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蕃和親政策在歷史上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2021-03-04 08:04:42 字數 5544 閱讀 1424

1樓:life無明小魚

影響:和親政策從漢到唐到的統治者都有採用,不管是在政治、經濟上,還是民族融合,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融合,也對邊疆的拓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唐朝與吐蕃的關係:

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乙個王朝。7世紀前期,松贊干布做了吐蕃的讚普,統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邏些。為鞏固統治,他仿照唐朝的官制度,設定各級官府,建立了嚴密的軍事組織,制定了嚴酷的法律,還命人創制了吐蕃文字。

貞觀時期,松贊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帶去了大批的手工藝品和多種生產技術、醫藥書籍,大大有利於吐蕃經濟、文化發展。

唐蕃自此結為姻親之好,兩百年間,新讚普即位,必請唐天子「冊命」。

8世紀初,金城公主嫁與吐蕃讚普。9世紀,吐蕃與唐會盟。盟約裡說:「患難相恤,暴掠不作。」史稱「長慶會盟」。

擴充套件資料

和親歷史背景

貞觀八年(634),吐蕃也派使者來唐朝,這是漢藏兩族發生政治交往的開端。松贊干布羨慕唐朝的禮樂文化,又聞聽突厥、吐谷渾都娶了唐公主為妻,於是在貞觀十二年遣使攜帶珍寶向唐朝求婚。太宗沒有應允,吐蕃使者謊稱吐谷渾挑撥婚事才不成。

松贊干布便發兵攻吐谷渾,然後派使者入唐獻貢,揚言婚事不成就率兵攻唐,隨後便揮兵進攻,太宗馬上派兵反擊。松贊干布見唐軍來勢凶猛,便引兵撤退,並派使者到長安謝罪,再次懇請娶唐公主,太宗這才應允。

2樓:匿名使用者

唐藩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這段歷史佳話,以戲劇,壁畫,歌舞等形式在民間廣泛傳播

3樓:勝寒

影響: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係。

唐朝與吐蕃的關係:

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乙個王朝。7世紀前期,松贊干布做了吐蕃的讚普,統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邏些。為鞏固統治,他仿照唐朝的官制度,設定各級官府,建立了嚴密的軍事組織,制定了嚴酷的法律,還命人創制了吐蕃文字。

貞觀時期,松贊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帶去了大批的手工藝品和多種生產技術、醫藥書籍,大大有利於吐蕃經濟、文化發展。

唐蕃自此結為姻親之好,兩百年間,新讚普即位,必請唐天子「冊命」。

8世紀初,金城公主嫁與吐蕃讚普。9世紀,吐蕃與唐會盟。盟約裡說:「患難相恤,暴掠不作。」史稱「長慶會盟」。

4樓:匿名使用者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和親是一種經常發生的現象。朝廷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給蕃邦國王,以改善民族之間的關係。儘管這些和親有的出於無奈,有的出於自願,但和親作為一種處理民族關係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往往被統治者所使用,而唐朝的漢藏和同為一家,就是古代「和親」的典範之一。

唐蕃和親,對於唐朝及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政治策略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唐太宗曾說:「北狄風俗,多出內政,亦即生子,則我外孫,不侵中國,斷可知矣,以此而言,邊境足得三十年來無事。

」通過和親,達到穩定邊防的政治目的。

唐蕃和親,給了雙方相互認識、相互學習的機會。隨著雙方經濟文化交流的加強,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如文成公主入藏後,松贊干布下令臣民拜漢族的文士為師,學習漢族的文化和農技,種植穀物,學習演奏樂器,還派了一批又一批貴族子弟遠赴長安學習。

文成公主協助松贊干布推行改革,吐蕃的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為大唐王朝西方的有力屏障。整整30年間,邊疆無事,漢藏和睦相處。文成公主死後,吐蕃人到處為她立廟設祠,至今藏族人仍把她視為神。

這些祠廟和墳墓,成了漢藏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塔。

唐蕃和親,對吐蕃的風俗習慣影響巨大。如吐蕃人原是「氈帳而居」,在文成公主的影響下,松贊干布帶頭改變生活習慣,改穿漢裝,效仿唐朝建築風格,派遣酋豪子弟入國子監學習詩書等。直到現在,**還保持了許多唐代漢族的生活方式和習俗。

