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上朝的時候是走那一條路,皇帝上朝的時候是不是走的那一條可得龍的石板?

2021-12-25 10:08:40 字數 5338 閱讀 5409

1樓:寰宇大業

上朝的專業叫法是「御門聽政」,皇帝親自到皇宮奉天門,主持朝廷會議,聆聽內閣及各部院大臣的奏報或奏言,進行議商,做出決斷,發布諭旨,貫徹實行。御門聽政是歷代較有作為的帝王處理政務的一種形式,因是在清晨故又稱早朝。明朝規定,文武**每天拂曉到奉天門(太和門)早朝。

清初「御門聽政」移至乾清門。如在宮外,則依皇帝的行蹤而定。

注意,御門聽政都是在室外的,不在大殿裡,電視劇集演的都是錯的。(甄嬛傳里演對了,在前清門外)

皇帝上朝的時候是不是走的那一條可得龍的石板?

2樓:匿名使用者

那個一般不是走人的,就算是皇帝也得遵循右進右出的原則。

3樓:匿名使用者

怎麼可能,走龍板就掉下去了。

古代**早朝進宮時,覲見皇帝時的宮殿叫什麼?百官從外面走到宮殿裡時的那條通道叫什麼?謝謝。

4樓:汾陽阿鑫

1、明朝,開始在奉天殿後來改為皇極殿。

皇極殿指太和殿。皇極殿本名奉天殿,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建成,明嘉靖四十一年(2023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2023年)改名太和殿(俗稱「金鑾殿」)。

2、清朝時候在太和殿。

明朝時叫皇極殿,後清入關改名太和殿,被老百姓稱為金鑾殿。

3、北宋,在開封皇宮裡,叫文德殿。

宋皇城內大慶殿西側為文德殿,是皇帝主要政務活動場所。北宋皇城中間偏南有一條橫街,東、西兩端各開闢一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橫街以南基本上是辦事機構。

4、南宋杭州皇宮裡叫大慶殿。

北宋定都以後,仍沿用五代宮苑舊址,但對五代時期的宮殿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擴建,擴建後的東京宮殿稱為大內、宮城。宮殿包括有外朝、內廷、後苑、學士院、內諸司等部分。

5、唐朝開始在太極殿後改為含元殿。

含元殿屬於大明宮的前朝第一正殿,也是唐長安城的標誌建築,建成於龍朔三年(663年),毀於僖宗光啟二年(886年)。

其間逢元旦、冬至,皇帝大多在這裡舉行大朝賀活動。含元殿遺址位於自強東路革新街北口,儲存較為完整。

6、百官從外面走到宮殿裡時的那條通道叫御道,這條道路的中間是皇帝走的,文武百官只能走在這條道路的兩側。

不同的朝代皇宮地點不同,宮殿名稱也不同,通常皇帝處理朝政接見文武百官的宮殿我們民間百姓稱作「金鑾殿」,但真正的名字各朝不同。

而且根據皇帝的喜好不同,可能日常處理朝政的宮殿也不是同一座,也只有接見百官和各國使節的大殿同乙個朝代一般不會變化,但宮殿名字可能會改。

如明清兩朝皇宮都是現在的故宮,明朝開始叫奉天殿,後來改名為皇極殿,清朝時改名為太和殿。北宋開封皇宮裡叫文德殿,南宋杭州皇宮裡叫大慶殿。

唐朝有太極殿、含元殿都曾經被皇帝用來處理朝政和接見文武百官作為上朝的地方。

5樓:匿名使用者

不同的朝代皇宮地點不同,宮殿名稱也不同,通常皇帝處理朝政接見文武百官的宮殿我們民間百姓稱作「金鑾殿」,但真正的名字各朝不同,而且根據皇帝的喜好不同,可能日常處理朝政的宮殿也不是同一座,也只有接見百官和各國使節的大殿同乙個朝代一般不會變化,但宮殿名字可能會改。

如明清兩朝皇宮都是現在的故宮,明朝開始叫奉天殿,後來改名為皇極殿,清朝時改名為太和殿。北宋開封皇宮裡叫文德殿,南宋杭州皇宮裡叫大慶殿。唐朝有太極殿、含元殿都曾經被皇帝用來處理朝政和接見文武百官作為上朝的地方。

百官從外面走到宮殿裡時的那條通道叫御道,這條道路的中間是皇帝走的,文武百官只能走在這條道路的兩側。

乾清宮外面大臣上朝時走的路叫什麼名字?

