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分析裡三部性原則的意義是什麼

2021-03-04 07:43:36 字數 6022 閱讀 8773

1樓:匿名使用者

在**形式方面應用的術語,大體上說相互間常常有著許多的混亂,因此容易引起許多誤解和錯覺。若把這些術語給予區分,那只有使它們更陷於混亂;所以,我們最好一方面仍採用一般使用的術語,而同時盡可能用最清楚的方法去指出引起誤解的傾向是在什麼地方。

首先讓我們暫時給奏鳴曲(sonata)的定義是:某種為不超過兩件樂器演奏的樂曲,有三個或四個樂章。在這些樂章中間,有一章或一章以上是由一種叫做「奏鳴曲式」或「第一樂章形式」的特殊結構形式所寫成。

這種結構的形式即將予以說明。

第二是要知道「三重奏」(trio)、「四重奏」(quartet)、「五重奏」(quintet)、「六重奏」(***tet)等等,事實上,即實際的結構是與奏鳴曲完全相似的樂曲,不同之處乃是由三件,或四件,或更多一點的樂器演奏而已。一篇為兩件以上樂器演奏的奏鳴曲,術語改變了,但樂曲的格式或結構並沒有改變,僅僅是寫給不同的演奏樂器,是寫給某些特定樂器。有時還有更多的標明文字記在這些樂曲名稱前面——例如「為提琴、小號和鋼琴的三重奏」;「為兩把提琴,中音提琴和大提琴的四重奏」常稱為「弦樂四重奏」(stuing quartet)等等。

第三是一篇「交響樂」是為大管弦樂團用的樂曲,同樣,在構造和樂章方面與奏鳴曲相同。

因此,在這一節「交響樂形式」的開始時,所指出的是正規交響樂各樂章一般結構的簡要綱領。如上面說過的,這種說明同時可以幫助讀者去了解三重奏、四重奏、奏鳴曲等等結構的要領,因為它們幾乎是完全相同的。「簡要」這兩個字是有意強調的,在一篇**裡實在不可能把變化無窮無盡的這類創作全部包括進來。

第一樂章

這是普通所謂的奏鳴曲式——一種把三部形式大大地擴充的型別。在這種曲式中首先為要強調主題間彼此的對比,而將調(key)細心妥為配置,以建立後來處理樂曲的通路。結構的三大部分是這樣:——

(1)現示部分(exposition)有時前面有乙個慢的引序樂段。

(2)發展部分(development)。

(3)再現部分(recapitulation)——現示部分的重現,有著某種的變化,後面附一結尾樂段(coda)。

現將各部分詳細分析如下:——

現示部分:

(1)在主調上把主題現示出來,轉調在這一段是暫時性質,這是由於主調的性質必須首先確立。

(2)通過樂段或橋梁,這一段主調的影響或力量漸弱,直到最後新調建立完成(雖然新調與舊調相隔的關係並不疏遠)。——在早期的交響樂,如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初期作品,所轉的新調常是屬調,或者若原調是小調便轉入關係大調。後來貝多芬把轉到新調的範圍擴大。

19世紀後期交響樂作曲家都是採用他的方式。

(3)在新的調上先披露出第二主題(或更確實地說,一組主題),然後繼續下去,直到現示部分全部完結。在早期交響樂曲現示部分完結在有雙縱線並有反覆記號之處,反覆後即進入發展部分並不分開。

發展部分(亦稱「自由幻想」或「發揮樂段」):

這一部分是把已經披露出來的主題給予各種各樣的發展——即依作曲者的意願與創作手法,把旋律、節奏與和聲性格化,使用不同的風格與組合,常時運用著轉調和離調,沒有任何具體條律規則能規定這種表現的方式。例如貝多芬《第八交響樂》的第一樂章,發展部分是簡單地全部基於乙個從主題中取出的單純音型(figure)。在《英雄交響樂》中,實際上所有主題的材料,都在那具有空前力度和精巧的發展部分中表現無遺。

再現部分:

再現部分一如現示部分,不過這次不論是在第一主題或第二主題,主調總是佔著優勢。結尾樂段可能很簡單,也可能是有著動人的勢力和較長的長度。例如在貝多芬的《瓦特斯坦因奏鳴曲》(waldstein sonata)和《英雄交響樂》中,它便是有活力,新鮮的發展樂段。

這部分一般是依照它和整個樂章的比重來決定。

第二樂章 慢樂章。

這個樂章有不同的情形:——

(1)完整的第一樂章形式。由於這曲式太長,所以採用的人不很多,但無論如何是常見的——如貝多芬d調第二交響樂,降b調鋼琴奏鳴曲,作品第22號和106號。

(2)縮小的第一樂章形式。——即奏鳴曲式省略了發展部分,現示部分完結後又即刻重新回到現示部分,如迴圈地在轉圈子,或者是由少數小節的通過樂句接連起來,這是莫扎特在慢樂章最歡喜使用的形式。貝多芬也是一樣,他的d小調鋼琴奏鳴曲,作品第31號第二曲。

(這種樂章的型別實際就是擴大了的「二部形式」)。

(3)附有結尾樂段的擴大三部形式。本身是乙個復合的單位,每一部都是三重的結構,極似完整的二部或三部形式。這是貝多芬在他早期鋼琴奏鳴曲中最愛用的形式。

(4)某種有插入句(episodic)的結構形式。在這種形式裡,中心主題一次一次重複出現。中間有在風格上和調方面與中心主題形成對比的插入句加入——事實上,它是一種迴旋曲(rodndo)的樣式(迴旋曲式將在終樂章一段中說明)。

海頓常用這形式,貝多芬也用(第四和第五交響樂c小調奏鳴曲,作品13號)。

(5)主題和它的變奏(variations)。—在第九節有較詳的說明——這形式較其他曲式所用的為少,但並不是沒有(海頓的《帝王四重奏》,貝多芬《公升c小調四重奏》,作品131號)。

第三樂章 小步舞曲或詼諧曲(scherzo)

「小步舞曲」和「詼諧曲」在形式上是相同的,兩者只是在態度、情調和風格上有分別,它們最常用的是三部形式。「小步舞曲」或「詼諧曲」後面多繼續一中間樂段,叫做「特瑞歐」(trio),然後又把它(指小步舞曲或詼諧曲)重複一次,有時「特瑞歐」本身也重複,於是跟著另外一段便是主要樂段的再現;或者還可能有乙個第二「特瑞歐」。在這種情況下,整個的樂章便成了一篇迴旋曲。

(特瑞歐字意是三重奏,因為早期的這一樂段是由三件樂器演奏。)

終樂章終樂章的形式是多樣的——奏鳴曲式(最普通);變奏曲式(貝多芬的奏鳴曲,作品109號和111號;合唱交響樂;布拉姆斯的e小調交響樂,作品98號);賦格(貝多芬的奏鳴曲,作品106號和110號)。

最常用的是迴旋曲式—如上面曾經說過的,乙個樂章中主題一次一次地重複出現,樸素的或變化的,中間夾以對比的插入句。

迴旋曲有兩種主要的型別,它們可以分解成這樣:abaca和abacaba。較短的乙個是海頓和18世紀早期作曲家常常採用的;較長的是貝多芬最先創用的。

那無疑他是企圖給迴旋曲以適當長度,並且重要的是為著使它與奏鳴曲的其他樂章取得更好的平衡作用。同他的前輩相較,他常是將迴旋曲大大的加以擴充套件。兩種型別有時並存於一曲,以造成比較的作用,見貝多芬《c小調奏鳴曲》,作品13號(所謂悲愴奏鳴曲)。

在這篇樂曲中,慢樂章和終樂章都是迴旋曲,乙個是短型,乙個是長型。

在長型別迴旋曲中,有時c樂段是一種有新素材的樂段,包括著有最初樂段主題的發展。這種形式除了發展樂段是以在主調上的主題,全部或部分加以發揮之外,它和一般的第一樂章形式是一樣的。這種常被稱為「修飾的迴旋曲」(modified rondo)或「迴旋奏鳴曲式」(rondo-sonata)。

