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有怎樣的創作背景,莎士比亞的背景是什麼

2021-04-17 21:09:07 字數 4889 閱讀 5591

1樓:漫閱科技

從事戲劇創作和演出的工作在當時還屬於不入流的低階職業,因此現存有關莎士比亞的生平內資料極少,這使容

得有些人甚至開始懷疑是否真有莎士比亞這一人物的存在。有人推測出這些劇作可能是培根所寫,支援這種說法的有馬克·吐溫和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弗洛伊德等。還有人認為這些作品都是與莎士比亞同時代的一位才子馬洛所作,可惜一直未能找到確切的證據。

因此,有關這些作品著者的具體真相,恐怕還有待於研究的繼續深入。

莎士比亞的背景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以及歐洲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於英格蘭中部斯特拉福鎮的乙個商人家庭。少年時代曾在當地文法學校接受基礎教育,學習拉丁文、哲學和歷史等,接觸過古羅馬劇作家的作品。

後因家道中落,輟學謀生。莎士比亞幼年時,常有著名劇團來鄉間巡迴演出,培養了他對戲劇的愛好。2023年前後,他離開家鄉去倫敦,先在劇院打雜,後來當上一名演員,進而改編和編寫劇本。

莎士比亞除了參加演出和編劇,還廣泛接觸社會,常常隨劇團出入宮廷或來到鄉間。這些經歷擴大了他的視野,為他的創作打下了基礎。

2023年到2023年是莎士比亞創作的早期,又稱為歷史劇、喜劇時期。這一時期莎士比亞人文主義思想和藝術風格漸漸形成。當時的英國正處於伊莉莎白女王統治的鼎盛時期,王權穩固統一,經濟繁榮。

莎士比亞對在現實社會中實現人文主義理想充滿信心,作品洋溢著樂觀明朗的色彩。這一時期,他寫的歷史劇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 亨利五世 》(1599)等9部。劇本的基本主題是擁護**王權,譴責封建暴君和歌頌開明君主。

比如,《亨利四世》展現的是國內局勢動盪的畫面,貴族們聯合起來反叛國王,但叛亂最終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蕩,後來認識錯誤,在平定內亂中立下戰功。劇作中,歷史事實和藝術虛構達到高度統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為生動,此人自私、懶惰、畏縮,卻又機警、靈巧、樂觀,令人忍俊不禁。

這一時期創作的喜劇包括詩意盎然的《仲夏夜之夢》(1596)、揚善懲惡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風俗的《溫莎的風流娘兒們》(1598)、宣揚貞潔愛情的《無事生非》(1599)和歌頌愛情又**人性的《第十二夜》(1600)等10部。這些劇本基本主題是愛情、婚姻和友誼,帶有濃郁的抒**彩,表現了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生活理想。與此同時,他還寫了《羅密歐與朱麗葉》(1595)等悲劇3部,作品雖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與喜劇同。

莎士比亞還寫有長詩《維納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魯克麗絲受辱記》(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詩。

17世紀初,伊莉莎白女王與詹姆士一世政權交替,英國社會矛盾激化,社會醜惡日益暴露。這一時期,莎士比亞的思想和藝術走向成熟,人文主義理想同社會現實發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難以實現,創作由早期的讚美人文主義理想轉變為對社會黑暗的揭露和批判。

莎士比亞創作的第二時期(1601—1607),又稱悲劇時期。他寫出了《哈姆萊特》(1601)、《奧瑟羅》(1604)、《李爾王》(1606)、《麥克白》(1606)和《雅典的泰門》(1607)等著名悲劇。《奧瑟羅》中出身貴族的苔絲狄蒙娜不顧父親和社會的反對,與摩爾人奧瑟羅私下結婚,表現了反對種族偏見的主題,而導致他們悲劇的原因不僅是奧瑟羅的嫉妒,而且是以伊阿古為代表的**勢力的強大。

奧瑟羅臨死前的清醒,包含著人類理性的勝利。《李爾王》中展現的則是乙個分崩離析的社會,李爾王因為自己的剛愎自用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主人公從具有絕對權威的封建君主變成了一無所有、無家可歸的老人,人物命運和性格發生巨大的變化,這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最具特色。

