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出自哪一本書三顧茅廬是哪一本是出自哪本書的這本書中還有哪些人物要五個,

2021-03-05 09:18:25 字數 5281 閱讀 1423

1樓:左小彪

《三國演義》

一、出處

出自羅貫中的長篇**《三國演義》

二、原文

次日,玄德同關、張並從人等來隆中。遙望山畔數人,荷鋤耕於田間,而作歌曰:「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

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陽有隱居,高眠臥不足!」

玄德聞歌,勒馬喚農夫問曰:「此歌何人所作?」答曰:

「乃臥龍先生所作也。」玄德曰:「臥龍先生住何處?

」農夫曰:「自此山之南,一帶高岡,乃臥龍岡也。岡前疏林內茅廬中,即諸葛先生高臥之地。

」三、釋義

第二天,劉備帶領關羽、張飛兩兄弟來到隆中。遠遠看到山上有一群人,在田地裡耕作。口中唱著:

「天圓的如同鍋蓋,地就像棋盤一樣方正。世上的人都是黑白分明的,得到權貴者自然高枕無憂,而那些被壓迫受難的人一定都在忙碌著自己的計畫。在南陽有隱居者,看到這樣的情況睡覺也不踏實。

」劉備聽到歌聲,停馬詢問唱歌的農夫。這歌是誰做的?農夫告訴他,這是臥龍先生做的。

劉備接著又問,臥龍先生住在**?農夫告訴他,在腳下這座山的南面,有一條剛剛的山崗,叫做臥龍崗,裡面有乙個茅草搭的院子,就是諸葛亮的住處了。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二、賞析

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漢室末胄、涿郡愚夫,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

昨兩次晉謁,不得一見,已書賤名於文幾,未審得入覽否?」孔明曰:「南陽野人,疏懶性成,屢蒙將軍枉臨,不勝愧赧。

」描寫了諸葛亮的一身仙風道骨之像,劉備放下身份,拜見諸葛亮。諸葛亮也謙虛的回應自己只是乙個粗人,不需要這麼客氣。

三、作者簡介

羅貫中(約2023年-約2023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家,《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山西幷州太原府人。

其它主要作品有**:《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水滸全傳》。《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

除**創作外,尚存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

羅貫中最善於寫戰爭,《三國演義》中的上百場戰爭都寫得各具特色,無一重複。赤壁之戰,尤其寫得精彩。

赤壁之戰的第乙個特色是兩國開戰,三方參與。既有大量的軍事活動,又有大量的外交活動,將三國時期的主要謀臣戰將都引人這些活動之中。

第二個特色是推進和解決矛盾的方法是以鬥智、伐謀為主,而不是以交鋒為主。作品中大量描寫和記敘的是文戰而不是武戰。

第三個特色是時代特徵,赤壁之戰之前是諸多軍閥混戰時期,而赤壁之戰的一把火,燒出了半個世紀的三國鼎立的歷史。

第四個特色是地理特徵,曹操、孫權雙方,中間橫著一條長江,這條長江上垂高天,下接厚地,渺乎蒼蒼,浩乎無際,或大霧迷天,或驚濤拍岸。於是作戰雙方,都圍繞這一條大江大做文章。這條大江的陰晴變化,時刻都影響著作戰雙方的戰略戰術。

第五個特色是多重矛盾相互交叉,既有敵我之間的矛盾如曹操要滅孫權,又有盟軍內部的矛盾如周瑜要殺諸葛亮。既有明槍、有暗箭、有勾結、有背叛、有正義的伸張,又有陰謀的破滅。

第六個特徵是:矛盾鬥爭的結果出人意料:最強者敗,最弱者勝。兵最多者敗得最慘,兵最少者獲利最大。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

千百年來,「三顧茅廬」成為求賢若渴,尊重人才的代名詞。然而,魏人魚豢所著《魏略》認為,諸葛亮歸附劉備乃是「亮詣備」的結果。

當時,劉備依附荊州牧劉表,屯兵於樊城。劉表懦弱無能,不曉軍事,曹操雄心勃勃,欲統一全國。諸葛亮預見曹操會攻擊荊州,便北行見備,陳

述方針大計。劉備初見諸葛亮,以其年少,態度冷淡。不料,諸葛亮分析時局,提出「遊戶自實以益兵眾」的對策,且頭頭是道,深合劉備之意。劉備「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禮之」。

西晉司馬彪《九州春秋》也有相同記載。

由此,人們對「三顧茅廬」說產生了懷疑: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才是個27歲的青年,已有一定實力的「皇叔」劉備,豈肯如此屈尊?諸葛亮既然有鴻鵠之志,何必對劉備的前「兩顧」避而不見?

長期以來,由於三國故事有濃厚的傳奇色彩,也由於劉備求賢若渴、謙遜待人的風度,更符合社會心理,因此「三顧茅廬」說壓倒「亮詣備」說而廣為流傳。至於歷史的本來面目究竟如何,還要進行考證。

3樓:嬛姝

三國志原文是」凡三往,乃見。「三國演義據此發展出了三顧茅廬這一篇。

4樓:隋若雲暨英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陽城西,一說為湖北襄陽城西南)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

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乙個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乙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

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5樓:強哥愛森寶

《三國演義》??????

