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書法的名人故事

2021-03-05 09:19:28 字數 5351 閱讀 9769

1樓:暮夏淺眠

1、柳書之貴

唐代書家柳公權書法名氣很高。官至太子太師,與顏真卿並稱為「顏柳」。當時的公卿大臣都認為,碑刻或其墓誌的書法若不能請到柳公權來寫,就是子孫不孝。

甚至外夷來向朝廷入貢,常另外出資購買柳公權的書法作品帶回去,可見他是如何的聲名遠播了。

2、王徽之「雪夜訪戴」

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子,官至黃門侍郎。**竹,嘗曰:「何可一日無此君邪!」。《晉書·王徽之傳》裡記載著一則他「雪夜訪戴」故事,歷來為文人所稱道。

王徽之在山陰縣住的時候,一天晚上突降大雪。他看到皚皚白雪心生感慨,馬上叫下人斟了酒來,乙個人在屋裡躑躅彷徨,吟誦左思的《招隱詩》。忽然,王徽之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戴逵。

戴逵(?~396年):字安道,東晉學者,著《釋疑論》反對佛家因果報應說,擅雕塑、書、畫、鼓琴。

屢徵不仕,《晉書》卷94有傳。戴逵當時在剡縣,離王徽之這裡還有很遠的距離。王徽之根本就不管這些,他命令下人備船,深夜冒雪向剡縣前進。

經過乙個晚上的水陸跋涉,第二天早晨來到剡縣。到了戴逵家門前,王徽之突然停住了,他告訴下人,不和戴逵見面了,原道返回。下人很是不解,就問他原故。

王徽之說:「我本來是乘興而來,興盡而返,見不見戴逵根本就無所謂。」

王徽之的行徑,任性隨意,曠達通脫,顯示出魏晉時期,名士們任性適情的生活態度。不失清高和風雅,因而「雪夜清興」之事歷來很為後人稱道。

3、紅葉作書,鄭虔三絕

鄭虔是唐玄宗時代的著名學者,書法家,學問很淵博。他青年時代就愛好寫字繪畫,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貧寒,窮得連紙張也買不起,用什麼來練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廟裡存放有幾間屋。

的柿葉,他便搬到寺廟裡住下,每天取紅色的柿葉當紙,刻苦學書。時間一長,把幾間屋的柿葉都寫完了。功夫不負有心人,鄭虔終於艱難而玉成,他的書法、繪畫和詩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見了讚嘆不已,稱之為「鄭虔三絕」。

前人說:「梅花香自苦寒來」,從鄭虔學書的故事中,不是給我們很大的啟發嗎?

4、張旭判狀得教

張旭是一位草書大家。他非常愛喝酒,經常喝得酩(mǐng)酊(dǐng)大醉,並呼喊著奔跑,然後他才拿起筆來作書。他所書寫出來的作品都是狂草。

有時他還發瘋般地用頭蘸墨寫字,清醒以後,他反覆觀賞自己書寫的作品,世人稱他為「張顛」。張旭真草兼擅,他的書法為時人所喜愛。

有一年,他被派到常熟當縣尉。上任後十多天,有乙個老人拿著狀紙來告狀。張旭了解案情後,作了判決,老人走了。

過了幾天,老人又來了,張旭生氣地問老人:「你怎麼能因為這樣一件小事,再來麻煩我呢?」

老人說:「其實,我不是來告狀的。因為看到你寫的字是那樣美妙,想收藏它作為珍品!