6樓:彼岸的暗夜

凌晨3點,大臣們到達午門外,城樓上的鼓敲響時,他們排好隊伍,耐心等候入宮。五更天,鐘聲響起,宮門開啟。百官依次進入,過金水橋在廣場調整隊伍,正式準備進入三大殿。

到了幹清門,愈發森嚴,其他門都是由步軍統領衙門的兵丁把守,乾清門則用侍衛監察。等待時,**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穩重的,都會被負責糾察的御史記錄下來,聽候處理。因此,自踏入宮門那刻起,就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舉止言行。

通常,皇帝駕臨太和門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頭禮。四品以上的**才有機會近前與皇上對話,大臣向皇帝報告政務,皇帝則提出問題或者做出答覆。

古時候皇帝上朝時,突出來的高台地方叫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叫做:平台,外髹金漆,四周圍為宮殿基座形式,鑲嵌有大量寶石。

走進故宮裡的第一大殿太和殿,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皇帝的龍椅寶座,太和殿門口被攔著,不能進去,只能遠距離的看看,因此,太和殿門口擁擠著很多人。

故宮的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皇帝召見朝臣,處理國家大事的地方。皇帝的寶座就安放在太和殿正中。

太和殿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建成,原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2023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2023年)改為太和殿至今。

自建成後屢遭焚毀,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見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後的形制。太和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太和殿匾額「建極綏猷」匾,為乾隆皇帝御筆。

皇帝的龍椅寶座,是至高無上皇權的象徵,有乙個「圈椅式」的椅背,四根支撐靠手的圓柱上蟠著金光燦燦的龍,底座不採用椅腿,而是用 「須彌座」,顯得富麗堂皇又氣勢威嚴。

現在擺放的這座龍椅是明代製作,據說是嘉靖皇帝重建皇極殿時用的,距今已有487年的歷史了。嘉靖皇帝在位45年,僅比萬曆稍短,是明朝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

傳說,2023年,袁世凱稱帝,袁世凱不喜歡太和殿裡原來的龍椅,自己製作了一把椅背極高,椅面較矮的西式大椅,放在殿中顯得不倫不類,不中不西,遭到很多人的反對,袁世凱不聽,執意按自己的想法幹,結果,他只做了八十三天的皇帝就一命嗚呼了!

龍椅寶座真的很重要,乙個連自己的位子都坐不穩的人,還能幹什麼大事呢?老袁太自以為是了!

望採納!謝謝!

清朝時的皇帝上朝時的地方是紫禁城的**??

8樓:枯水井

影視作品中常見的「上朝」,歷史上叫做「御門聽政」。顧名思義,就是皇帝在家門前聽大臣們匯報工作,而不是在殿內。

明代,按照紫禁城的功能設計,太和殿為皇帝處理國事的「前朝」區域的核心建築。太和殿廣場的正門為太和門,所以明朝的御門聽政在太和門前的廣場進行。

清代,御門聽政的地點移至乾清門前的廣場。乾清宮是紫禁城中皇帝生活起居的「後庭」區域的核心建築,而幹清門是乾清宮廣場的正門。皇帝為了加強**集權,更緊密地與大臣聯絡,故而把辦公地點內移至後庭生活區。

太和門與幹清門都是殿宇式的宮門。其外觀形制和宮殿建築一樣,但前後貫通,前後兩面無牆無窗,台基之上只有梁柱、兩山和殿頂。而在殿內後牆的位置設三組對開的大門。

御門聽政時,將大門關閉,就成了前面對著廣場敞開的殿宇。

皇帝坐在殿內擺放的寶座上,大臣們在殿前的廣場上分列兩廂。山呼萬歲之後,御門聽政就開始了。

9樓:匿名使用者

乾清宮太和殿是登基、大婚等時候用。。。用的頻率很低。。。

10樓:匿名使用者

乾清門前的廣場

議事在乾清宮或養心殿

古時候皇帝幾點上朝

11樓:公尺格戰鬥機

上早朝的時間大概是五更,換算成現代的時間大約是早上五點到七點。

古代皇帝每天必須得起個大早,因為在古代,皇帝必做的功課就是上早朝,上早朝的時間大概是五更,換算成現代的時間大約是早上五點到七點,但是皇帝從起床到梳洗,再從寢宮到上早朝的地方,這期間又得花不少時間,所以說古代皇帝正常都是大約在凌晨四點就得起床。

12樓:匿名使用者

按照清律,皇帝是五更上朝,即卯時,相當於北京時間的05:00至07:00。而大臣一般在寅時就會在午門外等候,即北京時間03:00時至05:00。

「古禮,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視之」。[9] 明代史料於上朝時辰多用「漏盡」、「昧爽」、「星存而出」等詞來形容,如太祖「雞鳴而起,昧爽而朝,未日出而臨百官」。昧爽也就是天剛破曉的時候。

嘉靖初年,少年世宗「常於昧爽以前視朝,或設燭以登寶座,雖大風寒無間」。為此閣臣擔心:「是固勵精圖治之心,第聖躬得無過勞乎?

