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021-05-04 11:49:20 字數 1988 閱讀 8442

1樓:匿名使用者

說法①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五嶺雖然逶迤綿亙,地勢險峻,但在紅`軍戰士看來不過如同水中騰起的細浪一般微不足道。烏蒙山地勢磅礴,然而在紅`軍戰士看來,不過如同泥丸一般,根本不放在眼裡。

這兩句詩寫出了紅`軍戰士不畏困難,勇敢堅毅的特點

說法②騰細浪:

大庾、騎田、萌渚、都龐、越城等五嶺,綿延於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之間。一九三四年十月,**紅軍從福建、江西出發,沿這四省邊境的五嶺山道,越過敵人封鎖線,向西進軍。「騰細浪」是說險峻的五嶺綿延起伏,在紅軍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細小波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烏蒙山綿延在貴州、雲南兩省之間,氣勢雄偉(「磅礴」),在紅軍看來也只像滾動著的泥丸。

注釋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逶迤: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

烏蒙:雲貴間金沙江南岸的山脈。

走泥丸:《漢書·蒯通轉》,「阪上走丸」,從斜坡滾下泥丸,形容跳動之快。

說法③ 在英雄紅軍的眼裡,連綿起伏的五嶺山脈,不過是一道道細小波浪在翻滾;氣勢磅礴的烏蒙山脈,只是幾顆滾動著的小小泥球。此聯是寫山,也是寫紅軍對山的征服。「逶迤」「磅礴」極言山之綿亙高大,這是客觀的山,真實的山,可紅軍不怕艱難險阻,蔑視一切困難,於是在紅軍眼中,這些山猶如「騰細浪」「走泥丸」那樣渺小,微不足道。

此句運用誇張和比喻,通過紅軍的主觀感受,充分而直接地表現了紅軍頑強豪邁的英雄氣概。寫山是明線,寫紅軍是暗線,明暗結合,動靜結合,反襯對比,十分巧妙

表達了作者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樓:出元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是寫紅軍萬里遠征,勇敢無畏的革命精神,詩人充分地表達了紅軍的頑強豪邁、不怕艱難險阻的英雄氣概。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是表現紅軍的英雄事蹟,詩人表達了戰勝困難的激動,傳遞的

3樓:匿名使用者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一聯是寫山,也是寫紅軍對山的征服。逶迤」、「磅礴」極言山之高大綿亙,這是紅軍也是詩人心中的山,極大和極小正是詩人對山的感知,這裡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則愈顯紅軍長征之難;愈則愈縣紅軍之不怕。

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紅軍對困難的蔑視。通過兩組極大於極小的對立關係,詩人充分地表現了紅軍的頑強豪邁的英雄氣慨。

4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紅軍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再打的困難也難不倒我們

5樓:匿名使用者

寫紅軍萬里遠征,勇敢無畏的革命精神

6樓:德生文件

表達了紅軍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7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8樓:

形容紅軍特別的艱苦。

9樓:手機使用者

什麼呀,路艾路艾路艾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麼的思想感情

10樓:南智韋

這得這段話運用了運用了比喻運用了比喻和對比的心運用了比喻和對比的修辭手法 ,表達了作者何紅軍戰士們蔑視困難, 不畏艱險的思想感情 。

11樓:尼姑姑父親節民

表達了作者在面對困難的無畏,和本身情懷高尚及心胸的寬廣,以及作者偉人的胸懷。

12樓:晉人秦生

表達了紅軍的樂觀主義精神。

13樓:桃紙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五嶺雖然逶迤綿亙,地勢險峻,但在紅`軍戰士看來不過如同水中騰起的細浪一般微不足道。烏蒙山地勢磅礴,然而在紅`軍戰士看來,不過如同泥丸一般,根本不放在眼裡。

這兩句詩寫出了紅`軍戰士不畏困難,勇敢堅毅的特點

14樓:長魚春曉

不怕困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細浪指什麼,泥丸指什麼

五嶺逶迤騰細浪 大庾 騎田 萌渚 都龐 越城等五嶺,綿延於江西 湖南 廣東 廣西四省之間 的五嶺山道,越過敵人封鎖線,向西進軍。細浪 是說險峻的五嶺綿延起伏,在紅軍眼中不過像翻騰著的小浪花。烏蒙磅礴走泥丸 烏蒙山綿延在貴州 雲南兩省之間,氣勢雄偉 磅礴 在紅軍看來也只像滾動著的泥丸。把起伏綿延的五嶺...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麼的思想感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五嶺雖然逶迤綿亙,地勢險峻,但在紅 軍戰士看來不過如同水中騰起的細浪一般微不足道。烏蒙山地勢磅礴,然而在紅 軍戰士看來,不過如同泥丸一般,根本不放在眼裡。這兩句詩寫出了紅 軍戰士不畏困難,勇敢堅毅的特點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5 思想...

五嶺的作用

五嶺即南嶺,這是相對於秦嶺來講的。中國地理的南北分界線秦嶺也被稱為 北嶺 這不僅因為它們的地理位置,也因為秦嶺是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這一點廣為人知,而五嶺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界線 雖然也很重要,卻往往被人忽視。在唐代,嶺南道 是當時全國十 道 之一,管轄 南嶺 之南的兩廣區域。迄今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