唐代詩人陳陶記載:「自從貴主和親後,一半胡風似漢家」,漢藏融合之深由此可見。

總之,唐蕃和親所起的積極作用是不可否定的。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曾說「在我看來,和親政策比戰爭政策總要好得多。」和親有利於經濟的交流,文化的傳播,更為重要的是,它增強了各民族之間的聯絡,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增進民族感情。

今雖不搞「和親」,但「和為貴」仍是處理民族關係的原則。

5樓:匿名使用者

唐番和親的作用(文成公主入藏)

1.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2.也增進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係。

(《步輦圖》反映了唐蕃關係:文成公主入藏)

6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是大一統+民族融合+友好交流了。一切都是套路。

7樓:匿名使用者

禸軆交蓅湜洧嚸,鼡釒帛囡ふ妱募蓅氓強盜瀜叺囻蔟,漴樣媚迯菿ㄋ極臸,波凘迋ふ茬長侒泩萿湁誃姩,理甴湜埥浗瑭茲崈發兵羅馬幫莇波凘獨竝。吚朗亾の偅孫可姒當遖漢嘓の皇偙。迯加囻蔟區域自菭瑭嘸①湜処

和親政策對唐太宗的統治產生什麼影響

8樓:匿名使用者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和親是一種經常發生的現象.朝廷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給蕃邦國王,以改善民族之間的關係.儘管這些和親有的出於無奈,有的出於自願,但和親作為一種處理民族關係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往往被統治者所使用,而唐朝的漢藏和同為一家,就是古代「和親」的典範之一.

唐蕃和親,對於唐朝及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政治策略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唐太宗曾說:「北狄風俗,多出內政,亦即生子,則我外孫,不侵中國,斷可知矣,以此而言,邊境足得三十年來無事.

」通過和親,達到穩定邊防的政治目的.

唐蕃和親,給了雙方相互認識、相互學習的機會.隨著雙方經濟文化交流的加強,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如文成公主入藏後,松贊干布下令臣民拜漢族的文士為師,學習漢族的文化和農技,種植穀物,學習演奏樂器,還派了一批又一批貴族子弟遠赴長安學習.

文成公主協助松贊干布推行改革,吐蕃的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為大唐王朝西方的有力屏障.整整30年間,邊疆無事,漢藏和睦相處.文成公主死後,吐蕃人到處為她立廟設祠,至今藏族人仍把她視為神.

這些祠廟和墳墓,成了漢藏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塔.

唐蕃和親,對吐蕃的風俗習慣影響巨大.如吐蕃人原是「氈帳而居」,在文成公主的影響下,松贊干布帶頭改變生活習慣,改穿漢裝,效仿唐朝建築風格,派遣酋豪子弟入國子監學習詩書等.直到現在,**還保持了許多唐代漢族的生活方式和習俗.

唐代詩人陳陶記載:「自從貴主和親後,一半胡風似漢家」,漢藏融合之深由此可見.

總之,唐蕃和親所起的積極作用是不可否定的.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曾說「在我看來,和親政策比戰爭政策總要好得多.」和親有利於經濟的交流,文化的傳播,更為重要的是,它增強了各民族之間的聯絡,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增進民族感情.

今雖不搞「和親」,但「和為貴」仍是處理民族關係的原則.

唐朝和親政策的意義?

9樓:小嘉節華

唐朝為了加強各民族間的聯絡,促進邊疆地區的開發,制定並實施了一整套和親政策。

在唐代289年間,唐王朝與突厥,回紇,吐蕃,奚,契丹,寧遠,南詔八個族(國)共計和親28次(其中一次未獲成功),為唐朝的穩定和繁榮起了較大的作用。

唐朝實施的和親政策,具有主動性、開放性和進步性的特點,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0樓:真誠無怨無悔

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溝通·緩解了戰爭的緊張。

應如何評價歷史上的和親政策?

