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是誰

2021-04-15 07:30:28 字數 991 閱讀 6299

1樓:北京厚德交通科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要哲學依據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認識與實踐的關係,論證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

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2、一般(普遍性)與特殊(特殊性)的關係。這集中表現在《矛盾論》一文中。

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就人類認識運動的秩序說來,總是由認識個別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擴大到認識一般的事物,人們總是首先認識了許多不同事物的特殊本質,然後,才有可能更進一步地進行概括工作,認識諸種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當人們已經認識了這種共同的本質以後,就以這種共同的認識為指導,繼續地向著尚未研究過的或者尚未深入地研究過的各種具體事物進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質,這樣才可以補充、豐富和發展這種共同的本質的認識,而使這種共同的本質的認識不致變成枯槁和僵化的東西。

這是兩個認識的過程:乙個是由特殊到一般,乙個是由一般到特殊。人類的認識總是這樣迴圈往復地進行的,而每一次的迴圈(只要是嚴格地按照科學的方法)都可能使人類的認識提高一步,使人類的認識不斷地深化。

」3、群眾與領導的關係。這集中表現在《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文中。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就是所謂的群眾基礎。 4、物質與精神的關係。這集中表現在《人的正確思想是從**來的?

》一文中。乙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覆,才能夠完成。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

主義中國化,為什麼要實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要成果有哪些

2樓:匿名使用者

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量變和質變是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量變引起質變,在新物質的基礎上,事物又開始新的量變,如此交替迴圈形成事物質量互變的規律性。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之間的區別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區別與聯絡

1 它們的內涵不同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是結果。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過程。2 它們的範疇不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屬於哲學範疇強調的是認識方法 思想方法問題。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則屬於政治學範疇,強調的是發展結果。3 兩者之間的狀態不一樣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正在變化和發展為一種新的馬克思...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區別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較為難。要有現實的例子才好。我用 資本論 為你說明。所謂 版馬克思主義權中國化 是把 資本論 的原理應用到中國來。我們如何辦工廠,發展世界工廠,就需要注意到 資本論 中的分析,為我所用,既要利用資本主義,又要防止資本主義在中國的過度發展。另外,所謂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乃是根據中華文...

最早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領導人是

文化永生 最早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是張聞天。1937年9月10日,張聞天主持召開 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討論宣傳教育工作。他在作會議總結髮言時又一次提出馬列主義理論宣傳工作 要中國化 他提出 宣傳教育工作目前主要問題是不適合於情況與具體需要,宣傳教育工作就是要向什麼人說什麼話 主要原則是理論與實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