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侵蝕作用形成山峰對嗎,簡述冰川的侵蝕作用與特點

2021-04-21 00:26:17 字數 5641 閱讀 3252

1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不太嚴謹吧.這裡的山峰應該是指那種形態比較陡峭的山峰,其形成確實很大程度上回是受冰川的改造答.

我們知道,在高山一定海拔(雪線)之上,雪是長年不化的,常年累積的雪就會形成巨大的冰川,冰川在重力的作用下就會往下滑動,在向下移動的過程中(雖然緩慢,但能力是巨大的)像一台巨大的推土機,往下刨蝕著山體,一直推到一定海拔(雪線)之下,融化掉,然後被刨蝕下來的岩石就堆積在那裡,長年累月的堆積,地質學上稱之為冰磧巖.所以冰川是完全可以侵蝕岩石的.在冰川不斷的往下刨蝕的過程中,山體會形成四周較陡的形態.

我們稱之為山峰.所以冰川可以改造高的山體的形態,但山決不是冰形成的(當然冰山除外).

簡述冰川的侵蝕作用與特點 10

2樓:匿名使用者

冰川有很強的侵蝕力,大部分為機械的侵蝕作用,其侵蝕方式可分為幾種:    冰川景象

(1)拔蝕作用:當冰床底部或冰斗後背的基岩,沿節理反覆凍融而鬆動,若這些鬆動的岩石和冰川凍結在一起,則當冰川運動時就把岩塊拔起帶走,這稱為拔蝕作用。經拔蝕作用後的冰川河谷其坡度曲線是崎嶇不平的,形成了梯形的坡度剖面曲線。

  (2)磨蝕作用:當冰川運動時,凍結在冰川或冰層底部的岩石碎片,因受上面冰川的壓力,對冰川底床進行削磨和刻蝕,稱為磨蝕作用。磨蝕作用可在基岩上形成帶有擦痕的磨光面,而擦痕或刻槽是冰川作用的一種良好證據,其方向可以用來指示冰川行進的方向。

  (3)冰楔作用:在岩石裂縫內所含的冰融水,經反覆凍融作用,體積時漲時縮,而造成岩層破碎,成為碎塊,或從兩側山坡墜落到冰川中向前移動。   (4)其他:

當融冰之水進入河流,其常夾有大體積之冰塊,會產生強大撞擊力破壞下游的兩岸岩石。   冰川侵蝕力的強弱受到下列因素的影響:   (1)冰層的厚度和重量。

重厚者侵蝕力強。   (2)冰層移動的速度。速度大者侵蝕力強。

  (3)攜帶石塊的數量。攜帶數量越多越重者,侵蝕力越強。   (4)地面岩石之粗糙或光滑。

粗糙地面較易受冰川之侵蝕。   (5)底岩的性質,底岩鬆軟者較易受侵蝕。   (6)岩層之傾斜方向與冰川移動方向一致者,易遭侵蝕。

  因侵蝕作用而造成的冰蝕地貌有:   (1)冰斗:為山谷冰川重要冰蝕地貌之一,形成於雪線附近,在平緩的山地或低窪處積雪最多,由於積雪的反覆凍融,造成岩石的崩解,在重力和融雪水的共同作用下,將岩石侵蝕成半碗狀或馬蹄形的窪地,典型的冰斗於是形成。

冰斗的三面是陡峭岩壁,向下坡有一口,若冰川消退後,窪地水成湖,即冰斗湖。   (2)刃脊、角峰、冰啞: 若冰斗因為挖蝕和凍裂的侵蝕作用而不斷的擴大,冰斗壁後退,相鄰冰斗間的山脊逐漸被削薄而形成刀刃狀,稱為刃脊。

而幾個冰斗所交匯的山峰,形狀很尖,則稱為角峰。在刃脊之間的低下鞍部處,則為冰啞。   (3)削斷山嘴、u型谷、石窪地:

當山谷冰川自高地向低處移動,山嘴被削平成三角形,稱為削斷山嘴。又因為冰川谷的橫剖面形狀如u字形,故稱u型谷。u型谷兩側有明顯的谷肩,谷肩以下的谷壁較平直,底部寬而平,若是在冰川谷的底部,因冰川的挖蝕,而造成向下低凹的水坑,石地。

