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的傳說,不要太多,左右

2021-05-01 22:43:49 字數 5002 閱讀 5334

1樓:匿名使用者

一千六百多年前,有和尚師徒三人,欲往西天尋覓極樂世界,那天傍晚行至敦煌,宿營前,師傅請倆徒弟出去化緣。兩人一東一西,各走一方。

向西的和尚法名樂樽,走到一處,見風景極美——朗朗大漠上,有一條蜿蜒小溪潺潺流過,溪北是戈壁無邊,黃沙迷漫,寸草不生,荒涼淒厲;溪南是一條延綿無盡的低矮山脈,山腳下白楊成林,綠草茵茵,百鳥爭鳴,生機勃勃。樂樽面對美景,感嘆唏唏,樂而忘返,時辰一久,略感疲倦,便坐地小憩。突然,一道金光閃過,晃得樂樽睏意全消,站起睜大雙眼,只見金光出自溪南的山脈,而且不止一道,赤橙黃綠青藍紫,由山頂發出,射向天空,一陣又一陣,照得天際流光溢彩,照得雲朵五光十色,照得大漠瑞氣升騰,照得樂樽滿面彤紅。

樂樽原本就悟性極高修行極深,見此情景,頓然感悟,泓靜的出家人之心也忍不住激情迸發,一陣狂奔至師傅跟前,高呼:“找到了!找到了!

”。師傅面露會意笑容,也不問什麼,輕聲而鄭重地對樂樽說:“那你就留下來吧。

”。於是,不久,第一個洞窟便在發光山脈面溪的山坡上誕生了。很快又有了第二個、第三個、……樂樽一心一意化緣建窟,造神供佛,將自己的才情、志趣、寄託、期盼,全都融入到大漠上這個山脈之中,洞窟之內。

2樓:陽光燦爛

回家了ll國際啤酒節5455點5455左右5號

3樓:

樂尊鑿洞,莫高窟開始修建

莫高窟的歷史故事

4樓:金果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大泉溝河床西岸,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

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中國石窟藝術源於印度,印度傳統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巖質不適雕刻。

故造像以泥塑壁畫為主。整個洞窟一般前為圓塑,而後逐漸淡化為高塑、影塑、壁塑,最後則以壁畫為背景,把塑、畫兩種藝術融為一體。莫高窟是現存規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寶庫”。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藝術的特點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窟形建制分為禪窟、殿堂窟、塔廟窟、穹隆頂窟、影窟等多種形制。

彩塑分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壁畫類別分尊像畫、經變畫、故事畫、佛教史蹟畫、建築畫、山水畫、供養畫、動物畫、裝飾畫等不同內容。

系統反映了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個朝代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稀有的文化寶藏。

自2023年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五萬多卷宗教和世俗文書後,敦煌藝術震撼了整個世界,“敦煌學”已成為世界性的顯學,可惜由於當時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無知。

這些寶藏幾乎被悉數盜往國外。現在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下,由日本捐資。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藝術陳列中心,仿製了部分原大洞窟,使遊客在莫高窟的觀賞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北朝時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釋迦牟尼或彌勒,主像兩側多為二脅侍菩薩或一佛、二**、二菩薩。塑像背部多與壁畫相連。窟內頂部和四壁滿繪壁畫。頂及上部多為天宮伎樂。

下部為夜叉或裝飾花紋。中部壁畫除千佛外,主要畫佛傳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緣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鴿、捨身飼虎、九色鹿捨己救人等。隋唐為莫高窟全盛時期。

隋代百窟樣式由北朝的**塔式改為中心佛壇,組像同前。唐出現一佛、二**、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豐碩壯實”之貌。

窟中壁畫主要是大場面的說法圖和簡單的經變圖。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於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畫是多種經變圖,其規模極為巨集偉,表現出天國的壯麗圖景。

石窟造像五代時已喪失生命力,宋代起步入衰退。莫高窟的藝術是融建築、彩塑、壁畫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它是我國、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巨集大、儲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

擴充套件資料:

敦煌莫高窟傳說故事:

佛成道之前的修行事蹟,稱為“本生故事”。在敦煌莫高窟二五四窟(北魏)北壁的壁畫中,用繪畫的形式描述了屍毗王“割肉救鴿”的事蹟,只畫了割肉和過秤兩個情節。

屬莫高窟最早的連環故事畫之一。早在釋迦牟尼佛的前身,為屍毗王時,慈悲仁厚,廣行菩薩道,唯求作佛。帝釋和毗首羯磨為試探屍毗王的慈悲與道心,就相約化成老鷹和鴿子。

演出獵食逃命記。鴿子躲入國王臂彎,老鷹疾飛猛追前來;國王表明救護一切眾生的決心,老鷹抱怨道:“您渡一切眾生,難道我不在一切眾生之內嗎?為何唯獨不受您的悲憫而搶奪我的食物?”

