲湖上初晴後雨》、《慈湖夾阻風》等。蘇軾極具靈心慧眼,所以到處都能發現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蘇軾對沉浮榮辱持有冷靜、曠達的態度,這在蘇詩中有充分的體現。蘇軾在逆境中的詩篇當然含有痛苦、憤懣、消沉的一面,但蘇軾更多的詩則表現了對苦難的傲視和對痛苦的超越。

蘇軾學博才高,對詩歌藝術技巧的掌握達到了得心應手的純熟境界,並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對待藝術規範,縱意所如,觸手成春。而且蘇詩的表現能力是驚人的,在蘇軾筆下幾乎沒有不能入詩的題材。

以「元祐」詩壇為代表的北宋後期是宋詩的鼎盛時期,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等人的創作將宋詩藝術推向了高峰。就風格個性的突出、鮮明而言,王、黃、陳三家也許比蘇軾詩更引人注目。然而論創作成就,則蘇軾無疑是北宋詩壇上第一大家。

在題材的廣泛、形式的多樣和情思內蘊的深厚這幾個維度上,蘇詩都是出類拔萃的。更重要的是,蘇軾具有較強的藝術相容性,他在理論上和創作中都不把某一種風格推到定於一尊的地位。這樣,蘇軾雖然在創造宋詩生新面貌的過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詩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這兩個主要缺點。

所以蘇軾在總體成就上實現了對同時代詩人的超越,成為最受後代廣大讀者歡迎的宋代詩人。

蘇軾(2023年1月8日—2023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2023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2023年),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巨集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蘇軾在詩歌上的文學成就

5樓:匿名使用者

蘇詩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闢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闢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

」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後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

」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公尺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

「我書造意本無法」;又雲:「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黃庭堅說他:

「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雲:「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象其為人。

人書並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後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黃庭堅在《山谷集》裡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即文與可),比文更加簡勁,且具掀舞之勢。公尺芾說他「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餘問:

何不逐節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

」亦善作古木怪石,公尺芾又雲:「作枯木枝幹,虯曲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鬱也。」均可見其作畫很有奇想遠寄。

其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更為深遠。如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式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並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為其後「文人畫」的發展尊定了理論基礎。存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答謝民師**》與《祭黃幾道文》等。

存世畫跡有《古木怪石圖卷》;又近年發現的《瀟湘竹石圖卷》也系他的作品。

蘇軾的詩歌,蘇軾所有詩詞

編輯本段 主要詩詞作品 前赤壁賦 後赤壁賦 石鐘山記 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春宵 海棠 和子由澠池懷舊 和子由踏青 花影 惠崇 春江晚景 此詩為作者蘇軾 惠崇所畫 春江晚景 而作 臘日遊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三月二十九日 上元侍宴 石蒼舒醉墨堂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 題金山寺...

蘇軾詩歌的藝術特色,蘇軾詩詞藝術特點

詩歌 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氣格貫穿,如 石鼓歌 豐富的比喻,也稱 博喻 如 百步洪 敏銳細緻的觀察力與出色的文字表現力,平凡事物,一經其手寫出,給人以觸處生春之感,如 汲江煎茶 好議論 善於使事用典。有意識地以議論入詩,將對事物的形象感受與哲理思考結合起來。如 題西林壁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與黃庭堅詩歌的比較

蘇軾 曠達 黃庭堅 內容以抒寫人生感慨為主。蘇軾 970年前的北宋年間,四川眉山,乙個 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 的文學世家裡,一代文豪蘇軾走向了中國浩瀚的文學歷史。孕奇蓄秀當此地,郁然千載詩書城 的故鄉山水,百年無事的北宋中葉,父親蘇洵的精心培養,使得蘇軾胸懷壯志,熟讀經史,文如泉湧,縱論古今。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