  (4)峽灣:在高緯度地區,冰川常能伸入海洋,在岸邊侵蝕成一些很深的u型谷,當冰退以後,海水可以沿谷進入很遠,原來的冰谷便成峽灣。   (5)懸谷:

懸谷的形成是來自於冰川侵蝕力的差異,主冰川因冰層厚、下蝕力強,故u型谷較深;而支冰川因為冰層薄、下蝕力弱,故u型谷較淺。因為在支冰川和主冰川的交匯之處,常有冰川底高低的懸殊,當支冰川的冰進入主冰川時必為懸掛下墜成瀑布狀,稱之為懸谷。   (6)羊背石:

為冰川基床上的一種侵蝕地形,是由基岩組成的小丘,常成群分布,遠望如匍匐的羊群,故稱為羊背石。其平面為橢園型,長軸方向與冰流動方向一致,向冰川上游方向的一坡由於冰川的磨蝕作用,坡面較平,坡度較緩,並有許多擦痕;而在另一側,受冰川的挖蝕作用,坡面坎坷不平,坡度也較陡。羊背石的形成,是由於岩層是軟硬相間的排列,當侵蝕、風化的作用查行時,軟的岩層會被侵蝕的較多較深;而硬的岩石抵抗侵蝕、風化的能力較強,所以在侵蝕、風化後,硬的岩層會較軟的岩層高,形隆起的橢園地形,一面受磨蝕、一面受挖蝕。

  (7)冰川磨光面、冰川擦痕:在羊背石上或u型谷谷壁及在大漂礫上,常因冰川的作用而形成磨光面,當冰川搬運物是砂和粉砂時,在較緻密的岩石上,磨光面更為發達;若冰川搬運物為礫石,則在谷壁上刻蝕成條痕或刻槽,稱之為冰川擦痕,擦痕的一端粗,另一端細,粗的一端指向上游。

3樓:細雨清風著梨花

作用:冰川侵蝕作用可形成各式各樣的冰蝕地形,這些地形是研究冰川活動的重要證據。山岳冰川形成的地形主要有冰蝕谷、冰斗、鰭脊、角峰等。

大陸冰川形成的冰蝕地形主要為冰蝕窪地。歐洲的地形形成就與冰川有關。

4樓:嘿別叫我丫頭

這個忘了,好幾年沒學地理了!

高一地理 冰川侵蝕中的 冰斗和角峰是怎樣形成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受重力作用,冰川向山下移動,移動過程中會產生刨蝕作用,類似於河流中的下切侵蝕,但不同的是,刨蝕作用形成光滑的曲面,即u型谷;山上形似「鬥」,被稱作冰斗;冰斗與冰斗之間的尖銳山峰被稱作角峰。

6樓:多拉歌

冰川堆積物因為各種情況融化,在重力作用下,侵蝕形成。

求冰川對地表的侵蝕、沉積作用

7樓:匿名使用者

■ 侵蝕作用

冰川有很強的侵蝕力,大部分為機械的侵蝕作用,其侵蝕方式可分為幾種:

(1)拔蝕作用: 當冰床底部或冰斗後背的基岩,沿節理反覆凍融而鬆動,若這些鬆動的岩石和冰川凍結在一起,則當冰川運動時就把岩塊拔起帶走,這稱為拔蝕作用。經拔蝕作用後的冰川河谷其坡度曲線是崎嶇不平的,形成了梯形的坡度剖面曲線。

(2)磨蝕作用: 當冰川運動時,凍結在冰川或冰層底部的岩石碎片,因受上面冰川的壓力,對冰川底床進行削磨和刻蝕,稱為磨蝕作用。磨蝕作用可在基岩上形成帶有擦痕的磨光面,而擦痕或刻槽是冰川作用的一種良好證據,其方向可以用來指示冰川行進的方向。

(3)冰楔作用: 在岩石裂縫內所含的冰融水,經反覆凍融作用,體積時漲時縮,而造成岩層破碎,成為碎塊,或從兩側山坡墜落到冰川中向前移動。

(4)其他: 當融冰之水進入河流,其常夾有大體積之冰塊,會產生強大撞擊力破壞下游的兩岸岩石。

□ 冰川侵蝕力的強弱受到下列因素的影響:

(1)冰層的厚度和重量。重厚者侵蝕力強。

(2)冰層移動的速度。速度大者侵蝕力強。

(3)攜帶石塊的數量。攜帶數量越多越重者,侵蝕力越強。

(4)地面岩石之粗糙或光滑。粗糙地面較易受冰川之侵蝕。

(5)底岩的性質,底岩鬆軟者較易受侵蝕。

(6)岩層之傾斜方向與冰川移動方向一致者,易遭侵蝕。

□ 因侵蝕作用而造成的冰蝕地貌有:

(1)冰斗 為山谷冰川重要冰蝕地貌之一,形成於雪線附近,在平緩的山地或低窪處積雪最多,由於積雪的反覆凍融,造成岩石的崩解,在重力和融雪水的共同作用下,將岩石侵蝕成半碗狀或馬蹄形的窪地,典型的冰斗於是形成。冰斗的三面是陡峭岩壁,向下坡有一口,若冰川消退後,窪地水成湖,即冰斗湖。

(2)刃脊、角峰、冰啞: 若冰斗因為挖蝕和凍裂的侵蝕作用而不斷的擴大,冰斗壁後退,相鄰冰斗間的山脊逐漸被削薄而形成刀刃狀,稱為刃脊。而幾個冰斗所交匯的山峰,形狀很尖,則稱為角峰。

在刃脊之間的低下鞍部處,則為冰啞。

(3)削斷山嘴、u型谷、石窪地: 當山谷冰川自高地向低處移動,山嘴被削平成三角形,稱為削斷山嘴。又因為冰川谷的橫剖面形狀如u字形,故稱u型谷。

u型谷兩側有明顯的谷肩,谷肩以下的谷壁較平直,底部寬而平,若是在冰川谷的底部,因冰川的挖蝕,而造成向下低凹的水坑,石地。

(4)峽灣: 在高緯度地區,冰川常能伸入海洋,在岸邊侵蝕成一些很深的u型谷,當冰退以後,海水可以沿谷進入很遠,原來的冰谷便成峽灣。

(5)懸谷: 懸谷的形成是來自於冰川侵蝕力的差異,主冰川因冰層厚、下蝕力強,故u型谷較深;而支冰川因為冰層薄、下蝕力弱,故u型谷較淺。因為在支冰川和主冰川的交匯之處,常有冰川底高低的懸殊,當支冰川的冰進入主冰川時必為懸掛下墜成瀑布狀,稱之為懸谷。

(6)羊背石: 為冰川基床上的一種侵蝕地形,是由基岩組成的小丘,常成群分布,遠望如匍匐的羊群,故稱為羊背石。其平面為橢園型,長軸方向與冰流動方向一致,向冰川上游方向的一坡由於冰川的磨蝕作用,坡面較平,坡度較緩,並有許多擦痕;而在另一側,受冰川的挖蝕作用,坡面坎坷不平,坡度也較陡。

羊背石的形成,是由於岩層是軟硬相間的排列,當侵蝕、風化的作用查行時,軟的岩層會被侵蝕的較多較深;而硬的岩石抵抗侵蝕、風化的能力較強,所以在侵蝕、風化後,硬的岩層會較軟的岩層高,形隆起的橢園地形,一面受磨蝕、一面受挖蝕。

(7)冰川磨光面、冰川擦痕: 在羊背石上或u型谷谷壁及在大漂礫上,常因冰川的作用而形成磨光面,當冰川搬運物是砂和粉砂時,在較緻密的岩石上,磨光面更為發達;若冰川搬運物為礫石,則在谷壁上刻蝕成條痕或刻槽,稱之為冰川擦痕,擦痕的一端粗,另一端細,粗的一端指向上游

8樓:匿名使用者

有嗎?沒這種作用吧!冰川都在南北極,地表從何而來?!!!

哪些地方有冰川作用造成的自然景觀

9樓:

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屬於氣候地貌範疇.地球陸地表面有11%的面積為現代冰川覆蓋,主要分布在極地、中低緯的高山和高原地區.

第四紀冰期,歐、亞、北美的大陸冰蓋連綿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為寬廣的地域,給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遺跡.

冰川是準塑性體,冰川的運動包含內部的運動和底部的滑動兩部分,是進行侵蝕、搬運、堆積並塑造各種冰川地貌的動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動力,是與寒凍、雪蝕、雪崩、流水等各種應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區的地貌景觀.