國王說:“我曾發願,若有眾生前來投奔歸附,必當保護。你需要什麼食物?儘管說,我也一定滿你的願。”老鷹毫不客氣,直索“新殺熱肉”國王深思,“這就難了,不殺生,如何取得呢?

想我這身軀,老病死之後,轉瞬間即腐敗臭爛,既然老鷹要,就佈施給它吧!”於是國王喚人拿刀,自己割下大腿肉給老鷹。不料老鷹竟然還要求:“我要你肉的重量與鴿子相當。

斤兩可別騙我呀”國王又命左右拿來天平,讓鴿子停在一端、另一端擺國王割下的身肉。奇怪的是,此時鴿子重量急遽增加,國王身肉相對變輕。全身肉幾乎割完了,還是小鴿子重。

國王菩薩決心舍盡全身,以求與鴿子等重,於是奮力掙扎要爬上天平。鮮血淋漓、顫抖搖晃的身軀,連老鷹看了也不忍。“大王,您這是何苦?鴿子還我就得了。”

國王堅持悲願,以手攀爬秤子,不料一使力,肉盡筋斷,失控摔跌在地,卻再度起身上秤。其心堅定無悔,感得大**動、枯樹生華,天降香雨、天女歌贊此菩薩必當成佛。

國王便作誓願,“我割肉血流,不嗔不惱,一心不悶以求佛道者,我身當即平復如故。”霎時,身體恢復完好如初。人天見之,皆大悲喜。釋迦牟尼佛於是圓滿布施波羅密。

原來,白鴿是帝釋天變的,老鷹是毗首翔摩變的。他們用這種方法來考驗屍毗王對佛、對普度眾生的堅定至誠。

5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366年,樂尊佐和尚西遊到了敦煌的三危山下。四處皆是沙石,時間已是黃昏,飲食和住宿都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太陽漸漸落下了山,虔誠的樂尊佐和尚正在地頭趕路,驀然間他抬頭一看,眼前出現了奇景,只見對面的鳴沙山一片金光,四射的光芒中彷彿有千萬個佛在金光中顯現。

樂尊佐和尚被這聖景深深的震撼了,他想這是佛祖對他的提示。於是,他停了下來,用盡個人一生的精力在佛光閃現之地開鑿佛窟。這就是莫高窟的開始。

莫高窟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也是我國現存石窟藝術寶庫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座。

6樓:匿名使用者

“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大泉溝河床西岸,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

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中國石窟藝術源於印度,印度傳統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巖質不適雕刻。

故造像以泥塑壁畫為主。整個洞窟一般前為圓塑,而後逐漸淡化為高塑、影塑、壁塑,最後則以壁畫為背景,把塑、畫兩種藝術融為一體。莫高窟是現存規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寶庫”。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藝術的特點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窟形建制分為禪窟、殿堂窟、塔廟窟、穹隆頂窟、影窟等多種形制。

彩塑分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壁畫類別分尊像畫、經變畫、故事畫、佛教史蹟畫、建築畫、山水畫、供養畫、動物畫、裝飾畫等不同內容。

系統反映了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個朝代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稀有的文化寶藏。

自2023年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五萬多卷宗教和世俗文書後,敦煌藝術震撼了整個世界,“敦煌學”已成為世界性的顯學,可惜由於當時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無知。

這些寶藏幾乎被悉數盜往國外。現在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下,由日本捐資。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藝術陳列中心,仿製了部分原大洞窟,使遊客在莫高窟的觀賞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北朝時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釋迦牟尼或彌勒,主像兩側多為二脅侍菩薩或一佛、二**、二菩薩。塑像背部多與壁畫相連。窟內頂部和四壁滿繪壁畫。頂及上部多為天宮伎樂。

下部為夜叉或裝飾花紋。中部壁畫除千佛外,主要畫佛傳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緣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鴿、捨身飼虎、九色鹿捨己救人等。隋唐為莫高窟全盛時期。

