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互動分為哪幾項基本要素

2021-03-04 00:35:54 字數 4682 閱讀 7468

1樓:司馬鑄劍

社會互動沒有乙個統一的互動理論。

在歐洲,德國的齊美爾被認為是歐洲第一位互動理論家。他認為社會學的研究社會互動物件應是與互動內容相對應的互動形式,並對社交、統治與服從、衝突與凝聚等具體互動形式做了詳細的分析。他的研究也影響了美國社會學家。

在美國,作為早期人類互動的研究者和代表人物,喬治.h.公尺德的研究重點是行動--某個人在某種情境下的全部反應。

按照公尺德的觀點,人類反應與動物反應不同,我們在作出反應之前要進行有意識的思考。而且人類擁有自我--乙個我們與之交流的內在的"人",就像我們與別人說話一樣。公尺德把與我們自己交流的行動看做人類意識的最重要的特徵。

他強調人類互動是以為文化所定義的符號的意義為中介的。人類互動是基於有意義的符號之上的一種行動過程。

符號互動論摺疊

是指強調符號和意義在人類互動中之重要性的一種社會學理論,由公尺德創始。h.布魯默,公尺德的學生,總結了互動論的三個原則:

(1)根據我們對於事物所賦予的意義,我們對之採取行動(2)我們對於事物所賦予的意義是社會互動的結果(3)在任何情境下,這一解釋過程通常包括公尺德所說的角色借用,即假定承擔別人的角色並試圖理解別人的思想和情感--內在闡釋過程,我們與我們自己交流。

許多活動是常規性的,並涉及我們無意識中獲得的且想當然的許多定義。我們的共享定義指導著人類活動,甚至當這些定義與客觀現實不一樣時也是如此。

有時,社會情境的定義並不很清楚,通過互動,乙個人可以領會期待和被期待。

有時,習慣性行為發生變動,人們對某種情境的定義也有可能變化,這些變化常常在實質性問題上為社會價值觀的未來重大轉換奠定了基礎。

批評者認為,該理論僅僅關注個體互動方式,造成一種個人擁有無限自由的錯誤印象,忽視了社會結構、社會歷史、社會經濟對我們的約束。

後來布魯默、庫恩等人發展了公尺德的思想,分別建立了芝加哥學派和衣阿華學派。(1)芝加哥學派:人文科學方法,人的行為無法**、非決定性的,互動是乙個角色創造的過程,主張用生活史、自傳、日記、信件等,進行個案研究、非結構訪問。

(2)衣阿華學派:實證主義方法,人的行為是被其地位、角色所決定的,根據個體的參照群體,可以**其自我評價,並進而**其行為。互動是乙個角色扮演的過程,用問卷或態度量表來測量人們的自我概念,試圖將互動理論操作化。

本土方**摺疊

(又稱常人方法學、民族方**)是分析人們在日常社會互動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規則的一種社會學方法。按照本土方**者的觀點,所有日常社會互動都遵循著某些背景假定或"規則" ,這些假定或規則形成了有序溝通的基礎。違規試驗已經表明了各種背景假定在人類互動中的重要性。

在這種實驗中,實驗者假裝並不明白談話背後沒有明說的一些假定。

許多主流社會學家認為,對於社會學的一些主要(巨集觀)問題--如社會設定的特性以及社會中的權利運用等--而言,本土方**差很遠。但本土方**正是把揭示社會交往的各種規則作為其中心目標的。

角色理論摺疊

角色和互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互動雙方都需遵循一定的角色規範進行交往,一方角色失調,就可能中斷或改變互動的方向。互動還有賴於人們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這使人們能夠辨別和理解他人,預知他人的反應。

另一方面,沒有另一方來互動,角色就失去了依存的條件。

實際上,角色理論和符號互動論的聯絡非常緊密。

擬劇論摺疊

艾文.戈夫曼關於人類互動的研究被稱為擬劇論,這種理論把人們看成是戲劇中的演員,它宣稱人們是在按照社會劇本的要求扮演各種角色,並且人們的表演要接受觀眾的評判,觀眾對於可能解釋演員真實性格的某些過失非常警惕。這種角色表演的乙個重要方面就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現,社會互動即向別人表現我們自己,以便他們能夠按照我們的願望看待我們,誘導他們做出我們期望的行為。

