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出自那篇文言文

2021-08-17 19:06:22 字數 2363 閱讀 9638

1樓:與鯉

其實此語的最早出處是東周春秋時期的《禮記·中庸》第二十八章:"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

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

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徵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關於「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從《易經》、《尚書》、《詩經》、《春秋三傳》等文獻和地下出土的竹簡、金石銘文來看,最遲在西周以後,漢字的符號、文法和文章結構,就是統一的。秦朝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隸書,只是書寫方法的簡化,並不是首次統一文字。何況,程邈作隸書,至今尚無實物證明,現在發現最早的是漢隸而非秦隸。

關於「車同軌」,史書上說的是秦始皇修馳道,統一車輛軌道的寬度。可是,秦始皇並不是「修馳道」的創始者。西周就有國家一級的道路,稱為「周道」或者「周行」。

車同軌:所有的馬車兩車輪的間距要相等,

書同文:寫書信或文章時用相同的文字。

行同倫:以法為教,並在各地設定專掌狡猾的鄉官, 名曰“三老” 統一人們的文化心理

2樓:哲炎

《禮記·中庸》第二十八章:“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3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出現“車同軌”記載的是中庸

《禮記·中庸》

“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這句話出自哪一史書

4樓:酸菜魚的娛樂

“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出自漢代司馬遷編寫的《秦始皇本紀》。

原文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更名民曰“黔首”。大酺。

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

地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

於是把天下分為三十六郡。每郡都設定守、尉、監。改稱人民所做“黔首”。

下令全國特許聚飲以表示歡慶。收集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陽,熔化之後鑄成大鐘,十二個銅人,每個重達十二萬斤,放置在宮廷裡。統一法令和度量衡標準。

統一車輛兩輪間的寬度。書寫使用統一的隸書。領土東到大海和朝鮮,西到臨洮、羌中,南到北向戶,往北據守黃河作為要塞,沿著陰山往東一直到達遼東郡。

5樓:匿名使用者

《史記·秦始皇本紀》

總體意思是統一度量衡.稱量物品(一般指糧食)用統一大小的量具,即重量單位要一致,長度單位要一致,所有的馬車兩車輪的間距要相等,寫書信或文章時用相同的文字.這是發生在秦始皇時代的事情.

6樓:匠欣獨運

《史記·秦始皇本紀》:“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這裡的“一”和“同 ”同義,就是“統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這句話出自哪一史書?

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究竟出現於那個朝代,是否有定論。為什麼在“中庸”中,有這一句。

7樓:寐小魚

秦朝的,中庸中出現,純屬把它收納進去,沒有什麼特別意義

8樓:匿名使用者

恩 是秦朝的 樓上的是對的

“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出自哪篇文言文?

9樓:與鯉

其實此語的最復早出處是東周春秋制

時期的《禮bai記·中庸》第

二十八章du:"今天下車同軌

zhi,書同文,行同倫。dao"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

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

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徵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關於「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從《易經》、《尚書》、《詩經》、《春秋三傳》等文獻和地下出土的竹簡、金石銘文來看,最遲在西周以後,漢字的符號、文法和文章結構,就是統一的。秦朝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隸書,只是書寫方法的簡化,並不是首次統一文字。何況,程邈作隸書,至今尚無實物證明,現在發現最早的是漢隸而非秦隸。

關於「車同軌」,史書上說的是秦始皇修馳道,統一車輛軌道的寬度。可是,秦始皇並不是「修馳道」的創始者。西周就有國家一級的道路,稱為「周道」或者「周行」。

車同軌:所有的馬車兩車輪的間距要相等,

書同文:寫書信或文章時用相同的文字。

行同倫:以法為教,並在各地設定專掌狡猾的鄉官, 名曰“三老” 統一人們的文化心理

秦朝實行一法度衡石丈尺 車同軌 書同文本在中國歷史上有什麼意義

有利於國內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同時也有利於統一的多民族的 集權國家的鞏固 當時來秦國剛剛統一天下,自舊國的尺度,車的寬度和文字都不一樣,既然整個天下都是秦國了,這種差異必然得統一的。如果尺度不同,那麼測量起來會很麻煩,比如秦國一尺等於一公尺,而魏國一尺等於一公尺五,這樣會很不方便。文字的統一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