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呂蒙正是怎樣的人你認為呂蒙正是乙個怎樣的人?

2021-03-05 09:17:10 字數 1732 閱讀 1923

1樓:加菲

呂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東漢末年江東軍團名將。

由官職可以看出

別部司馬->橫野中郎將->偏將軍/尋陽令(軍事要害)->廬江太守(富裕之地,肥差,周瑜是此地人)->汗昌太守->南郡太守(周瑜逝世前任此位,許是南郡朝堂水太深)/孱陵侯

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並於濡須數御曹軍,屢獻奇計,累功拜廬江太守。

在軍旅之時,亦發憤讀書,深為孫權、魯肅所倚賴。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於合淝戰奮勇抵抗魏軍追襲,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又後上代魯肅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

可以說是有勇有謀

以下是名人的評價:

魯肅曰:「呂子明(呂蒙字),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三國志 吳書九 呂蒙傳》

魯肅曰:「吾謂大弟(呂蒙)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三國志 吳書九 呂蒙傳裴注引江表傳》

孫權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並作國士,不亦休乎!」《三國志 吳書九 呂蒙傳裴注引江表傳》

孫權曰:「子明(呂蒙字)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周瑜字),但言議英髮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魯肅字)。

」《三國志 吳書九 呂蒙傳》

陳壽評曰:「呂蒙勇而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擒關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於克己,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三國志 吳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

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孫元晏:幼小家貧實可哀,願徵行去志難回。不探虎穴求身達,爭得人間富貴來。--《吳·呂蒙》

洪邁: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於策、權之雄略,然一時英傑,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自古將帥,未嘗不矜能自賢,疾勝己者,此諸賢則不然。

孫權初掌事,肅欲北還,瑜止之,而薦之於權曰:「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後瑜臨終與權箋曰:

「魯肅忠烈,臨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肅遂代瑜典兵。呂蒙為尋陽令,肅見之曰: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蒙遂亦代肅。

蒙在陸口,稱疾還,權問:「誰可代者?」蒙曰:

「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無復是過也。」遜遂代蒙。四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為威名將,曹操、劉備、關羽皆為所挫,雖更相汲引,而孫權委心聽之,吳之所以為吳,非偶然也。

--《容齋隨筆》

***:呂蒙如不折節讀書,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當東吳統帥?我們解放軍許多將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讀《呂蒙傳》。--《緬懷***》

2樓:

呂蒙正相公不喜歡記著別人的過失。剛擔任副宰相,進入朝堂時,有一位**官吏在朝堂簾內指著呂蒙正說,「這小子也能參與謀劃政事嗎?」呂蒙正裝作沒有聽見似的走過去了。

與呂蒙正同在朝廷的同僚非常憤怒,下令責問那個人的官位和姓名。呂蒙正急忙制止,不讓(那位同列)查問。退朝以後,那些與呂蒙正同在朝班的同僚仍然憤憤不平,後悔當時沒有徹底追究。

呂蒙正則說:「一旦知道那個人的姓名;就終生不能忘記,因此還不如不知道那個人的姓名為好。不去追問那個人的姓名,(不問他的名字)對我來說有什麼損失嗎?

」當時在場的人都佩服呂蒙正的度量(氣量)。

3樓:匿名使用者

折節好學,智勇雙絕,德行高尚的人。

呂蒙正是怎樣人,呂蒙正是怎樣乙個人?

呂蒙正為人寬厚正直,對上遇禮而敢言,對下寬容有雅度。脫脫 宋史 呂蒙正質厚寬簡,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論時政,有未允者,必固稱不可,上嘉其無隱。趙普開國元老,蒙正後進,歷官一紀,遂同相位,普甚推許之。陳淡野 人亦一器也,莫不各有其量。如天地之量,聖賢帝王之所效焉。山岳江海之量,公侯卿相之所...

你認為玄奘是怎樣的人,你認為玄奘是乙個怎樣的人

玄奘 602年 664年 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俗姓陳,名褘,出生於河南洛陽洛州緱氏縣 今河南省偃師市南境 他是中國著名古典 西遊記 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玄奘祖籍河南洛州緱氏縣,家族本是儒學世家。為東漢名臣陳寔 104年 187年 的後代,曾祖陳欽...

從呂蒙的變化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1 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 開卷益 的道理內。2 我們不要以一成不容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3 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4 要善於聽取他人的建議或意見 5 告訴我們乙個人只要廣泛涉獵就會學有所成。6 不但自己要學好,還要催動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