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論》作者的相關資訊,《戰爭論》的作者是誰?有什麼來頭?

2021-05-02 16:43:48 字數 5664 閱讀 7221

1樓:匿名使用者

時勢造英雄。在歷史的長河中,大凡傑出人物無一不是特定歷史條件的產物。享有「西方兵聖」之譽的克勞塞維茨就是如此。

他之所以能夠成就令人矚目的《戰爭論》,成為西方軍事理論巨匠,與十八世紀震撼整個歐洲大陸的法國革命和拿破崙戰爭有著直接的關係。讓我們走進歷史的時光隧道中,重新認識、了解克勞塞維茨充滿智慧型的一生及他所創造兵學巨著《戰爭論》的時代背景。克勞塞維茨曾經預言:

「他的《戰爭論》將引起軍事理論的一場革命,並且它將不是

二、三之後就會被人們遺忘的書。」現在看來,人們不能不為他這種堅定的自信和準確的預見而讚嘆。一百六十多年過去了,克勞塞維茨熔鑄在《戰爭論》中不朽的靈魂,一直活躍在世界軍事舞台上。

其軍事思想精華在新時代的軍事革命中仍將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本書敘途克勞塞維茨成長的時代背景及政治環境,帶領讀者了解克勞塞維茨的人生智慧型以及其創作出巨著《戰爭論》的偉大思想。

《戰爭論》的作者是誰?有什麼來頭?

2樓:匿名使用者

《戰爭論》作者是克勞塞維茨卡爾·菲利普·戈特弗里德·馮·克勞塞維茨(1780~2023年),德**事理論家和軍事歷史學家,普魯士軍隊少將。2023年,參加了普魯士軍隊。2023年晉公升為軍官,並自修了戰略學、戰術學和軍事歷史學。

著有《戰爭論》一書。 2023年從柏林軍官學校畢業後,任奧古斯特親王副官。2023年10月隨親王參加奧爾施泰特會戰時,被法軍俘虜,翌年底獲釋。

2023年初調普軍總參謀部工作,任總參謀長兼軍事改革委員會主席g.j.d.

von沙恩霍斯特的辦公室主任,協助沙恩霍斯特從事軍事改革。2023年秋任軍校教官,並為王太子講授軍事課。2023年春,主張聯合**抗擊法國,因不滿普魯士國王同拿破崙一世結盟而辭職,轉到俄軍,在騎兵軍和步兵軍司令部中任職。

2023年回歸普軍。翌年任g.l.

布呂歇爾軍團第三軍參謀長,參加利尼會戰。2023年5月任柏林軍官學校校長,9月晉公升為少將。任校長職12年,潛心研究戰史和從事軍事理論著述。

2023年任炮兵第二監察部監察。2023年5月任駐波蘭邊境普軍參謀長。同年11月卒於布雷斯勞。

克勞塞維茨去世後,他的妻子於1832~2023年整理出版了《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將軍遺著》,共10卷,1~3卷為《戰爭論》,其餘為戰史著作

3樓:匿名使用者

叫什麼…克勞塞維茨,行頭多了去了,曾為普魯士總參謀長,王子的軍事老師,被西方譽為兵聖,一輩子就打了那麼一場戰--利尼會戰,敗了…誰讓對手是拿破倫呢…

《戰爭論》中的觀點,及作者介紹。詳細一點。

4樓:

《戰爭論》是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創作的一部軍事理論著作,首次出版於2023年。

在《戰爭論》中,克勞塞維茨揭示了戰爭從屬於政治的根本性質,認為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指明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對於戰爭勝負的作用,認為統帥的才能、軍隊的武德等是作戰的關鍵。

闡述了戰爭的性質有向民眾戰爭轉變的歷史趨勢,對民眾戰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充分的肯定;**了戰略和戰術、進攻和防禦、戰爭的目的和手段之間的辯證關係,提出了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等理論

