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魯迅比童年,求《我和魯迅比童年》一篇作文

2021-05-02 17:25:05 字數 5567 閱讀 9734

1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先生的文章本來學生就怕,再加上是開學初的緣故,《從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預習課上,同學們的神情讓人感覺似乎投入不夠,有點慵懶。為了讓預習更貼近實際,我索性把預習的任務變了一下:讓他們查資料,看課文,和魯迅先生比比童年,第二節課展示。

下面是兩篇學生作品。

第二組(石亞東執筆):童年,是讓每個人都回味無窮的一段歲月,它是一幅幅美麗的風景畫,內容豐富而多彩;像一首熟悉的老歌,時常在耳際盤旋;更是一杯陳釀,時間愈久,味道愈濃。

讀到魯迅先生的童年,我也想起了自己小時候,魯迅先生的樂園是百草園,而我的樂園更見的寬廣,生活也更加有趣。村子周圍的小山上、田野裡、小河旁,到處留下了我們的歡笑聲。雪地裡留下了我們攆兔子留下的腳印;田間地頭時常燃起篝火,周圍的我們啃著還未烤熟的土豆和玉公尺棒子,如果大人們攆來,一下子會全部不見蹤影,空曠的田野裡只迴盪著大人們生氣的吆喝聲;春天的小河唱著歡歌,挽起褲腳,便會在水裡泡上一天,捕魚兒、捉青蛙、堵水,一天光景,父母都在田地裡勞作,顧不上我們的,直至村子籠罩在裊裊青煙迴盪起父母呼喚我們的聲音,這才提起早就溼了的褲腿,一路跑回家去,一頓罵斷然是少不了的。

大人偶爾們也會拿鬼怪的故事嚇我們,但我們不怕。

和魯迅一樣,到了入學的年齡,父母也帶著我們到了學校,不過,我們上的可不是私塾,而是正兒八經公立學校。學校裡教室多、學生多,老師也多,上學時不會去拜孔子像,不過,上課還是要給老師行禮,上的課也大不一樣,各科都有;我們不會去一直搖頭晃腦地讀看不懂的文字,更不會偷偷地跑出去玩,每天有上不完的課,做不完的作業,短短的課間休息時間才會喘口氣;我們學校還是寄宿制學校,不過,我們通校,大約半個鐘頭的路程要走四趟,離學校很遠的學生才會住校,魯迅先生家可能離學校較遠,要不,他怎麼會遲到一次哩?

和魯迅先生相比,沒上學時我比他還快樂,上了學,可就不一定了。

第三組(呂飛雄執筆):讀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後,我覺得魯迅的童年遠沒有我的快樂,不信?那就和他比一比。

先比環境。不必說高大的樓房鱗次櫛比,氣派輝煌,也不必說教室寬敞明亮,單單電腦室裡一台臺挺著大肚子的電腦,就讓人無限神往,實驗室裡的神奇的實驗,還有籃球場上的龍騰虎躍,桌球台上的你死我活,網球場上的活蹦亂跳……他們的私塾,我猜一定是低矮的瓦房,房後的園子也不甚寬廣。

再比學科。他那時只會「對課」,要不就是放開喉嚨,扯著嗓子念哪不知道什麼意思的「人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我們可不一樣,歷史讓我們明智,數學使我們周密的,英語讓我們懂得說「thank you」,我們畫畫可不是偷著畫,有專門美術課。

最後再比比老師。壽鏡吾老先生「極方正,質樸,博學」很厲害吧,可他只不過懂語文,不會的問題只會沉著臉說:「不知道!

」講課只會一句「讀書!」我們現在可不一樣了,各種專業的老師都有,不懂的問題總會有老師幫著我們解決,一大幫子老師總比得過乙個私塾先生吧!

