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族的後人生活在那裡,鮮卑族後裔都去哪兒了

2021-04-30 12:46:19 字數 5929 閱讀 7726

1樓:手機使用者

鮮卑是漢魏南北朝到隋唐時期活躍於中國北方的乙個大民族。其中有一位叫禿髮匹孤的首領在三國時期移牧河西走廊及青海東部。東晉後期,烏孤、利鹿孤、傉檀等禿髮三兄弟在河湟地區建立南涼政權,先後稱王十八年,成為十六國之一。

據介紹,西寧虎臺是禿髮傉檀誓師時所築,以長子虎臺命名的點將台,而康王墓則是傉檀的兄長禿髮利鹿孤的陵墓。 「南涼國滅亡後,禿髮傉檀的小兒子破羌輾轉投奔北魏,之後逐漸漢化,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賜姓名為『源賀』。」多年致力於青藏文化史研究的趙宗福博士說,源賀勤奮國事,忠貞廉政,屢立戰功,盡獻治國方略,對北魏政權的鞏固發展貢獻極大,後來晉爵西平(即西寧)王。

他說,源賀臨終前遺訓子孫「誠勤以事君,清約以行已」。源氏子孫遵其祖訓,報效君國,顯赫於北朝、隋、唐、宋數代,正史中有傳的源姓就多達20餘人。 北宋末年,金兵南進,源氏子孫南遷廣東南雄。

南宋末年,元兵南下,源氏子孫再次南逃到珠江流域,從此定居,繁衍生息於嶺南,現在有3000多人,其中有一半人主要在港澳地區從商。 「源氏源於鮮卑,興於甘肅、青海,北魏時逐漸漢化,佔籍洛陽,之後完全成為漢民族的一部分,宋代又受金、元游牧民族的影響,遷到廣東,成為客家人。」趙宗福說,他們的歷史印證了中華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融合史實。

鮮卑族後裔都去哪兒了

2樓:蟲二觀風聽月

兩千年前鮮卑人一直生活在大興安嶺區域。

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後,同漢人婚姻混血,並**大量原有漢人,從此鮮卑人幾乎佔據漢人大半,真正的古漢人其實從此不多。大部分鮮卑人與漢、匈奴、氐、羯、羌深度融合,難辨你我(基本上都是漢人了)。

鮮卑族八大姓,由複姓改為漢姓

丘穆陵氏→穆氏

獨孤氏→劉氏

步六孤氏→陸氏

賀賴氏→賀氏

賀樓氏→樓氏

勿忸氏→于氏

紇奚氏→嵇氏

尉遲氏→尉氏

3樓:匿名使用者

鮮卑族即源於北方匈奴比鄰的東胡人是盛世殷商滅國遺留後裔人口,比如今天的戴姓等。

4樓:匿名使用者

鮮卑族基本都融合進了漢族, 詳細情況參考下《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復。

古代中國鮮卑族的後代都分布在哪些地方??

5樓:顧玉洋

先秦時已活動於大興安嶺中部與北部,其名則始顯於東漢初年。語言、習俗與烏桓同。秦、漢之際匈奴滅東胡,烏桓、鮮卑並受匈奴役屬。

漢武帝大敗匈奴,徙烏桓於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塞外,鮮卑人隨之南遷烏桓故地饒樂水(今西拉木倫河)流域,一部分(拓跋部)則南遷至大澤(呼倫貝爾草原)。東漢初,烏桓內遷,鮮卑又因之遷到五郡塞外。北匈奴西遷,鮮卑進至匈奴故地,並其餘眾,勢力漸盛。

漢桓帝時,首領檀石槐建庭於高柳北彈汗山( 今山西陽高西北 ),組成諸部軍政聯合體 ,東 、中、西3部各置大人率領。檀石槐任用漢人 ,制法律 ,由漢地輸入鐵器,促進了鮮卑社會的發展。其勢力「東西萬四千餘裡,南北七千餘裡」,盡有匈奴故地。