《麥克白》中,一位英雄人物由於內在的野心和外部的唆使,成為個人野心家和暴君。其悲劇意義在於,個人野心和利己主義可以毀滅乙個原本並非**的人物。總體而言,這些悲劇對封建貴族的腐朽衰敗、利己主義的駭人聽聞、金錢關係的罪惡和勞動人民的疾苦,作了深入的揭露;風格上,浪漫歡樂的氣氛減少,憂鬱悲憤的情調增加,形象更豐滿,語言更純熟。

2023年以後,莎士比亞進入創作的最後時期。這時的莎士比亞已看到人文主義的理想在現實社會中無法實現,便從寫悲劇轉而為寫傳奇劇,從揭露批判現實社會的黑暗轉向寫夢幻世界。因此,這一時期又稱莎士比亞的傳奇劇時期。

這時期,他的作品往往通過神話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來解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作品貫串著寬恕、和解的精神,沒有前期的歡樂,也沒有中期的陰鬱,而是充滿美麗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調濃郁。《暴風雨》(1611)最能代表這一時期的風格,被稱為「用詩歌寫的遺囑」。此外,他還寫有《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等3部傳奇劇和歷史劇《亨利八世》。

莎士比亞的作品從生活真實出發,深刻地反映了時代風貌和社會本質。他認為,戲劇「彷彿要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

馬克思、恩格斯將莎士比亞推崇為現實主義的經典作家,提出戲劇創作應該更加「莎士比亞化」。這是針對戲劇創作中存在的「把個人變成時代精神的單純的傳聲筒」的缺點而提出的創作原則。所謂「莎士比亞化」,就是要求作家象莎士比亞那樣,善於從生活真實出發,展示廣闊的社會背景,給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時代特點的典型環境;作品的情節應該生動、豐富,人物應該有鮮明個性,同時具有典型意義;作品中現實主義的刻畫和浪漫主義的氛圍要巧妙結合;語言要豐富,富有表現力;作家的傾向要在情節和人物的描述中隱蔽而自然地流露出來。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創作背景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內容梗概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包括《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是其悲劇作品中最著名的四部。故事均取自歐洲的歷史傳說。《哈》劇寫的是丹麥王

子哈姆雷特回國奔喪,父王鬼魂訴冤,囑其報仇。王子裝瘋,安排「戲中戲」,證實

了新王殺兄的罪行。錯殺大臣後,王子被打發出國,他洞察新王陰謀,中途折回。新

王備下毒酒毒劍,挑唆大臣之子與王子決鬥,欲置之於死地,最後三人同歸於盡,母

後也誤飲毒酒而死。《奧》劇寫的是威尼斯大將、摩爾人奧賽羅與元老之女苔絲狄蒙

娜傾心相愛,衝破家庭阻力結為夫妻並一同出征。旗官伊阿古,因個人私怨而設計誣

陷臺絲狄蒙娜有私情。奧賽羅輕信中計,新手將妻子掐死,最後真相大白,奧賽羅悔

恨交加,拔劍自刎。《李》劇敘述不列顛王李爾將國土全分給了花言巧語的兩個大女

兒,而將秉性耿直的小女兒遠嫁法國。最終遭到長女次女百般虐待,流落荒野,瘋癲

而死。《麥》劇寫蘇格蘭大將麥克白受女巫**,在野心和夫人的驅使下,殺君自

立,後終日被噩夢糾纏,神思恍惚。其妻也發狂自殺而死。最後王子率兵討伐,麥克

白兵敗而死。

鑑賞與品評

莎士比亞的悲劇主要與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和理想的破滅。人文主義理想和現實社

會惡勢之間的矛盾構成戲劇衝突。劇中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文主義理想的下面人物,描

寫他們與惡勢力進行的悲劇鬥爭、毀滅及其道義力量。如哈姆雷特就是人文主義者的

典型形象。慘痛的變故使他所珍視的理想全部破滅,為父報仇、重整乾坤又使他感到

任務艱難,因而憂鬱、猶豫,陷入深刻的思索。在藝術上,悲劇是莎劇中成就最高

的。首先,多線索手法的運用體現了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如《哈》劇中安排三條

復仇線索,以王子復仇為主線,另兩條線索穿插糅合其間。《李》劇中也有兩條平行

交錯的線索。其次,人物形象鮮明,作者善於深入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使其性格更

豐滿深刻。如哈姆雷特的著名獨白,富有哲理性。麥克白殺人後精神崩潰的過程更是

刻畫得細膩真切。此外,作者還善於渲染氣氛,營造悲劇性的氛圍,烘托人物的心理

活動。如《麥》劇中夜與血的形象貫穿始終,陰森恐怖。《李》劇中暴雨荒原一場,

激烈哀憤……凡此種種,都使莎士比亞悲劇成為文學史上不朽的名篇。

4樓:手機使用者

莎士比亞創造戲劇當然是為了多賺些錢咯

莎士比亞是在什麼背景下創作了《哈姆雷特》?

