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價值鏈的成本管理與作業成本法是什麼關係

2021-08-31 10:10:48 字數 5026 閱讀 7592

1樓:ofweek人才網

一、引言 成本管理是 企業 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提供準確的 會計 資訊資料,有利於企業各項改革措施協調一致、齊頭並進地推動各項企業管理朝著 科學 方向 發展 。 作業成本計演算法即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是指以作業為核算物件,通過成本動因來確認和計量作業量為基礎分配間接費用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其理論基礎是:

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並導致成本的發生。作業成本計演算法在成本計算方法上突破了傳統方法的束縛,使成本核算深入到作業層面。它以作業為單位歸整合本,並把作業(或稱作業成本池activity cost pool)的成本按動因分配到產品。

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企業採用了高度自動化的生產技術,以滿足客戶多樣化、小批量,並能快速、高質量地生產出個性化強、品種多、批量小的產品。隨著自動化技術的產生與發展,生產狀態由“多人操作一臺機器”轉變為“一人操作多臺機器”。因而,固定製造費用佔有的產品製造成本比例大幅度上升。

在這種情況下,要求企業管理者對製造費用的核算作革命性變革,要求把成本核算的重點從直接人工轉移到製造費用的合理分配上,以便提高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性和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相對於傳統成本計演算法,作業成本計演算法在理論上有本質的突破:作業成本計演算法的理論基礎可以表述為“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

資源是成本的源泉,包括人工、材料、生產維持成本(如後勤、輔助人員工資等間接費用),以及生產過程以外的成本,譬如廣告費等。資源(生產費用)按一定相關性進入作業,作業是協同生產中的工作的各個單位。例如售後服務部門,其作業包括受理客戶投訴意見、解決產品 問題 ,以及反饋產品資訊等三項作業。

作業可以看作是連線產品與資源的紐帶,不僅產品成本是最終的成本計算物件,處於“中介”地位的作業也應成為成本計算物件。因為作業與產品之間有著更為緊密和直接的聯絡。因此按照業務作業的耗用量來分配成本,比用產量或工時比例作為分配標準來得更為合理,因而也就更加貼切,更加準確,成本精度也就大為提高。

這樣一種雙重因素連動的成本計算方法,克服了傳統成本計演算法的生產量愈大,技術要求愈簡單的產品成本愈高,嚴重扭曲各產品之間的合理成本,並導致成本指標不能真實反映不同產品耗用生產費用的基本面貌。因此,相對於傳統成本計演算法而言,作業成本計演算法在理論上有了本質突破。 二、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計演算法的計算程式比較 作業成本計演算法的計算程式按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作業消耗資源。即資源所含的價值按作業需要分配到各個作業成本池(activity cost pool);第二階段,成本計算物件(產品)消耗作業。由於產出需要作業,因此要將各作業成本庫的成本分配成本計算的物件。

它的成本計算程式是:歸集、分配和再分配。 在作業成本計算中涉及的動因有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

按照作業成本計算的規則:作業決定資源的耗用量,資源耗用量的高低與最終產品沒有直接關係。我們將這種資源消耗量與作業間的關係。

我們將這種資源消耗量與作業間的關係稱為資源動因,資源動因聯絡著資源和作業,它把總分類賬上的資源成本(生產費用)分配到作業。作業動因是分配作業成本到產品(或勞務)的標準。它們計量了每類產品消耗作業的頻率,反映了產品對作業消耗的邏輯關係。

由於上述二個階段雙重因果連動,使得二個階段服務於最終產品的作業非常多,選用的作業數越多,計量成本也就越高。作業數量增多所帶來的系統監控成本高企,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因此,初次建立作業成本計算制度時,應當注意選用較少種類的但較為典型的作業,一般取20~30種為宜。

實現較少種類、典型作業的要求的主要方法是同質歸併。即歸併同質作業,構成同質成本庫。 傳統的製造費用分配方法的計算程式則是依據各種記賬憑證和各種費用分配表,如:

材料費用、外購動力費用、工資費用、折舊費用、輔助生產車間費用等分配表,彙總登記歸集。其後選擇一個或幾個具有共性的分配標準對製造費用進行分配後計入產品成本。 三、作業成本計演算法與傳統成本計演算法的分配標準比較 製造費用的分配是否正確、合理,對保證產品製造成本計算的準確性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合理的製造費用分配標準的確定應當滿足“共有性”、“比例性”、“可計量性”、“穩定性”等原則。 作業成本計演算法採用典型的“成本驅動因子”作為分配標準是對傳統的製造費用分配方法的一項重大變革與突破。作業成本計演算法以成本驅動因素作為連線資源與產品的中介,成本的歸集與分配需首先計算作業耗用的資源成本,然後再計算產品所消耗的作業成本。

除了產品是最終的成本計算物件,作為中介的“作業”也就成了新的成本計算物件,併成為連繫資源與產品的紐帶。 按“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的二個階段方式的歸集步驟和選用成本動因作為分配標準,改變了傳統成本核算方法的“大一統”和“簡單化”程式。細化了成本的歸集與分配程式,進一步考慮並反映了不同產品實際耗用資源情況,使之能夠針對不同產品實際耗用資源情況,使之能夠針對不同產品選用成本動因並作為分配標準分配生產費用,使產品成本的計算更為準確,更加合理。

最終產品歸集的作業成本的“估測”實質是計量。一是計量反映的動作效率數量;二是計量作業時間量。前者是指在全部最終產品對作業的需求程度大致均等的前提下,以執行作業的次數為基準來分配(歸集)成本。

後者是指按最終產品耗用每種作業所需時間來分配(歸集)成本。在各最終產品對同類作業的需求程度與執行作業次數完全不相關的情況下,必須採用時間量標準。 而傳統的製造費用分配 方法 的分配標準主要有:

直接人工工時標準、機器工時標準、耗用直接材料量標準以及按標準產量標準等。由於產品有共性,決定了這些分配標準也具有一定的“共性”。對於生產具有這種“共性”產品,而且製造費用比重不大的 企業 來說或許是合理的。

因為按這些分配標準所造成的成本失真,並未超出標準所允許的範圍。但是,隨著 科學 技術的 發展 ,單位產品中直接人工工資比例的大幅下降,固定製造費用則大幅度地上升,再按照傳統的分配標準,其結果必然導致成本的嚴重扭曲。 四、作業成本 計算 、作業管理及其在我國 應用 的前瞻性 通過以上 分析 比較,作業成本計演算法相對於傳統的方法確實有其優越的方面。

它能比較客觀地、準確地反映企業的銷售成本以及存貨價值,具有真實性與可信性。但是就我國的整體 經濟 執行現狀看,應用與推廣實施作業成本的情況下不容樂觀。其具體理由有三:

第一,我國企業的生產管理能力相對落後。 中國 的生產管理模式,可以稱之為傳統式的生產管理模式。因為中國模式是在50年代照搬前蘇聯的基礎上創立並發展起來的,而且 目前 尚處於改革的程序之中。

第二,我國上市公司從現有經濟體制看,具有不可忽視的缺陷。傳統的成本計演算法是審計導向型的,存貨計價的目的必然要求適應財務報告的目標。從傳統成本計算計價法向作業成本計演算法轉化,註冊審計師不一定接受這個轉變。

另外,傳統成本法下提供的存貨成本與銷售成本不同於作業成本計演算法提供的存貨成本和銷售成本,對於它們之間的差異,註冊審計師不一定會接受,且個人經濟利益受損的那部分股東也會持反對意見。

2樓:匿名使用者

基於價值鏈的成本管理與作業成本法是內在相互聯絡的關係

企業管理包括哪些

3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yuanzhen8828

《企業管理》課程標準0課程基本資訊0.1適用專業文祕(行政助理方向)專業0.2開課系部環境資訊系0.

