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在中西文化的交流起了哪些作用

2021-03-04 00:29:51 字數 4763 閱讀 5555

1樓:甜如糖果

絲綢之路它是作為路,作為交通線。所以它就是成為沿途各國,各個民族進行各種交流的乙個載體,也就成為當時展現他們各種複雜關係這麼乙個載體。所以,這個絲綢之路內涵是非常豐富的。

另外,絲綢之路它也是乙個大舞台,它當時把古代和中世紀的主要大國和主要的文明地區都連線在一起了。你比如古代的四大帝國,漢朝,安息、貴霜、羅馬都是在這條線上。到中世紀唐朝、薩珊、波斯、東羅馬帝國,以至於後來的阿拉伯帝國,都在這條線。

另外主要的文明地區:中國、中亞地區、伊朗,兩河流域、小亞細亞、希臘、羅馬,通過希臘,羅馬甚至把北非,埃及也都連起來了,往南印度,往北就是游牧民族的草原文化,整個就說它把當時世界的主要國家和主要的文明地區都串聯起來。所以它這個展現了當時主要世界歷史的情況,絲綢之路,它既然是一條路,它也是一條紐帶。

它通過這個紐帶,把當時沿線諸國各族都連繫在一起,成為他們互通有無,物暢其流商貿之路,和物種傳播之路。當時商貿實際上並不是這麼一種絲綢,絲綢當時影響最大。你比如說中國傳來的很多東西,比如金銀器、玻璃器,還有這裡頭很多路,還有很多名稱,什麼**之路,天青石之路等等,它都是有交通線有關的。

所以另外物種傳播,現在考古資料因為不太儲存,文獻很多,無論是中國和中國傳出去的都是很多,這個大家可以看。另外這條路也就成為中國各個民族相互學習,互相影響文化藝術和科技交流之路。同時這條路也是沿線各個民族,各個國家不斷增進了解的友誼之路,也是各國進行政治交流使節之路,所以有人就把這叫做使節之路。

另外這條路,也是到沿線各族魂系天國。比如說佛教、襖教、摩尼教、景教是**教這裡頭的乙個分支,以至於後來的伊斯蘭教,世界的主要宗教都是沿著這條線傳播進來的。所以這又是乙個神靈之路。

這條路還是游牧民族的遷徙之路,因為這條路的北邊就是歐亞草原。你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中國的匈奴是通過這條路西遷來的,再早的剛才講的烏孫、大月氏,再晚的突厥,以至於後來西遼等等。蒙古都是沿著這條線,再往西邊最著名的塞人,也是沿著這條線遷徙,也是游牧民族的遷徙之路。

為什麼這條路有很多剛才講的絲綢很早傳過去,與這個絲綢有關係。

另外,這條路因為游牧民族的遷徙,它也成了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交流之路。這個歷史在世界歷史上也是乙個很有特色的,因為這條線從河西走廊以後一直到歐洲草原,北邊都是游牧民族,它變化很大,它一遷徙,按照當時的情況,他們經常是侵略和掠奪游牧民族,交融是非常多的,經過這種交融,對於游牧民族有一定破壞對它整個城鎮的發展和防衛**的發展。各個方面和社會的進步,在客觀上也起了一定作用,對於游牧民族發展也提供了作用。

絲綢之路,它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底蘊豐富深厚的。所以它並不是乙個交通線的問題,也不是乙個絲綢**的問題。它的內涵牽扯到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是乙個全方位的。

所以我感覺絲綢之路正因為是這樣,所以它是代表了當時人類社會歷史,當時世界人類文明可以說是乙個縮影。所以絲綢之路也是乙個寶庫,當時的主要的繪畫藝術,雕塑各種藝術珍品,美不勝收,非常多。另外世界的一些主要文字,都形成在這條線上,用這些文字所記錄的文書和刻石歷史性是非常豐富的,現在很多歷史之謎就是靠這個來解的,揭開了很多歷史之謎,同時又用這些文字寫了很多遺著,現在研究歷史當時的社會很重要的。

所以這條交通線,它的內涵非常豐富,影響非常大。當然在東西方來講,影響最大的是絲綢。正因為它影響非常大,所以直到19世紀末,西方學者還以絲綢來命名這條交通線;正因為以絲綢命名這條交通線,現在叫做絲綢之路,已經逐漸被大家認可。

