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什麼

2021-09-05 08:09:54 字數 4523 閱讀 4466

1樓:易書科技

火藥火藥是中國古代人民的偉大發明,有趣的是,它竟最先出現在煉丹方士的煉丹爐中。

從戰國到西漢這一時期,有些人想長生不老,有些人貪求金銀財寶。於是有人就把冶金技術運用到煉製礦物藥方面,夢想煉成仙丹,或鍊出更多的金銀。就這樣,中國古代的煉丹術產生了。

雖然長生不老沒有成功,仙丹也沒有煉成,但是,在煉丹的實踐過程中,一件改變世界歷史程序的發明漸漸地萌芽了。在煉丹過程中,人們逐步認識到硫黃的可燃性,硝石具有化金石的功能,並不斷積累了有關這些原料效能的知識,為火藥的發明奠定了基礎。

大約在1300多年前,著名藥學家孫思邈也煉過丹,他寫了一部叫《丹經》的書,書裡面提到了一種「內仗硫黃法」,就是將硫黃、硝石的粉末放在鍋裡,然後再加入點著了火的皂角子,就會產生焰火。這是至今為止最早的乙個有文字記載的火藥配方。這說明我國最遲在唐朝(公元618~907年)就已經發明了火藥。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冒險實驗,終於有人找到了恰當的比例,進一步把硝石、硫黃和木炭這三種東西混合在一起,配製成黑色粉末狀的火藥。後來,火藥被引入軍事,成為具有巨大威力的新型**,並引起了戰略、戰術、軍事科技的重大變革。

大約在10世紀初的唐代末年,天下大亂,軍閥割據,戰爭頻繁,火藥開始在戰爭中使用。據史書記載,唐哀帝時期(公元904~906年),有個叫鄭王番的人去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他命令士兵「髮機飛火」,把豫章的龍沙門燒了,他自己帶領一些人突擊登城,身上也被燒傷。

這裡面的「飛火」就是火炮。原來,古代軍隊打仗,距離近了用刀槍,遠了用弓箭,後來還用拋石機,把大石頭丟擲去,打擊距離較遠的敵人。這拋石機就是最初的炮。

軍事家使用火藥後,又利用拋石機來發射火藥。鄭王番用的火炮,就是用火藥包裝在拋石機上,用火點著向敵人拋過去的。因此,史書上稱為「髮機飛火」。

這種火炮,可以說是最早用火藥製造的燃燒性**。使用這種**的目的,就是燃燒。從記載中來看,其燃燒的威力非常大。

初期的火藥**,主要是用於縱火。隨著工藝的改進,火藥的**效能不斷地增強,新型的火器也不斷地出現。

1232年,元兵攻打金人時,金兵曾使用一種叫「震天雷」的**,**力十分巨大。

在13世紀的南宋時期,新式的管形火器也出現了。它的出現,表明人類已在更高的層次上了解了火藥的效能,能夠更加有效地控制和操縱烈性火藥。到了宋末元初,管形火器已先後用銅或鐵鑄製。

大型的叫火銃,小型的叫手銃,已經具備了近代槍炮的雛形。

後來,火藥及火藥**隨著海上中外的交往和陸上蒙古軍隊的西征,漸次傳入其他國家,從而加快了人類歷史演變的程序。

指南針中華民族很早就發明了航行的眼睛——指南針,有了它,航海、航空、勘察、探險,都迷不了路。

指南針是用什麼東西做成的呢?我們的祖先又是怎樣發明它的呢?

在知道了磁鐵的特性之後,戰國時代的人們發明一種叫做司南的磁鐵指南儀器。「司」的意思是掌管,司南也就是專門掌管指示南方的儀器。司南的樣子像一把湯匙,有一根長柄和光滑的圓底,把它放在乙個特別光滑的地盤上以指示方向位置。

這個湯匙是用磁鐵製成的,它的磁性南極那一頭被雕成長柄以指示方向,它的圓底是重心所在,磨得特別光滑,放在地盤上,只要把長柄輕輕一轉,靜止下來後長柄所指的方向便是南方。

由於它在使用時必須配有地盤,所以也有人把它叫做羅盤。司南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指南針。但由於司南是用天然的磁石磨製成的,在強烈震動和高溫的情況下,磁石容易失去磁性,再加上司南在使用時還必須有平滑的地盤,這就顯得很不方便。

