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有什麼含義

2021-05-02 04:14:14 字數 6023 閱讀 9879

1樓: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講述的是作者離開康橋時的依依不捨之情,表達了他對理想的幻滅和永不再來的戀情的無限哀痛。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

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語言輕盈柔和,形式精巧圓熟,詩人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緻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是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這首詩最初刊登在2023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號上,後收入《猛虎集》。可以說「康橋情節」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此詩作於徐志摩第三次歐遊的歸國途中。時間是2023年11月6日,地點是中國上海。7月底的乙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後,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乙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

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乙個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橋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由於他當時時間比較緊急,又趕著要去會見另乙個英國朋友,故未把這次感情活動記錄下來。直到他乘船離開馬賽的歸國途中,面對洶湧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才展紙執筆,記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2樓:森海和你

《再別康橋》的含義:

在思想情感就是借康橋來抒發他內心難以言表的過去與現在相交織的複雜思想情感,既有對往日的追懷,又有對現時的憂傷。「康橋」是徐志摩精神的故鄉,與康橋匆匆作別,那種心情自然是依依難捨的。

以悄然的惜別,抒寫無盡的眷戀之意,是這首詩的特點。夕陽下的康河,波光瀲灩;河畔的金柳,似蒙著輕紗的新娘,那璀璨的艷影,令詩人的心湖蕩漾;軟泥上的青荇在水底裡招搖,讓人心醉——詩人寧願做一根水草,永遠植根於康河的柔波裡;榆蔭下的清潭,天上的彩虹,人間的夢,一切的一切,揉碎在浮藻之間。

儘管一切都被揉碎了,詩人依然撐著長篙在尋夢。在青草的深處,他寧願滿載一船星輝,放歌而歸。但在現實中,詩人卻不願驚醒他心中的夢。

千萬縷惜別之情,只化作心底裡纏綿的笙簫、夜空中沉默的夏蟲,在「悄悄」之中告別,在「悄悄」中離去,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別康橋》是現代詩人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語言輕盈柔和,形式精巧圓熟,詩人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緻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是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此詩寫於2023年11月6日,初載2023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2023年10月—2023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此。

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

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心靈,喚醒了久蟄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

因此他後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菸與文化》)

3樓:迫使哦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詩歌史上的名作,意境優美,音韻悠揚,堪稱經典。常見的意象與意義清淺的詞句,似乎毫無費解之處。但是,仔細推敲,根據「知人論世」的批評原則,將這首詩放到歷史背景中加以解讀,將會意識到一直被我們忽略的隱含的意義。

首先,詩中所描繪的景物、境界,如「河畔的金柳」之類,提醒我們這是春天的景物。然而這首詩寫於11月6日,是徐志摩從英國回國船到「中國海上」時候,按當時輪船的航期,可以推定這首詩至少寫於他離開康橋的兩個月之後。因此,徐志摩「再別康橋」的季節當是秋季。

也就是說,當時康橋的柳樹,早已枝枯葉黃,不可能是春天的那種「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詩中還有「夏蟲也為我沉默」一句,顯然,當時也不可能有什麼「夏蟲」。這樣看來,徐志摩這首詩中的康橋,是春夏之交的康橋,而不是他重回時那個季節的康橋。

當然,詩人有理由虛構。但問題是,徐志摩為什麼不寫眼前的康橋,不寫他所告別時的康橋?這是詩人的「狡獪」,還是別有隱情?

其次,徐志摩這首詩寫於2023年。我們知道,這是他和陸小曼結婚(1926)的兩年之後,徐、陸的婚姻來之不易且不說,徐志摩對這個婚姻期望太高也是異乎尋常的——他以為他和陸小曼將是一對「神仙伴侶」。然而,人事難料,世事多乖,婚後的感情生活越來越不如意,正像人們所知道的那樣,原因出在陸小曼日益頹廢,不僅沉湎大上海「十里洋場」的紙醉金迷的生活,而且染上了徐志摩不能原諒和容忍的「阿芙蓉癖」。

愛情神話幻滅的徐志摩,一氣之下,遠遊國外,從美洲到歐洲,到倫敦,有此2023年6月至12月的海外之行。2023年,徐志摩在致陸小曼的信中說,2023年「我決意去國外時是我最難受的表示,但那時希冀你能明白我的苦衷,提起勇氣做人」。這就是說,2023年的國外之行,是負氣出走,難怪沒有帶上陸小曼而隻身獨行,令朋友們驚異、猜測。

這個歷史背景提醒我們,《再別康橋》有其現實生活的個人情感內容。 原來,康橋不僅是徐志摩的母校,而且是他人生的巨大轉折之所在。那一段學生生活中,他愛上了他終身難忘的林徽因,並因此和妻子張幼儀離婚。

吃不到的葡萄並不總是酸的,有時可能是難以想象的甜蜜。正如人們所知道的那樣,徐志摩沒能和林徽因成為「神仙伴侶」,是他一生的遺恨。因此,康橋之於徐志摩,決不僅僅是母校,而且是他追憶過去年華、懷念往日情思的載體,是一段情感體驗的象徵。

所以在後來的歲月裡,康橋不斷在他的筆下被神化。《我所知道的康橋》雲:是康橋使他「變氣息,脫凡胎」的。

謎底很簡單,現實的婚姻如此糟糕,對陸小曼的失望,使得徐志摩重回康橋時,更加懷念他往日的戀愛物件,那是他的初戀,而初戀的物件才是他心目中真正的「神仙伴侶」。也就是說,《再別康橋》隱含的思想情感就是借康橋來抒發他內心難以言表的過去與現在相交織的複雜思想情感,既有對往日的追懷,又有對現時的憂傷。這首詩的最後,不僅註明寫作日期,而且註明寫作地點——「中國海上」。

不是離別康橋時寫的,而是離別之後即將踏進家門時寫的。將要回到現實婚姻中來,負氣出走的徐志摩又無奈地歸來,百感交集,「在康橋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這樣的詩句中包含了多麼難言的內容!

