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殿內最大三世佛造像在那座寺院

2021-04-30 18:54:49 字數 5984 閱讀 2483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東漢明帝劉莊一次夢見乙個十分高大的金人,頭頂放射白光,在殿庭上飛繞。次日,大臣傅毅說這是西方的「佛」。

於是,漢明帝派蔡愔、秦景等於永平七年(公元64 年)領了十幾個人到天竺(印度)拜佛取經,在大月支國(今阿富汗和中亞一帶),碰到天竺的著名法師迦葉摩騰(也叫攝摩騰)和竺法蘭。永平十年(公元67 年),兩位法師來到東漢都城洛陽,帶來了佛經和釋迦牟尼像。他們編譯了一本佛經,叫《四十二章經》,開了漢字佛經的先例。

明帝命令把佛經儲存於皇家圖書館中,並仿建了我國第一座佛寺,因佛經是由白馬馱來的,因此得名為白馬寺。寺廟大門外,安放著兩匹石質白馬,以作紀念。因白馬寺是最早的佛寺,因此,不少史籍也稱其為佛教的「祖庭」。

白馬寺建成至今已有近2000 年,歷代多有修繕,唐代武則天時興建的規模最大。現存寺宇大部分是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56 年)所建。

白馬寺北靠邙山,南望洛水,占地面積40000 平方公尺,平面呈長方形。大門不同於一般的佛寺,建成券門、牌坊式。從南到北,沿中軸線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千佛殿、觀音閣、毗盧閣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大雄寶殿,是僧侶舉行佛事活動的地方。台基約有1 公尺高,平面為長方形。東西面寬5 間,南北進深4 間,單簷歇山頂。

門窗用格扇。後壁和兩山用梯形青石和青磚鑲砌。毗盧閣是白馬寺裡最後的乙個殿堂,它建在乙個名叫清涼臺的高台上。

這是我國高台建築遺留下來的乙個實際例子,重簷歇山頂,彩柵朱柱,具有鮮明的東方建築的特點。寺內中軸線西側,還建有一些左右對稱的廂房式建築。各個殿宇內佛像俱全,佛龕精美。

山門內東西兩側的柏樹林裡,各建有一座墓冢,用弧形青石塊包鑲,分別是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墓。墓上題刻著宋徽宗趙佶給兩位法師的封號。

寺山門外東側,建有一座密簷式磚塔,叫齊雲塔,方形,13 層,高50公尺,中空,可以上下,整個塔結構嚴謹、巨集偉壯觀。原塔是唐代木質塔,宋靖康元年(1126 年)毀於火。金大定十五年(1175 年)在原址上重建,是不可多得的金代遺物。

白馬寺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解放後經多次修整已煥然一新,成為遊覽勝地,也是許多國家佛教徒朝拜的聖地。

中國最大知名佛教寺廟有幾個

佛家寺院一般有幾重殿

2樓:普賢金剛薩埵

一般來bai講,入佛寺第du一是山門,裡面zhi供兩位執金剛(俗稱哼哈二dao將),第二個是

回天王殿,中答央供彌勒菩薩,周圍是四大天王 背後供奉韋陀天 第三個是大雄寶殿 主要供有是釋迦牟尼佛十八羅漢等,再往後就是藏經樓一類的了,而且再往後的殿往往能反映出這個寺廟的特色了,比如再往後有的寺院有觀音殿,有的寺院有普賢殿,文殊殿等等,有的寺院還供有五方佛,有的寺院供自己寺廟或宗派的祖師等。

其實這個並沒有特別明確的規定,好多著名的寺院也並不一致。有的山門殿沒有 第乙個進入的就是天王殿,在後面是大雄寶殿。所以一般來講這兩個殿是大多寺廟都有的,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彌勒和韋陀的旁邊有供四大天王的,我也見過供哼哈二將的,這就是山門殿和天王殿合併的結果,你也不好說這個是山門殿還是天王殿,不過正規來講是應該分開的。