」張旭聽了,覺得不尋常,就問他為什麼這樣喜愛書法。老人說:「我父親活著的時候十分喜愛書法,留下了許多書法作品。

」張旭請老人拿來作品**,的確是天下難得的佳作。於是,他反覆學習、研究,從中明白了許多書法的奧妙。

5、掘墓偷藝

鍾繇是東漢末年人,他對於書法學習非常的執著熱衷,幾乎已經到達痴狂的地步。據說他曾經在抱犢山讀書,為了練習好書法,將山中的石頭、樹木都寫成了黑色。

有一次,他和曹操、韋誕等人談論書法用筆,因為興致濃厚,以致於睡前還不斷的心摹手畫,竟然將被子給劃破了幾個洞。

韋誕也是當時一位書法家,據說他手頭東漢大書法家蔡邕的「筆論」,因此他的書法水平非常高,當時人都推崇他的書法,認為是當朝第一書法家。

鍾繇想向韋誕借閱這本「筆論」,但韋誕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絕,鍾繇氣得捶胸嘔血,幸虧曹操用五靈丹救了他一命。等到韋誕過世後,鍾繇便派人從墳墓中挖出那本書,反覆研究,終於了解用筆的奧妙。

2樓:毛筆書法練字

顏真卿,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唐朝名臣、書法家,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司徒顏杲卿從弟。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

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

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其書法作品《祭侄文稿》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與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北宋蘇軾的行書《黃州寒食帖》並稱為天下三大行書。

顏真卿一生書學境界的歷練,大略有三。

第一境界:立堅實古體,求雄媚書風。代表作《張仁蘊德政碑》

第二境界:究字內精微,求字外磅礴。代表作《金天王廟題名》

第三境界:臻神明變化,與生命爛漫。代表作《顏勤禮碑》

除了文學方面的成就外,其一生的戎馬生涯也可謂何其壯哉!

顏真卿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中進士,曾4次被錄用為御史。天寶八年顏真卿獲咎權臣楊國忠被調離出京,降為平原郡(今山東陵縣)太守。誰想到,這一變更成就了顏真卿的千古功勞。

平原郡屬於權臣安祿山統領範疇,顏真卿就任後,目睹安祿山有謀反之意,便暗裡整修城池、囤積食糧。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西元前755年12月16日),安祿山公然兵變,河北二十四郡除了平原郡守備很好外,別的城池均淪陷。唐玄宗聽聞安祿山兵變,嘆曰:「河北二十四郡,豈無一奸臣乎!

」以後又聽聞顏真卿單獨服從,又嘆曰:「朕不識顏真卿外形何如,所為得如斯!」

僅僅33天後,安、史叛軍攻破東都洛陽,屯兵於潼關,企圖直搗長安。顏真卿乘隙壓服河北一十七郡歸順朝廷,顏真卿被推為聯軍牛耳,管轄20萬雄師,橫掃燕趙之地,使得叛軍不可急攻潼關。第二年,唐玄宗之子李亨即位,為肅宗。

顏真卿受封為河北招討使,在河北平亂。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顏真卿在鳳翔見到了李亨,被授與憲部(即刑部)尚書之職,後加昇為御史醫生。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顏真卿調任浙西節度使兼昇州刺史。此時安史之亂雖還沒有平復,但長安、洛陽兩京也已光復,為此顏真卿上書唐肅宗,哀求設定放生池,以示天子英明睿智、賢明神武且播送慈祥。他在一文中稱:

「始於洋州之興道,洎山南、劍南、黔中、荊南、嶺南、江西、浙西諸道,訖於昇州之江寧秦淮安定橋。臨江帶郭,高低五里,各置放生池,凡八十一所。」現往常,1200多年過來了,這八十一處放生池,能夠考據的,也僅剩南京烏龍潭這一處。

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兵變。唐德宗派時任太子太師,曾經74歲高齡的顏真卿作為青鳥使,前去淮西勸降李希烈。

顏真卿剛到淮西,便被李希烈軟禁。李希烈軟硬兼施,試圖勸降顏真卿,未果。唐德宗興元元年(公元785年),李希烈之弟李希倩被朝廷正法,李希烈大為憤怒,將顏真卿縊死於龍興寺柏樹下,常年76歲。

