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之大樂翻譯,墳底之蛙譯文

2021-05-05 02:51:46 字數 3999 閱讀 4092

1樓:夜璇宸

東海最大的快樂。

一、原文:出自  戰國莊子《莊子集釋》卷六下《外篇·秋水》

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於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

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

二、譯文:

東海之鱉左腳還未能跨入淺井,右膝就已經被絆住。於是遲疑了一陣子之後又把腳退了出來,把大海的情況告訴給淺井的青蛙,說:

」千里的遙遠,不足以稱述它的大;千仞的高曠,不足於**它的深。夏禹時代十年裡有九年水澇,而海水不會因此增多;商湯的時代八年裡有七年大旱,而岸邊的水位不會因此下降。不因為時間的短暫與長久而有所改變,不因為雨量的多少而有所增減,這就是東海最大的快樂。

擴充套件資料

文章主題

《秋水》是《莊子》中的又一長篇,用篇首的兩個字作為篇名,中心是討論人應怎樣去認識外物。

篇之強調了認識事物的複雜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對性和認知過程的變異性,指出了認知之不易和準確判斷的困難。但篇文過分強調了事物變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認知過程中相對與絕對間的辯證關係,很容易導向不可知論,因而最終仍只能順物自化,返歸無為。

2樓:留下一片林

莊子《東海之大樂》第一則(秋水) 譯文

秋天裡山洪按照時令洶湧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湧,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於是河神欣然自喜,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裡。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

於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著海神仰首慨嘆道:「俗語有這樣的說法,『聽到了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而且我還曾聽說過孔丘懂得的東西太少、伯夷的高義不值得看重的話語,開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親眼看到了你是這樣的浩淼博大、無邊無際,我要不是因為來到你的門前,真可就危險了,我必定會永遠受到修養極高的人的恥笑。

」海神說:「井裡的青蛙,不可能跟它們談論大海,是因為受到生活空間的限制;夏天的蟲子,不可能跟它們談論冰凍,是因為受到生活時間的限制;鄉曲之土,不可能跟他們談論大道,是因為教養的束縛。如今你從河岸邊出來,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將可以參與談論大道了。

天下的水面,沒有什麼比海更大的,千萬條河川流歸大海,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停歇而大海卻從不會滿溢;海底的尾閭洩漏海水,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停止而海水卻從不曾減少;無論春天還是秋天不見有變化,無論水澇還是乾旱不會有知覺。這說明大海遠遠超過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夠用數量來計算。可是我從不曾因此而自滿,自認為從天地那裡承受到形體並且從陰和陽那裡稟承到元氣,我存在於天地之間,就好像一小塊石子、一小塊木屑存在於大山之中。

我正以為自身的存在實在渺小,又**會自以為滿足而自負呢?想一想,四海存在於天地之間,不就像小小的石間孔隙存在於大澤之中嗎?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於四海之內,不就像細碎和公尺粒存在於大糧倉裡嗎?

號稱事物的數字叫做萬,人類只是萬物中的一種;人們聚集於九州,糧食在這裡生長,舟車在這裡通行,而每個人只是眾多人群中的一員;乙個人他比起萬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於整個馬體嗎?五帝所續連的,三王所爭奪的,仁人所憂患的,賢才所操勞的,全在於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辭讓它而博取名聲,孔丘談論它而顯示淵博,這大概就是他們的自滿與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漲時的洋洋自得嗎?

」第二則《坎井之蛙》譯文:

公孫龍問魏公子牟說:「我公孫龍年輕的時候學習古代帝王的道術,年長後懂得了仁義的德行;把事物的同和異合而為一,把事物的硬度和顏色分別開來;以不然為然,以不可為可;窮盡百家的智慧型,窮盡眾口的辯才。我自以為最通曉事理了(見識最高遠了)。

可是我現在聽了莊子的話,糊里糊塗為之感到驚異。不知道是我的論辯趕不上他呢,還是我的智慧型不如他?現在我無從開口,請問其中的道理。

」公子牟靠著案子嘆息了一聲,仰面向天而笑道:「你難道沒聽說過那淺井之中的**嗎?它對東海的鱉說:

『我太快樂了!出來就在井欄圈上跳躍,進去就在井壁破磚瓦上休息。進入井水中,井水就浮著我的兩腋,託著我的下巴,踏在井底的泥巴上,泥巴就蓋沒了我的腳背。

回頭看看井中的孑孓、蟹、蝌蚪,沒有誰能像我這樣啊。況且佔據一溝水,跳躍或站立在淺井中的快樂,這也是快樂的極點了。先生為什麼不常常進來看看呢?