大雄寶殿內供奉的每個寺廟也不一樣,有的供奉三世佛,有的供奉華嚴三聖,兩邊 有的是18羅漢,也有供奉「二十天」的。總之,這種豐富的設計正反映了佛教文化藝術的多姿多彩,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如果有條件自己多去看看,走走比聽我們說好多了。

3樓:夢中的五颱

大殿主要在南北中間線上。寺院一般坐北朝南。

第一重殿是山門殿,第二重殿是天王殿,第三重殿是大雄寶殿,再後面是法堂、方丈,最後是藏經樓。

中國歷史上第一座佛教寺院在哪 是什麼寺

4樓:孫嘯月

應該是洛陽的白馬寺吧,這是佛教傳入中國之後有確切記錄的中國史上第一座官辦寺院,現在在河南省洛陽市老城以東12公里洛龍區白馬寺鎮內,被奉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但是歷史沿革隨著中國領土的擴大說不定應該是在**出現第一座佛教寺院。

寺廟供奉哪3座佛

5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到了寺廟的大bai雄寶殿

一般du可以看到三尊zhi佛

他們的dao長相都相似啊,專

但是他們其實是三尊佛

橫三世屬佛 指東方藥師王佛,主管東方琉璃光世界,**現在佛, 釋迦牟尼,主管**娑婆世界,西方阿彌陀佛, 主管西方極樂世界,

6樓:匿名使用者

大雄寶殿內:(按照順序)

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接引導師),本師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四生慈父),消災延壽藥師佛(東方琉璃世界本尊)

還有一種則是西方三聖:

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

7樓:匿名使用者

大勢至菩薩 阿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

8樓:匿名使用者

文書菩薩 地藏菩薩 觀音菩薩

大雄寶殿內有哪三尊佛?

9樓:感性的轅門射戟

大雄寶殿的像設可分為三部分:一是大殿正中的主尊佛像,二是大殿兩側的十八羅漢,三是正中佛壇背後的三大士或海島觀音像。各地佛寺因地因事制宜,並不完全相同。

主尊佛像

釋迦佛像

大雄寶殿中的釋迦牟尼佛像主要有三種造型姿勢:

第一種是結跏趺坐,左手橫置左足上,名為定印,表示禪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為「觸地印」,表示釋迦在成道以前的過去生中,為了眾生犧牲了自己的一切,這些唯有大地能夠證明,因為這些都是在大地上做的事。這種姿勢的造像,名為成道相。

第二種是結跏趺坐,左手橫置左足上,右手各上屈指作環形名為「說法印」,這是「說法相」,表示佛說法的姿勢。

另外有一種立佛,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這名為「栴檀佛像」,傳說是佛在世時印度優填王用栴檀木按照佛的面貌身形所作。手下垂名為「與願印」,表示能滿眾生願;上伸名為「施無畏印」,表示能除眾生苦。後來仿照此形像製作的也叫作「栴檀佛像」。

第三種是臥像。釋迦牟尼向右側平臥,這是他進入涅盤的姿勢。釋迦牟尼臨終前囑咐在身邊的**勤修我法,因此臥像四周大多塑有釋迦牟尼佛的**像。

一般大雄寶殿還在釋迦牟尼佛像旁塑有兩位比丘塑像,一年老(釋尊之左),一中年(釋尊之右),這是佛的兩位**。年老的名叫「迦葉尊者」(即摩訶迦葉,葉音攝,禪宗一祖),中年的叫「阿難尊者」(禪宗二祖)。佛涅槃以後,迦葉尊者繼領徒眾,後世稱之為二祖。

大殿中的這組造像,一般稱為「一佛兩**」。

三世佛像

有的大雄寶殿中不是一尊佛像而是三尊,是代表中、東、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

中間一尊是我們這個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左邊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琉璃光佛,結跏趺坐,左手持缽,表示甘露,右手持藥丸;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結跏趺坐,雙手疊置足上,掌中有一蓮台,表示接引眾生的意思。這三尊佛合起來叫「橫三世佛」。