第二年兵變安定,顏真卿的棺木護送回京,葬於京兆萬年顏氏祖墳。德宗詔文曰:「器質資質,公忠出色,收支四朝,堅忍一志。

」並為此廢朝八日。

20年後,唐憲宗李純即位,唐代漸漸從接連戰亂所形成的粉碎中規復過去,史稱「元和復興」。為懷念顏真卿安定兵變、設定放生池的功勞,南京國民在烏龍潭內建起放生庵。放生庵歷經宋、元、明、清諸朝,歷代均有修繕。

清咸豐三年(公元2023年),安定軍霸佔南京,烏龍潭內的放生庵也毀於烽火。同治六年(公元2023年),曾國藩的**涂宗瀛公升任江寧知府。此時的南都城方才履歷一場大大難,可謂百廢待興。

涂宗瀛為表現本人慈仁且不忍殺生,在放生庵的原址上建起祠堂,並親題牌匾,懷念顏真卿。因顏真卿曾被封為魯郡公,祠堂也被定名為顏魯公祠,並儲存至今。2023年,顏魯公祠列入南京市文物庇護單元。

觀其一生,用兩句話形容最好:文武雙全,橫掃燕趙建奇功。人如其字,剛正威武有氣節,毛筆品牌老字型大小:曉舟文房。

相關野史雜聞:

顏真卿作撫州刺史的時候,縣里有個叫楊志堅的人,酷愛學習可是家裡貧困,他的妻子因為家貧,向他要休書離婚。楊志堅寫了一首詩送給她說:「當年立志早從師,今日翻成鬢有絲。

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跎甘道出身遲。金釵任意撩新發,鸞鏡從他別畫眉。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時。

」他的妻子拿著詩,到州裡去辦理官府的公文,以便改嫁。顏真卿在評判的公文上說:「楊志堅很早就鑽研儒家學說,很有作詩的名聲,他的愚昧的妻子看他始終沒有考中功名,竟然不想再和他一起生活下去,不願意像冀缺的妻子,幫助丈夫成就事業;只想學朱買臣的女人,討厭並拋棄自己的丈夫。

給家鄉帶來恥辱,敗壞了道德教化,如果不給以懲罰警誡,怎麼能制止這類輕浮的行為呢?婦人應當打二十板子,任憑她去改嫁。楊志堅秀才,資助他糧食布匹讓他隨著軍隊暫時擔任個職務」,四面八方遠近的人們聽說了這件事,沒有不心悅誠服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楷書四大家――唐代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及元代的趙孟頫

4樓:穆嵐修

王羲之兒子,王獻之

十八口大缸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

父親很高興,誇讚道:「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

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汙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乙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讚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

獻之急了,衝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裡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

」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乙個勁地搖頭。

掀到乙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乙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

」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洩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

」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 獻之聽完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捨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懷素懷素自幼聰明好學,他在《自敘帖》裡開門見山他說:「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禪文暇,頗喜筆翰。」他勤學苦練的精神是十分驚人的。

因為買不起紙張,懷素就找來一塊木板和圓盤,塗上白漆書寫。後來,懷素覺得漆板光滑,不易著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塊荒地,種植了一萬多株的芭蕉樹。芭蕉長大後,他摘下芭葉,鋪在桌上,臨帖揮毫。

由於懷素沒日沒夜的練字,老芭蕉葉剝光了,小葉又捨不得摘,於是想了個辦法,乾脆帶了筆墨站在芭蕉樹前,對著鮮葉書寫,就算太陽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風凍得他手膚迸裂,他還是在所不顧,繼續堅持不懈地練字。他寫完一處,再寫另一處,從未間斷。這就是有名的懷素芭蕉練字。

這片文章很有用

關於夢想的名人故事,關於名人理想的故事

戰勝殘疾的巴雷尼 堅持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 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關於名人成才的故事,關於名人勤奮成才的故事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

關於名人勤奮的故事,關於名人勤奮成才的故事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 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 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母親的話,像鐵鎚一樣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