人們的行為既包括"前台"行為,又包括"後台"行為。前台行為針對的是他們並不熟悉的一般觀眾,後台行為則是針對親密朋友的。在有些情況下,人們組成劇班以表現某種印象。

當印象或形象遭遇別人挑戰時,通常會導致尷尬,表演者的尷尬也伴隨著觀眾的尷尬,觀眾通常"有意忽視"表演中的過失,為表演者保全臉面。

批評者認為,1)該理論過於靜態地考察自我,有時,和不同的他人在一起的自我也不一樣,所以不可能在所有互動中盡可能製造出最好印象,2)人們並不總在操縱社會,演戲,有時人們也努力誠實、真實地表白自己。對此戈夫曼也樂意承認印象管理只是社會現實的一方面。

參照群體理論摺疊

"參照群體"是指個體在心理上所從屬的群體,是個人認同的為其樹立和維持各種標準、提供比較框架的群體。個體將其參照群體的價值和規範作為評價自身和他人的基準,作為自己的社會觀和價值觀的依據。乙個人的參照群體與他在行政上、組織上或地位上所從屬的群體可以使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該理論揭示了非面對面的人際接觸對個人行為的制約作用,反應了個人與群體的互動的特殊方面。對個體來說,參照群體一是規範-對內化價值標準,形成社會態度有重要影響(和某群體認同-熟悉該群體規範-強化或削弱與其他群體的認同),二是比較-群體是個體對自我、他人進行評價時所採用的比較性標準。

該理論研究個人的客觀社會地位與其社會觀點之間相互作用的社會心理機制的工具,是探明個體動機與社會結構之間相互作用機制的工具。

社會交換論摺疊

著眼於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外顯行為--代價和報酬。認為社會互動的實質是人們交換酬賞和懲罰的過程。交換行為存在於包括友誼、愛情在內的多種社會關係中。

涉及內容非常豐富,介紹幾個有關命題:

(1) 成功命題:乙個人某種行動越經常得到報酬,越願意從事。

(2) 刺激命題:若某特定刺激的出現曾經成為乙個人行為得到酬賞的原因,那麼現在的刺激越是同過去的相同,越可能採取此類似行動。

(3) 價值命題:一種行動對某人越有價值,那麼他越有可能採取該行動。

(4) 剝奪-滿足命題:某人在近期內越是經常得到某一特定酬賞,隨後同樣的酬賞對他越沒價值。

(5) 侵犯-贊同命題:a.當某人的行為沒有得到預期的酬賞或得到未估計的懲罰時,他將會被激怒,並可能採取侵犯行為,所預期的酬賞變得更有價值。

b.當某人的行為獲得了預期的酬賞甚或大於預期的酬賞,或未獲預期的懲罰時,他會很高興,並可能採取贊同行為。該行為的結果變的更有價值。

酬賞:個人與他人的交往中所得到的收穫,包括金錢、社會贊同、尊重和服從。價值依次增高。

該理論基礎是個人主義與功利主義,認為每個人都盡量避免痛苦和增進快樂。忽略了人類行為社會的前提,帶有濃厚的心理還原主義色彩。

人際互動理論摺疊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之間的交往和互動並不都是按照社會規範進行的。社會生活中有大量互動是在與陌生人相遇時發生的;個體在同他人互動時常常帶有情感等個人特點。由於人際互動涉及態度、動機等影響互動的心理特徵,所以對人際互動的心理機制有大量的深入研究。

⑴人際吸引。人際吸引是社會互動的重要推動因素,個人性格等心理因素是影響人際吸引的主要因素。

⑵非語言溝通。65%的互動意義都是通過非語言溝通方式表達的,對身體語言的理解,是跨文化人際互動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

⑶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我們對於事物或人們是什麼樣子的假設及觀念。我們獲取人或物的某一特徵時,將其轉化為刻板印象,並希望這個人有特定行動。

⑷人際空間。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人們會在自己周圍建立一種保護自己的"個人外泡"空間,選擇性開放。這種空間距離有重要社會學意義,用以反映互動者之間的關係。