廣泛分布於歐洲、北美洲和中國西部高原山地.分現代冰川地貌和古代冰川地貌兩種.前者僅限於約佔陸地面積10%的現代冰川分布區;後者主要指第四紀古冰川(最大覆蓋範圍佔陸地面積的32%)塑造的地貌.

冰川地貌是鑑別冰川作用範圍和性質的標誌,對研究古地理和古氣候環境的變遷有重大意義.因冰磧物的工程地質特性不同於其它沉積物,故研究冰川沉積地貌有較大實踐意義.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為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兩類.現代冰川作用區的冰體部分按形態分為:①大陸冰蓋.

面積>50000公里的陸地冰體,如南極冰蓋和格陵蘭冰蓋;②冰帽.數千公里至50000公里的陸地冰體,規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頂冰川都可發育為冰帽;③山地冰川.又分為冰斗冰川、懸冰川、谷冰川、平頂冰川和山麓冰川等.

冰川消融可形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磧丘陵等冰川融蝕地貌.冰川侵蝕地貌一般分布於冰川上游,即雪線以上位置,形態型別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蝕地貌.冰川(包括冰水)沉積地貌分布於冰川下游,形態型別包括終磧壠、側磧壠、冰磧丘陵、冰磧台地、底磧丘陵和底磧平原、鼓丘與漂礫扇,以及由冰水沉積物組成的冰礫阜、蛇形丘、冰水階地台地和冰水扇等.

大陸冰蓋和山地冰川的地貌組合有較大差異.前者冰體從中心向四周流動,以冰蓋前緣廣泛發育冰磧(尤其是終磧)、冰水堆積地貌和大面積的冰蝕凹地為特徵,沒有側磧壠,只有在孤立的冰原島山地區才出現冰蝕地貌.山地冰川受地形限制,與周圍基岩接觸面大,造成的冰蝕地貌型別眾多.

此外,山地冰川地貌的分帶性也比大陸冰蓋和冰帽的地貌分帶性強,有明顯的垂直分帶和水平分帶.在冰川縱剖面上,從山體中心到冰川外圍,依次為角峰——冰斗——冰坎——羊背石——磨光面——底磧平原或丘陵——終磧壠——冰水扇;在橫剖面上,從高到低依次為刃脊——槽谷肩——冰蝕崖——側磧壠——冰床(底磧平原或丘陵).山地冰川地貌的發育程度與氣候條件、原始地形和新構造運動有關.

在海洋性氣候條件下,山地新構造強烈,地形陡峻,則冰蝕作用強盛,冰蝕地貌和冰磧地貌較發育,但因冰期後流水作用較強,破壞較嚴重;在大陸性氣候條件下,地形較和緩,則冰蝕地貌和冰磧地貌發育較差,但後期流水侵蝕弱,冰川地貌易於儲存.

侵蝕作用的作用型別簡述河流侵蝕作用主要有哪些型別?

海洋侵蝕作用 海水的運動方式主要有波浪 潮汐 洋流和濁流四種,其中洋流和濁流主要作用於大陸坡和深海盆地,對陸地海岸造成侵蝕的主要是波浪和潮汐。與地表徑流一樣,波浪和潮汐的侵蝕作用也分為機械侵蝕和化學溶蝕兩種型別。由於波浪和潮汐的機械衝擊力遠遠大於陸上的地表徑流,所以較短時間內就能對海岸地貌造成巨大破...

斯堪的維亞山脈東坡受冰川侵蝕作用,多峽灣地貌這句話對嗎?為

對,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地形特徵要從空間位置等方面進行描述,其成因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即長期受流水 冰川侵蝕。斯堪地那維亞山脈東 西坡的氣候型別不同,西坡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東坡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其主要是受大氣環流與洋流的影響。高中地理學些什麼?即 中國 政區圖 中國地形圖 中國氣候圖 氣溫 降水量 中國...

下列地貌的形成與流水侵蝕作用有關的是 c

真宮寺小喬 a 是由於流水沉積作用形成的,具體解釋就是緩慢流動的河水遇到海洋中強烈的頂潮力使得河水流動受阻,加上海洋中含有的各種帶電粒子與由於摩擦作用而帶電的泥沙顆粒結合沉積,便形成河口三角洲 b 是由於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具體就是攜帶有顆粒物的大風將地表結構中較軟的部分擦沒,留下堅硬的部分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