三世佛旁邊各有二位菩薩立像和坐像,在釋迦牟尼佛旁的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在藥師佛旁的是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在阿彌陀佛旁的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這六位菩薩各是這三位佛的上首**(見《華嚴經》、《藥師本願經》、《觀無量壽佛經》)。

豎三世佛,是以人生的前世今生後世來命名的。正中是現代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東邊是過去的燃燈佛;西邊是未來的彌勒佛。不過,大殿常見的是「橫三世佛」,「豎三世佛」罕有設定。

十八羅漢像

大殿兩側多供奉有十八羅漢像。據說,佛涅盤以前,囑咐了十六位大羅漢,讓他們不要涅盤,常住世間為眾生培植福德。這十六位羅漢是:

一賓度羅跋羅惰闍、二迦諾迦伐蹉、三迦諾迦跋釐惰闍、四蘇頻陀、五諾矩羅、六跋陀羅、七迦理迦、八伐闍羅弗多羅、九戍博迦、十半託迦、十一羅怙羅、十二那迦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託迦(見《法住記》和《十六羅漢因果識見頌》)。五代以後,或加上《法註記》的作者難提密多羅和《因果識見頌》的作者摩拿羅多,成為十八羅漢。或者錯將第一尊賓度羅跋惰闍分為二人,加上難提密多羅(慶友)而作為十八羅漢。

(以上據周叔迦考證)

三大士像

在正殿佛像背後,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薩像。一般是文殊、普賢、觀音三大士之像,文殊騎獅子,普賢騎六牙白象,觀音騎龍。海島觀音像  有些寺院於大殿背後修海島,面北而設觀音像,立海島上,觀音右手據楊柳,左手託淨瓶。

海島四周依據《法華經·普門品》作「觀音救八難」的塑像。在觀音像兩旁有善財童子(出《華嚴經·入法界品》)和龍女(出《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像作為脅侍。

10樓:夢囈的魚

第一種:前世佛、現世佛、未來佛

即:燃燈佛、釋迦牟尼、彌勒佛

表法時間的統一於一念

第二種:東方藥師佛、裟婆釋迦牟尼、西方阿彌陀佛表示空間的統一於一念

11樓:匿名使用者

還有一種三身佛

法身 毗盧遮那如來

報身 盧舍那佛

應身 釋迦牟尼佛

佛教神仙裡面哪個最大?這個神仙體系是怎麼樣的?

大雄寶殿裡的佛位,詳細介紹

12樓:重量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寶殿就是正殿,也有稱為大殿的。大雄寶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築,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寶殿中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像。

大雄是佛的德號。大者,是包含萬有的意思;雄者,是攝伏群魔的意思。因為釋迦牟尼佛具足圓覺智慧型,能雄鎮大千世界,因此佛**尊稱他為大雄。

寶殿的寶,是指佛法僧三寶。 大雄寶殿中的釋迦牟尼佛像主要有三種造型姿勢: 第一種是結跏趺坐,左手橫置左足上,名為定印,表示禪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為「觸地印」,表示釋迦在成道以前的過去生中,為了眾生犧牲了自己的一切,這些唯有大地能夠證明,因為這些都是在大地上做的事。

這種姿勢的造像,名為成道相。 第二種是結跏趺坐,左手橫置左足上,右手各上屈指作環形名為「說法印」,這是「說法相」,表示佛說法的姿勢。 另外有一種立佛,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這名為「栴檀佛像」,傳說是佛在世時印度優填王用栴檀木按照佛的面貌身形所作。

手下垂名為「與願印」,表示能滿眾生願;上伸名為「施無畏印」,表示能除眾生苦。後來仿照此形像製作的也叫作「栴檀佛像」。 一般大雄寶殿還在釋迦牟尼佛像旁塑有兩位比丘塑像,一年老,一中年,這是佛的兩位**。