記得陸小曼在一篇追懷徐志摩的散文中說,徐志摩的詩「沒有絲毫煙火氣」。看來沒有真正讀懂這首詩的,並不僅我們這些精心的讀者。並且,陸小曼始終沒有真正理解徐志摩,到底不是徐志摩靈魂的知音!

4樓:suzy鬱

《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康橋美景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

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

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

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乙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艷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裡「柳」——「留」,留別有惜別的含義,它給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牽掛用「在我心頭蕩漾」,把牽掛表現得非常形象。他運用的手法是比擬(擬人、擬物)。

這節與第三節詩聯絡緊密:「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橋的柔波裡,我甘做一條水草。」第三節詩突出了康河的明靜和自由自在的狀況,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

同時表現一種愛心,那水草好像在歡迎著詩人的到來。還有,它並沒有完全脫離中國詩歌的意境,它和中國的古詩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第二節是化客為主,第三節是移主為客,做到兩相交融,物我難忘。

這兩句詩正好表現出徐志摩和康橋的密切關係。這就是所謂的:確定了理想,步入了詩壇,美妙的風光中,抒發自己的情感。

三者是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的,通過具體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第四節是轉折點:「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這節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實」是景物的描寫,「虛」是象徵手法的運用。

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來,「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紅光,是實寫。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擋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紅,有的綠,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這個"揉"寫的很好,同時也是自己夢想的破滅。

聞一多先生紀念他的長女夭折時寫了一首詩,曾用了乙個比喻:「像夏天裡的乙個夢,像夢裡的一聲鐘。」說明夢境是美好的,鐘聲是悠揚的,然而是短暫的,所以彩虹似的夢似美麗而短暫的。

2023年徐志摩的夢想破滅了,又與陸小曼不和,很消沉。

第五節,「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慢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這節詩是徐志摩對往昔生活的回憶、留戀。

他在康橋生活了兩年。他那時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實的,對明天懷著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輝」來比喻那時的生活,帶有象徵的意味。

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回到現實仍然是哀傷,所以「悄悄是離別的笙蕭,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第六節詩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現了徐志摩對康橋的情感,集中表現了離別的惆悵。這節詩就需要聯絡別的詩,包括古詩來理解。

「悄悄是離別的笙簫」是暗喻的手法。例如,蘇軾的《前赤壁賦》中描述了蕭聲是低沉的哀怨的,而笛聲是歡悅的,所以「簫」來比喻「悄悄」來說明詩人的心境,因此,「悄悄」的動作帶有詩人的感情,接著"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詩歌講究精練,一再重複「沉默」「悄悄」「輕輕」,是強調重點,並不是浪費語言。

「沉默」是人的最深的感情。例如,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淒切》中的語康橋美景句「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再如蘇軾的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他回憶他的妻子王弗死後的十年,回憶他們相見的時候「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此處無聲勝有聲」,還有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烟花三月下揚州」使用反襯手法,三月春光明媚,白花盛開,可惜好友欲離我而去。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下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意在言外,旨在象內」。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往往用在評價詩,意思詩不說愁,卻把愁表現得最為恰當,看著朋友走掉,長久孤立的站著,表現感情的深厚。如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即抒情」。所以「唯見長江天際流」有很深長的意蘊,又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都是這樣的好詩詞。

說沉默時感情最深,就像生活中的例子,感情最深的表達時機、船都已走了,但送別的人佇立不動,若有所思。結合句中「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康橋尚且如此,詩人何以堪?實際反襯了詩人對康橋的感情非常深厚,因此,「悄悄」就帶著詩人的主觀感情了。

第七節:「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雲彩」有象徵意味,代表彩虹似的夢,它倒映在水中,但並不帶走,因此再別康橋不是和他母校告別,而是和給他一生帶來最大變化的康橋文化的告別,是再別康橋理想。

《再別康橋》這首詩充分體現了新月詩派的「三美」,即繪畫美、康橋美景建築美、**美。**美是徐志摩最強調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後一句是反覆的,加強節奏感,且其中的詞是重疊的,例如「悄悄」、「輕輕」、「沉默」,再者每句詩換韻,因為感情是變化的,所以不是一韻到底的。再是音尺,「輕輕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潑好動的性格,再是壓韻。

所謂建築美,

一、三句詩排在前面,

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一格錯落有致,建築有變化;再者一三句短一點,二四句長一點,顯出視覺美,**是聽覺,繪畫是視覺,視覺美與聽覺美融通,讀起來才會感覺好。再談到繪畫美即是詞美,如「金柳」、「柔波」、「星輝」、「軟泥」、「青荇」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動態感和柔美感。

這三者結合起來,徐志摩追求「整體當中求變化,參差當中求異」,顯示出新月似的特點和個性,概括為:柔美幽怨的意境,清新飄逸的風格。

這首詩表現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技巧。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象糅合在一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

全詩7節,每節4行,組成兩個平行台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築美。詩的語言清新秀麗,節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一曲悅耳徐緩的散板,輕盈婉轉,撥動著讀者的心弦。

詩人聞一多20世紀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再別康橋的原文,再別康橋原文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徐志摩《再別康橋》中的康橋在什麼地方?

再別康橋 徐志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

徐志摩的文章《再別康橋》徐志摩的文章《再別康橋》原文是什麼?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