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古詩是唐代還是宋代,晨牧的作者是唐代詩人還是宋代詩人

2021-04-10 07:25:17 字數 5496 閱讀 3234

1樓:高職單招網

唐代和宋代都有絕句古詩;

絕句 (南宋)僧志南 古木陰中繫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南宋)夏元鼎 崆峒訪道至湘湖,萬卷詩書看轉愚。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墨竹圖題詩 (清)鄭燮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絕句四首 (唐)杜甫 四首(其一)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四首(其二) 欲作魚梁雲復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四首(其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四首(其四)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六言絕句

田園樂 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五言絕句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聽箏 李端 鳴箏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是誤拂弦。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送別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雜詩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崔九 裴迪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裡。 終南望餘雪 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送靈澈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彈琴 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送上人 劉長卿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秋夜寄邱員外 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聽箏 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行宮 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何滿子 張祜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登樂遊原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渡漢江 李頻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2樓:陌上君宇

1.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四句一首,短小精萃。

2.它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漢族詩歌體裁,屬於近體詩的一種形式。

3.絕句一詞最早在南朝的齊、梁時代就已出現。陳代徐陵的《玉臺新詠》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詩,不知作者名字,題為「古絕句」。此時的絕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韻的小詩,並不要求平仄和諧。

4.絕的意思是「斷絕」,古人用四句一絕的四句詩來完成乙個思想概念。

5.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後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絕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就有了。

晨牧的作者是唐代詩人還是宋代詩人

宋朝志南的 絕句 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3樓:亦夢之城

1、譯文

我在參天古樹的濃蔭下,系了帶篷的小船,拄著藜做的拐杖,慢慢走過橋,向東而去。

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彷彿是故意要沾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風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心曠神怡。

2、《絕句》---宋·志南

古木陰中繫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3、創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入朝,當時由於「安史之亂」,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志南也回到成都草堂。

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4.、作者簡介

作者資料:志南:南宋詩僧,志南是他的法號,生平不詳。

志南的生活狀態已不可考,他在當時的文壇上也沒有「中興四大詩人」以及「二泉先生」諸人的風頭那麼健。但就這短短的一首詩,就以其對早春二月的細膩感受和真切描寫,把自己的名字載入了宋代詩史。

4樓:匿名使用者

【注釋】:1.短篷——小船。

篷是船帆。船的代稱。2.

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木植物,莖桿直立,長老了可做拐杖。 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樂趣。

詩人拄杖春遊,卻說"杖藜扶我",是將藜杖人格化了, 彷彿它是一位可以依賴的遊伴,默默無言地扶人前行,給人以親切感,安全感, 使這位老和尚 遊興大漲,欣欣然通過小橋,一路向東。橋東和橋西, 風景未必有很大差別,但對春遊的詩人來說,向東向西,意境和情趣卻頗不相同。 "東",有些時候便是"春"的同義詞,譬如春神稱作東君, 東風專指春風。

詩人過橋東行,正好有東風迎面吹來,無論西行、北行、南行, 都沒有這樣的詩意。 詩的後兩句尤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楊柳風", 早春的風。

這樣說比"細雨"、"和風"更有美感,更富於畫意。 楊柳枝隨風蕩漾,給人以春風生自楊柳的印象稱早春時的雨為"杏花雨", 與稱夏初的雨為"黃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南宋初年,大詩人陸游已將杏花和春雨聯絡起來。

"沾衣欲溼",用衣裳似溼未濕來形容初春細雨似有若無, 更見得體察之精微,描模之細膩。試想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 細雨沾衣,似溼而不見溼,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 這是怎樣不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這樣興致勃勃地走下去,遊賞下去, 到他想起應該歸去的時候,怕要體力不支,連藜杖也扶他不動了吧?

不必多慮。 詩的首句說:"古木陰中繫短篷。

"短篷不就是小船嗎?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來,那小船偏激在溪水邊老樹下,正待他解纜回寺呢。

【賞析】

志南的生活狀態已不可考,他在當時的文壇上也沒有「中興四大詩人」以及「二泉先生」諸人的風頭那麼健。但就這短短的一首詩,就以其對早春二月的細膩感受和真切描寫,把自己的名字載入了宋代詩史。

宋人趙與□《娛書堂詩話》卷上曾載:「僧志南能詩,朱文公嘗跋其卷雲:『南詩清麗有餘,格力閒暇,無蔬筍氣。

如雲:「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予深愛之。

』」朱熹激賞其詩,所使用的標準是有無「蔬筍氣」,實際上是宋代詩學理論**的問題之一。蘇軾在《贈詩僧道通詩》中說:「語帶煙霞從古少,氣含蔬筍到公無。

」自注:「謂無酸餡氣也。」可能是第乙個提出這一命題。

他評唐代司空圖「棋聲花院靜,幡影石壇高」二句說:「吾嘗遊五老峰,入白鶴院,松蔭滿庭,不見一人,惟聞其聲,然後知此句之工也。但恨其寒儉有僧態。

」(《書司空圖詩》)便明確表現了這一傾向。他的對僧詩蔬筍氣的反對,也得到了不少詩人的贊同。如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中說:

「近世僧學詩者極多,皆無超然自得之氣,往往反拾掇摹效士大夫所殘棄。又自作一種僧體,格律尤凡俗,世謂之酸餡氣。」考察蔬筍氣的內涵,大約是指感情的枯寂,境界的寒儉之類,這本是與僧家生活和精神緊相聯絡的一種狀態,是一種特定的「林下風流」,似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所以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七引《西清詩話》說:「東坡言僧詩要無蔬筍氣,固詩人龜鑑。今時誤解,便作世網中語,殊不知本分家風,水邊林下氣象,蓋不可無。