《戰爭論》全書共有三卷八篇一百二十四章,分別論述戰爭的性質、戰爭理論、戰略、戰鬥、軍隊、防禦、進攻和戰爭計畫。

1、戰爭與政治的關係: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

克勞塞維茨把戰爭區分為「絕對戰爭」和「現實戰爭」兩種形態。並通過分析「絕對戰爭」認為,不應該把戰爭看成是一種單純的暴力和消滅敵人的行為,而應把絕對戰爭作為整個社會的一部分,放到現實生活中去進行考察。

克勞塞維茨提出,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在此基礎上,克勞塞維茨進一步對戰爭與政治的關係問題作了具體的**。一方面,政治決定戰爭;另一方面,戰爭反作用於政治。

2、戰爭的特性:充滿危險、充滿勞累、充滿不確實、充滿偶然性

首先,戰爭是充滿危險的領域。戰爭是充滿著艱難險阻的活動,當乙個人接觸到程度不同的危險時,只具有普通的勇氣是不夠的。要在各種苦難的條件下泰然自若,就必須具備巨大的勇氣、強烈的榮譽感或久經危險的習慣。

其次,戰爭是充滿勞累的領域。在戰爭中,勞累是暗中束縛人的智力活動和消磨人的心理狀態的許多因素之一。要想不被勞累所壓倒,就需要有一定的體力和精神力量。

為此,指揮官應要求軍隊和部下在戰爭中自覺鍛鍊吃苦耐勞的精神。

其三,戰爭是充滿不確實的領域。在戰爭中.一切行動所追求的只是可能的結果,戰爭行動所依據的情況有四分之三好像隱蔽在雲霧裡一佯,是或多或少不確定的。人們對隱藏著的敵情,只能根據不多的材料進行推測,同時也很難每時每刻都確切地了解自己的情況.從而增加了認識和把握戰爭規律的困難。

其四,戰爭是充滿偶然性的領域。人類的任何活動都不像戰爭那樣,給偶然性這個不速之客留有這樣廣闊的活動地盤。偶然性會增加各種情況的不確定性,並擾亂戰爭事件的程序。

由於偶然性的不斷出現,就會不斷發生預期計畫與戰爭實際不符的情況,它直接影響到作戰計畫的實施。

3、戰爭的目的:打垮敵人

克勞塞維茨認為,戰爭的直接目的是打垮對方,使敵人無力抵抗是戰爭行為真正的目標。在他看來,打垮敵人這個抽象的戰爭目的,包括三個要素:一是消滅敵人的軍隊;二是占領敵人的國土;三是征服敵人的意志。

4、戰爭理論:不是死板的規定而應是一種考察

克勞塞維茨認為,軍事活動具有自己的特點,企圖為軍事藝術建立一套死板的理論,好像搭起一套腳手架那樣來保證指揮官到處都有依據,是根本不可能的。為消除戰爭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矛盾,克勞塞維茨提出,戰爭理論不應是對戰爭實踐的規定,而應是一種考察,這種考察就是對事物進行分析**。

它可以使人們對事物有乙個確切的認識。他認為,戰爭理論主要是幫助指揮官和從事戰爭的人們確定思考的基本路線,而不應像路標那樣指出行動的具體道路。

5、精神要素:軍隊的武德和軍事天才

克勞塞維茨之前的軍事理論家往往過分誇大物質因素在決定戰爭勝負中的作用,忽視乃至否認精神因素的作用。克勞塞維茨充分肯定精神因素在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認為精神要素是戰爭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對軍事力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他指出,在戰鬥過程中,精神力量的損失是決定勝負的主要原因。

6、集中兵力:戰略上最重要又簡單的準則

克勞塞維茨認為,數量上的優勢不論在戰術上還是戰略上都是最普遍的制勝因素。因此,在決定性的戰鬥中盡可能多地集中兵力這個原則,在現在必須提到比過去更高的地位。尤其是交戰雙方在科學水平、**裝備和訓練等方面越是處於均勢,兵力的對比就越起決定性的作用。