1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史上和親政策的歷史作用

在現行高中必修教材《中國古代史》中,涉及和親政策的知識點有:西漢初年與匈奴的和親,西漢中期細細公主與烏孫的和親,西漢晚期昭君出塞與匈奴的和親,唐朝時文成公主與松贊幹部、金城公主與尺帶珠丹的和親,唐與突厥的和親等知識點。

由此可見:中國古代民族關係史中,和親政策往往成為歷代統治者處理政權與政權關係、民族與民族關係的乙個重要手段。從男女婚姻「以男女兩性結合為基礎;以共同生活為目的」角度上看,讓婚姻打上了濃厚的政治色彩烙印。

但是也正是這種和親政策,有力地促進了中國歷史的發展。

將婚姻作為一種政治行為或者是一種政治手段,中外史上屢見不鮮。中國史中,如漢高祖劉邦與冒頓單于的和親,就是由於西漢立國不久,國力較弱,為了求得邊境安寧,而採取和親政治。世界史上,也有特別典型的例子,如:

中世紀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王一世,將自己的婚姻當作一種政治手段。締造了乙個大不列顛王國。伊莉莎白女王是亨利八世的私生女。

當她25歲即位的時候,就成了歐洲未婚女人中最有價值的一位,總共有50多名君主向她求過婚。她把婚姻當成最寶貴的籌碼,從中獲取豐厚的利益。每當英國需要某個國家的支援或緩和關係時,女王就開始放出訊息,打算尋找意中人,讓那些王公貴族忙活好久,耗費許多錢財,而女王卻贏得了喘息之機。

她統治英國45年,一手打造了「日不落」大不列顛王國。

所以,恩格斯在論述中世紀封建主之間的聯姻現象時就指出:「結婚是一種政治行為,是借一種新的聯姻來擴大自己勢力的機會,取決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決不是個人的意願。」當然,我們在關注將婚姻當成一種政治行為的時候,也更應該關注其對歷史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積極的、進步的作用。

首先看政治方面。既然「和親政策」是為了達到某種政治目的而出現的特定歷史產物,那麼它就應該取到為實現政治目的的作用。在中國古代史上,和親政策不但取到了使和親雙方友好相處的作用,同時還為統治者實現長治久安創造了條件,也取到了維護中原王朝大一統的局面,還取到了加強邊疆地區的管理及促進邊疆地區發展等作用。

如漢高祖劉邦的和親政策,就有利於中原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為漢武帝時國力的強盛奠定了基礎;唐朝與突厥和親,不僅達到加強對突厥舊地的管理作用,也有力地維護了唐朝的統一;吐蕃政權松贊幹部及尺帶珠丹的請婚,是對中原王朝先進制度的嚮往,文成公主與金城公主的入藏,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發展。

政治目的的可以說是和親雙方的主觀目的,而和親政策對中國歷史產生的更深遠的影響是在客觀方面,包括經濟、文化等方面。

經濟上:和親過程中繳納聘禮、貢物、回賜及與之相關的互市等活動非常頻繁,必然會促進官方**和雙方經濟的發展。出嫁公主在和親過程中還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工具和生產工匠及農作物種子,農業器具等。

比如唐代文成公主入藏,帶去的生產技術及工具、物種,縮短了藏族與漢族在生產、生活上的差距。歷代**與北方游牧民族的和親,為北方少數民族的農業發展提供了條件,補充了他們單一脆弱的牧獵經濟,促進了北方少數民族由游牧經濟向定居經濟的轉化。同時北方少數民族的畜牧經濟,如養馬技術又豐富和充實了中原地區的經濟。

文化方面:和親政策的影響是雙向的,和親公主們帶去的不僅是豐厚的財物,還有中原的文化。和親公主本人所受的教育,是傳統的、根深蒂固的中原漢文化教育,出嫁之後,雖然生活方式仍要「從胡俗」,但是中原的生活方式、習俗也必然在少少數民族貴族們的生活圈子中伴隨中公主們的到來而傳播開來。

不僅如此,中原的科技、文學、藝術等書籍也被帶到少數民族地區,必然促進邊疆地區的發展。比如,文成公主入藏之前,吐蕃原來沒有曆法,方成公主教給吐蕃人民推行曆法;隨文成公主入藏的樂隊豐富了藏族的**,他們帶去的樂器一直儲存在大昭寺;文成公主還帶去了養蠶、釀酒、造紙和制碾磨的工匠。

民族融合方面:和親公主與少數民族君王的後代,既保留了少數民族的特點,又融合了漢族和血統,提高了人口素質;和親過程也加強了兩個民族之間的交流,也必然造成平民與平民之間的聯姻,因而促進兩個民族之間的血緣融合,消除了民族之間的隔閡,增強了中華民族之間的凝聚力。

總之,對於和親政策,無論統治者的主觀願望如何,但結果都改善了**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之間、漢民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和平交往的關係,客觀上也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民族融合,有利於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