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繁體劉字毛筆寫法,中國三大行書書法帖包括哪些?

2021-04-20 12:32:23 字數 5777 閱讀 2695

1樓:

行書繁體劉字毛筆寫法(如圖所示)

行書寫法

版(權一)

行書寫法(二)

行書寫法(三)

行書寫法(四)

2樓:我是捕魚大亨

葉根du友行書zhi繁體

經典繁體行書

1、 行書是在dao隸書的基專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屬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

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2、繁體字是指漢字簡化後被簡化字(又稱簡體字)所代替的原來筆畫較多的漢字。

練書法行書用什麼筆?

3樓:匿名使用者

練書法行書用中復

長鋒兼毫

製筆。用兩種以上之毫製筆,稱兼毫。一般以狼毫或紫毫(紫色兔毛)與羊毫合製而成的為主。有直稱兼毫者,如紫兼毫。有表明配合成分多寡者,如三紫七羊,七紫三羊,五紫五羊各種。

紫、狼兼者曰紫狼毫,狼、羊兼者曰狼羊毫,雞、狼兼者曰雞狼毫,鹿、狼兼者曰鹿狼毫。紫兼花白者仍曰紫毫,以同用兔毫也。以河南周口皖香毛筆出產的兼毫毛筆為之最。

兼毫制法:以一種毫為心柱,他種毫覆之。亦有攙雜為之者,如作大字用之鬃筆,即攙雜羊毫。

擴充套件資料

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游絲的痕跡,這就是絲連。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是楷書的流動。楷書與行書書寫時,點畫的寫法,用筆需遵循的準則,如中鋒,鋪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鋒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書書寫時比較舒展,流動。

行書的用筆有以下幾個特點:

1、點畫以露鋒入紙的寫法居多;

2、以歟側代替平整;

3、以簡省的筆畫代替繁複的點畫;

4、以勾、挑、牽絲來加強點與畫的呼應;

5、以圓轉代替方折。

4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您所說的練習行書是毛筆還是硬筆呢?

毛筆的話,這還得根內據您個人的喜好和容所臨習的碑帖或書家的風格來決定。一般來說,就用普通的兼毫即可,如7紫3羊或者6紫4羊等等,軟硬自己根據喜歡而選擇,或者聽從老師意見。

硬筆的話,中國書店和文具店一般都有買專用的書法筆(彎筆尖,田英章老師喜歡用此種筆),寫出來的效果跟毛筆很為接近,但初學者不易掌握特性,建議先用普通鋼筆或簽字筆即可。雖然是練習硬筆,但最好從臨習古碑帖入手,也可參考當代書家硬筆字帖。

呵呵,祝樓主學習進步

5樓:匿名使用者

建設用中長鋒兼毫筆,軟硬適中。本人書法創作以行書為主,特推薦。

6樓:奇門上人

用兼毫筆比較好!剛柔相濟!

7樓:妙靈女俠

那就要看你想寫出怎樣的字了,如果想讓寫出剛勁有力的字,就用狼豪,但如果想寫出柔美的字就用羊毫。

哪個書法家的行書比較好?

8樓:課文你來說

一、王羲之的行書比較好。

1、原因

(1)王羲之的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

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2)王羲之的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更有《黃庭經》《樂毅論》草書《十七帖》《初月帖》等著名行書作品傳世。

(3)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公尺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悅誠服,因而他享有「書聖」美譽。

2、王羲之個人簡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

王羲之出身於魏晉名門琅玡王氏,他七歲就擅長書法。後人評曰:「飄若游雲,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臥凰閣」、「天質自然,豐神蓋代」。

有關於他的成語有入木三分、東床快婿等,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

二、行書

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

行書大約出現在西漢晚期和東漢初期。在漢末,行書沒有普遍地應用。直至晉朝王羲之的出現,才使之盛行起來。

行書到王羲之手中,將它的實用性和藝術性最完美地結合起來。從而創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書藝術,成為書法史上影響最大的一宗。

