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詩詞鑑賞中,情景交融與寓情於景是不是概念

2021-07-13 17:03:47 字數 3870 閱讀 6989

1樓:梢上清月

並不是。情景交融:在寫景的詩文中看不出作者的情感,但實際上有作者的情感。

也就是情和景不分彼此,難以區分。景就情,情就景。包括三種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結情,三是緣情寫景。

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芭蕉殘荷、梧桐細雨、飛蓬浮萍、鴻雁閒鶴、長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詩人藉以抒情的物件,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純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載傳遞了人們極為豐富複雜的思想情感。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抒發對自然規律不可抗拒。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無限離愁別恨。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最典型的如《詩經·采薇》中: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依依楊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卻是黯然離別之際;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徵夫回鄉之時!

以樂景寫哀情或以哀景寫樂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樂的效果。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薑齋詩話》說:

「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寓情於景:以景為主,情感是含蓄地「寓」在裡面的。側重於寓字上。沒有刻意的「借」意,只是在描寫景物中自然地滲透了作者的情感。

2樓:卿慧子

不是乙個概念,情景交融包括寓情於景。

3樓:

不是。情景交融指文藝作品中環境的描寫、氣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發結合得很緊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於景和借景抒情。

——寓情於景指先抒情,後寫景。

——借景抒情指先寫景,後抒情。

情景交融是較為常見的寫作方法。

在古詩詞鑑賞中可以從哪些角度賞析句子的表達效果

4樓:燕

1.表達方式。表達方式一般有記敘、議論、說明、描寫、抒情等五種,古詩鑑賞通常涉及較多的是抒情(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描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等,此外還有記敘(多用於敘事詩)和議論(多用於點明詩歌主旨)。

2.修辭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擬、雙關、對偶、誇張、借代、設問、反問、頂針(多出現在曲或詞中)等,其特點和用法跟現代文學作品中的修辭大致相同。

3.其他常用表現手法:烘托(襯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徵)、借事抒情、寓理於景、借古諷今、虛實相生、動靜結合、對比、反襯(以動襯靜、以樂景襯哀情或以哀景襯樂情)、白描(語言簡潔,不加渲染烘托)、用典(化用前人詩文句子,引用神話故事,化用歷史故事)等。

以上分類有的有交叉現象,如第一類中「直接抒情」是第三類中「直抒胸臆」的另一種說法;第三類中的「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理於景」則都屬於第一類的「間接抒情」。鑑賞時如果題目中沒有規定明確的鑑賞型別或角度,我們只需根據其中一種型別或站在其中的乙個角度表述即可。

二、以課文為依託,引入「源頭活水」

古詩的數量可謂恆河沙數,我們不可能有很多時間來對其「大面積」鑑賞,因此,精心選擇重要而又有代表性的詩歌進行重點賞析,應是我們高三古詩鑑賞備考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在選擇此類詩歌的時候,不應忽視教材中那些經典性的課文詩歌,它們應該成為我們的首選物件。

其實,古詩中一些重要的表達技巧型別在教材中幾乎都能看到,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最為常見,其他型別也並不鮮見,如李清照《聲聲慢》中的「直抒胸臆」(這次第,怎乙個愁字了得),杜甫《登岳陽樓》中的「對比」(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王維《山居秋暝》中的「以動襯靜」(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姜夔《揚州慢》中的「比擬」(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李煜《虞美人》中的「比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烘托」(上片寫大江,寫江山如畫,寫豪傑,寫亂石穿空,旨在為下片寫周瑜功業),劉禹錫《石頭城》的「借古諷今」等,不一而足。鑑賞時我們可把它們作為「樣板」詩歌加以細心體會,精心揣摩。

5樓:素衣掩紅妝

了解古詩詞特殊之處

古詩詞有不少特殊之處,了解這些特殊之處,可以幫助我們讀懂並進而鑑賞它們。如語法方面,倒裝是一種常見的現象。王維《山居秋暝》一詩中的「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是「浣女歸而竹喧,漁舟下而蓮動」的倒置,其目的,前一句讓人先聞其聲,後見其人,後一句讓人先見其動,後睹其物。

先果後因,隱顯結合,寫得十分生動優美。

格律方面,近體詩要求頷聯和頸聯對仗(對偶)。同樣拿王維的《山居秋暝》來說,其頷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形容詞對形容詞,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方位結構對方位結構,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上下詞性一樣,結構相同,對得非常工整。

了解古詩詞抒情方法

古詩詞大都是抒情詩。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之分。古詩詞的抒情方法以間接抒情為主,即通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為最高境界。

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上片描寫赤壁古戰場的「如畫」景色,下片由景而人,想到在此建功立業、年輕有為的儒將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貶謫的處境,從而抒發了詩人理想不能實現的無限感慨。所以我們鑑賞古詩詞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1、這首詩寫了什麼———什麼人(包括作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

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時候?寫了什麼「物」「景」?