比起童年趣事,魯迅是少爺,更和我們這些農村娃沒得比。

怎麼樣,比過他了吧!不過,比來比去,只有一樣和魯迅我們和他沒法比,那就是學識和成就,不過這不是童年的範疇。相信,只要我們能向魯迅先生一樣努力,總有一天會有人比過他的。

後記:「我和魯迅比童年」的活動,儘管學生可查的資料少,只有課本,練習冊,但同學們對這個作業還是很感興趣。以「寫」促「讀」,「讀」反過來又促進了「寫」,較好地貫徹了「讀寫結合」的原則,課堂上讓學生得以充分展示。

讀和寫的過程,也讓明白,作文其實也並不難寫。通過展示,我也明白了:他們有的是創造力,只不過,老師要在「導」字上多做文章。

網上找到的,你改改用

2樓:

在鹿城影院裡,輸入《魯迅電影》就行了

3樓:匿名使用者

www.4399.com

演講稿:讀朝花夕拾:我和魯迅比童年

4樓:匿名使用者

我想大家都看過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吧?它的原名叫《舊事重提》。這部散文集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先生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生動地描繪了清末**初期的生活畫面。

它屬於回憶性散文集,裡面共收入了十篇作品,其中包括有對貓的厭惡和仇恨的《狗·貓·鼠》;懷念長媽媽以及表達對長媽媽的感激之情的《阿長與《山海經》;批判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的《二十四孝圖》;表現封建家長制陰影的《五猖會》;描繪迷信傳說中的勾魂使者《無常》;寫童年之事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揭露庸醫誤人的《父親的病》;描寫乙個心術不正,令人憎惡的衍太太形象的《瑣記》;最使魯迅感激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鄉好友《范愛農》。

當我讀完這十篇作品時,我驚奇地發現:我和魯迅先生的童年是那麼相似(當然,他小時候比我苦很多)。

比如說魯迅先生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吧,文章描述了他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裡面通過描寫了魯迅先生小時候的樂園——百草園,表現了他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我和魯迅先生一樣,在我特別小的時候,我家後面有一湖清涼的水,周圍有樹木環繞,小鳥在樹上築巢,小草與花朵在泥土中成長,不時還隨風飄擺。

在我眼中,那裡的一切都是生命的,那裡的一切都是美麗的,那裡的一切都富有朝氣與活力。別看占地面積不大,但它是我幼兒時期不可缺少的樂園!我經常在那裡玩耍.

嬉鬧,在那裡同小夥伴們一起玩捉迷藏等遊戲。

文中,魯迅先生還寫了他在三味書屋的學習時光,裡面對封建教育的乏味束縛兒童身心發展做出了批判。我記得在我上第乙個幼兒園時,每天坐在座位上總是坐不住,因為周圍孩子的哭聲不斷的打擾我,讓我煩得以至於每到上課我都會趁老師不注意時,溜出教室乙個人在院子裡玩耍。當我在教室門口偷偷地跑著玩,聽著老師在教室裡教大家背阿拉伯數字時,我總覺得很悠閒。

就衝這一點,我就認為不偷跑出來實在是一大遺憾,因為整天背1至10太無聊了,我早就會了!

我和魯迅的童年,不止在這篇文章中有相同之處,在《五猖會》中也略有相同。這篇文章是魯迅兒時回憶去東關看五猖會的一件罕逢的盛事。從裡面記述中,我知道了五猖會是乙個迎神賽會,在童年的魯迅先生的心目中是乙個節日。

文章中主要記述他在兒時盼望**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鑑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同他一樣,我在特別小的時候也有過類似的這段經歷。那是在一年夏天,鄰居的小夥伴們中午吃完飯喊我出去玩,我欣喜不已。但當我和家長打招呼要飛出去時,父親把我攔住了,他說:

「你不把你的那本《兒歌》看看就出去呀?」我立刻反駁:「我看完了!