9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有很多優秀的行書大家,如東晉的王羲之,最有名的帖是《蘭亭敘》,號稱天下第一行書,他與他的兒子王獻之並稱二王,他們的尺牘及其刻帖,如《喪亂帖》、《頻有哀帖》、《二謝帖》、《奉橘帖》、《得示帖》、《中秋帖》、《鴨頭丸帖》、《大觀帖》及《淳化閣帖》也都十分精彩。唐代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宋朝蘇東坡的《黃州寒食帖》是天下第三行書,

10樓:匿名使用者

王羲之的行書(行楷)張旭的草書

11樓:匿名使用者

王羲之,是天下第一行書

行書的代表人物

中國三大行書書法帖包括哪些?

12樓:文學嘗試

中國三大行書書法帖為《蘭亭集序》《祭侄文稿》《黃州寒食帖》。

一、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集序》

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2023年),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

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並揮寫了一篇《蘭亭集序》。

唐太宗對他推崇備至,曾親撰《晉書》中的《王羲之傳論》,推頌為「盡善盡美」。還將臨摹本分賜貴威近臣,並以真跡殉葬。

《蘭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宋代書法大家公尺芾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

後世但凡學習行書之人,都會傾心於蘭亭不能自拔。《蘭亭序》洋洋灑灑跳舞一般的筆法真是讓吾等後輩習書者望而生嘆,讚嘆於王羲之出神入化的書法技藝,讚嘆於王羲之如水般流暢的文采。

二、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追祭從侄顏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這篇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之事。

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湧,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氣呵成。

且此稿是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書寫,不顧筆墨之工拙,故字隨書家情緒起伏,純是精神和平時工力的自然流露。這在整個書法史上都是不多見的,故《祭侄文稿》是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墨跡原作之一。

三、天下第三行書——蘇軾《黃州寒食帖》

蘇軾四十五歲,因宋朝最大的***「烏台詩案」受新黨排斥,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鬱鬱不得志,生活上窮愁潦倒。元豐五年(公元2023年),他即興作此兩首寒食詩,並書寫了《寒食帖》。

《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

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

擴充套件資料

行書的出現與興盛

行書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

行書出現的時間大約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後的正書非常接近。這相當於從隸書中變出(章)草書——由「正體字」中派生出別支來。桓靈朝的「正體字」除了隸書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們又認為行書就是「八分楷法」的別支。

直至晉朝王羲之的出現,才使之盛行起來。行書到王羲之手中,將它的實用性和藝術性最完美地結合起來。從而創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書藝術,成為書法史上影響最大的一宗,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也是出自王羲之之手。

1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三大行書是指《蘭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黃州寒食詩》。

縱觀1800多年中國行書發展歷史,建立了不朽地豐碑的是三個傑出的書法家,他們是王羲之、顏真卿、蘇軾,行書代表作分別是《蘭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黃州寒食詩》,譽之為「天下三大行書」。

1、《蘭亭序》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佑軍」。他出身於東晉時政治地位顯赫的王氏家族,本人的文學修養很高,他早年曾向女書法家衛鑠(世稱衛夫人)學書法,後又博覽李斯、曹喜、梁鵠、蔡邕、鍾繇等人的書跡,兼習眾法,擅長隸、楷、行、草諸書體,創造出新的書法風格。東晉永和九年(353)舊曆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人,聚會於山陰(今浙江紹興)的蘭亭,臨水「修禊」,古時風俗,每年這天,人們到水邊嬉遊,以表示用水來消除不詳,叫做修禊。

那天,大家坐在水邊隨意取飲,作詩唱和。這些詩集江在一起稱為「蘭亭詩」,由羲之寫了一篇序言,這就是著名的書法傑作《蘭亭序》,又稱《禊貼》。

2、《祭侄文稿》

顏真卿(709-785)又名顏魯公,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任平原(今屬山東)太守,故又稱「顏平原」,官至「魯郡公」,故亦稱「魯公」。顏真卿中唐代是乙個最富有創新精神的書家,相傳他少時家貧乏紙,筆以黃土掃牆學書,後褚遂良楷法,並從師張旭,得「錐畫沙」筆法,書乃大進,其楷書點如墜石,豐腴雄偉,質樸自然,與王羲之追求的妍雅之美截然不同,他的行書,多為手稿,竟從不經意處發揮,故顯得很自然灑脫(天寶十四年55年),北方廣大地區的的藩鎮軍閥安祿山發動叛亂,很快就南下攻占了東都洛陽。