』東海的鱉左腳還沒邁進井中,右腳就給絆住了。於是因為有所顧慮而徘徊不前,退了回去,還把東海的大樂告訴**說:『海太大了,說是千里之遠,也不能夠窮盡它的巨集大;說是七八百丈之高,也不能夠窮盡它的深邃。

大禹的時候,十年有九年發大水,可是海水沒有因此更增加;商湯的時候,八年有七年鬧旱災,可是海水的邊沿沒有因此更退縮。不因為時間短長而改變,不因為雨水多少而增減,這就是東海的大樂啊。』淺井裡的**聽了這東海的大樂,顯出很恐懼的樣子,惘然自失。

「再說智慧型不知曉是和非的界線,卻還想著觀察莊子的言論,這就好比叫蚊子背山、叫商蚷快速渡過黃河一樣,它們是一定不能擔當這些任務的。況且智慧型不知曉論析異常奇妙的見解,卻自滿於一時口舌的敏捷,這不是淺井裡面的**嗎?更何況他莊子的言論正下踏黃泉而上登皇天,沒有南沒有北,四向離散,深入到深不可測當中;沒有東沒有西,始於奧妙幽暗最高最遠的處所,返回無所不通的大道。

你竟然淺陋拘泥地用明察和辯說來尋求它,這只不過是用竹管兒來窺視天之廣,用錐子來測量地之深,這不也太小了嗎?你去吧!你難道沒聽說過燕國壽陵余子在趙國首都邯鄲學走步的故事嗎?

這位壽陵余子結果沒能學會趙國的絕技(或本事),又忘掉了自己原有的走法,只好爬著回家去了。現在你如果還不離開,將忘記你原來的技能,失去你本來的學業。」

公孫龍嘴張著合不攏,舌頭翹著放不下,就逃之夭夭了。

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現代漢語解釋

3樓:愛俊民

大海不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不因為水增多減少而或進或退,這也可以說是生活在東海的大快樂吧.

《莊子·秋水》

墳底之蛙譯文

4樓:高樓居士

井底之蛙

[原文]坎①井之蛙……謂東海之鱉曰:「吾樂歟!出跳梁②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③之崖;赴水則接掖④持⑤頤⑥,蹶泥則沒足滅跗⑦。

還⑧蟲幹⑨、蟹與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 ⑩坎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

」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執矣。於是逡巡11而卻,告之海曰:「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

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

於是坎井之蛙聞之,適適然12驚,規規然自失也。——《莊子·秋水》

[注釋]①坎:就是淺的意思。②跳梁:

跳動騰躍。③甃(zhòu):井壁。

④接掖(yè):浸到兩腋。⑤持:

托住。⑥頤:腮。

⑦跗:足背。⑧還(xuám):

同旋,回頭**。⑨蟲幹(hán):井裡紅色小蟲。

⑩跨:踞;止。11逡巡(qun xún);退縮的樣子。

12適適然:吃驚的樣子。

[譯文]

淺井裡住著乙隻青蛙。有一次,它對從東海來的大鱉誇口說:「我住在這裡多快樂呀!

我有時高興了,就在井欄邊跳躍一陣;回到井裡,就躺在井壁的磚洞邊休息一會兒。有時跳到水裡,水浸到我的兩腋,托住我的下巴;有時在泥地里散一會步,軟綿綿的泥就陷下了我的兩腳,漫到我的腳背上。看看那些孑孓、小蟹、蝌蚪,誰也比不上我!

而且我獨佔這一坑水,是這個井的唯一的主人,真是滿意極了。您何不常來這兒遊賞遊賞呢?」

東海的大鱉聽了青蛙的話,倒真想進去看看,但是他的左腳還沒有完全伸進去,右腿就已經被井欄絆住了。於是它連忙退後幾步,站住了腳,把大海的情形告訴了青蛙說:「你見過海嗎?

即使用成千里那樣的遙遠,也不能形容海的廣闊;即使用一千來丈那麼高,也不能形容海的深度。大禹的時候,十年中有九年發大水,但海浬的水,並沒有見漲了多少;商湯的時候,八年裡有七年大旱,但海浬的水,也不見得淺了多少。可見時間的長短,雨量的多少,都不會使大海受到影響。

住在那樣的海浬,才是真正的快樂呢!」

井蛙聽了這一番話,吃驚地呆住了,這才覺得自己太緲小了。

[說明]:

這個故事說明,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見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短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