檀石槐死後,諸部聯合瓦解,有步度根、軻比能等首領,各擁所部,附屬漢魏。魏晉時期,北方草原上活動的主要是鮮卑各部。有人認為,「西伯利亞」一名的產生可能就與鮮卑人當年的活動有關。

晉南北朝時期,內遷鮮卑慕容氏曾建立前燕、後燕、西燕、南燕;乞伏氏曾建立 西秦 ;禿髮氏曾 建立南涼 ;拓跋氏先建代國,後改魏,終於統一北部中國。北魏**為東、西魏後,鮮卑化漢人高氏與鮮卑化匈奴人宇文氏分別建立北齊、北周。另有出自慕容氏的吐谷渾遷到青海統治羌人,直到唐初才為吐蕃所滅。

內遷鮮卑建立政權後,部落大都解體,人民多轉向定居農業生產,漸與漢族及其他各族融合。鮮卑漢化尤以北魏孝文帝拓跋巨集,改漢姓後稱元巨集)改革最為激進。後雖有反覆,但降至隋唐,鮮卑已不再作為政治實體和民族實體存在。

1.鮮卑**

在西晉時期鮮卑分為三大支部。

東鮮卑東部有段部、慕容部、宇文部等。

其中段部被羯人的後趙擊潰,融入中原。有人認為該部與宋朝時期的大理段氏有關。

慕容部的慕容皝創立大燕國,史稱前燕。前燕能臣慕容恪死後衰落,慕容昧(字景茂)為王時亡於氐人苻氏的前秦。慕容恪的弟弟慕容垂降前秦。

384年,在前秦淝水之戰敗於東晉之後,慕容垂復國建立燕國,史稱後燕。同時慕容昧的弟弟餃莩澹ㄐ∶

6樓:匿名使用者

廣西有康姓的越南華僑,而康姓是昭武九姓,

源本是西域的粟特人,從今哈薩克國,經商**,來到中國可以說,鮮卑族幾乎找不到終跡了

如果他們有特有的姓氏,那就好找

近來山姆大爺的日子不好過

要壓rmb生值,如果我們都信了上帝

和美國人成了一家人,興許山姆大爺能放過咱們

7樓:還我河山

早已漢化,北方有些少數民族有鮮卑血統。

鮮卑人是怎麼發展的,後人在**,現在還有鮮卑人嗎?

8樓:轟雨下雷

鮮卑族是繼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興起於大興安嶺。為魏晉南北朝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游牧民族,起源於東胡族,分布在中國北方。北周滅亡後,以鮮卑族作為主體建立的鮮卑國家不復存在。

隋唐以後,鮮卑已不在作為政治實體和民族實體存在。

如今,鮮卑族已經融在其他民族之中,成為民族融合道路上又一消失的古代民族。

擴充套件資料

族名來歷:《三國志》《後漢書》《晉書》和《十六國春秋》都記載「鮮卑」族名是「依鮮卑山,以山為號」,《魏書》記載為「大鮮卑山」。據考證,鮮卑山即為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中旗的蒙格罕山;而大鮮卑山則位於發現有嘎仙洞的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境內的大興安嶺北段。