到了北宋後期(公元11世紀),人們發現鋼鐵在磁石上磨過之後也會帶上磁性,而且比較穩固,於是就出現了人造磁鐵。

縷懸法指南針(模型)

人造磁鐵的發現,促成了「指南魚」的出現,這把測方向儀器的水平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指南魚是用一塊薄的磁化鋼片製成,形狀像一條魚,它的魚頭是磁南極,魚尾是磁北極,魚的肚皮部分凹下去一些,使它可以浮在水面上。讓浮在水面上的指南魚自由轉動,等到靜止時,魚頭總是指著南方。

指南魚比起司南來,在攜帶和使用方面都方便多了。

鋼片指南魚發明不久後,人們把鋼針放在磁鐵上磨,使鋼針變成了磁針。這種經過人工傳磁的鋼針,就是一直沿用到現在的指南針了。

沈括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記述了指南針的四種裝置方式,其一是「水浮法」,將磁針橫貫燈芯草,讓它浮在水面上;其二為「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放在手指甲面上,使它輕輕轉動,由於手指甲面很光滑,磁針就和司南一樣,旋**如,靜止後指南;其三是「碗唇旋定法」,把磁針放在光滑的碗口邊上;其四為「縷懸法」,在磁針中部塗一些蠟,粘上一根細絲線,把細絲線掛在沒有風的地方。這四種方法可以說是世界上指南針使用方法的最早記載。

指南針的出現為航海業提供了一件有力的工具,使人們在大海上航行時不再迷失航向、偏離航線,從而避免了大量海難事故,開創了乙個人類航海活動的新紀元。宋元時期中國海外交通事業的繁盛,明初鄭和七次下西洋的航海壯舉,都得益於指南針的幫助。指南針傳入歐洲後,更促成了歐洲近代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譜寫了世界歷史的輝煌新篇。

英國著名的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評價說,指南針在航海中的應用,是「航海技藝方面的巨大改革」,它把「原始航海時代推進到終點,預示了計量航海時代的來臨」。

指南針,就是人類在外旅行時明亮的眼睛。

造紙術東漢學者許慎在他的著作《說文解字》裡曾經對「紙」字做過分析,認為紙的最早出現與絲織業有關。「紙」字的左邊是「系」旁,右邊是「氏」字(古時候,「氏」字是人或婦女的代名詞)。這就是說,最原始的紙實際上是屬於絲一類的絮,這種絮是絲織作坊的女工在水中漂絮以後得到的。

造紙流程圖

後來,人們經過不斷改進,製成了絮紙。之後在漚麻的過程中,同樣得到了由麻纖維構成的薄片,於是又出現了植物纖維紙。

由此可見,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勞動中發明創造出來的。但是,在改進造紙工藝方面,蔡倫的貢獻的確非常卓越。

蔡倫是東漢和帝時的太監,任尚方令,專門負責監製皇宮用的器物。那時的皇宮工場中集中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其中,有一批繅絲、漚麻並具有造紙技術的能手。

由於經常和工匠接觸,勞動人民的精湛技術和創造精神對蔡倫有很大的影響。在總結前人造紙經驗的基礎上,他帶領工匠用樹皮、麻頭、破布和破漁網等原料造紙。他們先把樹皮、麻頭、破布和破漁網等原料剪碎或切斷,放在水裡浸漬相當時間,再搗爛成漿狀(還可能經過蒸煮),然後在席子上攤成薄片,放在太陽下曬乾,這樣就製成了紙。

紙張的大量出現,引起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內的書寫材料的變革,這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隨著中外經濟、政治、文化、宗教的交流,造紙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越南、印度、阿拉伯、埃及乃至歐洲。紙逐漸取代了埃及的紙草、印度的貝葉、歐洲的羊皮等成為了最重要的文明載體,從而大大加速了人類文明進步的步伐。

印刷術畢昇生活的時代是歷史上的北宋時期。當時,雕版印刷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雕版印刷就是根據稿本,把文字抄寫在半透明的紙上,再把紙反過來貼在比較堅實的木板(通常是棗木或梨木)上面,雕刻出凸起的反字,成了所謂的「陽文」,這種雕刻而成的木板就成「雕版」;接著把墨塗在它的線條上,然後鋪上紙,用刷子在紙上輕勻地揩拭。這樣,便可以印出白底黑字的印刷品來了。