他還把數量上的相對優勢進一步區分為空間上的兵力集中和時間上的兵力集中。在克勞塞維茨看來,雖然在戰術上兵力可以逐次使用,但在戰略上兵力卻必須同時使用。數量上的優勢應該看作是基本原則,不論在什麼地方都是應該首先和盡量爭取的。

戰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簡單的準則是集中兵力。

7、進攻和防禦:兩種最基本的作戰形式

克勞塞維茨認為進攻和防禦是相輔相成的。每一種防禦手段都會引起一種進攻手段,同樣,一種進攻手段是隨著一種防禦手段的出現自然而然地出現的。也就是說,當防禦的方法一經確定,進攻就針對它們採取對策;防禦研究了進攻所使用的手段,於是又產生新的防禦原則。

進攻和防禦總是這樣相互作用並得到相互促進的。他指出,戰爭中的防禦(其中包括戰略防禦)決不是絕對的等待和抵禦,而只是一種相對的等待和抵禦,因而多少帶有一些進攻因素。同樣,進攻也不是單一的整體,而是不斷同防禦交錯著的。

8、民眾武裝:燎原之勢的熊熊烈火

克勞塞維茨對民眾戰爭一貫持贊成態度,並對民眾戰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充分的肯定。他認為,民眾武裝如同燎原之勢的熊熊烈火。他們分散隱蔽,突然襲擊,機動靈活,時隱時現,神出鬼沒地採取一切手段打擊和削弱敵人,使敵人索道處處都有抵抗的因素,但是處處又都捉摸不到。

作者簡介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carl von clausewitz,1780—1831),普魯士將軍、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歷史學家。他一生參加了四次戰役:萊茵戰役、奧新塔德會戰、法俄戰爭和滑鐵盧戰役。

2023年克勞塞維茨參加普魯士軍隊並參加了對法戰爭,因功公升為少尉。後進入柏林軍官學校學習。2023年從柏林軍官學校畢業後被任命為奧古斯特副官。

2023年在普法戰爭中被俘,第二年被釋放回國。2023年進總參謀部,因反對普魯士與拿破崙結盟而辭職,前往**並參加**軍隊,以反對拿破崙的入侵。2023年回柏林,後擔任萊茵軍團參謀長,開始軍事理論研究。

2023年以將軍銜調任柏林軍官學校校長,任職期間著述了《戰爭論》。

擴充套件資料

德**事大師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總結了戰爭的核心四原則:

(1)用最高的精力使用我們所可能動用的一切兵力。

(2)盡可能集中兵力在準備作決定性打擊的點上。

(3)不可浪費時間,行動快速可獲得先機。奇襲,為獲致勝利的最強力因素。

(4)用最高的精力來追隨已獲的成功。追擊已敗的敵人實為獲致勝果的唯一手段。

《戰爭論》中寫道:「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戰爭是完成政治目的的手段,政治的利益是戰爭所追求的目標,所以戰爭行為的決策標準是權衡利益。

關於第一條(1)用最高的精力使用我們所可能動用的一切兵力。這是指盡可能的增加作戰力量,這是力的第乙個要素,力的大小對作用效果有影響,力越大,效果越大。在廣義動量定理公式fαt=mv中,增大力f的大小,會使成果mv增大。

第二條(2)盡可能集中兵力在準備作決定性打擊的點上。指的是力的三要素中的作用點。力的作用點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點不同,效果不同。

集中兵力於決定性的打擊點上,決定性的打擊點就是兵力的作用點。向決定性的打擊點集中兵力,才能取得決定性的成果。

第三條(3)不可浪費時間,行動快速始可制敵機先。奇襲,為獲致勝利的最強力因素。不可浪費時間指的是廣義動量定理公式fαt=mv中的時間,增加時間t會使成果mv增大。

行動快速始可制敵先機指爭取時間t優勢,快速行動可以使敵人沒有準備,措手不及,這樣敵人的抵抗能力變弱,更容易取得成果,行動快速就是相對於敵人增加了力量的作用時間t。

