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要性是什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要性是什麼

2021-03-05 09:18:24 字數 5035 閱讀 3132

1樓:ゞ飄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要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區別的;

第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聯結的,矛盾的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又體現著普遍性。

第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區別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質;個性指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性質。共性和個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共性決定事物的基本性質;個性揭示事物之間的差異性。

個性體現並豐富著共性。共性是絕對的,個性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共性只能在個性中存在。

任何共性只能大致包括個性,任何個性不能完全被包括在共性之中。 矛盾的共性指矛盾的普遍性,是絕對的、無條件的;矛盾的個性指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對的、有條件的。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於個性之中,個性又受共性的制約,共性和個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

共性與個性的關係是關於矛盾問題的精髓 :

(1)共性與個性問題是理解對立統一規律諸問題的鑰匙。共性與個性的原理貫穿於對立統一規律諸問題的一切方面,是把握矛盾諸問題的一條主線。

(2)共性與個性的原理是分析和解決矛盾問題的根本原理。只有掌握共性與個性的原理,才能依據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對具體矛盾進行具體分析,正確認識矛盾和解決矛盾。

(3)共性與個性的辯證關係又是正確理解和認識辯證運動的鑰匙,人的認識過程由個別到一般,又由一般到個別,它是共性與個性矛盾的,不理解這一原理,就不能正確認識事物。

(4)共性是一類事物與另一類的區別,而個性是同一類事物中不同個體的區別。 每個國家都有自身的特殊性,而這種特殊性又是由每個國家自身的歷史傳統和現實發展過程所決定。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有其內在的規律性,這種規律性呈現出放之每個國家而皆準的普遍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證關係原理,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具體實踐相結合這一原則的哲學基礎,對於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是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針的哲學根據。

社會主義是普遍性(共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特殊性(個性),二者有機地統一在一起,處在辯證聯絡之中。就是說,中國特色的特殊性一定要同社會主義的普遍性相聯絡,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而不能孤立地強調中國特色,脫離社會主義的普遍性,從而失去社會主義性質;同時,社會主義的共性也只能在有各國特色的個性中並通過這些特殊性而存在,沒有與各國實際相結合的不同特色的社會主義也就沒有科學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體現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規律普遍性與中國國情特殊性的辯證統一。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對於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具有普遍指導性。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經歷了乙個由特殊到普遍,又由普遍到特殊的辯證發展過程。

中國特色」是中國不同於其他國家的個性、特殊性;「社會主義」是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共性、普遍性。一方面,中國的情況不論多麼特殊,也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這是共性。另一方面,社會主義的一般只能在各國特色的個別中存在,我們要建設中國模式、中國就要立足於中國的國情,從中國的實際出發,這又是個性,所以我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方針實際上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證關係原理的具體運用,是正確的。

各個國家建設社會主義都必須遵循馬克思主義關於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但在不同的國家,由於國情不同,實現社會主義本質特徵的具體模式、具體途徑又是各不相同的。***同志指出,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這樣的事,馬克思、列寧的本本上找不出來;每個國家的基礎不同,歷史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左鄰右舍不同,還有其他許多不同,別人的經驗可以參考,但不能照搬;離開自己國家的實際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但是,馬克思主義必須是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必須是切合中國實際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同志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背景下,結合中國的具體實踐創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即***理論,實現了由一般到特殊,把科學的理論轉化為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我們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運用於中國的實際,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總結中國歷史和現實的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經濟、政治、文化三大文明協調發展、社會生活和生態環境全面進步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毫無疑義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這並不意味著只要抓好經濟就行了。社會主義還必須包括其他各方面的任務,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一起抓。

***從不同角度指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各項任務,指出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辯證關係。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既要堅持社會主義的共性,又要從我國的實際出發,體現出中國特色這乙個性。在所有制方面,我們堅持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形式共存;在分配形式方面,我們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共存;在政治上,我們堅持人民民主**;在指導思想上,我們堅持馬列主義、***思想、***理論、「****」重要思想。

所有這些,都是共性和個性相統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切合中國實際的發展道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征途中,我們黨特別強調要始終堅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突出和保持中國自己的特點。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文明,中國具有自己的國情,屬於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既不同於資本主義,也不同於馬克思設想的社會主義。

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只能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最大的國情出發,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無論經濟、政治還是文化建設,都要符合中國的實際,不能照搬別國模式。

要在不斷探索的基礎上,努力形成和發展中國風格和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與時代潮流相應、與世界文明相通的道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我們要具有世界眼光,注意向世界學習,要在中國與世界的互動中建設面向世界、立足本國的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由其獨特的觀念、理論、制度與道路等綜合構成的科學社會主義新模式。他是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原理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生動體現。我們只有從多維度、多層次來正確理解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堅定不移地沿著這一道路前進,將這一事業進行到底,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

這也正是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所共同揭示的。

2樓:

這是歷史教育了我們。

當年,我們認為在建立了新中國後,只要學習蘇聯模式,採取行政手段把各種所有制都改造成公有制就建成社會主義了。但歷史的事實教育我們,這樣做是行不通的——經濟發速度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

所以,不單是我們,包括前蘇聯等許多國家都先後放棄了單一公有制的社會主義。

事實上,單一公有制並不等於社會主義。

我們看一看***先生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論述:「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在這裡他並沒有提到公有制,這不會是他的疏忽,應該是他認為社會主義並不等同於公有制。

借用他對計畫經濟和市場經濟的說法,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公有制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公有制;私有制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私有制。

究竟什麼是社會主義,按照小平同志的論述,這裡包含了三層意思:

①.「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這是所有社會經濟形態共有的任務,自然也是社會主義社會必須完成的任務,而且是首要任務,即「發展是硬道理」;

②.「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則是我們社會主義社會所特有的乙個任務,但它是乙個過程,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需要在整個社會主義階段逐步地消滅剝削,逐步消除兩極分化;

③.「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要達到目標。這裡值得我們特別注意的是 「最終」二字。這也就意味著,這個目標不是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或者中級階段能夠達到的,而是要經過整個社會主義社會才能夠達到的。

等我們達到這個目標,實現了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社會的使命也就完成了,開始進入我們的理想社會——共產主義。

從小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論述中我們知道,指望剛一進入社會主義就能夠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是不現實的,因此,在社會主義的初期,不能採取單一的公有制體系。

根據對小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本質論述的解讀,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乙個結論:社會主義社會是乙個存在著剝削和貧富不均、兩極分化的社會,但它也是乙個逐步消滅剝削、逐漸減小貧富不均和兩極分化的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是乙個既存在著按勞分配,也存在著按資分配的社會,但它還是乙個按勞分配逐步增加、按資分配逐步減少的社會。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社會主義也在不斷發展,直至最終徹底消滅剝削、消除貧富不均和兩極分化,也就徹底消除了按資分配(或者說私有制)。

這時,也就開始進入我們的理想社會——共產主義。

從另乙個角度講,把單一的公有制等同於社會主義的認識並不符合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觀點。世界是複雜的,它充滿著變化,乙個社會的所有制不應該、也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從歷史上看,現實的社會都很複雜,它所包含的生產關係從來就不是純粹的,這些生產關係的變遷也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理想和單純。

例如:在奴隸社會末期,誕生了封建的生產關係,它在與奴隸社會生產關係的鬥爭中發展壯大,並最終戰勝了奴隸社會的生產關係,但即使到了封建社會的中後期,在地主與租種他們土地的農民這種最主要的生產關係的主導下,也還殘存著僕人、丫鬟與購買他們的主人這種接近於奴隸社會的生產關係;在鴉片戰爭後,我們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程度也並不相同,在它的前期,封建的程度多一些,後期則是殖民地的程度更多一些;在資本主義社會也是如此,英國的「光榮革命」也只是為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奠定了乙個基礎,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也是在與封建落後的生產關係的鬥爭中逐漸發展壯大的。在美國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後,它的黑奴制度也還殘存了很長時間。

由此可見,在現實的社會經濟形態中總是會包含很多種生產關係,有比較低階階段生產關係的殘餘,也有比較高階階段生產關係的萌芽,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生產關係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舊的生產關係並不情願退出歷史舞台,新的生產關係也不會那麼輕易就能確立自己的地位。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引領這個社會向前的生產關係一定會逐漸發展、壯大,而落後的生產關係殘餘則不可避免地會逐漸萎縮,直至消亡。

當這個社會經濟形態進入到它的晚期,又會產生出新的生產關係,而這種新的生產關係也會逐漸發展、壯大,並導致新的社會經濟形態誕生,如此迴圈往復,使得社會不斷前進。

社會主義社會也不應該例外,當它從資本主義脫胎出來的時候,自然也會帶有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生產資料私有制以及由生產資料私有制帶來的許多不良現象。新中國的誕生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要最終戰勝資本主義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我們國家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自然還存在相當多的資本主義甚至是封建主義的殘餘(這使得我們的社會看上去很像資本主義)。

如果我們違背客觀規律,人為地脫離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試圖在短時間內把私有制完全消除,就一定會抑制生產力的發展。我們在改革開放前和前蘇聯、東歐等國的社會主義實踐已經充分的證明了這一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選擇b 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一句話道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和改革的方向,我們太窮了,太落後了,老實說對不起人民。我們現在必須發展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條件。幾十年來改革開放的實踐就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踐行。幾十年來我們黨一切奮鬥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實現好 維護好 發展好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展現的是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全新的政治發版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權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作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的乙個有機組成部分,從實踐到理論,已然自成一體,內涵博大精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的理論與實踐還遠未完成,對其長期性和探索性必須有充分的認識。人民民主是...

如何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什麼

總任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重要論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面進步與繼續發展指明了奮鬥方向 明確了努力目標,規劃了整體布局,規定了基本任務,對於奪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