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東北秧歌的風格和動作特點,東北秧歌的基本動律與風格特點是什麼

2021-03-04 00:29:50 字數 4974 閱讀 4079

1樓:一副臭皮囊

1、東北秧歌的風格

:東北秧歌形式詼諧,風格獨特,廣袤的黑土地賦予它純樸而豪放的靈性和風情,融潑辣、幽默、文靜、穩重於一體,將東北人民熱情質樸、剛柔並濟的性格特徵揮灑的淋漓盡致。

2、東北秧歌的風格:

東北秧歌在風格上既有火爆、潑辣的特點,又有穩靜、幽默的特點。動作既哏又俏,既穩又浪(浪,即歡快俊俏之意),而且穩中有浪,浪中有穩,剛柔結合,不能扭扭捏捏纏綿無力。

東北秧歌**的傳統樂曲十分豐富。其美學原則可用三個字加以概括,即『順」、「活」、「韻」。「順」意為通順。

旋律的各種變化,樂曲的連線,調性、調式的變換都要「順」。「活」即要具有高度的即興演奏的能力,使**靈活多變。「韻」即韻律感及風格味道。

當地的民間樂隊一般有高音嗩吶2人及打擊樂器若干人組成。嗩吶以七寸五(指嗩吶桿長)簡音為a』的高音嗩吶最常用。

2樓:匿名使用者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必須移動重心,平時行

走時重心就是在不斷地移動,就是坐著、站著,也可以隨時移動重心,人體的中心點一移動,重心就要隨之移動,反過來說:重心一移動,中心點就會移動,這才能保持平衡。在舞蹈中亦是如此,幾乎所有的舞蹈,缺少了重心移動就流動不起來,而舞蹈中的步伐,就是最典型的重心移動。

在民間舞蹈中,所有的步伐,如朝鮮舞的平步、膠州的碾步、花鼓燈的風柳步都是獨具風格的重心移動。在東北秧歌中,最有特色而又最能體現重心移動的步伐便是「踢步」了。

東北秧歌的動律風格可概括為「穩中浪」,而舞蹈中的艮勁兒、美勁兒及潑辣勁兒給這一舞種增色不少。東北秧歌的「浪」,體現在身上的動律;「艮」表現在踢步的「出急落穩」中,「踢步」的節奏感特別強,單一的踢步在一拍裡有三種不同的變化,踢出的那一瞬間是非常快的用力過程,這一過程猶如乙個快吸氣,落腳時彷彿突然呼吸的頃刻,但很快地又轉化為乙個長嘆似的重心移動。在這三種變化中,踢出的一剎那體現了艮、俏、潑辣、爽快、乾脆的特點,落地與重心移動充分地體現了穩、美、浪的動律風格特點,由此可見,踢步不僅表現了「艮」,同時也表現了「浪」。

「浪」使人聯想起弧線。東北秧歌的重心移動其實就是乙個小弧線,做前踢步重心移動是下弧線;做後踢步與側踢步,重心移動的感覺是上弧線。把這些弧線連貫起來,就是「浪」的弧線型動感了。

從「踢步」的慢移重心來說,「慢移」本身就給人連綿不斷,非常連貫優美的視覺形象,充分流露出成熟漢族女性的委婉、細膩、溫柔、羞澀、含蓄的曲線美。所謂的「美勁兒」,在這時就表露無遺了。「雙花」中的「雙顫步」又別有特點。

「雙顫步」重心移動是上弧線,其節奏較為平均,移重心後踢所佔的時間值基本上是相等的,加上**多用小快板,就給人輕鬆愉快、歡樂向上的感覺。「纏花」中的「頓步」是典型快移重心的步伐,由於重心移動的過程非常快,無形中使整個格調向熱情火爆的氣氛中去,體現了東北秧歌風格中的「艮勁兒」及「潑辣勁兒」。東北秧歌的訓練點是自下而上,連鎖反應的協調。

組成這一連鎖反應的三個主要環節便是腳下的步伐、身上的動律與手上的手巾花。手腳不能協調運動是一般人的通病,而這恰恰是掌握動律風格的最基本要求。面對乙個初學者,要讓他協調起來運動,就必須把這三者的關係分析清楚。

尤其是要點出三者之間的相同之處,以方便記憶,使學者更快地掌握協調動作的竅門。三者的運動都是有「點」有「線」的,在動律與手巾花中都存在著「快吸氣、停止呼吸、化為長嘆」三個過程,在繞花中,花繞猶如快吸氣,剛繞完的頃刻是停止呼吸的瞬間,從手腕到另一次繞花之間所走的弧線是化為長嘆的時候,動律同樣也是有「點」與「線」的關係。動律猶如鐘擺一樣,到弧線的盡頭,就「點到為止」,立即回到動作過程(即「線」)中去,踢步、動律、繞花是平行進行的,動律與繞花的「點」與踢步的重心移動同步進行,這樣三者便協調了起來。