抒發了什麼「志」「情」?2、怎樣寫———運用了什麼手法來寫這些「物」「景」?3、為什麼這樣寫———運用這種手法寫這些「物」「景」,對抒發這種「情」「志」有什麼作用(效果)?

要學會寫賞析文章

寫賞析文章就是把我們對古詩詞的鑑賞成果用文字表達出來,這種題型,既考閱讀,又考寫作,因此很為命題者所青睞。寫賞析文章,首先遇到的乙個問題是從**切入。這要看試題的指向。

如果試題有明確的要求,就按照它的要求去寫。例如,今年上海高考語文試卷,要求就明朝詩人杜庠《赤壁》一詩中「荒磯鷗鳥滿煙蕪」這一句,結合全詩寫一段鑑賞文字。命題者提示考生按「情與景」的關係方面去鑑賞,照此切入就是。

如果試題對切入點沒有明確的要求,那考生得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自己選擇乙個覺得有把握的角度。一般來說,考生可從詩歌的思想內容、表現技巧、語言風格等方面去考慮。每一方面又可以結合具體作品選擇某乙個切入「點」。

譬如思想內容方面的「悲」與「歡」,表達技巧方面的「顯」與「隱」,語言風格方面的「陰柔」與「陽剛」,等等。角度宜小不宜大,最好抓住作品比較突出的某一點,深入開掘下去,這樣可以說得細一點、透一點。

詩詞鑑賞中,寓情於景,借景抒情,移情於景,觸景生情,移情,擬人,總是弄不明白誰給解決一下最好舉例子

6樓:林夏勤緞

「移情」,通常是指借用客觀的景物將主觀的情感抒寫出來。「寓情於景,借景抒情,移情於景,觸景生情」的手法和角度不同,但都是「移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斷腸聲。」是很典型的觸景生情:詩人所看見、所聽見的,引發了心頭的感觸。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是寓情於景:表面上描寫景色,實際上是抒發內心的感慨。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既是擬人,也是借景抒情。

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心中傷心,所以見到的景色也是傷心的,如果他快樂,那麼他描寫的景色也會是快樂的。

借景抒情是他主觀想要抒發感情,先有情,再有景。主動尋找與感情相碰撞的物體。

寓情於景是客觀的,先有景,而再有情。被觸發或者是文章中帶出的。

高考中只要區別不是很明顯一般不會扣分。看題目去,但很明顯的可你答錯了那就背了···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斷腸聲。」有擬人的,把行宮比作人,因為他看見月會傷心,這是人才有的情感。

至於是觸情生情,還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景於情,我覺得你最好問問你們老師或者看參***。而且這個分析要連這整首詩來看的,這單句只能是說有景有情。

我能說我也分析不出來麼···

你要注意字的運用,多看點范文然後對比一下,再問問老師就基本能搞定的。主要還是多練習,熟能生巧嘛,高考加油!

古詩詞鑑賞

釵頭鳳 陸游 紅酥手,黃籘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翻譯 紅潤柔軟的手,捧出黃封的酒,滿城蕩漾著春天的景色,宮牆裡搖曳著綠柳。東風多麼可惡,把濃郁的歡情吹得那樣稀薄,滿懷抑塞著憂...

古詩詞鑑賞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國語文高考中,古詩詞賞析連考了七年,難度越來越大,題型越來越完善,題量有逐年加大的趨勢,成為高考備考的乙個亮點。無論從教材角度,從高考角度,還是從繼承與創新文學遺產的角度上,培養與提高學生古詩詞的鑑賞能力,成為每乙個語文教師刻...

古詩詞鑑賞

1.體現故鄉的遙遠,從側面表現出詩人對故鄉的無限思念之情.2.在下雨的夜晚,詩人獨自坐在窗前,聽到雁鳴,大雁已經回家了,可自己卻獨守他鄉,不能與親人團聚,表明詩人強烈的思鄉之情,也表現詩人孤寂,苦悶,無奈,悲傷之情.你是高中生嗎?我是 唐 韋應物的 聞雁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