」於是嘉靖六年(2023年)規定,從新歲始,視朝「每以日出為度,或遇大風寒日暫免,著為令。」晨曦初開之際上朝,好處不言而喻:「一則聖躬志慮清明,二則朝廷氣象嚴肅,三則侍從宿衛得免疲倦,可以整飭朝儀,四則文武百官不致懈弛,可以理辦政務,五則鐘聲有節,可以一都市之聽聞,六則引奏有期,可以聳外夷之瞻仰。

一舉而眾美成具,天下必將稱頌聖明」。

明朝也差不多,早上五點左右開始朝會,不過古代除了少數皇帝,其實朝會都是幾天才有一次也不是天天都要開的,只有像明孝宗這樣勤勉的開朝會才多一些,而且明孝宗還有晚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官上朝,唐詩中也有說以"鼓聲"為號令的。李賀《官街鼓》詩中說:"曉聲隆隆催轉日,暮聲隆隆呼月出。

"王琦注:"《唐書》:「日暮,鼓八百聲而門閉;五更二點,鼓自內發,諸街鼓承振,坊市門皆啟,鼓三千撾,辨色而止。

由此可知唐朝也在凌晨四五點左右。唐朝的皇帝應該是每天都要上朝,當然也有休息的時間。朝中重臣也是每日上朝的,但是像是六部小官只能參加大朝,或者皇帝有事情要詢問的時候才上朝,大朝一般是初一和十五。

13樓:天堂狗

大臣一般在寅時就會在午門外等候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皇帝卯時起床上朝,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俗話說皇帝五更上朝.

14樓:成龍

早上6點,也就是卯時

為什麼皇帝上朝時也是五更天

15樓:佛手

五更天,是指後半夜3時至5時,天就快亮的時候。

古代皇帝上朝都特別早,因此叫做"早朝",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古代人迷信,認為皇帝就是天之子,當太陽公升起的時候接見大臣,更有天子的威儀。

2、古代作息時間與現代不同。

古人太陽下山就要就寢,在有些朝代有宵禁,晚上不能出門,所以一般在酉時和戌時就**了。而一般在寅時就起床,趁天濛濛亮時開始務農工作。此外,古人每天只吃兩頓飯,早上四五點時一頓,下午四五點時一頓,這是跟農業習慣相適應的。

3、參加早朝的文武百官人數眾多且禮節嚴苛。因此上早朝需要較長的時間準備,才不會出現不必要的疏漏。除了規定嚴格的禮儀和反覆排練之外,提前到達是最好的方式。

4、古代交通速度較為緩慢。

古代大臣很大一部分都是坐車攆或轎子,到皇宮需要花費不少距離和時間。有時皇帝會照顧那些德高望重的大臣,讓他們坐一段路轎子,安排的宅邸也離皇宮比較近,而一般的大臣有的甚至只能在子夜就起身,一路穩重地走過來。如果因為時間來不及而一路小跑過來,是會被斥責的。

16樓:384鴆羽千夜

你是指清朝還是哪個朝代的?

清朝:是因為沒佔紫禁城時,在關外 ,天黑的早 ,早上亮的早 所以皇帝大臣很早就起來了 ,於是上朝也就早了

請採納我的回答,非常感謝你o(∩_∩)o

搭石為什麼是一條路

普普通通的搭石,在作者的眼中不僅僅是過小溪的一種方式,它還構成了家長的一道風景。想不想去欣賞欣賞這道風景呢。那就讓我們跟隨作者,跟隨家鄉的人們一起去走走搭石吧。說說交通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應該怎樣解決 任何乙個事物都是有利有弊.我認為 飛速發展的交通,給人們帶來了快捷便利,節省了時間,提高...

身無分文無家可歸是不是只有選擇那一條路了

樓主您好。以下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如有言辭不當之處請諒解。常言道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走另一條路。總會有解決辦法。身無分文,您有手有腳,可以去打工,錢是靠自己的努力換來的,不是靠別人舍來的,如果您僅靠別人的施捨,能活一輩子麼?而當你真真選擇了那條路,你會發現其實那條路很難走,對此不做過多解釋。...

只能往前走的成語一條路只能往前走不能回頭看用乙個成語

成語詞bai條 背水一戰 成語du拼音 zhib i shu y zh n 常用dao程度 常用 成語結構 回偏正式 感 彩 中性答詞 產生年代 古代 成語解釋 背 背向 水 江河 背水 背後是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決一死戰 語法用法 作謂語 定語 比喻在艱難情況下跟敵人決戰 典故出處 宋 秦觀 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