李德哈特說:「最普通的錯誤是:使你的對手,有自由和時間來集中他的兵力,而用以對抗你的集中兵力」。

行動快速相對的增加了力量的作用時間t,成果mv便會增大。奇襲就是指改變力量的方向α,由於敵人在此方向上沒有準備,所以取得的成果也會增加。

第四條(4)用最高的精力來追隨已獲的成功。追擊已敗的敵人實為獲致勝果的唯一手段。敵人潰敗時,會選擇逃亡,此時敵人的隊形散亂,不能組織起有效的反抗,敵人的抵抗力變得很弱,而相比較下,勝利方的力量f則變得更強。

在廣義動量定理公式fαt=mv中的f相對變大,則取得的成果mv便會增大。勝利的精神作用容易提高士兵的戰鬥力,而失敗的精神作用會降低士兵的抵抗力。並且在追擊敵人的過程中,敵人由於急於逃命,則更容易從敵人手中獲得戰利品,從而增加勝利的成果,並且相應的減少了敵人的戰爭資源。

追擊已敗的敵人是系統思考中的正反饋,被追擊的敵人戰鬥力變弱,從而相應的我方與敵方的對比優勢變強,從而更大程度的消弱敵人的戰鬥力,形成正反饋效應。

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強調集中兵力的重要性,他寫道:「

數量上的優勢不論在戰術上還是戰略上都是最普遍的致勝因素。

戰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簡單的準則是集中兵力。

人們必須承認,數量上的優勢是決定一次戰鬥結果的最重要的因素,只不過這種優勢必須足以抵消其他同時起作用的條件。從這裡得出乙個直接的結論:必須在決定性的地點把盡可能多的軍隊投入戰鬥。

在一般條件下進行的大小戰鬥中,不論其他方面的條件如何不利,只要有顯著的數量上的優勢,而且無需超過一倍,就足以取得勝利了。

如果我們不抱偏見地研究現代戰史,那就必須承認,數量上的優勢越來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決定性的戰鬥中盡可能多地集中兵力這個原則,在現在必須提到過去更高的地位。

數量上的優勢應該看作是基本原則,不論在什麼地方都是應該首先和盡量爭取的。

一切用於某一戰略目的的現有兵力應該同時使用,而且越是把一切兵力集中用於一切行動和乙個時刻就越好。」

克勞塞茨的《戰爭論》是如何教導人進行決策的

戰爭論 是 1964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卡爾 馮 克勞塞維茨 carl von clausewitz 戰爭論 被譽為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經典之作,對近代西方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大作用,被譽為影響歷史程序的100本書之一。克勞塞維茨本人也因此被視為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鼻祖。作者在書中揭示了戰爭從屬於...

資訊化戰爭與機械化戰爭的區別,資訊化戰爭與機械化戰爭有何不同

資訊化戰爭是一種充分利用資訊資源並依賴於資訊的戰爭形態,是指在資訊科技高度發展以及資訊時代核威懾條件下,交戰雙方以資訊化軍隊為主要作戰力量,在陸 海 空 天 電等全維空間的多軍兵種一體化的戰爭,依託網路化資訊系統,大量地運用具有資訊科技 新材料技術 新能源技術 生物技術 航天技術 海洋技術等當代高新...

文章寫小鳥們在爭論春雨的顏色,作者為什麼要這麼寫

屬擬人寫法,寫小鳥在爭論,側面寫出春天的生機勃勃,朝氣蓬勃 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想說,春天帶來的是五彩繽紛,絢麗非凡的事物 春雨的顏色,一群小鳥是怎麼爭論春雨顏色的 課文裡什麼和什麼在爭論春雨的顏色 詩歌 春雨的顏色 原文是什麼?詩歌名字不是 春雨的顏色 而是 春 雨的色彩 原文如下 春雨,像春姑娘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