」父親生氣了:「看完了也要再看看,這麼熱的天跑出去玩,中暑了咋辦?」我沒辦法,只好把小夥伴們『拒之門外』,本來感覺非常有趣兒的「兒歌」此時讀來味同嚼蠟,滿腦子都在想小朋友們在怎樣玩耍,該是怎樣的快樂。

當父親監督我背完一段兒歌放我出去時,我最初興奮的心情全沒了,現在的自己覺得很掃興。當我再喊那些小夥伴出來玩時,大家已經覺得沒意思了,因此一下午都不能開開心心地玩。

你說這件事初與終是不是和魯迅先生去看五猖會一樣?

不止這些,在魯迅先生的《狗·貓·鼠》中,我看到了魯迅先生對貓的厭惡,他寫了貓的四個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交配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指魯迅)小時候心愛的乙隻小隱鼠。

對於這四點,我也十分認同,因為小時候我家也養了乙隻貓,它總是光吃飯不做事,每天懶洋洋地臥在地上,有時蚊子去打擾它,它總是一「喵」而過。更可氣的是,它從不管抓老鼠,我曾因為這件事拿小竹棍打它的頭,它可倒好,撲過來撓了我幾下把我弄哭了,因此我父親就把貓送給別人了。所以,一直到現在我家都沒養過小動物,尤其是貓。

通過和魯迅先生比童年,他更加成為我心目中高不可攀的偶像。他不僅僅是「家喻戶曉」的世界上都有名氣的大作家,更是一位可親可敬的人!他愛國愛家,為了中國奮起,他拿起筆桿做刀槍!

他在《朝花夕拾》中的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無窮。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魯迅先生以乙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魯迅先生不愧是一位偉大、有頑強意志力的人!我不光要和他比童年,我還要把他作為我一生的奮鬥目標。我長大要像他那樣,做一位對祖國有貢獻,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為自己的人生熠熠生輝。

求《我和魯迅比童年》一篇作文

5樓:匿名使用者

我和魯迅比童年

魯迅先生的文章本來學生就怕,再加上是開學初的緣故,《從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預習課上,同學們的神情讓人感覺似乎投入不夠,有點慵懶。為了讓預習更貼近實際,我索性把預習的任務變了一下:讓他們查資料,看課文,和魯迅先生比比童年,第二節課展示。

下面是兩篇學生作品。

第二組(石亞東執筆):童年,是讓每個人都回味無窮的一段歲月,它是一幅幅美麗的風景畫,內容豐富而多彩;像一首熟悉的老歌,時常在耳際盤旋;更是一杯陳釀,時間愈久,味道愈濃。

讀到魯迅先生的童年,我也想起了自己小時候,魯迅先生的樂園是百草園,而我的樂園更見的寬廣,生活也更加有趣。村子周圍的小山上、田野裡、小河旁,到處留下了我們的歡笑聲。雪地裡留下了我們攆兔子留下的腳印;田間地頭時常燃起篝火,周圍的我們啃著還未烤熟的土豆和玉公尺棒子,如果大人們攆來,一下子會全部不見蹤影,空曠的田野裡只迴盪著大人們生氣的吆喝聲;春天的小河唱著歡歌,挽起褲腳,便會在水裡泡上一天,捕魚兒、捉青蛙、堵水,一天光景,父母都在田地裡勞作,顧不上我們的,直至村子籠罩在裊裊青煙迴盪起父母呼喚我們的聲音,這才提起早就溼了的褲腿,一路跑回家去,一頓罵斷然是少不了的。

大人偶爾們也會拿鬼怪的故事嚇我們,但我們不怕。

和魯迅一樣,到了入學的年齡,父母也帶著我們到了學校,不過,我們上的可不是私塾,而是正兒八經公立學校。學校裡教室多、學生多,老師也多,上學時不會去拜孔子像,不過,上課還是要給老師行禮,上的課也大不一樣,各科都有;我們不會去一直搖頭晃腦地讀看不懂的文字,更不會偷偷地跑出去玩,每天有上不完的課,做不完的作業,短短的課間休息時間才會喘口氣;我們學校還是寄宿制學校,不過,我們通校,大約半個鐘頭的路程要走四趟,離學校很遠的學生才會住校,魯迅先生家可能離學校較遠,要不,他怎麼會遲到一次哩?