三顧茅廬是哪一本是出自哪本書的這本書中還有哪些人物要五個,

6樓:牙牙的弟弟

出自西晉·陳壽《三國志》,裡邊的人物還有曹操、呂布、董卓、公孫瓚、夏侯惇等。

一、《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國任職,受宦官排擠不得志。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202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

而最終成書,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三國志》也是二十五史中最為特殊的一部,因為其過於簡略,沒有記載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沒有記載經濟、地理、職官、禮樂、律曆等的「志」,不符合《史記》和《漢書》所確立下來的一般正史的規範。

二、人物

1、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豫州刺史部譙(今安徽亳州)人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奠定了曹魏政權。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獲封魏公,建立魏公國,定都河北鄴城,而後進爵魏王。去世後,其子曹丕稱帝,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2、呂布

呂布(?-199年),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麻池鎮西北)人。原為丁原部將,被唆使殺害丁原歸附董卓,與董卓誓為父子,後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誅殺董卓。

旋即被董卓舊部李傕[què]等擊敗,依附袁紹,又被袁紹猜忌,依附張楊。

興平元年(194年),呂布趁曹操攻打陶謙時與陳宮等聯絡而進入兗州,佔據濮陽,與曹操血戰兩年,曾使曹操數戰不利,但最終被曹操擊敗轉而去依附徐州劉備。

又趁劉備與袁術作戰時襲取了徐州,與劉備時而和好,時而相互攻伐。期間,以轅門射戟化解劉備與紀靈的爭鬥。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先後擊敗劉備與夏侯惇[dūn]後,曹操親自出馬征討呂布,水淹下邳。呂布被部下叛變,於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城破被俘,被處死。

3、董卓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生於潁川。東漢末年獻帝時軍閥、權臣,官至太師,封郿侯。

於桓帝末年先後擔任幷州刺史,河東太守,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勢弱佔據京城,廢少帝立漢獻帝並挾持號令,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

董卓成長於涼州,好結交羌人。漢桓帝末年,董卓被徵召為羽林郎,後又為中郎將張奐部下作軍司馬,討伐漢陽羌人,董卓作戰粗猛有謀,力建戰功。又先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涼州之亂等戰役,頗著威名。

中平六年(189年),受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所召,率軍進京討伐十常侍。不久,京中動亂,董卓在北芒立下了救駕大功,回京後便掌權。

又招攬呂布殺掉丁原,很快就吞併了附近兩大軍閥兵力。隨後董卓廢少帝,立劉協即位(是為漢獻帝),且不久就弒害了少帝及何太后,專斷朝政。據有武庫甲兵,國家珍寶,威震天下。

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袁紹聯合關東各地刺史、太守,爆發董卓討伐戰。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孫堅擊敗,退守長安。董卓在朝野內外都廣布親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飾及車駕,呼召三颱。

司徒王允設反間計,挑撥董卓大將呂布殺死董卓,結果成功。初平三年(192年),董卓為其親信呂布所殺。

4、公孫瓚

公孫瓚(?—199年),字伯圭,其名與字的對應當是取自「圭瓚」一詞,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東漢末年武將、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公孫瓚出身貴族。因母地位卑賤,只當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聲音洪亮、機智善辯,得到涿郡太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

後逐步做到中郎將,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戰勇猛,威震邊疆。

公孫瓚好戰,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胡人的上司劉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漸激化。初平四年(193年),公孫瓚擊殺劉虞,並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

他與袁紹多次相爭,初期佔據優勢,但在龍湊之戰後,公孫瓚銳氣頓減,採取自保戰略,逐漸失去了部下信任,被袁紹擊敗。最終困於高樓,引火**。

5、夏侯惇

夏侯惇(?-220年),字元讓,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末年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西漢開國元勳夏侯嬰的後代。

少年時以勇氣聞名於鄉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與呂布軍交戰時,曾一度被擒為人質,又被流矢射瞎左眼。

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築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功勳卓著。歷任折衝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追諡忠侯。青龍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廟庭。

三顧茅廬縮寫三顧茅廬縮寫

劉備很仰慕諸葛亮的才幹,想請他幫助自己統一國家。一天,三人來到隆中,但孔明不在,他們只好失望而歸。回到新野,劉備聽說諸葛亮回來了,叫人立即備馬.到了草屋,書童說諸葛亮被人請走了。三人怏怏而回。時間過得很快,劉備打算三訪孔明。三人第三次來到隆中,離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便下馬步行。這時,諸葛亮在午睡,...

三顧茅廬全文翻譯,三顧茅廬原文

譯文 諸葛亮親自在田地中耕種,喜愛吟唱 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 樂毅相比,當時人們都不承認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潁川 河南禹州 的徐庶與諸葛亮關係甚好,說確實是這樣。適逢先帝劉備駐紮在新野。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很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 諸葛孔明這個人,是人間臥伏著的龍啊,將軍可願意見他...

三顧茅廬 怎麼解,三顧茅廬怎麼解釋?

鯨娛文化 三顧茅廬又可以稱為三顧草廬,出自一個典故,漢末劉備三次到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求到第三次諸葛亮才答應出來,後來比喻一再誠心地邀請有賢能的人。三顧茅廬怎麼解釋? 熱詞替換 三顧茅廬又可以稱為三顧草廬,出自一個典故,漢末劉備三次到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