年老的名叫「迦葉尊者」,中年的叫「阿難尊者」。佛涅盤以後,迦葉尊者繼領徒眾,後世稱之為二祖。大殿中的這組造像,一般稱為「一佛兩**」。

有的大雄寶殿中不是一尊佛像而是三尊,是代表中、東、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中間一尊是我們這個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左邊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琉璃光佛,結跏趺坐,左手持缽,表示甘露,右手持藥丸;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結跏趺坐,雙手疊置足上,掌中有一蓮台,表示接引眾生的意思。這三尊佛合起來叫「橫三世佛」。

三世佛旁邊各有二位菩薩立像和坐像,在釋迦牟尼佛旁的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在藥師佛旁的是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在阿彌陀佛旁的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這六位菩薩各是這三位佛的上首**(見《華嚴經》、《藥師本願經》、《觀無量壽佛經》)。三世佛又有以過去、未來、現在為三世的,名「豎三世佛」。

正中是現代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東邊是過去的迦葉佛;西邊是未來的彌勒佛。不過,大殿常見的是「橫三世佛」,「豎三世佛」罕有設定。 大殿兩側多供奉有十八羅漢像。

據說,佛涅盤以前,囑咐了十六位大羅漢,讓他們不要涅盤,常住世間為眾生培植福德。這十六位羅漢是:一賓度羅跋羅惰闍、二迦諾迦伐蹉、三迦諾迦跋釐惰闍、四蘇頻陀、五諾矩羅、六跋陀羅、七迦理迦、八伐闍羅弗多羅、九戍博迦、十半託迦、十一羅怙羅、十二那迦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託迦(見《法住記》和《十六羅漢因果識見頌》)。

五代以後,或加上《法註記》的作者難提密多羅和《因果識見頌》的作者摩拿羅多,成為十八羅漢。或者錯將第一尊賓度羅跋惰闍分為二人,加上難提密多羅(慶友)而作為十八羅漢。(以上據周叔迦考證) 三大士在正殿佛像背後,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薩像。

一般是文殊、普賢、觀音三大士之像,文殊騎獅子,普賢騎六牙白象,觀音騎龍。 海島觀音有些寺院於大殿背後修海島,面北而設觀音像,立海島上,觀音右手據楊柳,左手託淨瓶。海島四周依據《法華經·普門品》作「觀音救八難」的塑像。

在觀音像兩旁有善財童子(出《華嚴經·入法界品》)和龍女(出《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像作為脅侍。 總而言之,大雄寶殿的像設可分為三部分:一是大殿正中的主尊佛像,二是大殿兩側的十八羅漢,三是正中佛壇背後的三大士或海島觀音像。

各地佛寺因地因事制宜,並不完全相同。

記得採納啊

佛教三世佛是指哪三位

橫三世佛 又名三方佛 指 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佛 另一說是東方阿閦佛,又稱 不動佛 西方阿彌陀佛。一 東方藥師佛 主管東方淨琉璃世界,他有兩位脅侍,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號稱東方三聖。一般祈禱於藥師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現世安樂。藥師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災 延壽 去病,許多老者 病人都會禮拜藥師佛,...

三身佛三世佛三方佛分別是什麼佛三世佛三方佛三身佛各自指的是哪個佛

三身佛 法身 毗盧遮那佛,報身 盧舍那佛,應身 釋迦牟尼佛。三世佛 過去世 然燈佛,現在世 釋迦牟尼佛,未來世 彌勒佛。三方佛 一般不說三方佛,基本說五方佛。但,釋迦牟尼佛與西方阿彌陀佛,東方藥師佛可算三方佛。五方佛 又稱 五智佛,分別是 毗盧遮那佛 大日如來佛 東方不動 身 佛 南方寶生佛 西方阿...

三方佛 三世佛 三身佛是怎樣布局的?就是主尊左邊是誰?右邊是

橫三世佛 指 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佛 另一說是東方阿閦佛,又稱 不動佛 西方阿彌陀佛.中間為釋迦牟尼佛,他的左邊為藥師佛,他的右邊為阿彌陀佛 縱三世佛 指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三身佛 釋迎牟尼有三身,即法身佛毗盧遮那佛 報身佛盧舍那佛 應身佛 又稱化身佛 釋迎牟尼佛,特指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