族名釋義:「鮮卑」一詞,亦稱「師比」,指胡人的帶鉤而言。此帶鉤初出自東胡,戰國時傳入趙國等。

《史記索隱》引張晏雲:「鮮卑郭落帶,瑞獸名也,東胡好服之。「郭落」為獸之義,「鮮卑」意為祥瑞或神,合之為瑞獸或神獸。

東胡人以鹿等瑞獸狀鑄鏤帶鉤上,即所謂「鮮卑郭落帶」,譯言瑞獸帶或神獸帶。

另外,有的學者認為「鮮卑」是祥瑞之意,以鮮卑作為族名,符合古代游牧民族命名的習慣方式;還有的學者認為「鮮卑」包含有動物含義,是作為部落圖騰的動物或是神獸。

9樓:匿名使用者

鮮卑人後代在新疆北部、甘肅、山西陝西的山區、東北以及南方的廣東。

甘肅、陝西山西的山區的鮮卑人,是唐朝末年沙陀人反叛後,躲進去的,已經融入漢族。

東北的鮮卑人,是沒有隨著鮮卑貴族進入中原的鮮卑人,已經融入漢族、滿族。

新疆北部的鮮卑人,是清朝的時候,根據皇帝的旨意,東北的滿化鮮卑人西遷到新疆北部,現在叫錫伯族。

南方的廣東,主要是蒙古人反叛後,從關中平原(在陝西)南遷到廣府地區的鮮卑貴族後代。

10樓:一生的劍

有啊,今天新疆的錫伯族

就是沒漢化到的鮮卑族後裔,明星佟麗婭就是錫伯族的。漢化的鮮卑族後裔就是今天廣東廣府漢族民系,這裡出的明星更多,就不贅述了。

鮮卑族族源是大鮮卑山,今天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大興安嶺北側。曾經居住於西伯利亞(舊稱「鮮卑利亞」),今天俄羅斯的境內。

鮮卑族於五胡十六國時候入主中原,在經過一番廝殺後,最終突圍而出,統一中國北方。漢化鮮卑族經歷北魏、北周、隋朝,到唐朝時期由於安史之亂而南遷到今天的廣東珠三角一帶,與當地早期到來的山戎、阿拉伯人等結合,形成今天的廣府民系。沒漢化的就形成了錫伯族。

拓跋家是鮮卑族的先祖,他們的後人現在何處?

11樓:冷侃娛文

鮮卑族是我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乙個少數民族,拓跋家是鮮卑族的先祖,那麼,隨著孝文帝改革以後,拓跋家族的後人現在何處?

1、在清末民初,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他的《觀堂集林》中說的"我國古時有一強梁之外族,其族西自汧隴,環中國而北,,,隨世異名,因地殊號"這裡他舉出北方各民族,重要的是"隨世異名,因地殊號"。

2、世界語言學奠基人,法國學者伯希和到呼倫貝爾考察,認為室韋和鮮卑是同一民族,北魏自己要漢化語言、服裝、風俗,不准留在原地之室韋,用一樣的族名。

現在有些村落已經證明是鮮卑拓跋後裔聚集地,比如廣東鶴山市、佛山市,有2000餘源氏族人,他們認為自己是拓跋鮮卑後裔,在廣東省肇慶市,有6000餘慕容氏族人。廣東肇慶高要白土鎮的幕村、大旗村、中崗村都密集分布著鮮卑族慕容氏。

一部分拓跋氏鮮卑後裔曾申請將他們戶口本上的漢族改為鮮卑族,有關部門答覆是鮮卑族已經消失,已經沒有具有民族特徵的鮮卑族,民族識別中沒有確認存在鮮卑族,這樣申請改變民族成分的登記不被認可。但這些沒有影響他們復興自己文化的決心。

現在這些鮮卑後裔續修家譜,建立宗祠,他們會把自己是鮮卑後裔的觀念傳承下去。

他們在民俗上,還保持著鮮卑族的特徵,比如忌吃馬肉。這應是北方馬背上民族共同的。他們每天睡覺要頭朝北方,表示他們無論走到**,都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先,不會忘記自己夢中的故鄉。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他們的後人肯定分布在各種地方,因為不可能一直都是群居的。

13樓:厭離

其實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鮮卑族都與漢族融合了,所以現在沒有具體的居住地。

14樓:隔壁老段哥哥

經過幾千年的民族大融合,這些少數民族人民應該早已融入到其他民族中,可能早已漢化,無從**了

15樓:johnny小迪

據記載,他們的後人,多分布於甘肅、陝西、山西一帶

16樓:榮光之主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民族大融合估計全國各地都有這個種族了吧,

17樓:回憶不過期

我覺得現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有他們的後人

18樓:花枝隱逸者

這無從考證吧,有說在蒙古的,有說在廣東的,拓跋人都改了漢姓,真的不好判斷。

19樓:

拓跋家的後人,現在大多數都在新疆居住。

20樓:gopkkp啊

拓跋家族的後人現居住在北方,陝西延安等地

鮮卑族人的分布和鮮卑族後裔的現狀?