因為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隨著世界格局的變化,現在原來絲綢之路沿線的各個地區、國家,重開絲綢之路的呼聲很高。現在大家知道亞歐大陸橋,實際上就是與這個有關的。我們相信就是說在今後的發展的過程中,沿線各國通過努力,通過陸路的和空中的交通,必將能夠建立一條比古代絲綢之路更為勝似古代絲綢之路的金光大道。

對今後的影響是更大的,所以絲綢之路概況大概就是這樣。

另外乙個問題就是絲綢之路考古學的問題。絲綢之路,它現在是多學科研究的,有絲綢之路史,研究絲綢之路的歷史,有研究絲綢之路的考古學,從這裡頭派生出很多的題目。什麼叫絲綢之路考古學?

絲綢之路考古學,實際上就是沿線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考古學,這個考古學都是代表某個地域的。現在所謂絲綢之路考古學,主要依託於這些考古學,在表現它們之間相互交流的,東西方文化交流,這一部分屬於絲綢之路考古學,主要研究文化交流、相互影響,這一部分。所以這一部分考古學的特色,就是它不但要研究按照考古學的規範來整理和研究,而且它還要結合很多學科。

因為考古學,它是研究古代人類社會的,涉及的方方面面,它必須結合有關的文獻、歷史、地理、銘刻學等等,全方位的。所以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學,必須以考古學為基礎,涉及其他學科互相滲透,這個來研究。根據這個特點,也就是要求我們研究東西文化交流考古學的學者,要學貫中西,甚至就是在他所研究的領域,他眼界要寬,視點要高,要有洞察問題的能力。

所以要求是比較高的。絲綢之路考古學內涵是比較多的,但是絲綢之路文化的內涵從資料**講,無非是文獻資料和考古資料。文獻資料主要處於歷史時期,文獻資料都是用人來寫的,它受人的水平、觀點制約,有一定的侷限性,而且真正涉及絲綢之路的,直接的是比較少的。

所以就從文獻的角度,我全面的構建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這是比較難的。因為文獻資料它是可知但是不可及,因為它實證性比較差,有很多資料必須要進行考證,考古學因為研究古代的人類社會,是物質文化涉及的方方面面,它是有實證性、直觀性。所以考古學對於構建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是最主要的,但是光靠它也不行,因為它畢竟也有它的侷限性。

所以以考古學為基礎,結合文獻和相關學科,才能夠最終全面的構件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

2樓:跳出海的魚

絲綢之路的開通,對民族關係的發展和中西文化的交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絲綢之路成為當時和以後中外交流的重要通道,中國的絲織品、鑿井等技術傳人西方。西方輸入中國的有毛織品以及胡麻、胡蘿蔔、大蔥等作物,水仙、茉莉等花卉;還有佛教、魔術、**、舞蹈等,這些都對中國經濟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線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路線。狹義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是連線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通道,形成於於西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絲綢之路對東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什麼作用

3樓:湖心藍戀

意義:第一點 絲綢之路的開闢,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

在工業化到來的時刻,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已被東起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的10900公里長的新亞歐大陸橋所取代.但是,它仍有可開發的新價值。

第二點 商品交流

絲綢之路上的駝隊

正如「絲綢之路」的名稱,在這條逾7000公里的長路上,絲綢與同樣原產中國的瓷器一樣,成為當時乙個東亞強盛文明象徵.絲綢不僅是絲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費品,也是中國歷朝**的一種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國的友好使節出使西域乃至更遠的國家時,往往將絲綢作為表示兩國友好的有效手段.

並且絲綢的西傳也少許改變了西方各國對中國的印象,由於西傳至君士坦丁堡的絲綢和瓷器**奇高,令相當多的人認為中國乃至東亞是乙個物產豐盈的富裕地區.各國元首及貴族曾一度以穿著用腓尼基紅染過的中國絲綢,家中使用瓷器為富有榮耀的象徵.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隨著商隊的行進不斷流入歐亞各地.

這種遠早於絲綢的**品在歐亞大陸的廣泛傳播為帶動歐亞**交流做出了貢獻.這種珍貴的商品曾是兩河流域各國財富的象徵.當青金石流傳到印度後,被那裡的佛教徒供奉為佛教七寶之一,令青金石增添了悠遠的宗教色彩.