「踢步」之所以顯得「穩」、「艮」,是因為其速度之快,如果沒有「穩落」、「慢移」來緩衝對比,恐怕這個特點就不是特別突出了。如古典舞中所說的「欲左先右,欲上而下」,在東北秧歌中成了「欲快先慢」,或「欲急失穩」了。因此,「踢步」的「艮」,重心移動才顯得格外的「穩」。

一般而言,舞蹈中的慢板是不容易掌握的。「浪」在東北秧歌的慢板中占有重要地位,要跳好慢板就得先「浪起來」。這時就必須從動作與動作銜接的過程中著手,只有把動作過程做好了才能跳好慢板,有了細膩的動作過程就不容易出現搶節拍的現象。

東北秧歌的重心移動是不可缺少的過程,是「浪起來」的基礎,它起著掌握節拍、灌滿**的作用,從前到腳的運動過程,速度及幅度都由它牽動及控制。重心移動的過程越慢、越細膩,走的路線越長,弧度越大,那身上的「浪」,就越清楚,與此同時,整體動作就顯得較有力度、有韌勁、有文化、有內涵。

看民間舞最過癮之處莫過於其動作中所蘊藏的韻味,這個韻味包括了很濃郁的地域特色。當跳得非常嫻熟時,風格韻味都是在不自覺中流露出來的,這是一種非常巧妙而又自然的流露。但在這之前,就要下一定的功夫去揣摩其中的奧妙,只有掌握了這微妙之處,呈現出來的舞蹈才不會流於一般,才不會成為一串不值一看的「動作」。

同樣的道理,如果要掌握東北秧歌的風格特點,就得抓住其奧妙所在。這妙處所在便是腳下的重心移動。我認為,解決好「踢步」與重心的移動,是掌握東北秧歌動律風格的最好方法。

東北秧歌的基本動律與風格特點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必須移動重心,平時行走時重心就是在不斷地移動,就是坐著、站著,也可以隨時移動重心,人體的中心點一移動,重心就要隨之移動,反過來說:重心一移動,中心點就會移動,這才能保持平衡。在舞蹈中亦是如此,幾乎所有的舞蹈,缺少了重心移動就流動不起來,而舞蹈中的步伐,就是最典型的重心移動。

在民間舞蹈中,所有的步伐,如朝鮮舞的平步、膠州的碾步、花鼓燈的風柳步都是獨具風格的重心移動。在東北秧歌中,最有特色而又最能體現重心移動的步伐便是「踢步」了。

東北秧歌的動律風格可概括為「穩中浪」,而舞蹈中的艮勁兒、美勁兒及潑辣勁兒給這一舞種增色不少。東北秧歌的「浪」,體現在身上的動律;「艮」表現在踢步的「出急落穩」中,「踢步」的節奏感特別強,單一的踢步在一拍裡有三種不同的變化,踢出的那一瞬間是非常快的用力過程,這一過程猶如乙個快吸氣,落腳時彷彿突然呼吸的頃刻,但很快地又轉化為乙個長嘆似的重心移動。在這三種變化中,踢出的一剎那體現了艮、俏、潑辣、爽快、乾脆的特點,落地與重心移動充分地體現了穩、美、浪的動律風格特點,由此可見,踢步不僅表現了「艮」,同時也表現了「浪」。

「浪」使人聯想起弧線。東北秧歌的重心移動其實就是乙個小弧線,做前踢步重心移動是下弧線;做後踢步與側踢步,重心移動的感覺是上弧線。把這些弧線連貫起來,就是「浪」的弧線型動感了。

從「踢步」的慢移重心來說,「慢移」本身就給人連綿不斷,非常連貫優美的視覺形象,充分流露出成熟漢族女性的委婉、細膩、溫柔、羞澀、含蓄的曲線美。所謂的「美勁兒」,在這時就表露無遺了。「雙花」中的「雙顫步」又別有特點。

「雙顫步」重心移動是上弧線,其節奏較為平均,移重心後踢所佔的時間值基本上是相等的,加上**多用小快板,就給人輕鬆愉快、歡樂向上的感覺。「纏花」中的「頓步」是典型快移重心的步伐,由於重心移動的過程非常快,無形中使整個格調向熱情火爆的氣氛中去,體現了東北秧歌風格中的「艮勁兒」及「潑辣勁兒」。東北秧歌的訓練點是自下而上,連鎖反應的協調。

組成這一連鎖反應的三個主要環節便是腳下的步伐、身上的動律與手上的手巾花。手腳不能協調運動是一般人的通病,而這恰恰是掌握動律風格的最基本要求。面對乙個初學者,要讓他協調起來運動,就必須把這三者的關係分析清楚。

尤其是要點出三者之間的相同之處,以方便記憶,使學者更快地掌握協調動作的竅門。三者的運動都是有「點」有「線」的,在動律與手巾花中都存在著「快吸氣、停止呼吸、化為長嘆」三個過程,在繞花中,花繞猶如快吸氣,剛繞完的頃刻是停止呼吸的瞬間,從手腕到另一次繞花之間所走的弧線是化為長嘆的時候,動律同樣也是有「點」與「線」的關係。動律猶如鐘擺一樣,到弧線的盡頭,就「點到為止」,立即回到動作過程(即「線」)中去,踢步、動律、繞花是平行進行的,動律與繞花的「點」與踢步的重心移動同步進行,這樣三者便協調了起來。