由此可以看出,一篇交響樂或奏鳴曲是一種高度復合的作品。它各樂章在態度、情調和風格上有著強烈的對比性,並且通過種種手法又把各樂章形成總體的統一。在一些較晚近的交響樂作家——特別是李斯特(lixzt)和柏遼茲(berlioz)。

還有在德伏夏克(dvorak)的《新世界交響樂》,富郎克(frank)的《d小調交響樂》也部分地採用這種方法——以乙個簡單的主題貫穿整篇作品,用多樣的姿態和變化的節奏再行出現。這種對主題統一的嘗試還沒有人曾得到極為完美的成果。一篇交響樂在結構上如此復合,其中的基本統一關係,只好是去感覺而是難於分析的事情,它是一種心理上的事實。

李斯特、柏遼茲型別的主題的變化,幾乎是沒有辦法可以解說的。簡而言之,它是一種不可確定的現象或手法,這手法得到的成功,也可算是度量交響樂作曲者偉大性的尺標之一,把戲劇式激動的思想情感內容放置在無形的條理中,是一件需要天才的工作。正由於這種內含的偉大效能,貝多芬成為交響樂作家中登峰造極的人物。

旁人也許能接近他,或者在形式的完整,情調的秀美,思維的表現,或管弦樂技巧精美性的某一部分超過了他,然而從整個的創作力的表現來說,一般人都公認他是過去所有人物中最偉大的人物。

2樓:匿名使用者

三步性原則:在呼應的兩部分中間插入對比式構成,它體現了對應統一的辨證因素,即哲學上否定之否定。

3樓:匿名使用者

三部性原則的意義就是再現,首部與尾部一定要達到某種程度上的統一,或是材料上的,或者調性上的。只有如此才能體現出這三部分是乙個作品,而不是三個作品拼湊起來的串燒。

什麼叫曲式結構?

4樓:我是乙個麻瓜啊

曲式就是樂曲的結構形式。曲調在發展過程中形成各種段落,根據這些段落形成的規律性,而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樂段的結構及一部曲式:樂段通常由兩個樂句或四個樂句構成。

由兩個各有四小節(或八小節)的樂句組成的"樂段"(專稱為"方整性的樂段")在器樂曲中最為常見。其特點是平衡、均稱感強。一首樂曲僅由乙個樂段構成的稱「一部曲式」。

一段式:由乙個樂段構成樂曲的曲式,稱為一段體或者一步曲式。一段提過去所表現的**形象一般比較集中,**表現手法的運用也相對簡潔,統一,在中國各地民歌中最為多見。

兩段式:由兩個樂段組合構成的樂曲形式,稱為兩段體或二部曲式,它的特點是第乙個樂段的終止式根據**的需要可採用完全終止或不完全終止。

三段式:一般指在兩段體的基礎上,又回到第乙個樂段作為結束,以加強第一段的主題思想。

5樓:慕斯

基本含義: 曲式結構指的是(歌)樂曲的基本結構形式。

1、一部曲式(樂段):

它是完整的曲式中規模最小的結構。可以由乙個樂句、兩個樂句、三個及三個以上的樂句組成。一般有比較明顯的終止式,能夠表達乙個完整或相對完整的樂思。

2、單二部曲式:

它包括兩個部分,每個部分都由乙個樂段組成。在一般情況下,兩個部分在**材料上均有著一定的聯絡。

3、單三部曲式:

由三個部分組成,每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乙個樂段。單三部曲式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有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第二種是沒有再現的單三部曲式。

4、復二部曲式:

由兩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本身已經是 單二部曲式或單三部曲式,或其中乙個部分是樂段,另一部分是單

二、單三部曲式。

5、復三部曲式:

由三個部分組成。它的第一部分已是單二或單三部曲式。第三部分往往重複或變化重複第一部分,因而第三部分被稱為再現部。它的第二部分則往往和第

一、三部分在**上形成對比,這一部分可能是單

二、單三部曲式,也可能是樂段。

6、迴旋曲式:

它由在曲式中占有首要意義的主部和各個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現而構成。主部至少在樂曲中出現三次,插部至少有兩個。因此,迴旋曲式至少必須具有五個部分。

7、變奏曲式:

由基本主題的最初陳述及其若干次變化重 復或(稱為「變奏」)所構成的曲式,稱為變奏曲式。

8、奏鳴曲式:

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第一大部分為呈示部,它包括主部和副都兩個互相對比的部分(在主部與副都之間,有時會出現連線部;在副部之後,有時會出現結束部)。第二大部分為部,它把呈示部的**材料加以充分的變化、發展,以造成戲劇性的高潮。

第三大部分為再現部,它把呈示部的**加以重複或變化重複。

9、迴旋奏鳴曲式:

可以把這種曲式看作迴旋曲式的某種 變形。一般來說,可以用迴旋曲式的結構圖式來解釋它。但是,迴旋奏鳴曲式中又明顯地具有奏鳴曲式的特徵,如:

第一插部在樂曲中具有類似奏鳴曲式副部的作用,第二插部(又叫「**插 部」)明顯地具有奏鳴曲式部的作用;樂曲最後還有明顯的再現等等。

10、賦格段:

它是複調**中的一種比較複雜而又嚴謹的結構形式。它主要由主題、答題、對題、插句等部分組成。它要求主題必須在各個聲部中依次出現。

1、曲式——**作品的結構樣式。(**的各要素按照一定邏輯關係和時間關係。)

2、曲式分析——以典型的**結構為基礎,尋找**作品結構的共性化特徵及規律。

3、構成**的基本要素:旋律、節奏、節拍、速度、音色、音區、力度、演奏(唱)、調性、 調式、和聲、織體、複調、配器等(分析**作品結構的基本手法)。

4、曲式分析的原則:單一原則;並置對比原則;再現原則;迴旋(迴圈)原則;變奏原則;  奏鳴原則。

5、**材料及發展手法:重複;變奏;;派生對比;並置對比;模仿;模進;**;時 值的壓縮與擴大;調式對比;音程的擴大、壓縮與轉位;動機貫穿;旋律的自由發展;織體。

6、**的陳述型別:

(1)穩定型陳述:呈示型、結束型、引子型。

(2)非穩定型陳述:  型、過度型。

7、動機——**作品中最小的有機組成部分。

8、主題——能代表**作品的性格和形象**的思維。

9、**曲式結構發展的基本原則:呼應原則;三部性原則(再現原則);起承轉合原則;變 奏原則;迴旋原則。

肖復興的“青春三部曲”是哪三部

大寶貝小寧 青春三部曲 早戀 一個女中學生的日記 青春迴旋曲 1 早戀 早戀 是我國第一本觸及中學生感情的長篇 它涉獵了一個重大的 敏感的 牽動千萬個家庭神經的社會問題。作者以他的大膽和敏銳,以他清麗 質樸和起伏跌宕的筆墨,通過幾對兒中學生之間朦朦朧朧的感情故事,以及圍繞著這些情感而的兩種不同思維模...

巴金所寫的哪三部小說合稱為《激流三部曲》

巴金的 激流三部曲 包括哪三部作品 繁星選自海行雜記,這部著作的體裁是遊記 是 春 秋 家 合稱為 激流三部曲 巴金眾多的 中,由 家 春 秋 三部長篇組成的 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 包括 家 春 秋 三部連續性的長篇 家 春 秋 家,春,秋合稱為激流三部曲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和愛情三部曲分別是什麼?...

請問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和《愛情三部曲》分別是什麼

激流三部曲 家 春 秋 愛情三部曲 霧 雨 電 一 激流三部曲 1 家 家 是巴金的代表作,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1933年5月,首次於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家 中描寫了高氏三兄弟的戀愛故事,其中高覺慧與婢女鳴鳳構成了第乙個悲劇事件 高覺新與錢梅芬及瑞珏構成了另兩個悲劇事件。她們的不幸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