隋代百窟樣式由北朝的**塔式改為中心佛壇,組像同前。唐出現一佛、二**、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豐碩壯實”之貌。

窟中壁畫主要是大場面的說法圖和簡單的經變圖。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於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畫是多種經變圖,其規模極為巨集偉,表現出天國的壯麗圖景。

石窟造像五代時已喪失生命力,宋代起步入衰退。莫高窟的藝術是融建築、彩塑、壁畫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它是我國、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巨集大、儲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

擴充套件資料:

敦煌莫高窟傳說故事:

佛成道之前的修行事蹟,稱為“本生故事”。在敦煌莫高窟二五四窟(北魏)北壁的壁畫中,用繪畫的形式描述了屍毗王“割肉救鴿”的事蹟,只畫了割肉和過秤兩個情節。

屬莫高窟最早的連環故事畫之一。早在釋迦牟尼佛的前身,為屍毗王時,慈悲仁厚,廣行菩薩道,唯求作佛。帝釋和毗首羯磨為試探屍毗王的慈悲與道心,就相約化成老鷹和鴿子。

演出獵食逃命記。鴿子躲入國王臂彎,老鷹疾飛猛追前來;國王表明救護一切眾生的決心,老鷹抱怨道:“您渡一切眾生,難道我不在一切眾生之內嗎?為何唯獨不受您的悲憫而搶奪我的食物?”

國王說:“我曾發願,若有眾生前來投奔歸附,必當保護。你需要什麼食物?儘管說,我也一定滿你的願。”老鷹毫不客氣,直索“新殺熱肉”國王深思,“這就難了,不殺生,如何取得呢?

想我這身軀,老病死之後,轉瞬間即腐敗臭爛,既然老鷹要,就佈施給它吧!”於是國王喚人拿刀,自己割下大腿肉給老鷹。不料老鷹竟然還要求:“我要你肉的重量與鴿子相當。

斤兩可別騙我呀”國王又命左右拿來天平,讓鴿子停在一端、另一端擺國王割下的身肉。奇怪的是,此時鴿子重量急遽增加,國王身肉相對變輕。全身肉幾乎割完了,還是小鴿子重。

國王菩薩決心舍盡全身,以求與鴿子等重,於是奮力掙扎要爬上天平。鮮血淋漓、顫抖搖晃的身軀,連老鷹看了也不忍。“大王,您這是何苦?鴿子還我就得了。”

國王堅持悲願,以手攀爬秤子,不料一使力,肉盡筋斷,失控摔跌在地,卻再度起身上秤。其心堅定無悔,感得大**動、枯樹生華,天降香雨、天女歌贊此菩薩必當成佛。

國王便作誓願,“我割肉血流,不嗔不惱,一心不悶以求佛道者,我身當即平復如故。”霎時,身體恢復完好如初。人天見之,皆大悲喜。釋迦牟尼佛於是圓滿布施波羅密。

原來,白鴿是帝釋天變的,老鷹是毗首翔摩變的。他們用這種方法來考驗屍毗王對佛、對普度眾生的堅定至誠。

敦煌莫高窟的敦煌莫高窟的資料

莫高窟,又名 千佛洞 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 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洞窟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 公元366年 後經歷代增修,今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國現存石窟藝術寶庫中規模最大 內容最豐富的一座。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

敦煌莫高窟的藝術賞析敦煌莫高窟的藝術特點

穿越大西北 您好,我是西北旅遊包車姜師傅,莫高窟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有不同的意義,如下 洞窟結構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築 彩塑 繪畫三位一體的綜合性藝術。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藝術特色 建築藝術 現存500多個洞窟中儲存有繪畫 彩塑的492個,其中不少是現存古建築的傑作。在多個洞...

形容敦煌莫高窟的詞語有哪些形容敦煌莫高窟的成語有哪些?

冰夏 形容 敦煌莫高窟 的詞語有 千姿百態 舉世聞名 惟妙惟肖 活靈活現 一 千姿百態 拼音 qi n z b i t i 解釋 形容姿態多種多樣或種類十分豐富。出處 出自蔣子龍 好景門 食客五花八門,論服飾 論膚色黃白都有。近義詞 千態萬狀 綽約多姿 姿態萬千 反義詞 千人一面 千篇一律 例句 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