當時任平原太守的顏真卿他的從兄太守顏杲卿分別在山東、河北境內起兵討伐叛軍,顏杲卿的幼子季明往來平原、常山之間做過聯絡工作。不久常山被叛軍攻陷,杲卿父子被俘,先後被害。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顏真卿命人到河北尋訪杲卿一家的流落人員,結果由常山攜歸季明的首骨,所以顏真卿為文致祭,在這篇手稿中,他把抑制不住的感情,傾洩在磅礴迅疾的筆墨中,所以能毫不拘謹地將長期積累的精湛書藝充分分揮出來,筆墨一氣呵成,因而枯筆極多,愈至後來,愈加縱逸,不僅記錄了這場悲壯的歷史悲劇,也傳達出書者的激烈情感,令人難以忘懷。

3、《黃州寒食帖》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四川眉山人,是北宋的大文學家,又是書畫家。

《黃州寒食詩》貼作於元豐五年,是蘇軾反王安石變法失敗,政治上失意,謫居湖北黃州後的代表作,此時,蘇軾「幅貝芒履,與田父野老相從溪間」,第二年(元豐四年),故友馬正卿為蘇軾請得城東營防廢地數十畝,蘇軾墾荒建室,耕食其間,自號「東坡居士」,詩中自敘來黃州三年,生活清苦,每為寒食,清明之雨所苦,眼前覺蕭瑟難受,其心緒或漫聲細訴,娓娓道來,或放任聲腔,孑然飲泣,或淒然長嘯。書法與詩相得益彰,滿紙身世顛沛之悲,家國不寧之滄,字字含淚,令人感受深刻,此貼筆致自然沉著,筆畫粗壯豐滿,字型真行相同,從一字到一行,從一行到全篇,上下左右鬆緊欹側,錯落有致,渾然一體,字形忽大忽小,極其隨意,各具姿態,用筆重者如蹲熊,輕者似掠燕。結體既有「石壓**」,也有「樹梢掛蛇」,比如「年、中、葦、紙」等字,布局疏密有度,不時透出疏朗的氣息。

參考資料

毛筆字行楷問題,毛筆字行書怎樣入門

行書書寫入門方法 1,熟習軟筆書法的楷體字並達到一定的造詣,掌握運用筆法的技巧,和文字結構。行書與楷書相比最大特點是有 連筆 比楷書行筆要快,產生筆畫間的牽連。及時筆畫沒有真的牽連也要做到 筆斷意連 有動態感,而楷書的筆畫相對獨立,是完全的靜態。初學行書,運筆不要太快 比楷書稍快即可 應該讓筆 吃 ...

邂逅的繁體字寫法邂逅的繁體字寫法

邂逅的繁體字為邂逅 邂逅主要指偶然的 不期而遇的,與遇見不同,遇見能是認識的,能是不認識的,而邂逅只能是陌生的。出自出自 詩經 國風 原文 詩經 國風 鄭風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現代社會中對...

眾字的繁體字寫法,「眾」字的繁體字寫法是什麼?

眾 字的繁體字寫法 眾 眾。眾zh ng 許多 與 寡 相對 人 多 矢之的 芸芸 生。許多人 大 群 民 口鑠金 目睽睽 叛親離 擎易舉。形 眾多,與 寡 少 相對 今寇眾我寡,難以持久。資治通鑑 赤壁之戰 師克在和,不在眾。左傳 桓公十一年 樹成蔭而眾鳥息焉。荀子 勸學 賊能且眾。明 魏禧 大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