若盡洗去清拔之韻,使與俗同科,又何足尚!」元好問在《木庵詩集序》中更直截了當地說:「詩僧之詩所以自別於詩人者,正以蔬筍氣在耳。

」(《遺山先生文集》卷三十七)的確,如果我們承認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唯一源泉的話,那麼,對那種最能反映詩僧生活狀態的蔬筍氣又有什麼理由不加以認可呢?蘇軾諸人的說法其實是要把一切詩歌創作都納入士大夫的審美趣味和標準中,而抹殺其應有的獨特性。這一點,甚至和蘇軾本人經常在詩歌理論中所表示的對多樣化的追求也是不相符合的。

所以,我們寧可理解為是他的一時之言,因為,從他的一些具體作品來看,也是並不缺少「蔬筍氣」的。話又回到志南的這一首詩,朱熹稱讚其沒有蔬筍氣,也是從士大夫的立場說的。這說明志南是詩歌創作上的多面手,不管有無蔬筍氣,僧人都能寫出好詩。

唐代詩人杜牧還有哪些詩

5樓:我是龍的傳人

唐代詩人杜牧有很多詩:

1、古詩

杜牧的古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善於將敘事、議論、抒情三者融為一體,氣格緊健,造句瘦勁,如《感懷詩》、《杜秋娘詩》、《張好好詩》、《李甘詩》、《郡齋獨酌》、《雪中書懷》、《落中送冀處士東遊》、《送沈處士赴蘇州李中壓招以詩贈行》、《池州送孟遲先輩》、《題池州弄水停》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其中更常見的則是散文似的夾敘夾議。杜牧的古詩受韓愈的影響好發議論。

但有時他用比喻、形象的語言進行議論,富有抒情勝。杜牧的古詩往往別有境界,寫得古樸純厚,雄豪健朗,如《池州送孟遲先輩》。晚唐詩風,氣格卑弱,多是律詩、絕句,很少有人能作長篇古詩,杜牧的古詩在中晚唐詩壇上也是出類拔萃的,他的這一類詩作,和以"俊爽"見稱的律、絕佳作,構成了他詩歌創作的三個主要方面。

2、絕句

杜牧的絕句數量與律詩相當,亦有很高成就,一向享有盛譽。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序例》雲:"杜紫微天才橫逸,有太白之風,而時出入於夢得。

七言絕句一體,殆尤專長。"`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雲:"杜紫微詩,惟絕句最多風調,味永趣長,有明月孤映,高霞獨舉之象,餘詩則不能爾。

""沈德潛認為杜牧絕句"託興幽微",可稱盛唐絕之"嗣響",把其特色概括為"遠韻遠神"。他的七絕成就最高,意境幽美、議論警拔、韻味雋永。詠史絕句,立意出奇,史識高絕。

杜牧的寫景抒情絕句,意境幽美,韻味雋永,於盛唐七絕之外,別開妙境。杜牧善於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用絕句體小詩加以描寫,含蓄精煉,情景交融,在短短的四句中,寫出乙個完整而幽美的景象,宛如一幅圖畫,如《江南春絕句》。

3、律詩

杜牧的律詩,其數量相當可觀,在《樊川文集》中約有一百餘首,加上《樊川外集》與《別集》,約為一百六七十首。他的律詩在全部詩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藝術成就也很高,尤其是七律。杜牧詩歌俊爽峭健、雄姿英發的風格在律詩中最為突出。

後代詩評家都曾指出,"拗峭"是杜牧律詩的特點。宋代劉克莊《後村詩話》雲:"杜牧、許渾同時,然各為體。

牧於唐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矯時弊。"明代楊慎雲:"律詩至晚唐,李義山而下,惟杜牧之為最。

宋人評其詩豪而豔,宕而麗,於律詩中特寓拗峭,以矯時弊,信然。"杜牧在律詩中之所以"寓少拗峭"或"特寓拗峭"的原因就在於如清人趙翼所說的:"自中唐以後,律詩盛行,競講聲病,故多音節和諧,風調圓美。

杜牧之恐流於弱,特創豪宕波峭一派,以力矯其弊。"拗峭,一方面是指用不依律體格律而加以變化的詩句所造成的陡直峻拔的氣勢;另一方面是指在律詩中所表現出來的與古體詩有某種相似的豪宕雄渾的意境。杜牧在律體中故作拗句,或出以古意,表現出一種勁直峻峭、氣力健舉的氣勢,以力矯詩壇平弱圓熟之風。

杜牧的七律有較強的現實性,此外,杜牧的律詩時用古調,豪宕纏綿中別有一種古樸瀟灑的風韻。

李白是唐代還是宋代詩人?A 唐代B 宋代

a 唐代 李白 701 762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 今甘肅秦安縣 絕句古詩是唐代還是宋代 唐代和宋代都有絕句古詩 絕句 南宋 僧志南 古木陰中繫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早發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

王安石是宋代還是唐代的,王安石是宋朝的還是唐朝?

王安石是宋代人,他是北宋的一名思想家 政治家 文學家 改革家,宋撫州臨川 今江西撫州 人。宋真宗天禧五年 1021年 王安石出生於臨川 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 他的父親王益,時任臨川軍判官。慶曆二年 1042年 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 鄞縣知縣 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 1069年 任參...

絕句這首詩的作者是被稱為什麼的唐代大詩人杜甫

絕句這首詩的作者是被稱為 詩聖 的唐代大詩人杜甫。杜甫 公元712年 公元770年 字子美,漢族,河南鞏縣 今河南鞏義 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陽杜氏。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 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 小李杜 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 大李杜 杜甫也常被稱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