5樓:名字太難起了

莎士比亞是在文藝復興的背景下創作了《哈姆雷特》。

文藝復興運動使歐洲進入了人的覺醒的時代,人們對上帝的信仰開始動搖。在個性解放的旗幟下為所欲為,這是當時的一種時代風尚。

這一方面是思想的大解放,從而推動了社會文明的大發展;另一方面,尤其是到了文藝復興的 晚期,隨之產生的是私慾的氾濫和社會的混亂。

面對這樣乙個熱情而又混亂的時代,人到中年的莎士比亞,已不像早期那樣沉湎於人文主義的理想給人帶來的樂觀與浪漫,而表現出對理想與進步背後的隱患的深入思考,從而創作出了《哈姆萊特》。

6樓:匿名使用者

17世紀初,伊莉莎白女王一世與詹姆士一世政權交替,英國社會矛盾激化,社會醜惡日益暴露。這一時期,莎士比亞的思想和藝術走向成熟,人文主義理想同社會現實發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難以實現,創作由早期的讚美人文主義理想轉變為對社會黑暗的揭露和批判。

莎士比亞創作的第二時期(1601—1607),又稱悲劇時期。他寫出了《哈姆萊特》(1601)、《奧瑟羅》(1604)、《李爾王》(1606)、《麥克白》(1606)和《雅典的泰門》(1607)等著名悲劇。

7樓:匿名使用者

莎士比亞創作的第二時期(1601—1607),又稱悲劇時期

哈姆雷特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

8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哈姆雷特》這部作品創作於2023年,它是莎士比亞創作生涯中最輝煌的第二時期創作出的最成功的悲劇。16世紀末17世紀初,正值伊莉莎白統治末年,這是乙個充滿著激烈鬥爭的時期,現實的主流是資產階級取得了輝煌的成果,這使莎士比亞滿懷著實現人文主義理想的信心。

而另一面,是封建勢力的反撲,這使莎士比亞憂心忡忡。前者成為《哈姆雷特》的主題基礎,後者成為這部悲劇的氣氛的基調。正像莎士比亞在劇本中說的「自有戲劇以來,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自然,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給它的時代看一看它自己演變的模型」。

莎士比亞以文藝復興時代複雜而激烈的生活內容為血肉,以人文主義的政治理想為靈魂,借用「王子復仇」故事為軀殼,創作了這部具有巨大典型意義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16世紀英國的社會現實。

莎士比亞和曹雪芹誰出生的早,曹雪芹和莎士比亞誰更偉大?(要自己的想法)

莎士比亞 w.william shakespeare 1564 1616 曹雪芹生於康熙五十四年已未 1715年 另說是生於雍正二年 1724年 肯定是莎士比亞生的早 繼潤 莎士比亞出生早。威廉 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1564 1616年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重要的作家...

明代書法家宋克生平有怎樣的創作背景

宋克 1327 1387 字仲溫,號東吳生 南宮生,長洲 今江蘇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16136蘇州 人。少博涉書史之餘,喜學劍走馬,研習韜略,養成豪爽俠義的性格。洪武四年 1371 官鳳翔同知。張士誠據吳時,知其謀略過人,屢欲招致其幕。然克深...

郭沫若歷史劇屈原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用簡單的語言概括一下

上個世紀初話劇出現於中國,帶著新鮮的趣味和蓬勃的生機,中國人已經開始把它當做傳遞思想和情感的有力 了。話劇 屈原 不成熟卻切中時代的要害,那些看來十分明顯的文學缺陷,都被鮮明的主題和昂揚的激情所掩蓋,成為呼喚愛國主義 抵抗日本侵略的風雲之作。屈原 是郭沫若影響最大的 最震撼人心的劇作。郭沫若以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