21樓:匿名使用者

鮮卑族是繼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對中國影

響最大的少數民族。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興起於大興安嶺。鮮卑族起源於東胡,在秦漢之際,退保鮮卑山,以山為號。

東漢時期,佔據蒙古草原,逐漸強盛。二世紀中葉,檀石槐統一鮮卑各部,將鮮卑劃分為東、中、西三部。在檀石槐死後,鮮卑重新**。

此後,軻比能曾短暫統一鮮卑。西晉永嘉之亂後,鮮卑族開始南下西進,先後建立前燕、後燕、西燕、南燕、西秦、南涼、北魏、東魏、西魏、北周等十個國家,顯赫一時。直到隋唐以後,鮮卑作為民族實體和政權實體逐漸消弱,融入其他民族之中。

北周滅亡後,以鮮卑族作為主體建立的鮮卑國家不復純在。隋唐以後,鮮卑已不在作為政治實體和民族實體存在,但他們的後裔卻在隋唐這兩個朝代居於重要地位。隋唐的建國者楊堅、李淵二人即是鮮卑化的漢人,而他們的母、妻又是漢化的鮮卑人。

至於兩朝的達官顯宦有很多鮮卑人,其位至宰相的就有20餘人,其他如尚書、侍郎,地方上的都督、刺史,更不勝列舉。這不僅表明了這時北方與中原的民族融合的深度,也顯示了鮮卑人在社會重要性方面的廣度。諸如隋代築造學家宇文愷,《切韻》作者陸法言,唐初權相長孫無忌,中唐詩人元稹,直至金末元初文學家元好問等,都是中國歷史上的鮮卑裔著名人物。

如今,鮮卑族已經融在其他民族之中,成為民族融合道路上又一消失的古代民族。但根據吉林大學古dna實驗室(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周慧教授的古人遺骸線粒體古dna研究,證實現代錫伯族人群很可能是古代拓跋鮮卑的後裔。拓拔部是鮮卑諸部中非常複雜的乙個部族,其人口組成不僅有原拓拔部本部之人,還有留居漠北的十萬餘戶匈奴,以及被拓拔部征服擄掠來的穢秣人、諸多雜胡,並且在崛起的過程中吸納了大量的肅慎人、扶餘人,甚至高加索白種人,以至於在體貌上拓拔部更接近於白種人。

由此可見,錫伯族的祖先很有可能是拓拔部中的原肅慎人,因為錫伯語和滿語一樣都屬於古肅慎語(通古斯語系)。

哪位知道女真族 鮮卑族的歷史,是哪個民族的前身

這都是古代的民族,現在隨著歷史發展,已經沒有這個概念了。女真人的先世叫肅慎人,先秦時期聚居於吉林長白山一帶。北宋末年,女真人擊敗契丹人和漢人在黃河流域建立了大金國,後被蒙古人擊敗,黃河流域的金國人已和漢人,蒙古人雜處,失去了民族特點。留在東北的女真人在明朝末年重新崛起,在經過一系列變革,吸受了部分漢...

人生活的意義,人生活有什麼意義 ?

為了實現個人的生存價值,為了證明你的存在給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帶來了有用的東西。人生如夢卻不是夢,雖然有時候讓人怎麼也琢磨不透,但是我們仍然要認真的面對屬於自己的每一天。人為未知而活 為了愛,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為國家,人活著為了去尋求未知的答案,去創造未知的答案.當你的行動受到了小小的讚揚,你會...

人生活著的意義人生活著的意義

百無一用是書生,不僅是說的,還有做的。不僅是想的,還要悟得。世界不是臆想中完美。世界因完美者而美好。你的思想是不足。應暫時放一放,改變一下環境,肯定可以改變你乙個思維角度。絕處逢生。亦只有在思維之死地,方有可能逆 我,給思維獲得乙個更新與拓展。求證人生,生命本質,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可急功近利而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