和魯迅先生相比,沒上學時我比他還快樂,上了學,可就不一定了。

第三組(呂飛雄執筆):讀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後,我覺得魯迅的童年遠沒有我的快樂,不信?那就和他比一比。

先比環境。不必說高大的樓房鱗次櫛比,氣派輝煌,也不必說教室寬敞明亮,單單電腦室裡一台臺挺著大肚子的電腦,就讓人無限神往,實驗室裡的神奇的實驗,還有籃球場上的龍騰虎躍,桌球台上的你死我活,網球場上的活蹦亂跳……他們的私塾,我猜一定是低矮的瓦房,房後的園子也不甚寬廣。

再比學科。他那時只會「對課」,要不就是放開喉嚨,扯著嗓子念哪不知道什麼意思的「人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我們可不一樣,歷史讓我們明智,數學使我們周密的,英語讓我們懂得說「thank you」,我們畫畫可不是偷著畫,有專門美術課。

最後再比比老師。壽鏡吾老先生「極方正,質樸,博學」很厲害吧,可他只不過懂語文,不會的問題只會沉著臉說:「不知道!

」講課只會一句「讀書!」我們現在可不一樣了,各種專業的老師都有,不懂的問題總會有老師幫著我們解決,一大幫子老師總比得過乙個私塾先生吧!

比起童年趣事,魯迅是少爺,更和我們這些農村娃沒得比。

怎麼樣,比過他了吧!不過,比來比去,只有一樣和魯迅我們和他沒法比,那就是學識和成就,不過這不是童年的範疇。相信,只要我們能向魯迅先生一樣努力,總有一天會有人比過他的。

後記:「我和魯迅比童年」的活動,儘管學生可查的資料少,只有課本,練習冊,但同學們對這個作業還是很感興趣。以「寫」促「讀」,「讀」反過來又促進了「寫」,較好地貫徹了「讀寫結合」的原則,課堂上讓學生得以充分展示。

讀和寫的過程,也讓明白,作文其實也並不難寫。通過展示,我也明白了:他們有的是創造力,只不過,老師要在「導」字上多做文章。

網上找到的,你改改用

我和凡卡比童年,我和凡卡比童年

想起凡卡,想起他悲慘的命運,想起他的曲折,就不由讓我想到了自己。我是家中的獨生女,父母都視我為掌上明珠,而凡卡沒爹沒娘,依靠著唯一的爺爺。媽媽每天總是操勞著我的一日三餐,想著辦法,變化著花樣,就為了讓我吃到健康 營養的飯菜,我卻只吃肉,那些鮮綠的蔬菜愛理不理。而凡卡每天的食物僅僅是一小點兒麵包和一碗...

我和小紅帽比童年作文,我和小紅帽比童年400字作文

加涅把人類的學習分為八個層次 一是訊號學習。這是最低階層次的學習。無論在普通家畜方面或在人類方面,對於訊號學習普遍都是熟悉的。二是刺激一一反應學習。加涅認為,這一層次的學習相似於桑代克的 嘗試錯誤學習 和斯金納的 操作性學習 它只涉及乙個刺激與乙個反應之間的單個聯絡 而且剌激與反應是統一地聯結在一起...

作文我和孫友田比童年

近,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 月光啟蒙 讓我從中獲取到偉大的母愛。這篇課文是一篇淳樸優美 感情真摯的散文,回憶了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給 我 唱歌謠 童謠 講神話故事和猜謎語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感激 懷念之情。孫友田童年的夏夜是美妙而幸福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來了,月亮公升起來了。孫友田就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