3課程負責人高開顏0.4學時與學分共64學時,4學分1課程定位1.1課程性質與作用《企業管理》課程是高職文祕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它以培養學生文化素質和文學素養與人文素質為主要目標,教學中遵循“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按照“重點講授,自學輔導,德技互溶,實踐強化”的思路,並通過知識講座、選修課程等多種形式的教學,實現本課程的功能。

企業管理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是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努力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發展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學習現代企業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管理的基本範疇、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以及管理學發展的歷史、現狀及趨勢,具備應有的基本管理技能,能夠用管理理論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為繼續學習專業課程奠定基礎,為今後工作培養一定的理論素質。1.2相關課程前導課程有《經濟法律法規》,後續課程有《人力資源管理》、《行政管理》。

2課程目標2.1課程總體目標通過教學過程強化學生能力培養,使學生進行系統掌握企業基礎知識、管理學的基礎理論,全面理解企業管理實踐中面臨的基本問題,並能夠熟練應用管理學的基本原理進行分析和解決,提高技能。2.

2知識、能力與素質目標2.2.1知識目標(1)

4樓:月似當時

企業管理包括計劃、組織、控制、激勵和領導這五項基本活動。

一般應包括:資產開發方面的管理制度,資產權益(權益的取得、維護、保護)方面的管理制度,資產對外許可、轉讓、合作管理制度,資產檔案管理制度,資產投入產出考核制度、資產融資管理制度;

資產評估管理制度、資產審計管理制度,資產投資管理制度等等,其制定原則是既要考慮到資產自身的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企業的資產存量,又要考慮到資產之間的聯絡和管理的特殊要求。

從管理物件來分,可以將管理分成業務管理和行為管理。業務管理更側重於對組織的各種資源的管理,比如財務、材料、產品等相關的管理。而行為管理則更側重於對組織成員行為的管理,以此而產生了組織的設計、機制的變革、激勵、工作計劃、個人與團隊的協作、文化等等的管理。

企業的業務管理和行為管理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就像人的兩隻手一樣,要配合起來才能更好的發揮管理的作用。如果其中任何一隻手出了問題,都會對管理的整體帶來損失,甚至讓企業管理停滯不前,受到嚴重的阻力。

擴充套件資料

一個企業的資產製度一般涉及到技術開發管理、市場營銷、工商管理、財務管理(含會計核算)、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情報資訊管理、質量管理等若干領域。

經營管理制度對企業資產的形成、積累、評估、管理、使用和創新整個過程的控制和管理的制度。企業應根據中國的有關資產的法規和資產確認、計量等方面的準則,設立專門的機構或人員負責資產的培育和開發。

把資產的管理列入企業的財務管理範疇,由財務部門協同各專門機構對資產的投入產出效果進行管理和評價,對企業內價值高的資產進行集中、分類、管理,通過市場或非市場途徑傳播,使之得到消費者的理解、認同和支援,並關注其價值的變化。

在使用資產的同時,要建立資產的創新制度,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增強競爭力。企業要重視新產品的開發,重點開發根據新的知識及發明創造,採用新原理、新技術、新材料等研製而成的新產品,必須重視以關鍵技術的創新和應用為主要職能的部門的建設。

此外,要建立對從事資產的培育、開發、管理的人員的激勵制度,如對研究出新成果的人員給予獎勵等等。

價值鏈,供應鏈和產業鏈的區別與聯絡

一 它們三者的區別 概括地說三者的區別是 產業鏈是乙個相對巨集觀的概念,它的本質是用於描述乙個具有某種內在聯絡的企業群結構,存在兩維屬性 結構屬性和價值屬性。而價值鏈是互不相同但相互關聯的生產經營活動,構成乙個創造價值的動態過程,分為基本增值活動和輔助性增值活動兩大部分。鏈是來自於物流範疇,對其的管...

成本管理在企業價值評估中的作用,企業價值評估有什麼用途

成本管理,可以歸結到成本會計中,主要是對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製造費用,期間費用等的處理。從影響企業淨利潤的三大重要因素,收入,成本,所得稅來看,降低成本就會提高利潤,但同時也提高所得稅,所以將成本合理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很重要,不能太高不能太低,以打到淨利潤最大化。所以成本管理在很重要的,對應的管理...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關係,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的區別與聯絡

http blog.sina.com.cn u 1233721385 物流管理和 鏈管理的區別與聯絡 1.就範圍來講,scm包含物流管 物流管理與 鏈管理的區別與聯絡? 記憶e偶爾雨 1 鏈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更高階的形態。從物流管理髮展的歷史來觀察,經歷了五個階段 物流功能個別管理階段,物流功能系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