而葡萄、核桃、胡蘿蔔、胡椒、胡豆、波菜(又稱為波斯菜)、黃瓜(漢時稱胡瓜)、石榴等的傳播為東亞人的日常飲食增添了更多的選擇.西域特產的葡萄酒經過歷史的發展融入到中國的傳統酒文化當中.商隊從中國主要運出鐵器、金器、銀器、鏡子和其他豪華製品.

運往中國的是稀有動物和鳥類、植物、皮貨、藥材、香料、珠寶首飾。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技術西傳 21世紀初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剛經》就發現於敦煌。造紙術曾經為中國古代科技領先於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這種技術似乎只有東亞及南亞部分國家才有發達的造紙工業。

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闢,紙製品開始在西域以及更遠的地方出現。人們已在在樓蘭遺跡的考古發現了2世紀的古紙。而中亞地區雖然也是用紙,但沒有發現造紙工業的證據。

很多人認為造紙術的西傳為歐洲及中亞帶來了一次巨大的變革,而最初這場變革卻是殘酷的:唐朝與新興的阿巴斯王朝在中亞的勢力摩擦不斷。在對中亞政治格局具有強大影響

力的怛羅斯戰役中,阿拉伯人將中國戰俘沿著絲綢之路帶回撒馬爾罕,而這些戰俘中就有長於造紙術的中國工匠。最終造紙術就這樣傳播到世界各地。

西域地區沙漠密布,各國的繁榮與水往往是脫不開關係的。天山與崑崙山脈溶化的雪水是西域的主要補給水源之一。然而收集這些雪水並不是容易的事情,溶化後積聚在山腳的水很短時間就會被蒸發或滲入地下。

自漢朝派遣軍隊囤積在西域發展農業時,流傳於山區的坎兒井和井渠技術被同樣需要水源的軍人使用在西域,並逐步流傳至更遠的國家。

早先西域地區坎兒井技術究竟是由中國還是波斯傳入西域一直事件有爭議的問題。不過井渠技術和穿井法被證實是用中國傳向西方:《史記》中記載,貳師將軍李廣利率兵攻打大宛,利用斷絕水源的方式圍困城市。

然「宛城中新得漢人知穿井」,令大宛人堅持了很長時間。

中國古代印刷術也是沿著絲路逐漸西傳的技術之一。在敦煌、吐魯番等地,已經發現了用於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紙製品。其中唐代的《金剛經》雕版殘本如今仍儲存於英國。

這說明印刷術在唐代至少已傳播至中亞。13世紀時期,不少歐洲旅行者沿絲綢之路來到中國,並將這種技術帶回歐洲。15世紀時,歐洲人谷騰堡利用印刷術印出了一部《聖經》。

2023年,第乙個印刷廠在義大利出現,令這種便於文化傳播的技術很快傳遍了整個歐洲。

中西文化交流對我們的文化自信的啟示

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意義 在全球化時代對不同文明的交流與對話 能夠促進整體與個體國家的發展 唐朝的對外關係前所未有,主要取決於經濟文化的繁榮發達.因此,我們應該大力發展經濟,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唐朝和睦的民族關係也為對外交往頻繁提供了必要條件,因此我們應堅持民族平等 民族團結 共...

試述中西文化的淵源與差異

中國文化有許多不同的源流傳統,但自中國秦漢文化以來,基本上是循著一種主體文化 儒家文化發展下來的。儒家文化強調自我的節制 忠孝和責任等等,這些都造成了中國人中庸的文化傳統。西方文化的主要傳統則是早期的希臘文化和羅馬文化。希臘文化帶有一種和諧的特點,它力求達到一種和諧。中期的 教時代,它追求功利 物慾...

絲綢之路對中國和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起了哪些作用?應該怎麼寫

經濟 促進了中國商貿的發展,促進了中西方經濟的交往,促進中西方的經濟發展 文化 促進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有利於中國吸收西方的先進文化,為世界文化多樣性做出了貢獻 就寫促進中西文化交流 主要還是經濟.政治.思想 絲綢之路對中國和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起了哪些作用 經濟層面,設立榷場,對於經濟互相交融有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