「踢步」之所以顯得「穩」、「艮」,是因為其速度之快,如果沒有「穩落」、「慢移」來緩衝對比,恐怕這個特點就不是特別突出了。如古典舞中所說的「欲左先右,欲上而下」,在東北秧歌中成了「欲快先慢」,或「欲急失穩」了。因此,「踢步」的「艮」,重心移動才顯得格外的「穩」。

一般而言,舞蹈中的慢板是不容易掌握的。「浪」在東北秧歌的慢板中占有重要地位,要跳好慢板就得先「浪起來」。這時就必須從動作與動作銜接的過程中著手,只有把動作過程做好了才能跳好慢板,有了細膩的動作過程就不容易出現搶節拍的現象。

東北秧歌的重心移動是不可缺少的過程,是「浪起來」的基礎,它起著掌握節拍、灌滿**的作用,從前到腳的運動過程,速度及幅度都由它牽動及控制。重心移動的過程越慢、越細膩,走的路線越長,弧度越大,那身上的「浪」,就越清楚,與此同時,整體動作就顯得較有力度、有韌勁、有文化、有內涵。

看民間舞最過癮之處莫過於其動作中所蘊藏的韻味,這個韻味包括了很濃郁的地域特色。當跳得非常嫻熟時,風格韻味都是在不自覺中流露出來的,這是一種非常巧妙而又自然的流露。但在這之前,就要下一定的功夫去揣摩其中的奧妙,只有掌握了這微妙之處,呈現出來的舞蹈才不會流於一般,才不會成為一串不值一看的「動作」。

同樣的道理,如果要掌握東北秧歌的風格特點,就得抓住其奧妙所在。這妙處所在便是腳下的重心移動。我認為,解決好「踢步」與重心的移動,是掌握東北秧歌動律風格的最好方法。

東北秧歌的特點

4樓:是嘛

東北秧歌在風格上既有火爆、潑辣的特點,又有穩靜、幽默的特點。動作既哏又俏,既穩又浪,而且穩中有浪,浪中有穩,剛柔結合,不能扭扭捏捏纏綿無力。當地的民間樂隊一般有高音嗩吶2人及打擊樂器若干人組成。

嗩吶以七寸五簡音為a』的高音嗩吶最常用。

東北秧歌**的傳統樂曲十分豐富。其美學原則可用三個字加以概括,順、活、韻。「順」意為通順。

旋律的各種變化,樂曲的連線,調性、調式的變換都要「順」。「活」即要具有高度的即興演奏的能力,使**靈活多變。「韻」即韻律感及風格味道。

擴充套件資料

節拍節奏:東北秧歌的傳統樂曲多為2/4拍,亦有4/4拍或1/4拍(流水板)。節拍重音不一定在每小節的第一拍,有時出現在小節中間(4/4拍子的第三拍)或最後一拍。

節奏富有變化,特別是在中速或慢速的樂曲中,這樣的**與舞蹈「出腳快、落腳穩、膝蓋帶艮勁」的韻律特點十分協調。

還有一種節奏處理也很有特色,嗩吶慢吹與打擊樂器緊打相結合。嗩吶吹「浪頭」長音(常用「破工」技巧演奏),用傳統換氣方法邊演奏邊換氣,而同時打擊樂器配以各種鼓點或即興演奏,這種緊打與慢吹的結合,使秧歌表演的氣氛熱烈,情緒激動,很有藝術效果。

金魚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簡述金魚的特點和生活習性。

外貌 很漂亮,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黃色的,有的是黑色的,還有白色的,專門的魚食或者麵包屑。金魚是變溫動物,它的一切活動於水溫的變化息息相關。金魚活動的大部分內容是在水中尋餌覓食,它們和平相處,沒有占領地盤的習慣。在金魚養殖場,黎明時,常見金魚沿池邊緣覓食。當飼養人員走近,它們會齊刷刷的向前遊來,俗稱...

簡述徐渭的繪畫風格有什麼特點,徐渭的繪畫風格有什麼特點

1.徐渭作畫 意 先於 形 以意而構想造型,然後命筆揮毫,畫出形象。總之他作畫皆主立意,寫形在於寫意。2.寫意畫造型比較概括,其畫物體只注重主要的形象特徵和神氣,而大量捨棄一般的細節,使其形象更為典型,特徵更為強烈。3.大量採用省略手法。徐渭的繪畫風格有什麼特點 徐渭作畫 意 先於 形 以意而構想造...

簡述母乳餵養的優點,簡述母乳的特點和母乳餵養的優點

母乳餵養優點如下 1 母乳蛋白質中,乳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最適合新生兒和早產兒的需要,保證氨基酸完全代謝,不至於積累過多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2 母乳中,半光氨酸和氨基牛磺酸的成分都較高,有利於新生兒腦生長,促進智力發育。3 母乳中未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且易吸收,鈣磷比例適宜,醣類以乳糖為主,有利於鈣...