自我實現預言論摺疊

如果人們認為情境是真的,這些情境就會變成真實的。該定理表明,人們不只對情境的客觀方面有反應,更重要的是人們對情境所具有的意義也有反應,一旦人們賦予情境某種意義,其隨後的行為以及這一行為的結果將受這一意義的影響。雖然自我實現預言理論與符號互動論的解釋有很大的一致性,但如"托馬斯命題"被誇大時,會導致極端主義的悲劇。

互動的型別

互動是一種最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現象。根據互動情境、互動維度、互動方式等標準,如

按情感關係,友好互動/敵意互動/情感無涉互動

按利益關係,合作互動/競爭互動/衝突互動

按地位關係,強制互動/服從互動/平等協商互動

按互動廣度,單一角色互動/多重角色互動

按互動媒介,言語性互動/非言語性互動

按互動單位,人際互動/群體互動

按互動途徑,直接互動/間接互動

其他還有,正式互動/有組織互動/非正式互動/無組織互動

傳統互動/習慣方式互動/現代、創新方式互動。傳統的互動基本上是直接的、面對面的初級群體的互動,現代社會的互動已日益超越時空界限,形成以大規模的現代化傳輸手段為媒介的間接互動。

從"過程"與"結構"的角度來劃分互動方式,是互動論者取得的主要成果,也是他們研究的主要目標。他們力圖從日常司空見慣的交往活動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建立並完善一種互動理論。早期的互動論者,著眼於互動是乙個過程。

在他們看來,"社會互動"和"社會過程"是乙個意思。美國芝加哥學派的r.e.

帕克和e.w.伯吉斯主張把"互動過程"分為 4個階段:

競爭、衝突、順應、同化。它們也適用於不同文化之間的互動。兩種文化體系之間交流、衝突、認同和融合的過程,與上述互動過程是基本吻合的。

帕克的"互動過程"論,帶有明顯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色彩,它基本上是屬於西方社會學早期的理論。雖然在帕克之後,還出現過許多類似的更詳細更繁瑣的互動方式的分類標準,但意義和影響甚微。

現代西方社會學的互動理論,正在從過程理論向結構理論轉化。帕克和克魯默是這一轉化的倡導者。"過程理論"強調的是"自我",是"主客互動",而"結構理論"強調的則是"角色",是"角色互動"。

所謂"角色互動",就是由複雜的社會地位所決定的角色之間和角色之內的互動。原來心理學意義上的"理解"概念,已被社會學意義上的"期望"概念所代替。角色關係所帶來的互動,是一種更固定化、更社會化的互動。

主體的地位在這種互動過程中受到了更多、更大的限制,從而有可能導致喪失主體性的"過分社會化"現象的出現。以角色互動為中心的結構性互動研究,主要是在人際關係,特別是在非正式群體或小群體的研究中,並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進展。

駕照科目二要學哪幾項?考試要考幾項

科目一 拆bai成兩部分 看來du 你的科目一已經考zhi完了,也簡單的說一下dao 1 目前,內駕考的科目一容主要是考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規章 惡劣氣象和複雜道路條件下安全駕駛 緊急情況臨危處置 事故急救等內容。2 2013年1月1日後,科目一考試拆分成兩部分。3 第一部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 ...

消防員培訓分為哪幾項,消防員體能培訓都有哪些專案?

員工消防安全培訓包含火災基本知識 滅火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火警 及報 法 火場逃生與自救 消防設施與裝置 初 災的特點及撲救方法和消防安全標誌等方面。需要針對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消防安全問題進行分析講解,針對操作不當的地方,適時給予講解 糾正。以增強參訓人員處理和控制初 災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消...

土的結構有哪幾種基本型別土的結構分為哪幾種型別?

土的結構分為單粒結構 蜂窩結構 絮狀結構。單粒結構是由於粗大的土粒在水中或空氣中下沉而形成,顯著特點是土粒間沒有聯結存在,或聯結非常微弱,可以忽略不計。土粒在空間的相互位置和土粒的粒度和形狀決定了單粒結構的土顆粒密度。蜂窩狀結構是粘土礦物片在連續沉積過程中,主要以邊一粒接觸形成鏈狀體,很多鏈狀體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