但是,雕版印刷術存在許多致命的弱點。首先是雕刻一套版,要花上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耗費的精力太大、損毀的木材太多,而且一本書印完後那些版也就沒用了。比如,宋太祖開寶四年(公元971年),有個名叫張徒信的人在成都雕印全部《大藏經》,竟花了12年的時間,雕了13萬塊木板,幾間屋子還裝不下,後來不再重印,這些木板也就不起作用了。

可見,雕版印刷既費工又費料。更可惜的是,如果雕刻的印版上有了錯別字,就得作廢,還得重新雕刻整塊木板。

畢昇是當時一位熟練的雕版印刷工匠,在多年的實踐中,他十分清楚這種印刷的缺點,因此就著手對它加以改進。他在不斷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經過了反覆的實踐,終於創造出泥活字印刷術。

所謂「活版」,就是將字分別刻在一塊塊小小的木頭上(而不是刻在整版上),再拼成一整塊去印刷,印好後把它卸下來以後再用。

可是,怎麼使整個活版在印刷時不會鬆動,印刷後又可將活字拆卸下來呢?畢昇想了個辦法,他把木活字放在一塊四周有方格的鐵框板上,裡面填上些松香之類的黏合物,然後擱在爐子上烘烤,於是松香慢慢地熔化成薄薄的一層。趁松香受熱變軟的時候,他把木活字依次放在鐵櫃板上。

等排滿字後,再把鐵框板從爐子上取下來,並且迅速用一塊平整的木板在上面輕輕一壓。等松香冷卻凝固後,鐵框板上的木活字也就整齊而平整地黏在一起了。等到印刷完後,再把鐵框板擱在爐子上烘烤,把木活字取下以後再用。

但是,畢昇很快就發現了乙個新問題,由於木活字墨蘸多了容易發生膨脹,而且木頭的紋理疏密不一,印多了木活字就會變形,有的模糊不清,而且,它也很容易和黏合物相連,取下來不方便。

畢昇活字版

又經過一番探索,終於在北宋慶曆年間(1041~1048年),畢昇首創了泥活字,並且成功地進行了活字印刷。他用黏土刻字,每字一印,製成大小不一的薄字印,然後用火燒烤使它陶化,即成堅硬的泥活字。

為了加快印刷的速度,畢昇準備好兩塊鐵板。一塊在印刷,另一塊就在排字。這樣交替使用,印刷起來既快又方便。

在刻字的時候,每個單字都刻幾個印,對於像「之」、「也」等這些常用字,則刻多達20多個重複的字。如在排版時遇到生僻的字,可以現刻、現燒、現補。

為了查詢方便,畢昇巧妙地利用韻目給活字分門別類,把它們有序地儲放在木架上,下次要用的時候,很快就能找到。

這樣,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完成了印刷發展史上一次偉大的革命。現代印刷術的三個步驟:製造活字、排版、印刷,都源於此。

畢昇的偉大發明啟發了後人不斷地改善印刷術,世界歷史上出現了銅活字、鉛活字、錫活字、合金活字以及電腦排版,它使人類文化的記錄、儲存、傳播以及交流進入了乙個新的紀元。

正因為如此,有人把這一人類文明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造稱作是「文明之母」。··

古代四大發明的意義是什麼,中國古代四大發明重要意義

指南針 造紙術 印刷術和火藥四大發明是中國古代最輝煌的技術成就,對於促進各國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與 往來,推動知識的迅速傳播與增加 促進世界的文明和進步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是中國人民對世界科學技術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除四大發明以外,中國古代在技術領域的其他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其中不少也曾產...

古代四大發明分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有哪些?

大神 造紙術 造紙技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出貢獻之一。大約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國就有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到了春秋時,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龜甲和獸骨,稱為竹簡和木牘。甲骨和簡牘都很笨重,戰國時思想家惠施外出講學,帶的書簡就裝了五車,所以有學富五車的典故。西漢時在宮廷貴族中又...

四大發明的先後順序,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時代的先後順序 要確切的答案

四大發明的先後順序依次是 指南針 造紙術 火藥 印刷術指南針,古代叫做司南,最早據 古礦錄 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磁山一帶。造紙術,實際上,在東漢蔡倫大規模造紙之前,中國人就已經發明了造紙術,20世紀在中國各地出土的許多西漢時期的古紙片,可以證明這一點。火藥,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印刷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